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丽水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浙江省丽水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丽水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27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浙江省丽水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3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礼与法都是一种行为规范,不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传统是社会所累积的经验。人们有学习的能力,上一代所试验出来有效的结果,可以教给下一代。这样一代一代地累积出一套帮助人们生活的方法。从每个人说,在他出生之前,已经有人替他准备下怎样去应付人生道上所可能发生的问题了。不论哪一个社会,绝不会没有传统的。
2、衣食住行种种最基本的事务,我们并不要事事费心思,那是因为我们托祖宗之福,有着可以遵守的成法。但是在乡土社会中,传统的重要性比现代社会更甚。那是因为在乡土社会里传统的效力更大。很多传统,不必知之,只要照办,生活就能得到保障的办法,自然会随之发生一套价值。依照着做就有福,不依照了就会出毛病。于是人们对于传统也就渐渐有了敬畏之感了。如果我们对行为和目的之间的关系不加推究,只按着规定的方法做,而且对于规定的方法带着不这样做就会有不幸的信念时,这套行为也就成了我们普通所谓“仪式”了。礼是按着仪式做的意思,是经教化过程而成为主动性的服膺于传统的习惯。如果失礼,不但不好,而且不对、不合、不成。这是个人习惯所
3、维持的。礼治的可能必须以传统可以有效地应付生活问题为前提。乡土社会满足了这个前提,因之它的秩序可以用礼来维持。(选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材料二废名建构的乡村形象与“五四”主流乡土小说有着很大的差异。较之于当时颇为流行的“线性”时间观,废名显然更认同“循环”的时间观。在时间的循环往复中,乡村充满了宁静与祥和,呈现出礼俗社会的特有的情致。礼俗是“五四”乡土小说中常见的主题之一,当时的很多作家都倾向于把礼俗视为封建社会控制、压迫民众的工具。废名也对礼俗情有独钟,但他所描写的礼俗却是美善与情义之所在,其中少有“吃人”的无知与残酷。即便是带有“迷信”色彩的礼俗,废名也以儿童的视角,发现其中的欢乐祥和。“送
4、牛”习俗在废名的家乡颇为流行。亲戚或朋友为初次登门的小孩送礼物,其中最正式的礼物是牛,故名“送牛”。在桥中,小林与琴子定了娃娃亲,小林初次登门后,史家奶奶决定送他一头牛。废名不厌其烦地描写“送牛”过程中的这些细节,虽然有些琐碎,但仔细品读这些细节,淳朴民风充溢其中,醇厚人情跃然纸上。通过“送牛”来定娃娃亲,本是包办婚姻的一种形式,若以“五四”的个性解放视角观之,其无疑属于旧社会的“恶习”,是对婚姻自由的剥夺。但在废名笔下,“送牛”这一行为所绽放的并非“恶之花”,所结出的也远非恶果。相反,它倒成了幸福生活的开始:小林与琴子两小无猜,长大以后依旧情投意合,不改初衷,即使后来细竹进入他们的生活,也未
5、对他们的感情造成影响。废名对乡村世界的重新发现和构建,源于他独特的价值取向与文化立场。在废名眼里,“乡土中国”非但不是一个需要批判的对象,反而是一种独特的文明类型。这一文明类型具有深刻的内涵,不仅关乎中国的前景,也关乎人类的未来。尤其是其孕育出的自然与人和谐共生思想,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超越了西方启蒙主义及科学主义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其存在的价值不容否定。正是基于对“乡土中国”的高度认同,废名绕过了当时的乡村现实,将关注点放在了传统上。在废名看来,回归传统才是人间正道。与直接批判现实相比,他更愿意从传统出发返观现实,从而实现对现实的重构。(选编自徐志伟乡土中国形象的再生产与文化民族主义的建构)
6、材料三【前情简介】李寡妇将自家的地同时卖给了白嘉轩和鹿子霖,二人为争夺这块地而大打出手。村子里拥来许多男女,先是鹿子霖的几个内侄儿插手上阵,接着白嘉轩的亲门近族的男子也上了手,很快席卷为白鹿两姓阵势分明的斗殴,满地都是撕破的布片和丢掉的布鞋。冷先生到达出事地点,吆喝一声:“住手!”有如晴天打雷,震得双方都垂手驻足。三天后的一个晚上,冷先生把白嘉轩和鹿子霖一起邀约到中医堂,摆下一桌酒席,俩人同时抱拳打拱,互致歉意谦词,然后举酒连饮三杯,表示重归于好而且好过以往。俩人谁也不好意思再要李家寡妇那六分地了,而且都慨然提出地归原主,白家和鹿家各自周济给李家寡妇一些粮食和银元,帮助寡妇渡过难关。冷先生当即
7、指派药房伙计叫来李家寡妇,当面毁了契约。李家寡妇扑通跪到地上,给白嘉轩鹿子霖磕头,感动得说不出话只是流眼泪。这件事传播的速度比白鹿两家打斗的事更快更广泛。滋水县令古德茂大为感动,批为“仁义白鹿村”,凿刻石碑一块,红绸裹了,择定吉日,由乐人吹奏升平气象的乐曲,亲自送上白鹿村。一向隐居的朱先生也参加了这一活动。碑子栽在白鹿村的祠堂院子里,从此白鹿村也被人称为仁义庄。(选编自陈忠实白鹿原)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费孝通认为礼在乡土社会中被公认为一种合式的行为规范,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即社会累积的经验。B. 乡土社会里,如果一个人的生活得不到保障,表明他是违
