浙江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语文期末试卷分类汇编:写作专题
《浙江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语文期末试卷分类汇编:写作专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语文期末试卷分类汇编:写作专题(11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写作专题浙江省杭州市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高一语文试卷四、写作(60分)2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思贵专一,不容浅尝者问津;学贵沉潜,不容浮躁者涉猎。清程国彭在沉浸和喜欢的领域钻得越深,我们所看到天空的范围可能就越小,久而久之,便会像蚕一样,将自己桎梏于自我编织的茧房之中,从而丧失全面看待事物的能力。美桑斯坦信息乌托邦:众人如何生产知识对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和评价?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700字。【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
2、材料作文题。材料一引用程国彭的名言,他提到“专一”和“沉潜”这两个核心词。这句话的大意是:做事要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切勿一心二用,浅尝辄止。这就告诉我们,做学问最忌的是浮躁,最重要的是踏踏实实,能够钻的进去。做学问是这样,做其他任何事情其实也一样。只有做到了“专一”和“沉潜”,才能有机会到达“精”的程度。材料二意在告诉人们,当我们长期处在自我的局限之中,就会对外在事物缺乏全面的认识,缺乏对客观世界的判断。信息的不全面,导致认识不全面,认识不全面导致错误的判断,最终是自己固化了认知,走向了封闭。因此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学习,加强思考的强度,拓展固有的信息圈子,打破自我的局限,读万卷书,行万
3、里路,历万端事,阅万般人。综合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我们做事既要专心致志,心无旁骛,深入钻研,又要广泛涉猎,不断拓展自己的眼界,接纳更多的信息,启发自我,开拓创新,提升自我的素质。因此个人自我的发展和提升要从深度和广度上来加以完善。在行文思路上,可以采用总分总结构,首先提出观点,一个人要注重从广度和深度上发展自我。然后论述学习提升自我,从两方面展开,既要立足于专业,专于一门,有踏实务实的态度,学得深学得透;又要广泛涉猎,广泛学习,避免一叶障目、坐井观天。通过例证、引证论述,要向大国工匠那样坐得住冷板凳,专心研习一门技艺;同时注意即使术有专攻,亦应当博览群书,开拓眼界,这样才能行稳致远。专于一门与广
4、泛涉猎并不矛盾,二者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最后总结全文,既要专心一门深入,又要突破局限广泛涉猎,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复合型人才,助力于民族的复兴发展。立意:1.立足专业,广泛涉猎。2.既专一沉潜,也要抬头看天。3.立足专业,突破局限,长足发展。浙江省台州市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质量评估语文试题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进入高中,学科知识量增大,综合性增强,如何达到自己的学业目标呢?有人说,兴趣是通向成功的首要条件,因为兴趣可以助你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挫折与困难:也有人说,坚持才是收获成功的先决条件,因为坚持可以让你保持不息的动力。以上材料对你有何启发?请结合材料写
5、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材料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提出问题,进入高中,在知识量增大,综合性增强的现实背景下,如何达成学业目标;第二层展现不同的人对此的不同看法,有人强调兴趣的重要性,有人则认为坚持是成功的先决条件。材料的关键词即“兴趣”与“坚持”。先来看“兴趣决定成功”论。古今中外的成功人士中,持“热情决定成功”的观点者历来不乏其人。法国著名作家司汤达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伟大的热情能够战胜一切。”美国著名思想家、
6、文学家爱默生也曾说过:“有史以来,没有任何一件伟大的事业不是因为热情而成功的。”古往今来,那些为了工作、事业夜以继日废寝忘食者不胜枚举,像牛顿、爱迪生、爱因斯坦、居里夫人正是对事业的热爱使他们一生都处在一种狂热的工作激情中,从而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硕果。再来看“坚持决定成功”论。与“热爱”属于一种情感因素不同,“坚持”属于意志品质,故而在总结成功因素时,它往往更被人看重。成语中的“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古语里的“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等都说明了“坚持”的重要。劝学中“驽马十驾,功在不舍”的譬喻、中国古代“悬梁刺股”的故事、马克思为写资本论在大英博物馆苦读40余载的事迹等都
