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山东省青岛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青岛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27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青岛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末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这一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新征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早在19世纪,马克思就曾提出自然是人的“无机的身体”的著名论断,强调人与自然是统一的有机整体,彼此相互影响、不可分割。人类友好保护自然时,自然的回报是慷慨的;人类粗暴掠夺自然时,自然的惩罚是无情的。如果人类无度破坏自然环境,必然会打破生态系统的平衡,遭到自然界的“报复”。中国传统文
2、化中“天人合一”的朴素生态观,同样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所面临的生态问题的重要启示。周易认为,“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谓易”,给予“生生”和“共生”极高的价值期许。“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吕氏春秋强调要遵循“天时”来进行生产生活,体现顺应规律、适度节用的发展思想。中国古代思想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理思想,将天地人统一起来、将自然生态同人类文明联系起来;“顺时”“以时”“不违时”,顺应和保护自然,按照大自然规律活动,取之有时,用之有度,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丰厚的思想滋养。生态兴则文明兴。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仍然面临诸多矛盾和挑战,生态环境稳中
3、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生态环境质量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相比,同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相比,都还有不小的差距。如何达成“人类与自然的和解”,如何历史地、实践地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问题再次摆在了我们面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刻阐明,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党的二十大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重大安排部署,科学回答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指明了方向。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我们必须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以和谐促进共生、以共生消解对立,不断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的形成。(袁秀迈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
4、代化,有删改)材料二: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文明史,归根结底,是一部人与自然的关系史。“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面对如何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中国“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理念和实践日益受到关注和推崇。如何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即自然观,东西方文明的哲学起点不同。英国学者李约瑟指出,在对待自然这个问题上,西方思想在两个世界之间摆动:一个是被看作自动机的世界,按照编定的程序运行;另一个是神学世界,按照上帝意志运行。无论“摆”向哪个世界,在西方看来,人都并非自然的一部分,自然是被人认识、使用和改造的对象。这种主客二分法有利于人类大胆突破蒙昧与陈规,发现和掌握自然规律,但其弊端在于令人过度自信,
