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单元知识通关试卷(答案与解释) 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3、第三单元知识通关试卷(答案与解释) 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第三单元知识通关试卷(答案与解释) 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15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知识通关试卷(答案与解释)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共23分)1(2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绝𪩘(yn)飞漱(sh)燕然(yn) 与其奇者(y)B属引(sh)竹柏(bi)未寝(qn)夕日欲颓(tu)C沿溯(s)缥碧(pio)藻荇(xng)横柯上蔽(k)D素湍(tun )轩邈(mio)襄陵(xing)千转不穷(zhun)【答案】C【解析】考查对字音的辨析。A.与其奇者(y)y;B.属引(sh)zh;D.千转不穷(zhun)zhun;故选C。2(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B蝉则千
2、转不穷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D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答案】D【解析】考查通假字的辨析。A.“阙”同“缺”,空缺、缺口;B.“转”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C.“反”同“返”,返回;故选D。3(2分)下列加点的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东皋薄暮望(单薄)晓雾将歇(消散)B清荣峻茂(茂盛)盖竹柏影也(覆盖)C夕日欲颓(坠落)天山共色(共同)D泉水激石(冲击,撞击)晴川历历汉阳树(平野、平地)【答案】D【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
3、义的理解。A项“薄”是“接近”的意思;B项“盖”是副词“大概是”的意思;C项“共”是“同样的”的意思。4(2分)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A人生如水,水有逆流,也有顺流,我们只求每段都活得精彩,无怨无悔才是人生的真谛。B在涉世未深时,我们都是观画的读者。C我们的心灵才会变得坦然、静谧、温馨。D但只要确定了前行,保持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路边的风景也一样的美丽。【答案】D【解析】考查病句辨析。D.成分残缺,“前行”后缺宾语,在其后加“的方向”;故选D。5(7分)为了培养学生劳动的意识,学校开展以“用劳动扮靓我们的校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1)【活动一:补写对联】根据划线句子补
4、写上联。中华民族是勤劳的民族,五千年栉风沐雨,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辉煌的成就,在历史的长河里留下了灿烂的一笔,我们华夏儿女应该继承先辈吃苦耐劳的精神,踔厉奋发,用智慧双手去续写中华民族崭新篇章,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上联:_下联:华夏儿女踔厉奋发续写崭新篇章(2)【活动二:探究发现】根据下面两则材料,说说你的发现。材料一:下面是某初中对400名学生会做家务情况进行的调查,下图是调查结果。材料二: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初中生根据家庭成员身体健康状况、饮食特点等设计一日三餐的食谱,注意三餐营养的合理搭配。独立制作午餐或晚餐中的34道菜。了解科学膳食与身体健康的密切关系,增进对中
5、华饮食文化的了解,尊重从事餐饮工作的普通劳动者。初中生通过阅读产品说明书,了解家庭常用电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保养方法。用螺丝刀、扳手等工具对家用电器进行简单的拆卸、清理、维修等,如空调滤网的清洗,饮水机的清洗、消毒,家用电器小故障的判断与维修等。你的发现: (3)【活动三:应对解释】一名外卖员在送餐途中与一面包车相撞,小腿受伤,外卖员担心无法送达外卖被顾客投诉,出警民警得知情况后主动拨打顾客电话。如果你是这位民警,你会怎么说?【答案】(1)示例:上联:中华民族栉风沐雨创造辉煌成就/勤劳民族栉风沐雨创造辉煌成就(灿烂一笔)(2)初中生家务劳动能力差,新课程标准重视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引导学生
6、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3)顾客(女士、先生),你好!我是交警大队的民警,刚刚外卖员的车被撞了一下,你的外卖送过来会有点晚,我替他说声抱歉,希望你这边谅解一下,谢谢。【解析】(1)考查拟写对联的能力。“华夏儿女”为名词性偏正短语,可对“中华民族”或“勤劳民族”;“踔厉奋发”为动词性并列短语,可对“栉风沐雨”;“续写”为动词,可对“创造”;“崭新篇章”为偏正短语,可对“辉煌成就”。因此上联可为:中华民族栉风沐雨创造辉煌成就。(2)考查图文转换和材料概括。根据对400名学生会做家务情况调查柱状图中“煮饭”“蛋炒饭”“西红柿炒鸡蛋”“换灯泡”“种菜”分别约为“78”“58”“41”“120”“5”人,
7、可知:初中生家务劳动能力差;根据材料二“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初中生根据家庭成员身体健康状况、饮食特点等设计一日三餐的食谱,注意三餐营养的合理搭配。独立制作午餐或晚餐中的34道菜。初中生通过阅读产品说明书,了解家庭常用电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保养方法。”可知,新课程标准重视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3)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要说明情况,并代替外卖员表示出歉意。示例:先生(或女士),您好!我是交警大队的民警。为你送餐的外卖员在给您送餐途中与一面包车相撞,小腿受伤,他对不能及时给您送到外卖表示歉意。要不这个订单您取消吧。另外,请不要给他差评,外卖员不容易。
