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北京市西城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西城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33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北京市西城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第卷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同一律”作为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之一,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思想必须保持同一性。具体而言,就是在同一思考、同一表述、同一交谈、同一辩论等思维过程中,一个概念自身必须保持确定的同一内容,不能任意变更。如果无意识地违反同一律在概念方面的要求,就会犯“混淆概念”的错误;有意识地违反则会犯“偷换概念”的错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一个判断、一个论题,也应当保持同一性,不能中途任意转换、变更。如果无意识地违反同一律在判断和论辩方面的要求,就会犯“转移论题”的错误;有意识地违反则会犯“偷换论题”的错误。例如:“你们店
2、的大米粥怎么这么稀,还这么贵?”“物以稀为贵嘛。”“物以稀为贵”中的“稀”应指事物存世稀有,“贵”指价值珍贵。而在这组对话中,顾客说的“稀”指粥里的米放得少,“贵”指价格高;店主却“ ”,以“物以稀为贵”搪塞顾客的批评。又如:“服务员,您的手指浸到我的汤里了。”“哦,不要紧,一点儿都不烫。”在这组对话中,顾客提醒服务员注意服务规范和卫生问题,同时表达了不满,而服务员装作浑然不觉,故意将顾客的提醒转移到汤的温度上,以“ ”的方式回避指责。同一律的作用在于保证思维的确定性。思维具有确定性,才能正确地反映世界,人们才能进行正常的思想交流。(取材于选择性必修上册形式逻辑等相关文章)材料二我们要清楚地表
3、达自己的思想,无论是用口头语言还是用书面语言,都应该做到概念明确、判断恰当、推理合乎逻辑。要做到这些,就应当遵循基本的思维规律,即同一律、矛盾律(又称“不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同一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一切思想(包括概念和命题)必须与自身保持同一。比如“鲁迅的作品不是一天能读完的,孔乙己是鲁迅的作品,所以孔乙己不是一天能读完的。”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超出同一思维过程,就不能要求所有思想绝对同一、永远同一。矛盾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相互否定的两个命题,不能同时肯定为真,其中至少有一个为假。例如:“夜晚,整栋楼漆黑一团,只有一个房间灯火明亮。”在这句话中,“整栋楼漆黑一团”与“一个房间
4、灯火明亮”自相矛盾,两种情况不能同时并存。假如超出同一思维过程,或事物本身存在矛盾着的两方面性质,需要用语言揭示,如臧克家的诗句“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诗人通过作品能自圆其说,这就不算违反矛盾律。排中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相互矛盾的两个判断,不能同时否定,必须承认其中一个为真。例如“或者采纳他的建议,或者不采纳他的建议,我都不赞成。”在这句话中,“采纳”和“不采纳”相互矛盾,不能同时否定,“我都不赞成”违反了排中律。人们无论说话还是写文章,思想必须具有论证性,观点才能立得住。因此,充足理由律要求在任何一个论证过程中,都必须为论断提供充足理由。具体地说,就是理由必须真实,理由与论断之间要有
5、逻辑关系。违反充足理由律,就会犯“虚假理由”以及“推不出”的逻辑错误。例如小说祝福中的鲁四老爷,在得知祥林嫂的死讯后,竟然高声说:“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祥林嫂不幸死在年关,鲁四老爷却以“偏偏要在这时候”为理由,推出“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的结论,显然犯了“虚假理由”的错误。了解基本的思维规律,我们就容易发现日常话语中出现的逻辑错误。例1:“为演好课本剧我可以赴汤蹈火,要不是雨下得太大了我就赶去排练了。”例2:“他出生时天昏地暗、飞沙走石,他此生注定不平凡。”例3:“这篇文章的观点不能说是全面的,也不能说是不全面的。”以上四例都违反了基本的思维规律。(取材于选择性必修上
6、册逻辑学十五讲等相关文章)1. 根据材料一,填入文中两处指出例句违反同一律的原因,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偷换概念 偷换概念B. 偷换概念 偷换论题C. 偷换论题 偷换论题D. 偷换论题 偷换概念2. 根据材料二,下列对遵循思维规律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遵循思维规律,是人们能够运用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思想的基本保证。B. 遵循同一律,并不意味着在任何情况下所有思想都需要保持绝对同一。C. 遵循矛盾律和排中律,可以避免混淆话题,使语言表达更具有论证性。D. 遵循充足理由律,就要在论证中提供真实且与论断有逻辑关系的理由。3. 根据材料二,下列对第六段中的例句违反思维规律的推断,正确的一