8、背了传统。因为依照传统做就有福,否则会出毛病。C. 礼俗普遍存在中国乡土社会中,也是“五四”乡土小说常见的主题之一。废名乡土小说表达了对礼俗的肯定。D. 源于独特的价值取向与文化立场,废名对乡村世界进行重新发现和构建,认为“乡土中国”的价值不可否定。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废名小说中,乡村安祥,呈现出礼俗社会特有的情致。这与他对“循环”时间观的认同有关。B. 由于自身的一些独特性,乡土社会基本上用礼治的办法就能较好维持整个社会秩序。C. 废名笔下,“送牛”习俗充溢着淳朴民风、醇厚人情,体现了一种独特的文明类型。D. 废名忽视当时的乡村现实,重点关注乡村传统。他主张
9、乡村回归传统才是人间正道。3. 关于乡土小说主题,下列作家与废名最为接近的一项是( )A. 鲁迅:以批判的眼光审视故乡风习,对愚昧、落后进行尖锐的讽刺与批判。B. 孙犁:乡村普通百姓具有一种鼓舞大众为民族解放而斗争的诗意向上的力量。C. 沈从文:表现乡土社会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方式。D. 贾平凹:再现农村的生存图景,展示了农民在社会剧变中精神的复杂多变。4.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强调“传统”的重要性,但角度不同,请简要分析。5. 材料三体现了费孝通乡土中国中的哪些观点?请简要分析。(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题。百合花(节选)茹志鹃包扎所
10、的工作人员很少。乡干部动员了几个妇女,帮我们打水,烧锅,作些零碎活儿。那位新媳妇也来了,她还是那样,笑眯眯地抿着嘴,偶然从眼角上看我一眼,但她时不时地东张西望,好像在找什么。后来她到底问我说:“那位同志弟到哪里去了?”我告诉她同志弟不是这里的,他现在到前沿去了。她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说:“刚才借被子,他可受我的气了!”说完又抿了嘴笑着,动手把借来的几十条被子、棉絮,整整齐齐地分铺在门板上、桌子上(两张课桌拼起来,就是一张床)。我看见她把自己那条白百合花的新被,铺在外面屋檐下的一块门板上。天黑了,天边涌起一轮满月。我们的总攻还没发起。敌人照例是忌怕夜晚的,在地上烧起一堆堆的野火,又盲目地轰炸,照明
11、弹也一个接一个地升起,好像在月亮下面点了无数盏汽油灯,把地面的一切都赤裸裸地暴露出来了。在这样一个“白夜”里来攻击,有多困难,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啊!我连那一轮皎洁的月亮,也憎恶起来了。乡干部又来了,慰劳了我们几个家做的干菜月饼。原来今天是中秋节了。啊,中秋节,在我的故乡,现在一定又是家家门前放一张竹茶几,上面供一副香烛,几碟瓜果月饼。孩子们急切地盼那炷香快些焚尽,好早些分摊给月亮娘娘享用过的东西,他们在茶几旁边跳着唱着:“月亮堂堂,敲锣买糖”或是唱着:“月亮嬷嬷,照你照我”我想到这里,又想起我那个小同乡,那个拖毛竹的小伙儿,也许,几年以前,他还唱过这些歌吧!我咬了一口美味的家做月饼,想起那个小同
12、乡大概现在正趴在工事里,也许在团指挥所,或者是在那些弯弯曲曲的交通沟里走着哩!一会儿,我们的炮响了,天空划过几颗红色的信号弹,攻击开始了。不久,断断续续地有几个伤员下来,包扎所的空气立即紧张起来。我拿着小本子,去登记他们的姓名、单位,轻伤的问问,重伤的就得拉开他们的符号,或是翻看他们的衣襟。我拉开一个重彩号的符号时,“通讯员”三个字使我突然打了个寒战,心跳起来。我定了下神才看到符号上写着营的字样。啊!不是,我的同乡他是团部的通讯员。但我又莫名其妙地想问问谁,战地上会不会漏掉伤员。通讯员在战斗时,除了送信,还干什么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问这些没意思的问题。战斗开始后的几十分钟里,一切顺利,伤员一次
13、次带下来的消息,都是我们突破第一道鹿寨,第二道铁丝网,占领敌人前沿工事打进街了。但到这里,消息忽然停顿了,下来的伤员只是简单地回答“在打”,或是“在巷战”。但从他们满身泥泞,极度疲乏的神色上,甚至从那些似乎刚从泥里掘出来的担架上,大家明白,前面在进行着一场什么样的战斗。包扎所的担架不够了,好几个重彩号不能及时送后方医院,耽搁下来。我不能解除他们任何痛苦,只得带着那些妇女,给他们拭脸洗手,能吃得了的喂他们吃一点,带着背包的,就给他们换一件干净衣裳,有些还得解开他们的衣服,给他们拭洗身上的污泥血迹。做这种工作,我当然没什么,可那些妇女又羞又怕,就是放不开手来,大家都要抢着去烧锅,特别是那新媳妇。我
14、跟她说了半天,她才红了脸,同意了。不过只答应做我的下手。前面的枪声,已响得稀落了。感觉上似乎天快亮了,其实还只是半夜。外边月亮很明,也比平日悬得高。前面又下来一个重伤员。屋里铺位都满了,我就把这位重伤员安排在屋檐下的那块门板上。担架员把伤员抬上门板,但还围在床边不肯走。一个上了年纪的担架员,大概把我当做医生了,一把抓住我的膀子说:“大夫,你可无论如何要想办法治好这位同志呀!你治好他,我我们全体担架队员给你挂匾!”他说话的时候,我发现其他的几个担架员也都睁大了眼盯着我,似乎我点一点头,这伤员就立即会好了似的。我心想给他们解释一下,只见新媳妇端着水站在床前,短促地“啊”了一声。我急拨开他们上前一看
15、,我看见了一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原来棕红的脸色,现已变得灰黄。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这都是为了我们”那个担架员负罪地说道,“我们十多副担架挤在一个小巷子里,准备往前运动,这位同志走在我们后面,可谁知道反动派不知从哪个屋顶上撂下颗手榴弹来,手榴弹就在我们人缝里冒着烟乱转,这时这位同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扑在那个东西上了”新媳妇又短促地“啊”了一声。我强忍着眼泪,给那些担架员说了些话,打发他们走了。我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这位高大而又年轻的小通讯员无声地躺在那里
