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课内阅读(解析版)2023-2024年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分类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课内阅读(解析版)2023-2024年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分类汇编(19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真题汇编 专题07课内阅读(答案+解析)现代文阅读(2022山西大宁县昕水镇东关小学五年级期末)课内阅读。少年中国说(节选)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妇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1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2选文第1自然段采用( )
2、的结构方式。中心句是:_ _。3第二自然段中,作者列举了红日、( )、( )、( )( )、( )、( )等事物,想告诉我们:_ _。4作为当代少年,你觉得你有什么责任?_ _。【答案】1排比2 总分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少年。3 河流 潜龙 乳虎 鹰隼 奇花 干将 中国是少年中国,有着无限的光辉前程。4作为当代少年,我们要勇挑建设少年中国的历史重任,为祖国的美好明天不断努力。【分析】1考查修辞手法。根据文中的“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可知,选段中运用了排比的修
3、辞方法。2考查对选文结构及中心句的理解。结合语段内容可知,选段采用了总分的结构方式,先总写“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写出了中国少年肩负的重担;然后运用排比句分述了“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指出中国少年肩负的振兴中华的任务。故“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是语段的中心句。3考查了对文段修辞方法的理解。结合内容理解,作者列举的事物“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翁张。奇花初胎,皇皇。干将发,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都表现出朝气蓬勃的景象,代表了我
4、少年中国。因此第段运用比喻的手法,把中国少年比作“红日、河流、潜龙、乳虎、鹰隼、奇花、干将”等事物,以此来赞美少年中国,体现了少年中国的光辉前程。4考查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学生结合文段内容和生活实际回答即可。示例:我作为当代少年,我觉得自己肩上的责任非常重大。我们必须先学好文化知识,掌握建设祖国的科学技术,祖国富强要靠我们,祖国强大要靠我们,祖国未来的发展也要靠我们。(2022广东清远五年级期末)课内阅读。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
5、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5画横线的句子从鸟的_、鸟的_、鸟的_这三方面描写了鸟喧闹的景象。6“应接不暇”是什么意思?用横线画出表现“我”的眼睛应接不暇的句子。_ _ 7“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这句话是说昨天不是_,而是_ 。8选文最后一句话中出现了两次“鸟的天堂”
6、,你是怎样理解的?_ _ 。【答案】5 大小 颜色 姿态6形容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7 我看到的真实景象 昨天我们傍晚去时鸟儿都在树上栖息了8第一个“鸟的天堂”是指大榕树,第二个“鸟的天堂”是说大榕树是鸟的乐园。【分析】5本题考查的是划线句的理解和分析。结合划线句的内容进行分析,结合原文的内容“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从“大的,小的”可以得出写了鸟的大小,从“花的,黑的”可以得出写了鸟的颜色,从“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可以
7、得出写了鸟的姿态。6本题考查的是对词语的特点进行辨析和理解。结合原文的内容“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可以得出“应接不暇”的意思是形容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体现出我的眼睛应接不暇的句子是“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7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原文的内容;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可以得出“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这句话是说昨天看到的不是我看到的真实的景象而是昨天我们傍晚去时
8、鸟儿都在树上栖息了。8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原文的内容: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可以得出第一处“鸟的天堂”是指那颗大榕树,第二处“鸟的天堂”是指这里是鸟的乐园。(2022陕西陕柴小学五年级期末)课内阅读。父爱之舟(节选)老天不负苦心人,他的儿子考取了。送我去入学的时候,依旧是那只小船,依旧是姑爹和父亲轮换摇船。不过父亲不摇橹的时候,便抓紧时间为我缝补棉被,因我那长期卧病的母亲未能给我备齐行装。我从舱里往外看,父亲那弯腰低头缝补的背影挡住了我的视线。后来读到朱自