8、谢谢您的理解!6(8分)默写(1)树树皆秋色, 。(王绩野望)(2) ,猛浪若奔。(吴均与朱元思书)(3)黄鹤楼中能够表达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无限感慨之情的诗句是“ , 。(4)渡荆门送别中化静为动,用游动的视觉描写过荆门入楚地的壮阔景象,饱含喜悦开朗心情的诗句是“ , ”。(5)钱塘湖春行中借莺燕的活动来传达春天来临的信息并表达自己喜悦之情的诗句是“ , ”。【答案】 山山唯落晖 急湍甚箭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解析】默写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中
9、的“落晖、湍、返、悠悠、莺、新燕”等字词容易写错。二、阅读与鉴赏(共47分)(一)名著阅读7(4分)阅读红星照耀中国节选,完成各题。泸定桥用铁索修成。一共有十六条长达一百多码的粗大铁索横跨在河上,铁索上面铺了厚木板作桥面,但是当红军到达时,他们发现已有一半的木板被撬走了,在他们面前到河流中心之间只有空铁索。谁会想到红军会在没有桥板的铁索上过桥呢,那不是发疯了吗?但是红军就是这样做的。四川军队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他们自己的斗志受到了影响,也许他们故意开乱枪不想打死他们,也许有些人暗中
10、祈祷对方冒险成功!(1)选文记述了长征途中闻名中外的 的故事。(2)作者借四川军队之口说:“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这表现了作者对红军怎样的认识?【答案】(1)飞夺泸定桥(2)示例1:红军也是普通人,但他们置生死于度外,似乎不可理解,他们创造了奇迹,简直是神一样的人物。(言之成理即可)【解析】(1)考查名著情节。红星照耀中国原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
11、况。选文出自红星照耀中国第五篇长征中的大渡河英雄,第五篇讲述红军从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到红军长征胜利的全过程,其中包括突破四道封锁线、飞夺泸定桥、过雪山草地、翻越藏民聚集区等情节!大渡河英雄主要讲述了红军如何强渡大渡河的简要过程。金沙江刘伯承与彝族部落饮歃血为盟林彪先锋队强渡安顺场三十位英雄“飞夺泸定桥”(十六条长达一百多码的粗大铁索桥)进入四川境内。选文为飞夺泸定桥的内容。(2)考查内容理解。结合选文“在他们面前到河流中心之间只有空铁索。谁会想到红军会在没有桥板的铁索上过桥呢,那不是发疯了吗?但是红军就是这样做的”“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等内容可知,“人”说明红军
12、战士也是平凡的人,“疯子”则体现了红军面对险境坚定不移,勇往直前,为了革命胜利无畏牺牲的精神,“神”是说红军在没有桥板的铁索上成功飞夺泸定桥史无前例,甚至难以置信却是事实,让人钦佩。(二)诗歌鉴赏(4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8(2分)下列对这首词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黄鹤归去引出黄鹤楼,为黄鹤楼添加了神秘色彩。B颔联紧承首联,写自从仙人离去,黄鹤楼已历经千百年之久。仙人一去再也没有返回,只有白云陪伴着黄鹤楼,大有岁月易逝之
13、感慨。C颈联写汉阳晴川和鹦鹉洲萧条凄清的景象,为下一联抒发感情作正面铺垫。D全诗以“愁”字作结,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缥缈的意境相吻合,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9(2分)“此地空余黄鹤楼”和“白云千载空悠悠”中都有一个“空”字,试比较这两个“空”字的意义作用有何不同?【答案】8C 9第一个“空”可理解为空空荡荡,强调空间上的虚无。仙人驾鹤离去之后,兀立于苍茫宇宙之下的黄鹤楼似乎已无所凭依,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孤独感;第二个“空”可理解为空自徒然,强调时间上的渺远。千载白云,空自飘荡,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解析】8考查对诗歌内容的
14、赏析。C.“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两句由写传说中的仙人、黄鹤及黄鹤楼,转而写诗人眼前登黄鹤楼所见,由写虚幻的传说转为实写眼前的所见景物,晴空里,隔水相望的汉阳城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长势茂盛的芳草,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做了铺垫。选项“萧条凄清的景象”有误。故选C。9考查诗句理解。“此地空余黄鹤楼”中“空”是“只,只有”的意思,也可以理解为“空空荡荡”。“昔人已乘黄鹤去”告诉我们仙人已经乘着黄鹤离开了,这里只有黄鹤楼,衬托了独自登临黄鹤楼的诗人孤独、渺小,内心空荡。而“白云千载空悠悠”的“空”是“徒然,只不过”的意思。这强调的是时间上的“空”。鹤去楼空,物是人
15、非,既衬托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又令诗人生发世事沧桑的惆怅。据此可作答。(三)文言文阅读(12分)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
16、像乎?”因谓之方山子。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注释】矍:吃惊注视。环堵:室内空无所有。穷山中:荒僻的山中。(节选自苏轼方山子传,有删改)10(2分)下列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念无与为乐者”中的“念”是考虑、想到的意思,说明没有人能理解苏轼。B“庭下如积水
