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山东省东营市九年级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4届山东省东营市九年级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届山东省东营市九年级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14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2024届山东省东营市九年级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一 、积累运用(20分)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在世界格局与世界文化激荡联袂( )共生的今天,中华文明讲仁爱、重民本、崇正义、求大同这种刚健敦厚的精神特质和发展形态,是中国道路行稳致远的文化底蕴。中国坚持以天下为己任,展现了一个xi( )手世界走向人类美好明天的中国。联袂( ) xi()手2、依次填入下列空格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2分)今年我们的“研学行”活动兼顾五育融合,选择范围可大了。可以去 隐居的智者贤士,学习他们严谨的治学精神以及豁达的人生态度;可以 去神奇的自然现象,在欣赏美丽风景的同时积淀丰富的科学知识;可以邀
2、约爱好者们去 未知或已知的动物植物,在舒爽身体、一饱眼福的同时, 大自然的奥秘。A. 探访 探险 探访 探幽 B .探访 探秘 探寻 探索C. 探望 探秘 探究 探索 D. 探望 探险 探寻 探幽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与西医相比,中医具有独特的优势:中药副作用小,医疗成本低,诊治个性化,成书于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已系统地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基础。B 在这个硕果累累的秋天,我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也迎来了祖国母亲的生日国庆节。C 我不知道这条路谁能走通?但我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D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的这两句诗常用来比喻在困境中出现希望
3、和转机。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近年来,一系列公益事件的发生,引发了全民对“正能量”的关注和讨论。“正能量”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 , 。 , 。只有多创造多传递“正能量”,这列列车才能安全地驶向远方。每个人的身上有“正能量”,自然也有“负能量”才能增加人体的“正能量”“负能量”如同劣质的汽油,会对社会这辆疾驰的列车造成严重的伤害一个人只有减少不该有的欲望,保持心态的平和,喜乐地生活A. B C. D. 5、填空。(5分)(1)借月抒怀。天南地北,别时容易见时难。兄弟分离的苏轼只能遥寄“ , ”(水调歌头)的祝愿;困于战火的杜甫只能空发“
4、, ”(月夜忆舍弟)的设想。(2)用典言志。用典巧妙,可使诗词意蕴丰富。李白的“ , ”( 行路难),暗用姜太公得遇文王和伊尹得遇商汤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和想要施展抱负的强烈愿望;刘禹锡的“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人借向秀思旧赋和“王质烂柯”的典故表现了对故人已逝的悲痛及自己遭贬后物是人非的凄凉之感。(3)直抒胸臆。国难当头,艾青的“ , ”是那个时代的爱国知识分子对祖国发出的最真挚的告白。6、名著阅读。(2分)水浒传为“造反者”树碑立传,渲染他们豪侠仗义、除暴安良的英雄壮举。这些造反者的反抗行动,既有个人的反抗,也有集体的反抗,请各举一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内容。7
