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马说》知识点检测题 (教师版)
《11《马说》知识点检测题 (教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马说》知识点检测题 (教师版)(17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中考语文复习 课内文言文专题马说知识点检测题一、理解背默题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世有伯乐 , 然后有千里马 。 2 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 骈死于槽枥之间 。 3 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4 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食不饱 , 力不足 , 才美不外见 ,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5 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 策之不以其道 , 食之不能尽其材 ,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6 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安求其能千里也 ? 7 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的语句是: 执策而临之 , 曰:
2、“天下无马!” 8 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 千里马常有 , 而伯乐不常有 。 9 表明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统治者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是: 策之不以其道 , 食之不能尽其材 ,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10 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是: 其真无马邪 ? 其真不知马也 。 11 能表明千里马外在特征的句子是: 马之千里者 , 一食或尽粟一石 。 12 运用设问句表达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是: 其真无马邪 ? 其真不知马也 。 13 美往往存在于平凡的事物当中,有时我们为了刻意的追求完美,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使其遭受不应有
3、的遭遇,使我们为之遗憾痛心,这种遭遇与马说中千里马的遭遇相似,相应的句子是: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 骈死于槽枥之间 。 14 点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 世有伯乐 , 然后有千里马 。 15 食马者无知所造成的恶果的句子及作用: 食不饱 , 力不足 , 才美不外见 。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再次从反面论证论点,揭示被埋没的原因。二、词语解释题 1、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显现、表现。2、食之不能尽其材: “ 食”通“饲”饲养;“材” 通 “才”,才能。3、其真无马邪: “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通“饲”,喂养。5、祗辱
4、于奴隶人之手: “祗”同“祇 只 ”,只、仅仅。6、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这样的。7、安求其能千里也? 怎么。8、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同样。9、一食或尽粟一石。 有时,有的人,也许。10、策之不以其道。 马鞭,鞭策。三、翻译句子题1.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译: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2.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译:因此即使有名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里受屈辱,和普通的马并列死在马厩里,不能以千里马著称。3.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译:一匹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够吃尽一石粮食。4.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译:喂马的人不知道千里马的食量
5、而喂养它。5.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译:想要和一般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6、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译:鞭策它,却不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它嘶鸣的时候,又不能明白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走到它面前时7、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译: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四、内容理解题1、本文作者借千里马和伯乐的传说,巧妙地运用比喻的手法,表达作者愤慨的情感。说说伯乐,千里马和“食马者”、“策马者”分别比喻什么?2、首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指明了千里马
6、和伯乐的什么关系?3、“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揭示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象?4、“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几句话的理解?6、“安求其能千里也?”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其作用是什么?7、找出文中描写“食马者”平庸、 愚妄浅薄的语句,并说明其所用的修辞方法有作用?8、读到“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时”你有什么感受?9、本文结尾两句,对全文有什么作用?10、“ 策之不以其道”中的“道”在文中具体指什么?11、你怎样理解文中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7、12、作者的人才观中什么?你对这种人才观是怎样看的?13、联系实际,谈谈你是如何看待人才和伯乐之间的关系的?14、龚自珍“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和本文阐述的观点是否相矛盾?谈谈你的看法。15、“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请做简要阐述。16、根据本文内容,从千里马角度谈起,分别以“有志”和“无才”为首词,写一组不少于五言的对偶句。有志_;无才_。17、“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遇到刘备后,才有隆中决策,才有火烧连营,才有请根据课文内容和已有提示,将下列对偶句补充完整。(补充后不少于七言)有_方显_;无_岂有_。18、根据文意,请尝试创作一组不少