7、项是( )A. 例1违反矛盾律,例2违反排中律,例3违反充足理由律。B. 例1违反排中律,例2违反矛盾律,例3违反充足理由律。C. 例1违反排中律,例2违反充足理由律,例3违反矛盾律。D. 例1违反矛盾律,例2违反充足理由律,例3违反排中律。4. 材料二第二段中画线的句子为何违反了思维规律?请参考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相关内容简要说明。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题。文段一在四十余被害的青年之中,刘和珍君是我的学生。学生云者,我向来这样想,这样说,现在却觉得有些踌躇了,我应该对她奉献我的悲哀与尊敬。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
8、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节选自鲁迅记念刘和珍君)文段二在一种特殊优惠的保护之下,吸收着廉价劳动力的滋养,在中国的东洋厂飞跃地庞大了。单就这福临路的东洋厂讲,光绪二十八年三井系的资本收买大纯纱厂而创立第一厂的时候,锭子还不到两万,可是三十年之后,他们已经有了六个纱厂,五个布厂,二十五万锭
9、子,三千张布机,八千工人和一千二百万元的资本。美国一位作家索洛曾在一本书上说过,美国铁路的每一根枕木下面,都横卧着一个爱尔兰工人的尸首。那么,我也这样联想,东洋厂的每一个锭子上面都附托着一个中国奴隶的冤魂!两粥一饭,十二小时工作,劳动强化,工房和老板家庭的义务服役,猪猡一般的生活,泥土一般的作践血肉造成的“机器”终究和钢铁造成的不一样,包身契上写明的三年期限,能够做满的不到三分之二。工作,工作,衰弱到不能走路还是工作,手脚像芦柴棒一般地瘦,身体像弓一样地弯,面色像死人一样地惨!咳着,喘着,淌着冷汗,还是被逼着在做工。譬如讲芦柴棒吧,她的身体实在瘦得太可怕了,放工的时候,厂门口的“抄身婆”(检查
10、女工身体的女人)也不愿意去接触她的身体但是带工老板是不怕做噩梦的!“放她?行!还我二十块钱,两年间的伙食、房钱。”他随便地说,回转头来对她一瞪:“不还钱,可别做梦!宁愿赔棺材,要她做到死!”芦柴棒现在的工钱是每天三角八,拿去年的工钱三角二做平均,两年来在她身上已经收入了二百三十块了!(节选自夏衍包身工)5. 依据文段一,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郑重介绍学生刘和珍时忽然“觉得有些踌躇了”,因为刘和珍是令作者肃然起敬的“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作者既为之骄傲又颇有些惭愧。B. 作者亲眼目睹了刘和珍与同伴在枪林弹雨中互相救助、殒身不恤的英勇行为,被她们的勇毅深深
11、折服,屡次感叹这几位女子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C. 作者认为刘和珍等四十多位青年英勇牺牲,不仅让“苟活者”对未来产生了一丝希望,而且能够激励“真的猛士”更加坚定地去为国家争取光明的未来。D. 结尾“呜呼,我说不出话”包含着作者太多无法全部用文字表达的情感和思绪,其中既含有对刘和珍之死的深深哀痛,也包含着惋惜、愤怒等多种感情。6. 依据文段二,下列对文中数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福临路的东洋厂从一家纱厂发展为六个纱厂、五个布厂,说明中国纺织业很发达。B. “两粥一饭,十二小时工作”体现了包身工恶劣的生活条件和超负荷的工作强度。C. 芦柴棒干满三年仅得二十元,而她两年来二百三十
12、元的工钱全被带工老板剥削了。D. 数字彰显了资本疯狂的扩张,带工老板残酷的压榨,数字里浸透了包身工的血泪。7. 文段二体现了报告文学的哪些特点?请结合内容简要说明。三、文言文阅读及背诵默写(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文段一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
13、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文段二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
14、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8.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形容:身形面容B. 而蒙世俗之温蠖乎 温蠖:尘垢C. 会论虞常 会论:会面讨论D. 副有罪,当相坐 相坐:相连治罪9.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被发行吟泽畔 不顾
15、恩义,畔主背亲B. 是以见放 何以汝为见C. 又安能以皓皓之白 遂自投汨罗以死D. 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10. 下列对文中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整个世界都是污浊的,为什么不能随波逐流呢B. 何故怀瑾握瑜为什么要保持高洁美好的节操志向呢C. 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卫律大吃一惊,自己抱着苏武,让医生快跑来救人D. 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卫律又举起剑向苏武比画着要杀他,苏武一动不动11. 请将下列文言句子中画线的部分翻译为现代汉语。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反欲斗两主,观祸败。(二)背诵默写12. 选做1
