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湖心亭看雪》知识点检测题(教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7《湖心亭看雪》知识点检测题(教师版)(10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中考语文复习 课内文言文专题湖心亭看雪知识点检测题一、理解背默题1.点明时间地点及当时环境的句子是: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2.描绘了一幅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从听觉入手,描绘出一幅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寒冬静默图;作者不从视觉写大雪,而通过听觉来写出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与柳宗元江雪中的名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意境相同;写出大雪纷飞,一片寂静)的句子是: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3.展示出作者不随俗流、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的句子是:独往湖心亭看雪。4.描写雪景的句子是: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
2、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5.运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一幅举目皆白的景象(写水天交融、白雪皑皑;形容湖上雪光水气,一片弥漫,从总写的角度生动地写出天空、云层、湖水之间白茫茫景象;总写湖山夜雪全景图)的句子是: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6.文中采用白描手法,化大为小,寥寥几笔,突出景物的特征,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把景物写意山水画(用白描手法描写湖上景物悠远脱俗,创造出一种恬淡清雅的意境)的句子是: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7.使用数量词表现出景物依稀可辨、使人唯觉其小的句子是: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8.点明
3、作者偶遇知音的惊喜之情的句子是:余强饮三大白而别。9.以舟子的似嗔似怪之语收束全文(含蓄表达文章主旨;“痴”字是文眼,以舟子的话结尾,具有画龙点睛,深化意境的作用;借舟子的话来点明作者看雪的痴态;议论的语句,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超凡脱俗的感情;做人做事,必须要有一种执着、痴迷的精神,就会想到文中的一句。衬托出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惊喜心情,表明作者不虚此行)的句子是: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二、词语解释题 1湖中人鸟声俱绝 绝: 消失 。2是日更定 是: 这 。 3挐一小船 挐: 撑(船) 。 4.雾凇沆砀: 沆砀: 白汽弥漫的样子 。 5.上下一白 一: 全 。 6惟长堤一痕 惟: 只有 。
4、 7芥: 小草,比喻轻微纤细的事物 。 8铺毡对坐 对: 相对 。 9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焉: 哪里 。 更: 还 。 10.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强: 尽力 。 白: 酒杯 。 11客此 客: 客居 。 12及下船 及: 等到 。 三、翻译句子题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大雪接连下了几天,湖中行人,飞鸟和各种声音都消失了。 2、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我撑着一叶扁舟,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观赏雪景。3、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4、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
5、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痕迹,湖心亭的一点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船上像两三粒米一样的人罢了。5、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我尽力地喝几大杯后告辞。6、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不要说您痴,(看来)还有比您更痴的人啊。四、内容理解题1.开头第一句“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有什么作用?交代了看雪的时间和地点。不着痕迹地引出下文的大雪和湖上看雪。作者在写此文时已是清朝初年,但仍使用明朝“崇祯”年号,含蓄地表达了他的故国之思。2.大雪过后的寒冷夜晚,作者为什么独自一人去赏雪,他当时会有怎样的心情?一个“独”字,写出了作者有着超脱尘世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波逐流的思想品格。当他
