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协作体2023-2024学年度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湖北省宜昌市协作体2023-2024学年度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宜昌市协作体2023-2024学年度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湖北省宜昌市协作体2023-2024学年度高一上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王之涣凉州词是一篇争议颇多的名作,今日通行本文字为:“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历来人们分歧最大、争论最多的是其首句首词,有人认为是“黄河”,有人认为是“黃沙”。“黄沙派”代表有竺可桢、刘永济等,他们主要从地理、气候角度考虑,认为“黄河”与玉门关远不相及,而“黄沙”则为玉门关习常所见。“黄河派”代表有施蛰存、刘逸生等,他们主要从文学欣赏的角度,认为“黄河”意境远胜于“黄沙”,而且现在大多数本子都作“
2、黄河”。该问题一直没有获得解决,争论似乎仍有延续下去的可能。本文的目的是想提供一种新的解读思路和方法,争取能为类似争论画上休止符。此诗在明以前的版本中,无论是哪个系统,除讹误者外,首句首词皆作“黄沙”而不作“黄河”,那么“黄河”是如何取代“黄沙”而占据主导地位的呢?中国古典诗歌以意境见胜,而意境建构离不开意象,意象决定意境。对于传世诗歌文本,文人往往根据自己的审美追求,通过意象改动再造诗境。表面上看只是版本问题,实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根源。明人根据先前的讹误本,大多已认定“黄河”为是了。如高棅唐诗品汇等,皆据集异记讹本定首句为“黄河远上白云间”。其原因在于,“黄沙直上白云间”是北方和西北大荒漠中特
3、有的景象,是生活在中原的文人所无法想象的。而“黄河”“白云”的景象于黄河流域随处可见,自然也容易被大众接受。陆时雍唐诗镜于此诗注中录集异记“旗亭画壁”故事时,中间特作改动,云:“至双鬟发声,果讴黄河云云。”此处以“黄河”代指王之涣出塞诗,说明在明代,“黄河远上白云间”的意境已深入人心。同时,不少明清文人也把黄河与玉门关联系起来。“黄沙”改为“黄河”,使原来荒漠沉郁的诗境变得宏阔高远。刘逸生说:“黄沙直上白云间,从意境上说,比起黄河远上白云间七字,也差得实在太远。黄河远上白云间七个字,莽莽苍苍,浩浩瀚瀚,给人的是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壮美感觉,把人的思想感情引到了辽远高阔的境界。”由此不难看出,人们取
4、“黄河”而舍“黄沙”,乃是从艺术审美的角度做出的选择。如此一来,“黄河”“白云”构成了一片高远辽阔的诗境。在此背景之下,“杨柳”和“春风”所营造的青春气象与羌笛传出的悲凉之音形成强烈反差,从而交织成一种复杂的情感,大大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由此可以看出,清以来“黄河”“春风”版本能一家独秀,实是大众参与诗境再造的结果,且再造之妙,誉其为唐诗七绝压卷之作亦不为过。不过,文学研究与文学欣赏毕竟不同。文学欣赏多着眼于当下的美感需求,而文学研究更倾向于还原事物本身。就此诗而言,若对其进行文本与背景双重还原,便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黄沙直上白云间”,谓大漠之中飙风突起,卷起黄沙直冲白云之间。因为沙漠
5、风暴有致命危害,所以这里写的不是壮观之景,而是险恶之境。冲天而起的黄沙与险峻峭拔的高山,压抑着“一片孤城”,这便是将士们面对的生活环境。玉门关是西北的门户,千千万万的大唐将士由此出关,可他们中间的许多人就再也没有回来,这就是严酷的现实。宋之后,社会生活发生巨大转变,宋政权蜷曲在中原。西北特有的“黄沙直上白云间”的奇险之景,也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由此而下的元、明、清三朝,由于版图的变化,再也未像唐朝那样长期用兵西北。文人多半生活在中原及江南富庶之地,“黄沙直上”渐成为不可想象之景,与此同时,贯穿北方大地的“黄河”则成为文人经常歌吟的对象。从审美追求和意境内涵来看“黄河”比“黄沙”更加丰富且更具诗