5、、综合性学习。(5分)在我国,“孝”文化意蕴丰厚,深入人心。请你参加“孝文化的魅力”综合性学习。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的问题。材料一:“孝”,小篆写作用小孩扶侍老人的形象来表达“孝”的原意。材料二:“百善孝为先”,中国传统节日中多有推崇孝、实践孝的内容。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孝不仅仅是对父母的尽心奉养。“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才是完整的孝。“祭之以礼”主要在传统节日进行,清明节、中元节等均以祭祖悼亡为核心,春节、冬至、重阳节也不乏祭祖的内容。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祭祖悼亡,基于血缘关系,但又不限于血缘关系,而会延展至对族群、国家、社会作出重要贡献的人文祖先和历代先贤。清明节对黄帝炎
6、帝、革命烈士的祭祀,端午节对屈原的祭祀等,不仅使个人虽死犹生,还具有激励后人的力量根据材料一,我们可知 “孝” 会意字;从老,从子,像一个孩子扶持老人之状。其中,“孝,善事父母者。说文”中的“孝”即用其本义: 。“夫孝,德之本也,天之经也,民之行也。”中的“孝”则引申为: 。(1分)研读材料二,写出你的发现。(2分)尽孝道与距离远近有关吗?结合下面两幅漫画的内容,说说你的理解。(2分)二、 阅读欣赏(50分)(一)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的题目。(4分)【甲】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乙】送魏二 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7、。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8、下列对两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2分)A 【甲】诗首句从昨夜写起,以景起句,描绘出一幅迷蒙的吴江夜雨图,渲染出离别的黯淡气氛,也直接抒发了诗人凄凉的心情。B 【甲】诗中一、二句的寒与孤都运用了移情手法,表面上写雨寒、山孤,实际上是写诗人内心的凄凉与孤寂。C【乙】诗中凉字一语双关,既写出了江风吹雨,使人感到阵阵凉意的江上环境,同时也是凄凉氛围、情感的反映,该字将情景融合在一起,耐人寻味。D 【乙】诗忆君遥在潇湘月中的遥字,既写出与友人相隔的距离之远,又暗示分别后相见之难,将依依惜别之情传达得委婉动人。9、同是送别诗,【甲】乙】两诗的后两句在表现手法与情感上各
8、有特色,请简要赏析。(2分)(二)(8分)【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项;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嗯
9、!微斯人,吾谁与归?【乙】武王问于太公曰:“治国之道若何?”太公对曰:“治国之道,爱民而已。”曰:“爱民若何?”曰:“利之而勿害,成之勿败,生之勿杀,与之勿夺,乐之勿苦,喜之勿怒,此治国之道。故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 (节选自刘向说苑政理)10、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2分)薄暮冥冥 或异二者之为利之而勿害 见其劳苦为之悲11、概括两文阐发的一种共同的主张并分别说明。(3分)12、概括两文在写法上的不同之处。(3分)(三)(8分)【甲】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
10、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便拖出躲在背后的孩子来,这正是一个廿年前的闰土,只是黄瘦些,颈子上没有银圈罢了。【乙】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
11、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宏儿和我靠着船窗,同看外面模糊的风景,他忽然问道:“大伯!我们什么时候回来?”“回来?你怎么还没有走就想回来了。”“可是,水生约我到他家玩去咧”他睁着大的黑眼睛,痴痴的想。13、探究小说叙写的“变化”内容的匠心所在,写出你发现的结果。(4分)14、从人物表现的角度就选文所运用的一种艺术手法作赏析。(4分)(四)(14分) 雅趣说“镜”,镜鉴千秋镜子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照面饰容的用具。从最初的以水当镜到打制石器时代的石镜,再到四千多年前齐家文化第一面铜镜的诞生,镜子承载了深厚的文