6、一个人面对寂静广漠的雪景时,应该是有一种孤独寂寞的心境,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有对故国的怀念,和普通人无法理解的独特情思。3.“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这句话连用了三个“与”有什么效果?从总体形象入手,生动地写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之间白茫茫、浑然难辨的景色。4.课文是人哪几个角度写西湖雪景的?文中有关“湖上影子”的几句描写有什么特点?三个角度:未写西湖时,概括写:“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游西湖时,先总写:“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后具体描写:“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文中有关“湖上影子”的几句文字,运用白描的手法,由远及近,写出了
7、“湖上”雪后最具代表性的景物,即长堤、湖心亭、舟、舟中人。这些景物与人,在大雪的笼罩下全都变得虚无缥缈、模糊微小,变成了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具有了童话般的梦幻色彩。然而最微不足道的“两三粒”人却是这空旷寂寥的雪世界的主人,他们是赏雪的主体。作者的描写,宛如中国画的写意手法,寥寥几笔,就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5.“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一语,与文中哪句话相互映衬?试结合语境,分析这两句话的表达效果。此语与结尾舟子的喃喃自语“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相互映衬。前者借“客”偶遇知音的惊喜,赞美作者之“痴”,后者借舟子之口,说“客”之“痴”,为作者之“痴”找到“同僚”,找到了可以原谅的“理由”。作
8、者超凡脱俗的行为和孤高自赏的情怀,不但在“客”那里引起了共鸣,也与“客”“和鸣”,仿佛让本无雅趣的舟子受到了“痴”的精神的感染。6.夜深更定,作者独游西湖,却在湖上邂逅了两位客居西湖的人,此时作者的心情如何?作者强调“金陵人”是“客”,有着与自己相似的经历。他乡遇知音,暗示这引起了他对故国的思念。本以为自己的怀恋之情、隐逸之趣是无人理解的,但遇到知己时的欢欣只有他自己明白。7、如何理解文中的“痴”字?(1)痴行:“独往湖心亭看雪”,“强饮三大白”,表现出特立独行、率性任真的一面。(2)痴景:独自欣赏大雪无痕的世界,映射出对高洁人格的追求。(3)痴情:“崇祯五年十二月”“金陵人”的记述,透露出无
9、限的怅惘和淡淡的哀愁。8、本文多处运用白描手法,请任选一处具体分析其作用。(1)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运用白描手法,连用“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由大到小,由远到近,不仅表现了视线的移动,景色的变化,而且暗示了小船在夜色中缓缓行进,展现了一个微妙而变幻的意境,给人一种似有若无,依稀恍惚之感。突出“小”字。(2)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运用白描手法,迭用三个“与”字,生动地写出了天空、云层、湖水之间白茫茫浑然难辨的景象,写的是由上到下的全景,突出天地茫茫,阔大辽远之势,即着眼于“大”字。五、比较阅读题1、湖心亭看雪与下面材料都使用人物结尾,请分析“
10、舟子”和“君王”两个人物在文中的作用。【链接材料】若夫气霁地表,云敛天末,洞庭始波,木叶微脱。菊散芳于山椒,雁流哀于江濑。升清质之悠悠,降澄辉之蔼蔼。列宿掩缛,长河韬映,柔只雪凝,圆灵水镜。连观霜缟,周除冰净。君王乃厌晨欢,乐宵宴,收妙舞,弛清县。去烛房,即月殿,芳酒登,鸣琴荐。 (摘自谢庄月赋)(1)湖心亭看雪以“舟子”喃喃之语高度评价作者痴迷山水的闲情雅致,侧面表现张岱孤傲的性格;(2)月赋以“君王”观月的热情,侧面表现月光皎洁迷人的特点。2、湖心亭看雪与下面材料在描绘雪景时都使用了侧面烘托的写法,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链接材料】丁未之岁,冬暖无雪。戊申正月之三日始作,五日始霁。风寒冱
11、而不消,至十日犹故在也。是夜月出,月与雪争烂,坐纸窗下,觉明彻异尝。遂添衣起,登溪西小楼。楼临水,下皆虚澄,又四囿于雪,若涂银,若泼汞,腾光照人,骨肉相莹。月映清波间,树影滉弄,又若镜中见疏发,离离然可爱。寒浃肌肤,清人肺腑。因凭栏楯上。神与物融,人观两奇,念平生此景亦不屡遇,而健忘日,寻改数日,则又荒荒不知其所云,因笔之。 (摘自沈周记雪月之观)(1)湖心亭看雪写大雪三日后,人鸟声俱绝的寂静,以及写雪后堤、亭、舟、人天地一片茫然的景象,侧面烘托出西湖雪后景色的静谧、天地合一的特点;(2)记雪月之观中写正月初五天气放晴,正月初十银装素裹,以及雪夜作者坐在纸窗之下感到十分明亮,侧面烘托出雪后天气
12、的寒冷和雪的洁白。3、湖心亭看雪中张岱的“痴”与下面材料中老人的“痴”具体在哪些方面?突出了人物怎样的性格品质?【链接材料】松痴老人,家黄山。黄山产异松,常命童负餱粮,策杖信步往探松。稍佳者,辄徘徊之。一日,独携酒入深山,曲折迷岩壑,青猿跃其前,导之得出。至老兴益豪。胸次高旷,不婴名利,和易坦直,好善乐施。渊渊然,莫测其量也。庭外植异松百余株,朝夕觞咏。月夜着素袍,步松影,如鹤。喜吹笛,笛已,或抚琴。笛声琴韵与松籁相有无。问得异松者,虽百里访焉。购之弗获,则吹笛于其下而去。邀老人弗往,则每诡言得异松,述虚状,给老人,老人惊,遂曳杖往。因自号松痴老人,郡守额其居曰:“怀葛遗风”。童孺妇女及贩夫佣
13、仆,无不颂老人者。(摘自史震林松痴)(1)张岱的“痴”体现在:独往湖心亭的痴行,欣赏雪景时的痴景,故国之思的痴情。突出了张岱特立独行、率真的性情。(2)老人的“痴”体现在:不管路程远近,常到山中访异松;家中种植异松百余株。突出了老人胸怀宽广、淡泊名利、坦率正直、乐善好施的性格品质。4、湖心亭看雪与小窗幽记比较阅读。【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松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选自湖心亭看雪)【乙】四林皆雪,登眺时见。絮起风中,千峰堆玉;鸦翻城角,
14、万壑铺银。无树飘花,片片绘子瞻之壁;不妆散粉,点点糁原宪之羹。飞霰入林,回风折竹。徘徊凝览,以发奇思。画冒雪出云之势,呼松醪茗饮之景,拥炉煨芋,欣然一饱随作雪景一幅以寄僧赏。(选自小窗幽记)【注释】子瞻之壁: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之句。糁:散开,散落。原宪:孔子的弟子,安贫乐道,甘于淡泊。霰(xin):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醪(1o):浊酒,汁渣混合的酒。(1). 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B )A. 上下一白/不敢出一言以复 (送东阳马生序)B. 画冒雪出云之势/恢弘志士之气 (出师表)C. 是日更定矣/斯是陋室 (陋室铭)D 回