9、清先生的背影时,这个船舱里的背影也就分外明显,永难磨灭了!不仅是背影时时在我眼前显现,鲁迅笔底的乌篷船对我而言也永远是那么亲切。虽然姑爹小船上盖的只是破旧的篷,远比不上绍兴的乌篷船精致,但姑爹的小渔船仍然是那么亲切,那么难忘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醒来,枕边一片湿。9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轮换( ) 明显( ) 亲切( ) 破旧( )10父爱之舟的开头这样写道“是昨夜梦中的经历吧,我刚刚梦醒!”而结尾是“醒来,枕边一片湿。”这样的写法叫作_。结尾句中省略号的作用是_11姑爹的小船让人感到亲切的原因是()A因为这只小船承载了父亲对儿子浓浓的爱。B因为这只小
10、船对作者来说非常熟悉。C因为这是姑爹的小船,姑爹是作者的亲人。12用一句话概括原文所描绘的场景。_ _【答案】9 轮流 显然 亲密 陈旧10 首尾照应 内容的省略11A12父亲送“我”去无锡师范上学时,为“我”缝制棉被的情景。【解析】9本题考查对近义词的掌握。“轮换”意思是轮流替换,其近义词是“轮流”。“明显”意思是清楚地显露出来,容易让人看出或感觉到,其近义词是“显然”。“亲切”就是亲近,亲密,其近义词是“亲密”。“破旧”意思是又破又旧,其近义词是“陈旧”。10本题考查写作手法。本文以梦境开始,引入对往事的回忆,以从梦中醒来,泪湿枕边结束,这是首尾呼应的写法,意在强化作者对父母、亲人的怀念。
11、结尾句中省略号的作用是对往事内容的省略。11本题考查了课文的理解。文中四次写到姑爹的小船,以此贯穿全文,把种种往事连为一体,父爱与小舟不可分割,船来船往,我的感受也在变化,主题在叙述中得到了层层深化。最后一次提到小船时,作者明确地写道:“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以此点明题目,蕴含着深厚的父子之情,体现了父亲对儿子浓浓的爱,可见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的是父亲对儿子浓浓的爱。故选A。12本道题考查了学生对文章段落的理解。阅读文章,结合句子“不过父亲不摇橹的时候,便抓紧时间为我缝补棉被,因我那长期卧病的母亲未能给我备齐行装。”可知本选段主要写了父亲送我去无锡师范上
12、学时,为“我”缝棉被的情景。(2022全国五年级期末)阅读短文,回答问题。落花生(节选)那晚的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父亲说:“你们爱吃花生吗?”我们争着回答:“爱!”“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姐姐说:“花生的味道很美。”哥哥说:“花生可以榨油。”我说:“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这就是它的好处。”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父亲接下去说:
13、“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13姐姐、哥哥、“我”各是怎样表述花生的好处的?_ 14“那晚的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这句话说明( )A说明父亲平时不喜欢跟我们在一起。B说明父亲平时不喜欢在坏天气出门。C说明父亲平时工作很忙。15父亲把花生与_、_、_作对比:花生生长在_,那些水果高挂在_,从而赞美花生_、_的品质。16这几段话可以用小标题概括为(吃花生 收花生 议花生),属于(详写 略写)。(在正确的词语上打“”)【答案】13姐姐说:“花生的味道很美。
14、”哥哥说:“花生可以榨油。”我说:“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这就是它的好处。”14C15 桃子 石榴 苹果 地里 枝上 默默无闻 无私奉献16议花生 详写【解析】13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从“花生的味道很美。” “花生可以榨油。” “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这就是它的好处。”可知,花生的好处有很多,姐姐认为:花生的味道美,哥哥认为:花生可以榨油,“我”认为: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14本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那晚的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写出了平时父亲工作很忙,但依然抽出时间陪伴我们。15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15、从“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可知,文中花生最可贵的特点是朴实无华、默默奉献。在叙述时作者将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进行对比。“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爸爸借花生的特点告诫我们不要做华而不实的人,要学习花生朴实无华、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品格,要做花生那样对社会有用的人。16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本语段主要写父亲和我们一起讨论花生,详细写出议花生,通过对花生的好处的谈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
16、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2022全国五年级期末)阅读理解。搭石(节选)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责备这里的人懒惰。上了点儿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
17、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两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俯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17照样子写词语。清波漾漾流水_月光_笛声_18请用“”画出这几段话的中心句。19用小标题概括这三段话,分别是:_ _ _ _20找出第一段中描写动作的词语,这些词语表现出家乡人什么样的品质?(1)动作词语: (2)品质:_ 。21读了选文第2自然段,我眼前仿佛出现了