6、意。因此,本来只是小说系统的民间传本,到了明清反而成为诗境再造的最佳选择。今天通行的本子,可以说是文人脱离事物本身,根据其自身的经验及时代的审美趋向,对文本进行集体选择、修改的结果。接受美学认为,作品接受中阅读者的再创造是一件必然的事情。王之涣凉州词的文字变迁似乎也符合这一规律。然而必须指出的是,改造后的诗歌毕竟不再是作者的原诗。古典诗歌诗境的每一次再造,尽管都是当下历史通过文本的反映,却不再是诗的原态。解读所指向的终极领域是意义的追寻,但如果只是为了比较哪一种意义更有价值或更具美感,无疑都是对其他意义的遮蔽,那么这样的解读就不是一个开放的过程。诗人的心灵是“一个容纳着无数情绪、词句、意象的贮
7、藏器,能够等待所有成分到齐产生作用”。因此,还原诗歌以走进诗人的创作心灵,可在当下提供解读作品的新思路。还原凉州词后可见,诗作展示的不仅是西北的苍茫,更是作者内心的荒凉。诗人壮游西北,领略了迥异的人文物色,也目睹了戍边将士的苦辛。王之涣身临其境,体会到关内外之别岂止地貌风物,于是将可以描绘的风沙和不可直言的人事,写入首尾呼应的诗句中。相比之下,经改造过的诗境意境更优美,像一幅色调和谐的画作。然而诗毕竟不同于绘画,诗具有画面无法替代的言外之意。总体而言,再造过的凉州词更具有普通人皆能想象的画面美感,也具有可以普遍共情的辽阔意境,但是其意义已与原作者之心境大相径庭,也就听不到可以与亲历者共鸣的弦外
8、之音了。从再造到还原,对于当下的启示,就是跳出固有的、抽象的美感,找回产生真实情感的动机。古典诗歌能够激发我们的,正是这种写在基因里的诗意。(摘编自刘宇耘“黄沙”还是“黄河”?兼论中国古典诗歌诗境的再造与还原)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黄沙派”主要从地理、气候角度考虑,而“黄河派”主要从文学欣赏的角度考虑。B.本文为“黄河”还是“黄沙”的论争提供了新的解读思路和方法,休止了类似的争论。C.中国古典诗歌中意境的构建与意象紧密相关;文人常根据自己的审美追求,再造诗境。D.文学研究不同于多着眼于当下美感需求的文学欣赏,文学研究更倾向于还原事物本身。2.根据材
9、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明人大多认定凉州词的首句为“黄河远上白云间”,部分原因在于“黄河”“白云”的景象于黄河流域随处可见,易被大众接受。B.“黄河远上白云间”一句,“黄河”“白云”构成了一片高远辽阔的诗境,与“杨柳”“春风”合用,大大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C.自古以来,凉州词“黄河”“春风”版本一家独秀,这是大众参与诗境再造的结果,且再造之妙,可以称其为唐诗七绝压卷之作。D.再创造的凉州词其意义虽然和原作者的心境有所不同,但它更具有普通人皆能想象的画面美感,也具有可以普遍共情的辽阔意境。3.下列选项,不能体现文本第四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A.林庚说:“从形象上看,
10、黄沙直上白云间确是不太理想,因为黄沙如果到了直上白云间的程度,白云势必早变成了黄云。”B.施蛰存认为:“论句法气势,则应当以黄河远上为较好。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就是同一意境,这都是当时人对黄河上游的印象。”C.沈祖棻唐人七绝诗浅释中,作者从文学角度对“黄沙直上”和“黄河远上”的韵味意境进行了比较,结论是“黄河远上较富于美感”。D.竺可桢指出:“现行唐诗集第一句作黄河远上白云间,但古本唐诗原为黄沙直上白云间。依照玉门关的气候和地理看,后者是合理的。”4.请简要分析文本的论证思路。(4分)5.李白静夜思的明代版本为:“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宋代版本为:“床前看月光,疑是地