16、0道小题,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_。”_,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于是废先王之道,_,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_,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_,自然之理也。岂曰无衣?_。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_。人生得意须尽欢,_。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_,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
17、惘然。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_,惟有泪千行。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_。第卷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不得。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
18、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
19、,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0、,有删改)【注】章台:秦宫名。案图:察看地图。广成传:宾馆名。缪公:即秦穆公。13.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璧有瑕,请指示王 指示:指给看B. 大王见臣列观 列观:一般的宫殿C.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辞谢:婉言拒绝D. 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约束:遵守约定14. 为下列语句补充省略的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赵王)议不欲予秦璧B. 传之(于)美人C. 欲以(璧)击柱D. (秦王)卒廷见相如15.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秦国贪婪,倚仗它国力强大,想用空头许诺得到和氏璧B.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为何这样呢?是
21、尊重大国的威望而整饰仪式表示敬意呀C. 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于是派他的随从穿上粗布衣,怀揣和氏璧,从小路逃走D.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我确实担心眼睁睁地看着大王您欺骗我们并且辜负赵王16. 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蔺相如作为赵国使者,肩负着监督秦国履行承诺,否则就完璧归赵的艰巨使命。B. 蔺相如郑重献上和氏璧,又得体地要回来,既符合外交礼仪又掌握了外交主动C. 蔺相如指出和氏璧是天下共传的珍宝,迫使秦王暂时答应用十五座城邑来交换。D. 蔺相如暗中派人将和氏璧送回赵国,自己则做好向秦王陈辞并慷慨赴死的准备。17. 蔺相如为何向秦王提出“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
22、设九宾于廷”再献上和氏璧的要求?请依据本文内容简要说明。五、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红楼梦第三十七回中大观园里众人结诗社,作诗咏白海棠,宝钗写道:咏白海棠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欲偿白帝【1】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注:【1】白帝: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五天帝之一,主管秋事,故常以白帝代指秋天。18. 下列对诗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刻画花主亲手浇灌白海棠,因“珍重”而“掩门”不愿将其轻易示人。B. 颔联描写白海棠洗掉了胭脂色,动人的花影在冰雪覆盖的台阶轻轻地摇曳。C. 颈联“淡极”“更艳”看似矛盾,实则写出白
23、海棠于淡雅中更显风姿绰约。D. 颈联以“愁多”的美玉怎能没有斑点,来衬托白海棠的平和淡然洁白无瑕。19. 小说中的宝钗对咏物诗有自己的见解,她说:“古人的诗赋,也不过都是寄兴写情耳。”宝钗这首诗如何借咏白海棠“寄兴写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六、阅读与表达 (一)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列小题。大地会烧尽吗甫跃辉抬头看天,天上一棱一棱铺展开鱼鳞状的云,正随了太阳的坠落,无声地变幻着颜色,浅红,绯红,暗红,绛紫而它俯瞰着的大地呢?所有肆意泼洒的色泽早已收割殆尽,偶然遗落的种子如黄金,也已经被几场风雨消磨得乌暗。那年,我家在滚石山脚下种了一亩多油菜。油菜刚钻出土,招展着绿而厚的小手掌,我便时常背了竹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京市 西城区 2022 2023 学年 上期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53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