18、一幅有声有色的美丽画卷。这段话先写一行人_的美,我是从_这个词知道的;再写_的美,我是从_这个词知道的;最后写_的美,我是从_这个词知道的。【答案】17 潺潺 融融 悠悠18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19 忧人之忧摆搭石 协调有序走搭石 互相谦让过搭石20 摆放 赶路 发现 放下 找来 搭上 踏 离去 勤劳 奉献 充满爱心21 动作 协调有序 声音 嗒嗒 画面 画一般【解析】17考查了词语的积累,结合“清波漾漾”词语的形式是:ABCC,可以此分析仿写。如:流水淙淙、月光灿灿、笛声脆脆。18考查学生对中心句的理解。阅读文段可知,文段主要描写了家乡搭石及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生活场景。故中心句为
19、: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19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概括。阅读文章可知,第一段话主要写了人们摆搭石的情景。故标题可为:摆搭石。第二段主要写了人们过搭石时的优美动作。故标题可为:过搭石。第三段主要写了人们谦让过搭石的情景。故标题可为:谦让过搭石。20考查学生对内容的理解。(1)从“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责备这里的人懒惰。上了点儿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可知,动作词语:摆放 赶路 发现 放下 找来 搭上 踏 离去(2)乡亲们无私奉献、互助友善、尊敬老人的优秀品质。21考查对第一自然段的理解,
20、并填空回答问题。从“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可知,这段话先写行人走搭石的 动作美,我是从“协调有序”这个词知道的;再写走搭石的 声音美,我是从“嗒嗒”这个词知道的;最后写走搭石的“画面”美,我是从“清波漾漾、人影绰绰”这两个词知道的。(2022全国五年级期末)阅读理解。太阳(节选)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人们热得受不了,就找一个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九个,只留下一个,地面上才不那么热了
21、。其实,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我们看到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所以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五千多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体。22文章开头引用了一个古代神话,这个神话传说的名称是()A夸父追日B羿射九日C女娲补天D盘古开天地23根据文章内容,把表格补充完整。(填写数字)太阳离我们多远?太阳有多大?太阳的温度如何?_ _ _ 24写出
22、文中画线句子的说明方法。(1)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这句话运用了( )的方法,形象地说明了太阳当时的状态。(2)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这句话主要运用了( )和( )的方法来说明“太阳离我们很远”这一特点。(3)我们看到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这句话主要运用了( )和( )的方法,体现了太阳( )的特点。(4)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这句话运用了( )的方法,形象地说明了太阳释放的( )大。25给这几段话分别概括出一个小标题。_ _【
23、答案】22B23 一亿五千万千米远 一百三十成个地球的体积那么大 表面温度有五千多摄氏度24 引用 举例子 列数字 作比较 列数字 大 打比方 能量25太阳离我们很远 太阳很大 太阳很热【解析】22考查对语段内容的理解。通读语段,从文中开头的这段内容“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人们热得受不了,就找一个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九个,只留下一个,地面上才不那么热了”可知,是引用了“羿射九日”这个古代神话。A夸父追日:古代神话,夸父为了追赶太阳,渴极了,喝了黄河、渭河的水还不够,又往别处去找水,半路上就渴死了。他遗下的木杖,后来变成一片树林,叫做邓林(见于山海经海外北经)。后
24、来用“夸父追日”比喻决心大或不自量力。B羿射九日:后羿射日。远古的时候,大地出现了严重的旱灾。炎热烤焦了森林,烘干了大地,晒干了禾苗草木。原来,帝俊与羲和生了10个孩子都是太阳,他们住在东方海外,海水中有棵大树叫扶桑。C女娲补天:神话故事,伏羲的妹妹女娲炼五色石补天。形容改造天地的雄伟气魄和大无畏的斗争精神。D盘古开天地:据民间神话传说古时盘古生在黑暗团中,他不能忍受黑暗,用神斧劈向四方,逐渐使天空高远,大地辽阔。他为不使天地会重新合并,继续施展法术。23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从“其实,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我们看到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
25、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五千多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体。”可知,太阳离我们一亿五千万千米远、太阳一百三十成个地球的体积那么大、太阳表面温度有五千多摄氏度。24本题主要考查对说明方法的掌握。(1)从“有这么一个传说”可知,句子运用引用的说明方法。(2)从“三千五百”可知,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从“到太阳上去”可知,举例说明太阳的事例,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3)从“一百三十万”可知,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从“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可知,运用作比较的手法。(4)把太阳比作火球,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25考查给每段话加小标题。本语段共三段话,通读语段可知,第一段