12、化内涵,寄予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中国有着悠久的用镜历史。说文有载:“监可取水于明月,因见其可以照行,故用以为镜。”上古的镜就是大盆的意思,被称为“监”。商代初期开始铸造铜鉴,此时的“监”字才有了“金”字旁,作“鉴”。“监”“鉴”的本意都是镜子。古代的一些思想家、政治家常常以镜鉴引喻一些人和事。庄子中说:“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意为有修养之人应当像一面镜子,来者即照、去者不留,应合事物本身而不去刻意掩藏,就能始终保持心境平和。成语“前车之鉴”“前车可鉴”,则意为前面车子翻倒,可以作为后面车子的鉴戒,鉴为镜子,引申为教训,此成语源于荀子 成相:“前车已覆,
13、后未知更,何觉时?”当镜的功能与鉴的哲思相互碰撞融合,这件实用器物便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人文内涵,从此成为悠远精深中华文化中璀璨的人文意象。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铜镜的国家之一。商周铜镜大多为圆形,镜或微凸,镜身较薄,镜钮有弓形、半环形、长方形多种,可分为素镜、重环镜、鸟兽纹镜三类。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古代铜镜发展史中是一个成熟和大发展的时期,无论是铸造工艺,还是铸造数量,都大大超过了以前,是中国古代铜镜由稚朴走向成熟的过渡阶段,也是铜镜铸造中心由北开始向南迁移的重要时期,当时楚国为战国时期最重要的铜镜产地。到了汉代,汉镜出土数量最多,在制作形式和艺术表现手法上相较战国时期有了很大发展。铜镜的流行在
14、唐代达到鼎盛,唐人“咏镜”之风盛行。恢宏气象的大唐,社会各个阶层均对镜偏爱有加,文人雅士更将其融入于情思之采、炉炼于艺术创造,形成一种“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的艺术境界。从一些诗词文赋中可以看出,此时期不少文人目光集于“镜”这一物象,它的映衬、比拟、寄寓,都蕴含着读书人普遍的生存状貌。“写月无芳桂,照日有花菱。不持光谢水,翻将影学冰。”“咏镜”便成为他们心照不宣的默契。随着镜文化在唐代空前发展,加之制镜工艺改良进步,加入大量锡的铜镜更加明亮,其造型也更显华丽。唐镜在造型上突破了传统圆形的特征,不仅出现了各种样式的花式镜,更有人开始制造有把柄的手镜,除了日常功能外,更增添了把玩观赏的稚趣。唐代镜最
15、大特点之一是艺术样式的多样化,铜镜艺术也呈现出浓郁的“盛唐气象”。有代表性的镜子图案大致可分为四种:一是宝相花图案镜,包括写生图案、佛教宝相图案等;二是珍禽奇普花草图案镜:三是串枝葡萄鸟兽蝴蝶镜:四是故事传说镜,包括人物、社会生活、神话传说等。时至今日,随着时代发展,玻璃镜早已取代了铜镜,但方寸铜镜凝聚着的浓郁文化气息却将变换着形式继续长远流传。古时,藩邦之间、百姓之间互相赠送铜镜的礼俗依然延续至今,比如,镜子常用作爱情婚姻的信物,寓圆满、团圆、吉祥之意,象征婚姻美满。再如,历史这面镜子永远无法取代,“铜镜正衣冠”寓意影响深远,作为自醒自警的方式早已融入华夏儿女的血脉。15、下列选项中,对文章
16、内容理解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 从全文看,镜子经历了“水镜”“石头镜”“铜镜”和“玻璃镜”四个阶段。B 根据第段内容,第段加点词语“鉴的哲思”指的是“吸取教训”。C 中国早在四千多年前的齐家文化时就有了铜镜,是最早使用铜镜的国家之一。D 第段画线句使用了分类别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唐镜造型华丽、样式多样。16、请简要概括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3分)17、以文章第段为例,说明本文运用的一种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3分)18、唐人咏镜之风盛行,请探究原因。(3分)19、阅读下面的物品简介,根据文章内容推断其所属朝代,并简述理由。(3)物品简介:嫦娥玉兔菱花镜,直径19.1厘米
17、。镜为八瓣菱花形,伏兽钮。铜镜背面是宫图。钮右上方饰一株桂树,枝繁叶茂;嫦娥身姿飘逸,一手托盘,一手托幅,上有大字。镜钮下方有一潭池水,左侧玉兔正持杵捣药,池水右边为一跳跃的蟾蜍。镜边缘花朵及云纹。整个纹饰突出了月宫的主题,且构图十分新颖。(五)(16分) 晨曦里的莫高窟 李宝堂记得第一次到莫高窟,是在上世纪70年代初,我在甘肃师范大学学习的时候。从那以后,莫高窟成了我魂牵梦萦的地方,几十年间不分春夏秋冬,数十次到访。或参观洞窟,或临摹壁画,或现场写生,或学术交流,每次都有新的感悟和收获。在莫高窟,我瞻仰过雄伟壮观的弥勒大佛,临摹过美丽善良的九色鹿、慈眉善目的菩萨和神采飞扬的飞天,描绘过姿态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4 山东省 东营 九年级 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53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