16、我猛然醒悟地跳起身,磕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不要缝了。”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我想拉开她,我想推开这沉重的氛围,我想看见他坐起来,看见他羞涩地笑。但我无意中碰到了身边一个什么东西,伸手一摸,是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
17、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1958年3月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多次写到中秋之夜的明月,既交代战争发生时间,又将皎洁月色与残酷战争构成强烈反差。B. 小说以抒情的笔调写了通讯员的牺牲和新媳妇的举动,充分地展现了战争的伤痛和人性的善良。C. 小说没有着眼
18、于战争场面的正面描写,而是以“我”在包扎所的所见所闻,侧面反映战场惨烈。D. 小说构思巧妙,通过百合花被子将小说中人物联系起来,从特定角度揭示战争胜利的力量源泉。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段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叙写了故乡中秋佳节的美好习俗,舒缓了小说的叙事节奏,缓解了战争的紧张气氛。B. 对中秋佳节的深情回忆,体现了“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彰显革命乐观主义精神。C. “想起”“大概”“也许”“或者”等词,表达“我”在中秋佳节对小同乡挂念。D. 以女性视角,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细节,体现人物内心质朴、丰富、细腻的情感。8. 文中新媳妇“异样地瞟”“狠狠地瞪”“气汹汹地嚷”与前文她的
19、形象看似矛盾,实则符合情理,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9. 有人将文中画横线句改写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伟大的革命战士的脸”,你觉得哪种写法更好?结合文章,请谈谈你的看法。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6小题,2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选文一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
20、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节选自苏轼赤壁赋)选文二江出西陵,
21、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
22、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摘编自苏辙【注】黄州快哉亭记)【注】苏辙,苏轼之弟。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苏辙上书营救苏轼,亦获罪被贬。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挹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B. 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挹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C. 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
23、/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挹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D. 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挹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11. 下列选项中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缪:同“缭”,盘绕、围绕B.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属:劝勉。C. 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 玩:观赏。D. 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 坦然:平静而无顾忌的样子1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渔樵:文中指捕鱼砍柴,是中国农耕社会常见的两种劳作方式。也常用来象征官宦退隐生活。B. 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省 丽水市 2022 2023 学年 上期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53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