7、是对“坚持”会取得成功的生动的诠释。“兴趣”与“坚持”应当说都是促人成功的重要因素,题目设置的写作背景是,如何在高中阶段达成学业目标,基于此,写作时要考虑到该背景,思考“兴趣”与“坚持”对高中学习而言哪个更能促进学业的成功,或者可以综合二者进行立意,就学业成功而言,既需要以兴趣为前提,又需要坚持来保驾护航。行文构思上,先概括材料,由材料引出观点,如梅花香自坚持来。接下来为什么的角度展开论述:一、结合高中学习的实际背景,枯燥乏味高中学习过程需要坚持不懈。二、可以用坚持弥补先天不足,即使没有天赋,没有优越的条件,对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没有兴趣等等,但就算是一匹驽马,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之后也能成功。三、“
8、热爱”只不过是将我们引上一条通往求知的道路,而攀登知识的高峰是艰辛的,古语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赢得最终的胜利!立意:1.唯有坚持,方能成功。2.兴趣是通往成功的基石。3.兴趣的成功的前提,坚持是成功的必须。浙江省绍兴市2022学年第一学期高中期末统测高一语文试题18. 请以“何必当初”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1)不少于700字;(2)不出现校名、人名等与考生个人相关的信息。【答案】例文:何必当初拉着行李箱,走出家门的那一刻,小何的泪水夺眶而出。倔强的他不让父母送出门,可是他知道身后有两双眼睛一直目送着他。田间初秋的风夹杂着泥土的气息扑面而来,使两行泪水更滚烫
9、:“早知今日,何必当初!”那年中考,头脑聪明但不太踏实的小何,比较顺利地考入市二中。虽然比不上一中,但到底是本市排名第二的高中,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小何很满意。毕竟没有十分努力,七八年级信马游缰,只在最后冲刺的时候,埋头苦干了几个月,结果居然也差强人意。“看来学习是件简单轻松的事,用不着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也一样可以有一个不错的结局!”小何心里这样想着,到了高中便照葫芦画瓢,想着高中学习大抵也如此,所以校园里整天都能看到小何悠闲的身影。殊不知,守株待兔是不可能有第二次幸运的。到了高一下学期,他在学习上如无头苍蝇般,完全找不着北。班主任语重心长地对他说:“亡羊补牢,为时不晚!从现在开始查漏补缺,
10、及时止损,只要肯吃苦,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可是小何哪里是吃苦的人?一想起要从头补起,他就头大。后来听人说,参军后在部队里有机会考士官,考军校。小何心想:“学霸都在学校里,说不定参军反而是一条捷径呢!”打定主意后,他就彻底躺平了,无论老师怎么劝说和引导,都无济于事。高三开学不久,小何就光荣入伍了。离家的那一天,叔叔拍着小何的肩膀说:“到部队好好干,不干出个样子别回来!”小何信心满满地点点头。可是,到了部队小何才发现,原来部队也是藏龙卧虎,稍微有点技术含量的事情,都是让那些有知识、有能力的士兵去做,他也想过争取,但自己没知识没能力,是真的不会,哪有底气去争取呀?这时小何才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和学习的
11、必要性。但奈何自己选择的路,硬着头皮也要走下去,就这样在部队一直熬到退伍。退伍后,小何迫不及待地回到母校,找到自己过去班主任要求复读,他红着脸说:“那时年少无知,现在才知知识的重要性。”班主任担忧地说:“几年未用,很多知识都遗忘了,这可是要付出当年十倍的努力呀!你准备好了吗?”小何无比坚定地点了点头。部队确实锻炼人,培养得小何韧劲十足。重新坐在教室里的他,像换了个人似的,如同一个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地刻苦学习。奈何本来底子就薄,又荒废了几年,捡拾起来确实比较吃力。又逢高考改革,一连考了两年,才考了一个勉强说得过去的高职高专。小何心有不甘,但班主任劝他说:“有些时候,回不去了就往前看!” 小何
12、无奈地点了点头。开学了,作为一个大龄新生,小何为过去蹉跎了岁月而深深地懊悔和自责:“早知如此,悔不当初!”他拒绝任何人为他送行,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这次,这次一定要混出个人样来!”擦干眼泪,他坚定的向前走去【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则命题作文题。题目是“何必当初”,意思是当初何必那样呢?文体要求写记叙文。“何必当初”常与“早知今日”连用,表示后悔过去的作为。这里暗含了过去和现在的关联,不好的、糟糕的、无法弥补的、后悔不已的“现在”,皆是因为“当初”。那么是怎样的“当初”和“现在”呢?对二者的定位和解读是本次作文的关键。可能是当初的一个决定、一个选择、一个错误、一次任
13、性、一次疏忽、一次懒惰、一种误解、一种偏执、一种行为总之是不该有的错误的“当初”,可能是有意的,也可能是无意的。正是因为当初的错误、不谙世事、固执己见和掉以轻心甚至是刻意为之,才导致了无法改变的现在,错位的人生,弥补不了的过失,不可逆转的伤害总之,是后果比较严重、让人痛心疾首的“现在”,不是可以忽略不计、无可无不可的“现在”。当初似乎解了一时之小困、遂了一时之心意,但却铸成大错,可谓“一失足成千古恨”,在今昔的巨大对比和落差中,悔意也更令人动容,令人感同身受,让人引以为戒、不蹈覆辙。题目给了考生非常宽泛的选材范围和比较大的发挥空间。文体是记叙文,在写人叙事中,可以运用欲扬先抑、对比、衬托、心理