5、索求无度,最终与自然对立起来。中国的自然观则“别开生面”。在认识论方面,中国传统思想在思考人与自然关系时主张“天人合一”。“人”并非“天”外之物,也就无所谓对立。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庄子齐物论中所言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张载在西铭中说得更明白,“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即人处自然之中,人类固是同胞,万物亦为同类。在实践论方面,与西方哲学相通,中国哲学也强调“知天”。如老子所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但了解和认识“天”以后,中国哲学指向的并非使用和改造,而是“于自然无所违”“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福建土楼的出现就印证了这一理念。福建土楼在建造时往往依
6、山就势,能巧妙地利用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客家人就地取材,用最平常的土料筑成高大的楼堡,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出于对近代以来西方自然观念的反思及对当代人类现实生存困境的关切,马克思主义也强调人与自然相互依赖。马克思指出,“只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类史就彼此相互制约”。恩格斯提醒,不可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这与中国的传统自然观如榫遇卯,实现有机结合,产生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等重大理论成果,这些强调人与自然辩证统一、互利共生的辩证法为认识当下的生态问题提供了思想武器,中
7、国开出的对症之方正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广泛的认同。哲学家们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对我们来说,更重要的是改变世界。面对全球环境治理前所未有的困难,国际社会应勇于担当,戮力同心,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深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天人合一”未来可期。(文龙杰“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为何越来越受推崇?,有删改)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习近平关于“自然”的重要论述为当代所面临的生态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持,也符合“天人合一”的朴素生态观。B. 只要我们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上,就可以解决和应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诸多矛盾和挑战。C. 在认识人
8、与自然的关系方面,东西方文明的哲学起点不同,导致东西方对待“自然”的态度也不相同。D. 强调人与自然辩证统一、互利共生,为解决当下的生态问题提供了思想武器,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人与自然”关系,不过两则材料论述的重心并不相同。B. 中国哲学主张“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相互依赖,这与西方哲学的观点并不一致。C.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自然观有机结合的产物。D. 面对全球环境治理前所未有的困难,东西方哲学家用自己的智慧提出了解决之道。3. 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
9、一项是( )A.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B.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C.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苏轼赤壁赋)D.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4. 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方法。5. 云南滇池是我国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自然生态保护区,风光秀丽。近年来,大量房地产项目与湖争地,严重破坏了滇池的生态系统。为保护滇池生态,请结合两则材料向当地政府提出合理建议。(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灯头蔡楠马本斋注最大的愿望就是去延安,见到毛主席。而今,他的愿望终于要实现了