17、空明”中的“空明”形容水的澄澈,突出月光的皎洁美好。C“盖竹柏影也”与“盖追先帝之殊遇”两句中的“盖”字具体意思不同。D“此岂无得而然哉?”中的“岂”字表达了作者对方山子所作所为的赞赏之情。11(2分)请把甲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相与步于中庭。12(4分)有人说“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可以修改成“夜夜有月,处处有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你认同这一观点吗?请结合文段内容说说你的理解。13(4分)甲、乙两个文段都写于作者谪居黄州期间,在情绪的抒发上具有一致性。请分别结合两个文段中的相关语句,谈谈你对作者心境的认知。【答案】10A 11(我们)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18、。 12不认同。首先,不可能夜夜有月,也不可能处处有竹柏。原文中两个反问句连用,是为了加强语气,通过强调月光、竹柏的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强烈地抒发洒脱与旷达之情,进而突出“闲人”之说。 13甲文段“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的“闲人”是苏轼的自嘲,自己的闲情雅致与清闲是无奈也是自我排遣,表达了作者仕途坎坷、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乙文段“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中的“不遇”本指方山子有志于用世,却不得赏识任用,退隐以明志。其实是苏轼在黄州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作者借此流露出同为“怀才不遇”的感慨。【解析】10考查文言词语的意思。A.“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意思是:考虑到没有
19、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可知作者“念”的是没有和自己一起游乐的人,而不是没有人能理解自己;从苏轼寻找张怀民的举动来看,张怀民作为苏轼的好友是能够理解他的;故选A。11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相与,共同、一起;中庭,院子里。12考查语句理解。明确观点:不认同。“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意思是: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是两个连续的
20、反问句,能够加强语势,强有自己的思考在其中月光、竹柏总是存在,但是缺少能够欣赏此情此景的人,而作者被贬此地还能发出这样的感叹表现了作者的洒脱与旷达,从而使“闲人”的形象更加丰富;“夜夜有月,处处有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缺少意蕴,“夜夜有月,处处有竹柏”与现实情况不符。13考查作者情感。甲文中“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意思是: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闲人”中的“闲”有清闲之意,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名义上是“团练副使”,却“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苏轼气味相投的友人张怀民此时也谪居黄州,暂寓承天寺。可见“闲人”指二人的政治处境,即都是被贬之
21、人,无职无权,清闲无比,内心有宏图远志,却无处施展,怀才不遇,内心悲凉无可诉说。乙文首段“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意思是: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在联系首段“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为人,乡里的游侠之士都尊奉他)”可知,作者借方山子有志于用世,却不得赏识任用,退隐以明志来表现自身的处境,写作者被贬黄州,难以施展才华,流露出“怀才不遇”情感。据此回答即可。【点睛】【甲】参考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准备脱衣入睡,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照进来
22、,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考虑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入睡,就一同在庭院里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的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乙】参考译文: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为人,乡里的游侠之士都尊奉他。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到了晚年才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地方。住茅屋,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放弃坐车骑马,毁坏书生衣帽,徒步来往于山里,没有
23、人认识他。人们见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且又很高,就说:“这不就是古代乐师戴的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因此就称他为“方山子”。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我说:“啊哟,这是我的老朋友陈糙陈季常呀,怎么会住在这里的呢?”方山子也惊讶地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我把原因告诉了他,他低头不语,继而仰天大笑,请我住到他家去。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儿奴仆都显出怡然自乐的样子。方山子出身于世代功勋之家,理应有官做,假如他能置身官场,到现在已得高官荣名了。他原有家在洛阳,园林宅舍雄伟富丽,可与公侯之家相比。在黄河以北还有田地,每年可得上千匹的丝帛收入,这些也足以使生活富裕安乐了。然而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3、第三单元知识通关试卷答案与解释 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 第三 单元 知识 通关 试卷 答案 解释 2023 2024 学年 年级 语文 上册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53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