15、风折竹/斗折蛇行 (小石潭记)(2). 将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大雪接连下了几天,湖中行人,飞鸟和各种声音都消失了。(2)四林皆雪,登眺时见。 四周的树林都被积雪覆盖,登高远眺看到。(3). 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欣然一饱/随作雪景一幅/以寄僧赏。(4). 写出【乙】文中表现作者沉醉雪景、流连观赏的语句。(根据“徘徊凝览,以发奇思”的意思“徘徊其间,仔细凝视观览,以萌生奇思异想”分析,符合“沉醉雪景、流连观赏”的要求。)(5). 【甲】【乙】两文作者同样是赏雪,但所寄情感却不尽相同。【甲】文寂寥空旷的意境隐含着作者的_;【乙】文明丽鲜活
16、的文字表达了作者的_。(甲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描绘了雪后西湖宁静清绝的景象,表现了作者的志趣,同时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国(明朝)的怀念之情。据此得出答案:家国之思(故国之思等)。乙文通过描写雪后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据此得出答案:自然之乐。)5、湖心亭看雪与满井游记比较阅读。 【甲】湖心亭看雪 (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17、”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选自陶庵梦忆)【乙】满井游记 (袁宏道)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砂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
18、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选自袁中郎集笺校)【注】膏:肥沃。毛羽鳞鬣(li):泛指一切动物。堕(hu)事:耽误公事,堕,坏,耽误。 此官:当时作者任顺天府儒学教授,是个闲职。 恶(w)能:怎能。(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湖中人鸟声俱绝 绝:消失 余拏一小舟拏: 撑(船) 未百步辄返 辄:就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 然: 的样子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C )(3分)A.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B.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C.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D.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19、(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湖中焉得更有此人!(2分)哪里能想到在西湖中还能遇见你这样的人。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2分) 虽然风依旧吹的猛烈,然而走路就汗流浃背。(4)甲乙两文都是写景的散文,请分别概括两文抒发的情感。(5分)示例:【甲】文抒发了作者的故国之思、对山水的痴恋、孤芳自赏的情怀(学生若答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对人生渺茫的慨叹也可)。(3分)【乙】文抒发了作者得以暂时脱离樊笼、亲近自然的自由惬意和喜悦之情。(意思对即可)(2分)6、湖心亭看雪与西湖梦寻比较阅读。【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
20、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乙】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
21、日乃还。 (选自张岱西湖梦寻)【注释】霁:雨过天晴。参廖、辨才:人名。并湖:沿湖。 雷峰、南屏、灵石坞:山名。 普宁、寿圣院:寺名。 惠因涧:山涧名。殆:大概。(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湖中人鸟声俱绝 消失 上下一白 全,都 。濯足于惠因涧 洗 谒辨才于朝音堂 拜访 。(2)下列句子加点字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C )A.余:余住西湖 /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B.与:天与云与山与水 / 选贤与能C.于:憩于龙井亭 / 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D.乃:明日乃还 / 见渔人,乃大惊(3)请用“/”给【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限划 4处。道 旁 庐 舍/ 灯 火 隐 显 /草 木 深 郁/ 流 水 激 激 悲 鸣/ 殆 非 人 间 之境。(4)翻译下列句子。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我撑着一叶扁舟,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观赏雪景。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这天晚上,天空晴朗,树林间月光很明亮,(甚至连)头发都能数清。(5)【甲】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可以看出作者 的高洁情怀和 的生活态度。【乙】文中的“ ”“ ”两字与【甲】文中“独”字所流露的感情具有相似之处。(特立独行,不随流俗;豪爽率真、潇洒超脱;寂;悲。)10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53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