10、。这天,冀鲁豫军区司令员杨得志将党中央的电文交到了马本斋的手中。冀中回民支队马本斋同志:党中央问候你和全体指战员。你们以大智大勇,驰骋于华北平原,取得了卓著战绩。为了消灭西北五马犯匪,党中央决定,命你部速来延安,接受重任他念着电文,如沐春风,已见消瘦的脸上泛起了大团大团的红晕。他又一次哼起了那首他最喜爱的歌:山头月儿明,沙河水流涌,谁愿受这奴隶的命,谁愿看强盗横行。我们在这儿生长,在这儿健壮,几百代了而今我们要去远行他在离开家乡去口外谋生时就是唱着这首歌走的,他在离开东北军刘珍年师长解甲归田的时候就是唱着这首歌走的,他在离开冀中根据地来到冀鲁豫边区时也是唱着这首歌来的。而今他又唱起了这首歌,后
11、面的一句是他自己加的。本来他还要加上几句的,但是他觉得从脖颈到后脑勺的部位突然疼了一下。他没在意,想站起来,这时候又疼了一下,而且是钻心的那种疼。他一下子就跌在了床上,头撞到了墙。他大喊一声,小金警卫员小金跑进来了,扶起了他,司令员,你药!马本斋嘴里吹出了一口气。小金觉得这气里有了燥热的成分。他连忙从急救包里拿出了一小瓶药膏,跳上床,摘下马本斋的军帽,看到了他后脖颈上那个疮已经被墙撞破了,一股脓水流了出来。他大嚷,司令,破了,这土医生的药膏不管用,去后方医院看看吧马本斋制止了小金,拿过小药瓶来,用手指捅出来一小块药膏,自己抹上了。他站起来,扎上腰带,戴上军帽,将手伸了过来。司令这是要枪。每次司
12、令一伸手,小金就赶紧将枪从墙上摘下来,快速地递过去。而这次,小金没动,说,司令,去医院吧?要不我去叫军医!马本斋一拍桌子,大声喊道,胡闹,去什么医院?喊什么军医?不就是一个小疙瘩吗?哪个人还不长个小疙瘩?他自己取了枪,噔噔噔跑到了院里,喊道,走,咱们去找政委,通知大队以上的干部来司令部开会,我要亲自把这好消息传达到大队长这一层!还没走出司令部的院门,马本斋就摔倒了,小金听到了他高大的身躯倒地的沉重声音。几天里,马本斋一直高烧不退昏迷着。其实,他脖颈上长的不是普通的小疙瘩,是特别厉害的对口疮,必须动手术。杨得志司令来看望马本斋了,还带来了冀鲁豫军区的指示:命马本斋去军区后方医院治疗。不能去延安了
13、。不能去见毛主席了。马本斋放飞的心又回到了体内。他只能在病床上想象毛主席的样子,想象延安的样子了。杨司令带领同志们去延安了。李医生、杨护士和妻子孙淑芳一起留下来照顾马本斋。同时留下的还有一个连的战士,他们护送马本斋去后方医院。马本斋在颠簸中醒来,看着身前身后有这么多战士围着他,护送他。他命令担架停了下来,大声喊道,去,叫你们连长,叫你们连长来!连长来到了马本斋的担架前。马本斋说,我只是一个病人,一个普通的病人,不用这么多的人护送!你们立刻去追赶部队,给我留下一个班就行了。连长说,马司令,这是杨司令的命令!马本斋说,你追上杨司令,就说是我让你归队的,到延安替我多杀几个敌人吧!连长没办法,只得留下
14、一个班,含泪敬礼,带着其余的人踏雪追赶队伍去了。来到冀鲁豫后方医院,动了手术,马本斋的病情还是不见好转。夜深了。昏迷几天的马本斋醒来了。妻子淑芳赶紧端过一碗水去。他喝了两口水,望着屋里的油灯,皱了皱眉。淑芳问,怎么了?哪里不舒服吗?马本斋嘴唇动了几动,想说话却没说出来。淑芳将耳朵凑上前去,听到了马本斋的喃喃细语,淑芳啊,现在根据地灾荒这么严重,群众非常艰苦淑芳说,你也够苦的了,好几天没正经吃东西了。马本斋摇摇头,我说的不是这个。我是说油这么贵,不应让灯头这么大。这是浪费啊!咱们是养病的,能替公家节省节省一分,就会使边区人民的负担减轻一分。你明白我的意思了吗?”淑芳拿起一根树枝,慢慢地将灯头拨到
15、了最小。病房里暗了下来,马本斋睡过去了。桌上,灯头如豆,眨了几下眼,不甘心地灭了。(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注马本斋(19011944),中国共产党党员,回族,河北沧州献县人。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冀中军区回民支队的创建人,抗日民族英雄。他率领回民支队驰骋在冀中平原,英勇善战,威名远扬。1944年随部队赴延安途中,马本斋带状疱疹发作,又感染肺炎,病逝于山东莘县。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马本斋最大的愿望就是去延安,见到毛主席,这表现了他对革命圣地的向往,体现了他真挚而朴素的革命情怀。B. 马本斋不听警卫员小金的劝告,执意取枪,拒绝去医院,反映出他军人性
16、格中固执鲁莽的一面。C. “胡闹,去什么医院?喊什么军医?”“到延安替我多杀几个敌人吧”这些平易质朴的话,表现出马本斋的性格与革命初心。D. 本文以第三人称叙事,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能够多角度表现马本斋的英雄本色。这与铁凝哦,香雪讲故事的方式有相同之处。7. 关于文中马本斋哼唱歌曲的相关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谁愿受这奴隶的命,谁愿看强盗横行”表达了人民反抗压迫、向往美好的心声。B. 马本斋自己加上的歌词“而今我们要去远行”,传达出他得知要去延安的喜悦心情。C. 小说用“唱着这首歌走的”“唱着这首歌来的”这几句,巧妙概括了马本斋跌宕起伏的一生。D. 马本斋哼唱歌曲,舒缓了小说
17、的叙事节奏,也为下文他无法奔赴延安埋下了伏笔。8. 文章最后一段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了独特的作用,请简要分析。9. 请简要点评本文作为一篇历史小说的选材特点及效果。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宋文帝元嘉二十六年,帝欲经略中原,群臣争献策以迎合取宠。彭城太守王玄谟尤好进言,帝谓侍臣曰:“观玄谟所陈,令人有封狼居胥意。”左军将军刘康祖以为:“岁月已晚,请待明年。”上曰:“北方苦虏虐政,义徒并起。顿兵一周,阻向义之心,不可。”王玄谟士众甚盛,器械精严;而玄谟贪愎好杀。初围滑台,城中多茅屋,众请以火箭烧之。玄谟曰:“彼吾财也,何遽烧之!