8、于五言的对联,对千里马或伯乐表达自己的心声。上联:_;下联:_。19、有人曾说过:“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对于千里马而言,伯乐自然是他永世的知音,遗憾的是在封建社会里,千里马很少能遇到伯乐。请你联系本文文意,给下面的句子对一个下联。上联:良马有幸遇伯乐;下联:_。20、有人曾说过:“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对于千里马而言,伯乐自然是他永世的知音,遗憾的是在封建社会里,千里马很少能遇到伯乐。请你联系本文文意,给下面的句子对一个下联。上联:世上岂无千里马;下联:_。21、你认为要成为千里马应如何去做?22、学完马说后,你认为应该该去“识才和选才”。结合社会实际谈一谈。23、本文借
9、千里马说明了伯乐的重要性,三国演义中称得上是千里马的是哪两匹马,其最终主人分别是谁?24、古往今来,曾有许多卓有才华的仁人志士被统治者埋没甚至迫害过,这些人也由衷地发出了无尽的感慨。请写出其中的两人及他们发出的感慨。25、在当今社会,你认为伯乐和千里马哪个更重要?请举例说明。26、在当今社会,你认为“千里马”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27、作者把千里马不能千里归罪于食马者,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28、作者以千里马比喻人才,从文中千里马的遭遇来看,人才展现才华最需要的是什么?【答案】1、伯乐:识别人才,利用人才的封建统治者。千里马:有才能的人。食马者和策马者:埋没人才,愚妄浅薄的统治者。2、提出中心论
10、点,开篇点出论证的前提,有提挈全文的作用。指明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3、统治者昏庸浅薄,世上缺少识别人才的伯乐。4、愤世嫉俗,对统治者不能识别和选拔重用人才的不满,对被压制折人才的同情,以及自己怀才不遇的抑郁心情。5、有了伯乐,才会有千里马,如果没有伯乐,即使有千里马,也不能被人发现,也就等于没有千里马,说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6、反问。表达作者愤怒谴责“食马者”的思想感情,增强了语言的气势。7、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排比,使文章具有辛辣的嘲讽,把“食马者”的平庸无能写得淋漓尽致,增强了语言的气势。8、对千里马的遭遇的深切同情,对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
11、才表示强烈愤慨。9、点明文章主旨。“不知马”三个字是文章主旨所在。10、千里马的特性。11、对封建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现象表达了强烈的愤慨。12、作者主张通过伯乐发现人才。这种人才观具有片面性,选拔人才可多途径多层次、多方面选拔。13、可以围绕千里马应充实自己并主动抓住机遇展露才华,而伯乐应该是不拘一格来发现人才。14、马说强调的是要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而龚自珍则要不拘一格降人才,是呼唤能拯救天下的人才。15、言之成理即可。如:我认为千里马自身素质更重要。千里马应具备自人推销的能力,不应一味等待伯乐的赏识,应主动地寻找机会展示自己。16、有志难成千里马;无才可作老黄牛。
12、17、伯乐,槽间千里马;刘备,隆中决策人。18、伯乐识良马,明主觅贤才。19、贤才无辜逢昏君。20、人间难得九方皋。21、此题为开放题,回答合情合理即可,如:应从“普通马”做起,然后才能脱颖而出。22、识才和选才的方法现在很多,如考试、自荐、组织推荐、竞争上岗等。23、赤兔马主人是关羽;的卢马主人是刘备。24、刘禹锡: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5、言之成理,例证恰当即可。如认为千里马重要:因为社会发展需要人才,而千里马正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试想如果没有爱迪生发明电灯,我们寻找光明的眼睛还要在黑暗中徘徊多久?26、首先应该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坚强的意
13、志。其次应该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这样你于能在竞争中游刃有余。再次,还应该具有毛遂自荐的勇气,自信是成功的一半。27、言之成理即可。不同意。我认为千里马自身素质更重要。千里马应具备自我推销能力,不应一味等待伯乐赏识,应主动寻找机会。28、需要民主宽松的政治环境和统治者的知人善用。五、比较阅读题 (一) 马说与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比较阅读。【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
14、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乙】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 “君与俱来。”庶曰: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选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注器:用作动词,器重,重视。屈致:委屈(他),召(他上门)来。枉驾:屈尊,这是请别人到某处去时的客气话。枉,委屈。驾,车马。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且: 。(2)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 。(3)徐庶见先主 见: 。(4)将军宜枉驾顾之
15、之: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一食或尽粟一石。 。(2)由是先主遂诣亮。 。3.【甲】【乙】两文段中统治者和刘备对于人才的态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1.(1)犹,尚且(2)才能、才干(3)拜见、叩见(4)代词,代指诸葛亮2.(1)(千里马)吃一次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2)因此先帝就(去隆中)拜访诸葛亮。3.【甲】文段中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文中的统治者对于“千里马”“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埋没、摧残人才;【乙】文段中的刘备听从徐庶的话,亲自去隆中拜访诸葛亮,而且一连去了三次,表现了刘备的善于纳谏和礼贤下士。(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乙】当时先帝(刘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马说 11马说知识点检测题 教师版 11 知识点 检测 教师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53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