26、话通过神话故事说明了太阳离地面很远。可总结为:太阳很远。从第二段中的“我们看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这句话说明了太阳是很大的。可总结为:太阳很远。从第三段中的“太阳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五千多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体”说明了太阳温度很高、很热。可总结为:太阳很热。(2022全国五年级期末)阅读理解。忆读书(节选)我自1980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即因腿伤闭门不出,“行万里路”做不到了,“读万卷书”便是我唯一的消遣。我每天都会得到许多书刊,知道了许多事情,也认识了许多人物。同时,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
27、琐的封神榜,看了人物栩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词句的、无病而呻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哪怕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书看多了,从中也得到了一个体会,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因此,某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有个儿童刊物要我给儿童写几句指导读书的话,我只写了九个字,就是: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26补充词语。栩栩( )( )( )( )无味朦朦( )( )无病( )( )( )( )不出心动( )( )27根据选文内容,写出作者对下
28、列书籍的评价。西游记_封神榜_荡寇志_水浒传_28选文主要告诉我们,看书时要_29“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句话是_说的,意思是_30请你试着写几句关于读书的名言。(1)_ _(2)_ _(3)_ _【答案】26 如 生 索 然 胧 胧 而 呻 闭 门 神 移27 精彩 烦琐 索然无味 栩栩如生28学会挑选、比较。29 冰心 读书好,强调读书给人的好处,读书是提升文化内涵的一种途径;多读书,强调“多”,应该多读书,并且最好把书读透;读好书,从侧面说明书有好坏之分,只有选择有益于身心发展的好书,才能从书中受益。30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我个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29、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解析】26考查了补充词语的能力。“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索然无味”形容事物枯燥无味(多指文章)。“朦朦胧胧”形容人意识不十分清晰或事物界限不清。无病而呻:比喻为不值得忧伤的事情而叹息感慨。闭门不出:关起门来不外出,指杜绝与外界交往。心动神移:心怦怦地跳动。指受到影响或刺激,心里产生了某种念头或触动了某种情感。27考查了根据选文内容填空的能力。从“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榜,看了人物栩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可知,选文中作者对我国古典书籍的评价分别是:精彩的西游记、烦琐的封神榜、栩栩如生的水浒传、索然
30、无味的荡寇志。28考查对选文内容的掌握情况。选文通过对自己读书经历的介绍,告诉我们读书要有选择性的去读,要会挑选书籍。例如作者在读书时“也会挑选、比较。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榜,看了人物栩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可见作者读书是会进行挑选、比较。29考查对选文中重点句子的理解。选文中作者冰心告诉青少年“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句话告诉我们:因为开卷有益,我们可以从书中获得很多知识;既然读书好,那么我们就应该涉猎广泛,看各方面的书籍;读书多了,也要会懂得挑选,有些书对自己帮助大,有些书就没有太大作用,要学会挑选书籍。概括起来,这句话的意思是:读书可以让人明理
31、,学到知识。我们应该多读书,并尽量读让自己受益匪浅的书,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30考查了名言警句的积累与运用。结合自己的知识积累,写两句关于读书的名言即可,如:(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2022河南周口五年级期末)阅读。【选文一】老天不负苦心人,他的儿子考取了。送我去入学的时候,依旧是那只小船,依旧是姑爹和父亲轮换摇船。不过父亲不摇橹的时候,便抓紧时间为我缝补棉被,因我那长期卧病的母亲未能给我备齐行装。我从舱里往外看,父亲那弯腰低头缝补的背影挡住了我的视线。后来我读到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时,这个船舱里的背影也就
32、分外明显,永难磨灭了!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选自吴冠中的父爱之舟)【选文二】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太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选自朱自清的背影
33、)31选文一描写了,_ 的场景;选文二描写了_ _的场景。32选文二中画曲线的句子是对父亲的_描写和_描写,“蹒跚”一词写出了,_。33读选文一、二中划横线的句子,我们能够感受到作者对父亲的_ _ 。34两篇选文都描写了父亲的背影,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一中“弯腰低头缝补的背影”体现了父亲的勤劳和对“我”的关心。B选文二中努力爬月台的背影表现了父亲买橘子的艰难,渲染了分别时的伤感。C两个背影都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无言却深沉的爱。【答案】31 父亲送我入学在船上为我缝制棉被 父亲爬月台为“我”买橘子32 外貌 动作 年事已高,走路不稳的样子33感激和爱34B【解析】31本题考查