18、”城中即撤屋穴处。时河、洛之民竞出租谷,操兵来赴者日以千数,玄谟不即其长帅而以配私昵;家付匹布,责大梨八百;由是众心失望。攻城数月不下,闻魏救将至,众请发车为营,玄谟不从。冬,十月,乙丑,魏主渡河,众号百万,鞞鼓之声,震动天地;玄谟惧,退走。魏人追击之,死者万馀人,麾下散亡略尽,委弃军资器械山积。庚午魏主至瓜步坏民庐舍及伐苇为筏声言欲渡江建康震惧民皆荷担而立壬午,建康内外戒严,丹阳统内尽户发丁,王公以下子弟皆从役。命领军将军刘遵考等将兵分守津要,陈舰列营,周亘江滨。自采石至于暨阳,六七百里。太子劭出镇石头,总统水军,丹杨尹徐湛之守石头仓城,吏部尚书江湛兼领军,军事处置悉以委焉。上登石头城,有忧
19、色,谓江湛曰:“北伐之计,同议者少。今日士民劳怒,不得无惭。贻大夫之忧,予之过也。”又曰:“檀道济若在,岂使胡马至此?”上又登莫府山,观望形势,购魏主及王公首,许以封爵、金帛。又募人赍野葛酒置空村中,欲以毒魏人,竟不能伤。春,正月,丙戌朔,魏主大会群臣于瓜步山上,班爵行赏有差。魏人缘江举火;太子右卫率尹弘言于上曰:“六夷如此,必走。”丁亥,魏掠居民、焚庐舍而去。(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宋文图恢复)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庚午魏主至/瓜步坏民庐舍及伐苇/为筏声言/欲渡江/建康震惧/民皆荷担而立/B. 庚午/魏主至瓜步/坏民庐舍/及伐苇为筏/声言欲渡江/建康震惧/
20、民皆荷担而立/C. 庚午/魏主至/瓜步坏民庐舍及伐苇/为筏/声言/欲渡江/建康震/惧民皆荷担而立/D. 庚午魏主至瓜步/坏民庐舍/及伐苇为筏/声言/欲渡江/建康震/惧民皆荷担而立/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元嘉,“元嘉”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元嘉草草”的“元嘉”都是指宋文帝的年号。B. 乙丑,干支纪日法。干支可以用来纪年、月、日、时,登泰山记中的“是月丁未”也是干支纪日法。C. 处置,有“安排、处理”和“处罚、惩治”之意,文中意是前者,指江湛一人全权安排处理军事要务。D. “魏人缘江举火”的“缘”是“趋向,走向”的意思,与桃花源记中“缘溪行
21、,忘路之远近”的“缘”意思相同。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对于北伐一事,左军将军刘康祖建议来年再筹划,但是宋文帝没有同意,积极主张北伐。事后,宋文帝对此深表后悔。B. 河、洛一带的百姓竞相来投军的每天有上千人,王玄谟不但不任用他们的首领,反而向百姓索要物资,众人内心失望。C. 魏主逼近建康时,京城内外戒严,朝廷征召王公以下子弟加入军队,并命令众将把守重要渡口,陈军江岸。D. 魏军渡河后乘胜追击王玄谟,伤亡惨重。第二年春天,魏军又渡过长江,掠夺当地居民,焚烧房屋,随后撤走。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日士民劳怒,不得无惭。贻大夫之忧,予之过
22、也。(2)又募人赍野葛酒置空村中,欲以毒魏人,竟不能伤14. 宋文帝为何急欲北伐?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小题。古战场赤壁感怀方逢时危矶绝峭倚清江,人道曹刘旧战场。往事已随寒浪灭,遗踪惟有暮山长。云霞尚带当年赤,芦荻空余落日黄。欲吊英雄千古憾,渔歌声里又斜阳。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危”“绝”“清”三字勾画出赤壁矶岩高壁峭、江水澄澈雄奇清丽景象,意境开阔,气势宏大。B. “人道”二字,将眼前的景物与历史人物紧密联系起来,创设了广阔的空间和悠久的时间背景。C. 颔联写古战场赤壁的过往一去不返,但历史英
23、雄人物的遗迹尚可在苍山中找到,诗人感情由失落转向宽慰。D. 尾联运用直抒胸臆和以景结情的手法,表达对历史英雄人物的景仰与追念,“又”字蕴含壮志难酬的失落。16. 请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颈联。(二)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文人墨客陶醉于大地山川、风物美景之时,或借助景物抒发内心的感慨,或将山水神韵诉诸笔端。白居易渡口送别,在琵琶行并序中用“_,_”两句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渲染清秋别离的萧瑟凄凉;苏轼夜游赤壁,在赤壁赋中用 “_,_”两句写出了月光下雾气、江水、夜空浑然一体的景象;姚鼐登临泰山之巅,在登泰山记中则运用拟人和比喻手法生动地描绘 “_,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 青岛市 2022 2023 学年 上期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53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