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记承天寺夜游》知识点检测题 (教师版)
《06《记承天寺夜游》知识点检测题 (教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6《记承天寺夜游》知识点检测题 (教师版)(14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中考语文复习 课内文言文专题记承天寺夜游知识点检测题一、理解背默题1.记承天寺夜游中,作者写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的句子是“ 。”2.记承天寺夜游中,表现苏轼因月色美好,而想到了与自己共同境遇的老朋友的句子是“ 。”3.记承天寺夜游中,文中最能表现作者自豪自慰又惆怅悲凉心境的句子是“ 。”4.记承天寺夜游中,表现兴奋和喜悦的句子是“ 。”5.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中正面描写月色的句子是“ 。”6.记承天寺夜游中,作者写月光如水、疏影横斜的两句是“ , 。”7.记承天寺夜游中,表现苏轼因月色美好,也因孤独寂寞而想到了同病相怜的张怀民的句子是“ , 。”8、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
2、: 。9、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 。10、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 。11、记承天寺夜游中的“ 。”一句,描绘了一个空明澄,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参考答案1.庭下如积水空明2.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4.欣然起行5.月色入户6.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7.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8、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9、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主旨句)10、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1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二、词语解释题 1.念无与为乐者 念:考虑,想到2.怀民未寝 寝:睡3.但少闲人如吾
3、两人者耳但:只是 闲人:清闲的人4.相与步中庭 相与:共同,一起 步:散步(或:漫步 走 行走)。5.庭下如积水空明空明:形容水的清澈透明。6.欣然起行 欣然:高兴的样子。 行:走。7.解衣欲睡 解:脱、 脱下8.水中藻、荇交横 藻、荇:水草,这里指竹子和柏树的影子三、翻译句子题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张怀民也没睡,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散步。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月光照在庭院中,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和荇(水草)。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哪一夜没有月亮呢?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很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4、!4.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月光照进窗户(十分优美),我高兴地起来走出屋外。四、内容理解题1、请自选一个角度,对下面的句子进行赏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答:示例一:景物特点鲜明(1分),“积水空明”等句传神地写出了月色的澄澈透明(1分),表达作者对月色的喜爱(表现出作者心境的宁静、喜悦)。示例二: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1分),用竹柏的影子侧面写出月光的澄澈明亮(1分),表达作者对月色的喜爱(表现出作者心境的宁静、喜悦)。示例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月光比作院中积水,将竹柏的影子比作水中的藻荇(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月色的澄澈明净(1分),表达作者对月色的喜爱(表现出作者心境
5、的宁静、喜悦)。示例四:“交横”(“空明”),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月光的皎洁明澈(2分),表达作者对月色的喜爱(表现出作者心境的宁静、喜悦)。2、作者称自己为“闲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及以下背景材料说说作者“闲”“在何处?背景材料: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冋悲见,后被贬为黄州因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记承天寺夜游即写于此时。答:苏轼满腹才华却被贬黄州,有职无权,才能无以施展,可谓职闲;他趁夜出行,庭中赏月,醉心空明月色,可谓情闲;作者以闲人自称,既有被贬的惆怅苦闷,也有赏月中自我排遣的旷达乐观,可谓心闲。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6、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作者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面对挫折的豁达都包含其中。4古游记大多较简。通常开篇交代时间、地点、人物、环境,中间写景,篇末感怀。本文就是如此,文章强调“闲”,你是如何理解这“闲”的?答:苏轼的一个“闲”字,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乐观豁达的感情,都包含其中,意味深长;5、借月抒情,苏轼抒发的情感是什么?他积极的人生态度,对你今后的生活有什么启发?答案:苏轼借月书写了自己仕途失意的落寞、自我派遣的豁达(或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6、叙述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时间:元丰六年十月
7、十二日夜地点:承天寺中庭人物:“我”和张怀民事情的起因:月色优美五、比较阅读题(一)记承天寺夜游与超然台记比较阅读。【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乙】予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庇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行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予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囿,洁其庭宇,
8、伐安邱、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完之计。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予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选自苏轼超然台记)注比:连续,连。登:庄稼成熟。苟完:大致完备。秫(sh):黏黄米,可酿酒。泛指有黏性的谷物。瀹(yu):煮。1.请用“/”标出下面语句的朗读停顿。(标注两处)予 弟 子 由 适 在 济 南 闻 而 赋 之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1)念无与为
9、乐者念: 。(2)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 。(3)狱讼充斥 狱: 。(4)撷园蔬 撷: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 。4.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甲】文中哪些内容可以印证【乙】文中“乐哉!游乎!”这句话?5.请谈谈对【甲】文中“闲人”和【乙】文中“超然”的理解。【参考答案】1.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2.(1)考虑,想到(2)共同,一起(3)诉讼事件(案件)(4)采摘(摘取)3.(1)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2)在园子的北面,靠着城墙筑起的高
10、台已经很旧了,稍加整修,让它焕然一新。4.苏轼受到贬谪,在承天寺与友人一起漫步闲庭,愁绪得到排遣,感受到快乐。在苏轼的眼中,欣赏月色(竹柏影)的美好,是快乐的。5.闲人:贬谪之人,无职无权,清闲无比;夜游赏月,悠游自如,富有闲情雅趣;含有自嘲自慰之意。超然:一方面指弟弟为他游玩之地取名为“超然台”;另一方面指苏轼被调任之后,还能修整花园,打扫庭院,与朋友一起过着快乐的生活,是因为他有着乐观豁达、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乙】我从杭州调移到密州(任知州),放弃了乘船的舒适快乐,而承受坐车骑马的劳累,放弃墙壁雕绘得华美漂亮的住宅,而栖身在粗木造的屋舍里,远离杭州湖光山色的景象
11、,行走在桑麻丛生的荒野。刚到之时,连年收成不好,盗贼到处都有,案件也多不胜数,而厨房里空荡无物,每天(都)吃枸杞野菊(充饥)。人们自然都怀疑我会不快乐,(可我)在这里住了满一年后,面腴体丰,头发白的地方,也一天天变黑了。我既喜欢这里风俗的淳朴,这里的官吏百姓也习惯了我的愚拙无能。于是在这里修整花园菜圃,打扫干净庭院屋宇,砍伐安邱、高密的树木,用来修补破败(的房屋),做大致完备的打算。在园子的北面,靠着城墙筑起的高台已经很旧了,稍加整修,让它焕然一新。(我)不时(和大家)一起登台观览,(在那儿)尽情抒情言志。(这)楼台高大又安稳,幽深又明亮,夏凉冬暖。雨落雪飞的早上,风清月明的晚上,我没有不在(
12、那里的),朋友们也没有不(在那里)跟从着(我的)。(我们)采摘园子里的蔬菜,钓取池塘里的游鱼,酿造米酒,煮食糙米粗饭来吃,(大家一边吃一边)赞叹:“(在这里)游玩,(多么)快活啊!”在这个时候,我的弟弟子由恰好在济南做官,听说了(这件事),写了一篇赋,并且给这个台子命名“超然”,以说明我之所以到哪儿都快乐,大概是因为(我的心)能超乎事物之外啊!(二)记承天寺夜游与吴船录比较阅读。【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乙】岷江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记承天寺夜游 06记承天寺夜游知识点检测题 教师版 06 记承天寺 夜游 知识点 检测 教师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53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