34、概括选文内容。结合【选文一】内容,从“送我去入学的时候,依旧是那只小船,依旧是姑爹和父亲轮换摇船”、“便抓紧时间为我缝补棉被”可知写的是父亲送我入学在船上为我缝制棉被的场景。结合【选文二】内容,从“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太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可知这里写的是父亲车站送别为我买橘子的场景。32本题考查描写方法和词语理解。结合“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太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
35、大难”可知这是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蹒跚,意思是一指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结合句意,“蹒跚”一词写出了父亲年事已高,走路不稳的样子。33本题考查理解句意。结合【选文一】“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选文二】“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可从中感受到作者对父亲的感激和爱。3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选文二描写了父亲爬月台为“我”买橘子的场景,由“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可以看出父亲爬月台时的艰难。尽管不容易,父亲仍坚持自己过去买橘子,体现了父亲对“我”无私的爱。此处并没有渲染分别时的伤感。故选B。(2021内蒙古巴彦淖尔
36、五年级期末)课内阅读桂花雨小时候,我无论对什么花,都不懂得欣赏。父亲总是指指点点地告诉我,这是梅花,那是木兰花但我除了记些名字外,并不喜欢。我喜欢的是桂花。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35这一段告诉我们作者喜欢桂花的原因是:_。36选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是( );这样写的好处:_;你也模仿写一句_。37选段中作者用梅树和桂花树进行了对比,这样写的好处是()A突出了桂花树的可爱。B突出了桂花树样子笨笨的。C突出了梅树有姿态。38联系上下文理解“欣赏”在文中的意思。_39读最后一句
37、话,下列哪种读法比较合适?()A忧伤、低沉B深情、激昂C高亢、低沉【答案】35桂花的香气迷人36 对比 说明桂花的朴实无华。 荷花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池绿油油的荷叶;开花时,荷花亭亭玉立。37A38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文中是说作者对什么花都不喜欢。39B【解析】35此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可以找一些关键性的信息,进行概括,语言要简练明确。结合文中“小时候,我无论对什么花,都不懂得欣赏。”“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可知,这一段告诉我们作者喜欢桂花的原因是桂花的香气迷人。36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和仿写。结合句子“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
38、那些小花。”可知,拿“不开花”和“开花时”作对比,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说明桂花的朴实无华。仿写句子:原句是说什么不开花时,怎样,开花时怎样。仿写时注意。示例:茉莉不开花时,没什么气味,开花时散发浓浓的香气。3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结合文章内容“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可知作者首先拿桂花树与梅树作比较,说明桂花的姿态不美,突出了桂花树的可爱。38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辨析。需要平时生活中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并且多积累,多总结。欣赏:用喜爱的心情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文中是说作者对
39、什么花都不喜欢。39本题句子的朗读感情。作者将桂花树与梅树作比较,说明桂花树的样子不够灵秀,再从“不开花时”“开花时”这两个方面说明桂花的平淡无奇,接着笔锋一转,交代“我”喜欢桂花的原因一香气迷人,欲扬先抑,表达了“我”对桂花的喜爱之情。“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直接点出了桂花的突出特点。故应用深情、激昂的语气朗读。(2022河北石家庄五年级期末)阅读短文,完成问题。四季之美片段夏天最美是夜晚。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秋天最美是黄昏。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k)里飞去。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心旷神怡。40在选文作者眼中,夏天最美的时间是( ),最美的景物是( );秋天最美的时间是( ),最美的景物是( )、( )。41从选文这两段的首句可以看出,文章是按( )顺序来写的。42选文的这两段的结构都是()A总分总。B分总。C总分43找出一处动态描写的句子,摘抄下来。_ _【答案】40 夜晚 萤火虫 黄昏 归鸦 大雁41时间42C43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解析】40本题考查了对选文内容的掌握。阅读选文内容可知,作者眼中,夏天最美的时间是夜晚,最美的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53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