14、描写、细节刻画等多种手法,重点突出当初和现在,凸显人物面对当下时的悔不当初和惨痛教训,从而收到发人深省的效果。立意:1.一失足成千古恨。2.早知今日,何必当初。3.少不更事,老大伤悲。4.当初多放纵,如今多懊悔。浙江省湖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8(60分)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华夏祖先神农氏播下的种子,一直生长到如今,让我们每天都咀嚼着远古的味道。 为建国家种子库而献出生命的钟扬曾在演讲中说:“一个基因能够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能够造福万千苍生。” 袁隆平的墓碑上镌刻着他生前的一句话:“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 开国领袖毛泽东曾经说:“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
15、,人民好比土地”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语言流畅。【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导语一中,华夏祖先神农氏播下的种子不仅仅拯救了他自己的饥渴,也福泽了万民,更为今天的我们留下了远古的味道。这就是他的种子的意义。而导语二中钟杨的话“一粒种子能够造福万千苍生”,讲的也是这个意思。导语三中,“人就像种子”这句话我们结合袁隆平院士的生平自是不难理解,那么针对“要做一粒好种子”又该如何理解呢?也许是既要考虑种子自己的生长(生命力顽强、追求生命与阳光),也要考虑种子之于土壤的作用。结合导语四毛主席的
16、话,“土壤”的意义也不言自明了。有一首革命歌曲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唱道:“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这是根据毛泽东写于1945年的关于重庆谈判中的一段话改编成的。这是党的群众路线的一种形象比喻,要求共产党员像“种子”一样,在人民当中“生根开花”。毫无疑问,“土壤”就是人民群众。综上,这道题重点要求思考与体悟的,是种子要选择人民、时代作为生长的土壤,同时思考种子之于天下苍生的作用。也就是以导语二作为总问题,导语一和三给出答案。故此,写作时,首先应当点明“种子”的象征意义也就是我们自己。其次可适当论述如何成为一颗好种子的问
17、题:生命力顽强的种子,从不对瘠土唱诅咒的歌;一粒种子不论被风带到多么贫瘠的地方,它总会破土发芽,追求生命,追求阳光。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阐明种子与土壤,即我们个人与国家大局、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并从中阐明我们个人在努力追求自我成长的同时,还应秉持“我将无我”的理念,将种子的成长回馈到滋养土壤中。参考立意:1.无土不成木,成木必报土。2.在瘠土中成长的种子,更应回报滋养这片瘠土。3.所有的种子全都茁壮成长起来,才能成就一片雨林。【解答】身纳土地,心扶苍生“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是中国先人对种子朴素的期盼。中华民族根植于华夏农耕文明的沃土之上,真理都饱含着泥土的芳香,就如为人一世,当有“种子精神”
18、。 何为种子精神?看到身边那些葳蕤的植株了吗?它们由小小的种子长成。“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春和景明,万物生发,希望是种子,未来靠种子。种子深埋地下,但花朵能见太阳。种子精神是真正的凛然英雄气。只有相信个体伟力的种子精神,方能积蓄而彪炳。这便是种子精神”与西方“个人英雄主义”的不同。个人英雄主义者们想以个体之力拯救世界,而种子精神是永不放弃的个体终能凝而聚伟力,这是中国暗藏的积微”思想。如建设中国种子库的钟扬所言,“一个基因能够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能够造福万千苍生。”他相信每个种子的潜力,而他之所以选择建设种子库而不是寻找能够拯救人类的那个基因,私想,亦是积微之意。“未有积微之力,焉
19、成拔地之山?”这便是种子精神能扩而兴盛的原因之所在。 但伟业岂能一日功成?作始虽简,其成必巨。”那些持种子精神为烛而不惧前驱之人,并未以伟业居功,他们秉造福后人之高贵品格,为其一生之志。种子精神亦是奉献精神。“让后辈享受前人浴血后的太平幸福吧!”陈乔年烈士如是说。那些甘当种子的人,才是托举盛世的肩膀。初心自慷慨的张福清老人,化剑为犁,插入三尺黄土,造福一方。核潜艇科学家黄旭华老人,“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甘为中国核事业奠基中的那颗螺丝钉,几经外力,仍不动如山。“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是他们的人生信条,亦是种子精神的内核。 不言而喻,种子依赖土地生长,故需回报土地。开国领袖毛泽东曾言“共产党人好
20、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生逢盛世,肩负重托,我们的种子精神便是“到人民中去,取一坏乡土;从人民中来,造万亩良田”。我们不能忘记自身优渥的条件来自于人民与国家的托举,更应反哺之,以青年之伟力,不畏风雨,直上青云。“民为邦本,本固邦宁。”青年人怀无限生力,就应开拓视野,掘井泉而护世之安宁。怀种子精神,身纳土地,心怀苍生,移山填海,纵横天下,吾辈何辞?【点评】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浙江省金华十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22. 阅读下面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省 部分 地区 2022 2023 学年 高一上 语文期末 试卷 分类 汇编 写作 专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53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