11、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请结合文本有关内容,简要分析明代版本对宋代版本作出修改的原因。(6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一条路尹向东一条宽敞的油沙路沿山体盘旋上升,在半山腰进入隧洞,从山的另一面出去。半山腰有一个村庄,叫拔桑村,十几幢错落有致的藏房建在一片平坦的草地上。这些藏房有数百年的时间,与周边的自然已融为一体。只是藏房没人住,虽然初建时的色彩很艳丽,但人去楼空,也显出一些凋敞。罗布将车停在即将进入隧洞的路边,转过头,在公路对面的山坡上寻找,很容易就发现了紧邻公路的坡地上那块黑色大理石墓碑。他走过公路,攀上山坡,站到墓碑前。墓碑上用金黄的
12、颜料写着:布楚之墓。没有多余的东西。到了县公路局办公室,罗布问:“你见过布楚没有?”办公室主任扶扶眼镜,抽口烟,回忆了一会儿说:“他脸很瘦,一脸皱纹,也很黑,还有点脏,双眼通红,不时掉着眼泪,这是长期被风吹的结果。他总在公路上走来走去,扛着一个铁铲。你知道,这条路以前是柏油路,常会形成一些坑,需要填补。现在的路是油沙路,就算路面受损,也有养路工人用专业的技术修补,所以布楚对于这条路来说,已经完全没有用了。但他仍然在路上走来走去,就像离开路就没办法再做其他的事。”罗布拍了拍脑袋,自言自语说:“单位让我无论用什么方法,都得把他的事迹写出来。”罗布去过政府,也去过县公安局寻找布楚的线索,只是他们都不
13、清楚拔桑村的人去了什么地方。这个村子十多年前就像一条溪流淌向山外,只剩布楚仍在坚守,如今,连他也去世了,拔桑村成为一段尘封的历史。罗布走进一家商店,一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坐在柜台边玩手机。罗布四下看看,问:“你认识拔桑村的人不?”小伙子这才抬起头来,说:“我们家就是从拔桑村迁到城里的,你找谁?”罗布仿佛看见希望,急迫地问:“你知道布楚不?”小伙子看着罗布说:“知道,前段时间死了。”罗布继续问:“他是怎样一个人?”小伙子回答很干脆,说:“一个疯子,整天在大马路上逛来逛去。”这个回答让罗布有点意外,他想,不就是一个神经短路的人才可能干出这样的事?罗布又问:“你记得清他的样子不?”小伙子说:“我们迁出
14、拔桑村有十年时间了,那时候我还小,印象中就是个疯疯癫癫的老头儿,一头乱发,穿得又烂又脏,虽然他不打人,但我从小就怕他,看见他就躲得远远的。”罗布说:“你家里还有谁知道布楚不?”小伙子说:“我阿爸大概知道,你下午三四点钟来吧,下午我阿爸会到店里来坐坐。”下午三点,罗布准时来到店上,店子里坐着一个和自己差不多大的中年人。小伙子一见罗布,忙介绍说:“这就是我阿爸,叫阿松。阿爸,这是康定来的记者。”阿松说:“你想问布楚的事?”罗布说:“聊聊布楚吧。”阿松说:“其实他没什么可聊的,几十年来,一直在这条路上修修补补,我一直觉得他精神出了问题,我们村的人也都这么认为。”罗布叹口气,说:“唉,就连本村人,也不
15、清楚他。”阿松难堪地笑笑,说:“原本对记者,更不能说的,不过见你是个实诚人,说说也没什么。我们村里早有人猜测他这样干的目的,那年月,当公家人,也就是拿工资的,比农牧民轻松,估计布楚就是不愿再当农牧民,所以每天去修路,希望能去公路局。”罗布说:“我当时也这样想过,但后来在公路局了解到,早些年,参加工作没现在这样麻烦,局里的确想把他招成养路工人,只是他自己不愿意。”阿松有些惊讶,说:“他自己不愿意?这可让人想不到。那时候,我也有点怀疑,在我小时候,这条路是泥巴路,一场雨下来,路上就到处是坑,只要下雨,布楚必然立即往路上去,我那时想,他这样干,比农牧民还辛苦,图个什么啊。”罗布再一次叹起气来,说:“
16、他这一辈子,难道真没人清楚是为了什么?”阿松的眼睛忽然亮了一下,说:“我想起点什么了,布楚的事和四季村有关系。”四季村离县城有七十多公里,罗布一早驱车前往。他在一家民居门前停下车,一个中年妇女正在院里忙碌,他从车窗里伸出头问:“大姐,请问你认不认识布楚?听说他的事和四季村有点关系。”那女人说:“他不是和四季村有关系,而是和拥忠大娘家有点关系,具体怎么回事我也不清楚,那是上一代人的事了。”罗布启动车辆,不知为什么,他心跳得激烈。河边有两幢楼,一新一旧,院子也特别大,院中央有烧篝火的痕迹。罗布将车停到院中,有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迎出门来,罗布下了车,问:“拥忠大娘是不是住在这里?”小伙子说:“是啊,
