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爱莲说》知识点检测题 (教师版)
《03《爱莲说》知识点检测题 (教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3《爱莲说》知识点检测题 (教师版)(15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中考语文复习 课内文言文专题爱莲说知识点检测题一、理解背默题1、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中心句):莲,花之君子者也。2、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3、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6、“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7、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
2、,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8、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莲,花之君子者也。9、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10、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11、世人甚爱牡丹的原因是:牡丹,花之富贵者也。二、词语解释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可爱者甚蕃 (多) 亭亭净植(树立或立) 出淤泥而不染(沾染)香远益清( 更加清香) 濯清涟而不妖(洗涤 )不可亵玩焉(玩弄) 隐逸(隐居者、隐士) 陶后鲜有闻(少)同予者何人?(我 ) 宜乎众矣( 应当 )2、下列句中加线
3、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A陶后鲜有闻 芳草鲜美 (少;新鲜)B香远益清 清荣峻茂 (清香;水清)C中通外直 指(同“直”)通豫南(空、贯通;通达) D陶后鲜有闻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听闻 ,听到)3、选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项( D )A何:同予者何人 何陋之有 (都是疑问代词)B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可以调素琴(都是可以)C独:晋陶渊明独爱菊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都是唯独、只)D之:水陆草木之花(的)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取独)4、解释“之”。水陆草木之花 之:的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助词,起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可不译 无丝竹之乱耳 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可不译何陋之有 之:
4、助词,在这里是宾语提前的标志,无实义三、翻译句子题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只喜欢莲花从淤泥里长出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中间贯通外表挺直,不牵牵连连的,不枝枝节节的。 3、陶后鲜有闻。 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 4、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香气远播,愈发清芬,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近处玩弄。5、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对于牡丹的喜欢,当然有很多人了。四、内容理解题1、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作者
5、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2、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正直、通达、庄重、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清高而美名远扬。3、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借物抒情(托物言志)。4、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言之成理即可。例如:同意第一种观点,只要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即使身处恶浊的环境也能独立不移5、爱莲说作者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
6、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6、写出莲花的别称,二个以上。荷花、芙蕖、水芝、水华、水芙蓉、菡萏7、文中对莲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8、“独爱莲”,“独爱菊”两个“独”字,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生活态度?表现出他们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同时又相对表明周敦頣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五、比较阅读题(一) 爱莲说与闲情偶寄比较阅读。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於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
7、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态;迢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乃花中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玉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可鼻则有花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逐之生。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废物矣,及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襄物之用
8、。是芙蕖者也,无一时一刻,这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注释荷钱:指初生的小荷叶。劲叶:指长大了的荷叶。菡萏:未开的荷花。异馥:异香。芙渠:荷花。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 不蔓不枝( ) 陶后鲜有闻( ) 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2下列文言虚词“而”的意义和用法与“摘而藏之”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溪深而鱼肥 C乃记之而去 D呼尔而与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4甲、乙两个文段的主要意思各是什么?甲文: 乙文: 5甲、乙两个文段都写
9、荷花,都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但赞美和喜爱的原因有所不同,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参考答案】1长枝节,生出枝节 少 停止 合宜,适合 2C3(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 无时无刻不适合人观赏。4甲文:借赞美莲花的可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节,表现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乙文:赞美荷花“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5甲文作者喜爱莲花的原因是基于莲花洁身自好又不孤高自诩的品格。乙文作者喜爱荷花是因为荷花“可看”“可闻”“可吃”“可用”,有实用价值。(二) 爱莲说与养竹记比较阅读。【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皆
10、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竹似贤,何哉?竹本(1)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体(2)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3)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4)焉。 节选自白居易养竹记【注释】(1)本:根。(2)体:体悟。(3)虚受:虚心接受。(4)实:
11、充实,充满。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可爱者甚蕃( ) (2)陶后鲜有闻( )(3)贞以立志( ) (4)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3.甲文从莲的生长环境、 、 、品性等方面赞美莲的君子之风,乙文由竹的本固、 、 、节贞等特点联想到君子之德。4.甲乙两文都用了 的表现手法,甲文综合运用记叙、 、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乙文则主要运用了 的表达方式。【参考答案】1.(1)多(2)少(3)坚定,有节操(4)种植,栽培2.(1)对于莲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2)君子看见它的本性,就会想到那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爱莲说 03爱莲说知识点检测题 教师版 03 知识点 检测 教师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53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