17、她是我奶奶,有什么事吗?”罗布说:“我是报社的记者,想采访一下她。”他们进了老楼,攀到第二层。罗布看见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坐在临窗的藏床上,太阳透过宽大的玻璃照亮她微笑的脸庞。小伙子说:“那就是我奶奶拥忠,阿奶,有记者采访你。”拥忠摊开双手,说:“快请坐。”罗布坐到拥忠对面,说:“拥忠大娘,今天来找你,是想了解一些布楚的事。”拥忠说:“老布楚啊,他是我家的仇人。”罗布心里一颤,拥忠短暂地陷入回忆,说:“这事说起来也简单,四十多年前,媒人说亲,把我姐姐说给了布楚,两家人就订了亲事。接亲那天,天不亮布楚就开着他们村唯一的手扶拖拉机来了,将我姐姐接上拖拉机,当时我哥哥和舅舅去送亲。那天正下大雨,在快到
18、拔桑村的一个坡路上,拖拉机前轮辗进一个大坑里,车身一斜,就翻到悬崖下,他自己被甩到路上,一点事没有,我姐姐和舅舅当即摔死,哥哥摔成重伤,你说他是不是我们家的仇人啊?”罗布连声感叹,说:“原来这样,难怪他一辈子都在补路上的坑。”拥忠说:“可不是,出事后,他就变了个人,整天在路上修修补补,几十年来,他一直这样做。见他这样,我们所有的恨也都化了,只是年轻人不明白这些事情,还当他是个神经病。”驱车往康定赶的路上,罗布一直很激动。只是罗布仍不清楚该怎样写这些事,一个人因一场车祸,然后一辈子修路?这事太简单了,简单得像布楚的墓碑,除了名字,没一点多余的东西。(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
19、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篇描写的宽敞的油沙路,人去楼空的藏房,展现了拔桑村的风貌,同时也暗示了传统藏族乡村日渐哀落的社会现实。B.布楚的墓碑上除了用金黄的颜料写着“布楚之墓”四个字之外,就没有其他东西,象征着布楚碌碌无为、无人知晓的一生。C.文本出现的众多人物,并非都与布楚有直接联系,但有些人物也至关重要,如写商店的小伙子、阿松为拥忠的出场作了铺垫。D.在了解布楚事迹的过程中,罗布的心情也跌宕起伏,如开始调查时的毫无头绪、迷茫,遇见小伙子、阿松时的急迫、疑惑等。7.关于文中拥忠谈论布楚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拥忠的姐姐和舅舅的死、哥哥摔成重伤,都和布楚有关,因此
20、拥忠及其家人至今都不能原谅布楚,认为布楚是拥忠家的仇人。B.这一部分与前文相照应,交代了布楚不愿做养路工人却一直坚守在马路上修修补补的原因,补充了文本的内容,使故事更加完整。C.罗布感叹布楚“一辈子都在补路上的坑”,其实,布楚在补的不仅是现实生活中马路上的坑,更是布楚内心充满悲伤与愧疚的“坑”。D.年轻人认为布楚是一个神经病,有年轻人不清楚布楚的人生经历的原因,也有年轻人不能体悟布楚的坚守及其精神的原因。8.文本是如何刻画布楚的形象的?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4分)9.请简要分析文本以“一条路”为题的作用。(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
21、言文,完成10-14题。三年,勾践闻吴王夫差日夜勒兵,且以报越,越欲先吴未发往伐之。范蠡谏曰:“不可臣闻兵者凶器也战者逆德也争者事之末也。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帝禁之,行者不利。”越王曰:“吾已决之矣。”遂兴师。吴王闻之,悉发精兵击越,败之夫椒。越王乃以余兵五千人保栖于会稽。吴王追而围之。越王谓范蠡曰:“以不听子故至于此,为之奈何?”蠡对曰:“持满者与天,定倾者与人,节事者以地。卑辞厚礼以遗之,不许,而身与之市。”勾践曰:“诺。”乃令大夫种行成于吴,膝行顿首曰:“君王亡臣勾践使陪臣种敢告下执事:勾践请为臣,妻为妾。”吴王将许之。子胥言于吴王曰:“天以越赐吴,勿许也。”种还,以报勾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北省 宜昌市 协作 2023 2024 学年度 高一上 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53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