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大兴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北京市大兴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大兴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大兴区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卷 高三语文2024.1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材料一不少传播学者认为,媒介不仅通过它的内容影响人的认识、价值观和行为,一种媒介的出现、使用和普及以及它所形成的媒介工具环境本身,都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人的个性或人格。在这方面,日本学者的观点很有代表性。例如,林雄二郎将印刷媒介环境和电视媒介环境中完成社会化过程的两代人加以比较,明确提出了“电视人”的概念。所谓“电视人”,指的是伴随着电视的普及而诞生和成长的一代,他们在电视画面和音响的感官刺激环境中长大,是注重感觉的“感觉人”,表现在行为方式上是“跟着感觉走”,这一点,
2、与在印刷媒介环境中成长的他们的父辈重理性、重视逻辑思维的行为方式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时,由于收看电视是在背靠沙发、面向荧屏的狭小空间中进行的,这种封闭、缺乏现实社会互动的环境,使得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养成了孤独、内向、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社会责任感较弱。另一位学者中野收用“容器人”这一形象说法描述了现代人的行为特点。他认为,在大众传播特别是以电视为主的媒介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现代日本人的内心世界类似于一种“罐装”的容器,这个容器是孤立的、封闭的;“容器人”为了摆脱孤独状态也希望与其他人接触,但这种接触只是一种容器外壁的碰撞,不能深入到对方的内部,因为他们互相之间都不希望对方深入自己的内心世界,于是保持
3、一定距离变成了人际关系的最佳选择。“容器人”注重自我意志的自由,对任何外部强制和权威都不采取认同的态度,但却很容易接受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他们的行为也像不断切换镜头的电视画面一样,力图摆脱日常繁琐性的束缚,追求信息空间的移位、物理空间的跳跃,而现代社会中忽起忽落、变幻不定的各种流行和大众现象正是“容器人”心理和行为特征的具体写照。“电视人”和“容器人”概念是建立在对现代人的一种社会病理现象“媒介依存症”的批评的基础上的。“媒介依存症”有几个特点,包括过度沉湎于媒介接触而不能自拔;价值和行为选择必须从媒介中寻找依据;满足于与媒介中的虚拟社会互动而回避现实的社会互动;孤独、自闭的社会性格等。(取材
4、于郭庆光的著作)材料二今天,人们在几乎各种公众场合火车上、饭店里、街道上那种常见的、不自觉使用手机的现象,表明了人们对传媒亲密感所具有的文化态度发生了显著的变革。手机能够使人们无视城市环境中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有别的特定秩序,它打破了场所的不可更改性,在保持个人私密空间完整性的同时,极力地向外扩张自己的领域,实现对公共空间的“殖民”。比如在音乐会现场、歌舞剧院等公共场所接打电话就是明显的通过手机把私人空间强行带入要求保持静谧的公共空间的例子。另外,乘坐拥挤、嘈杂的火车、地铁和公共汽车上下班的人群经常使用手机为自己在这样的环境中创造一些个人空间。常常可以看到身处闹市的男男女女(以青年人居多),或戴
5、着音乐手机的耳机,摇头晃脑沉浸在自己的音乐世界里,或飞快地操纵着手机按键,在手机的游戏世界里恣意纵横,现实世界里的人和物,他们的喜怒哀乐、各种嘈杂的真实的声音一概被手机屏蔽在身外。这样,手机使我们可以从喧闹和争吵的现实世界躲入一种“第二世界”,既与每个人为邻又与每个人分开的世界。手机把人装在一个自我包围、自我设置的气泡中穿过城市。(取材于王萍的文章)材料三网络媒介由人创造产生,网络作为人的劳动成果脱离人之后,转而成为指导、限制甚至“奴役”人的异己力量。这种现象就是一种典型的异化现象。如今,异化问题已扩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用来描述人的本质的丧失,人的主体的消亡,人的性灵的沉沦。在网络时代,网
6、络作为人的劳动成果,反过来成为指导、限制甚至“奴役”人本身的力量,这是异化问题在网络时代的新表征。在异化过程中,人的主体性完全丧失。马克思说的好,“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所谓异化,实质就是非人化。此外,网络汇集了海量庞杂繁复的信息,在这一大熔炉中,信息资源良莠不齐,精华与糟粕并存。网络又是一个新媒介,相关管制建设滞后欠缺,“把关人”严重缺位。这就使得大量低级趣味、不健康的信息有机可乘。而网民中青少年占很大比例,他们对信息的甄别能力有限,往往被各种色情、暴力、虚假等低俗信息侵蚀,致使其信仰缺失,并对其世界观与价值观产生消极影响。长时间接触网络也会对受众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如
7、运动过少引起的免疫力下降或肥胖,视觉疲劳引起视力下降,肩背肌肉劳损或生物钟紊乱等,严重者甚至会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诱发种种疾患。(取材于梁培培的文章)1根据材料一,关于媒介改变人的途径,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媒介的内容B媒介的使用C媒介工具环境D社会互动环境2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电视人”“容器人”诞生于以电视为主的媒介环境。B印刷媒介环境比电视媒介环境培养的人更缺乏感性。C“容器人”反对一切来自权威的和外部强加的认知。D“容器人”的行为像电视画面一样,追求空间的变化。3根据材料一“媒介依存症”的特点,对材料二中用手机躲入“第二世界”的人的
8、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沉湎于手机媒介B回避与现实社会互动C带有自闭症倾向D保持人际关系的距离4根据材料三,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网络异化现象的一项是(3分)A通过微信视频与异地的亲人沟通近况。B遇到作业难题就使用搜题APP查答案。C如果手机没有wifi或没电就焦躁不安。D浏览、分享、转载不健康的网页或信息。5.手机集多种媒介技术为一体,既可以用来通话、发短信,又可以用来看电视、上网等。依据以上三则材料,概述如何理性使用手机。(6分)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共18分)文德凡为古文辞者,必敬以恕。临文必敬,非修德之谓也;论古必恕,非宽容之谓也。敬非修德之谓者
9、,气摄而不纵,纵必不能中节也;恕非宽容之谓者,能为古人设身而处地也。嗟乎!知德者鲜,知临文之不可无敬恕,则知文德矣。昔者陈寿三国志,纪魏而传吴、蜀,习凿齿【1】为汉晋春秋,正其统矣;司马通鉴仍陈氏之说,朱子纲目又起而正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不应陈氏误于先,而司马再误于其后,而习氏与朱子之识力偏居于优也。而古今之讥国志与通鉴者,殆于肆口而骂詈,则不知起古人于九原【2】,肯吾心服否邪?陈氏生于西晋,司马生于北宋,苟黜曹魏之禅让,将置君父于何地?而习与朱子,则固江东南渡之人也,惟恐中原之争天统也。(此说前人已言。)诸贤易地则皆然,未必识逊今之学究也。是则不知古人之世,不可妄论古人文辞也。知其世
10、矣,不知古人之身处,亦不可以遽论其文也。身之所处,固有荣辱、隐显、屈伸、忧乐之不齐,而言之有所为而言者,虽有子不知夫子之所谓【3】,况生千古以后乎!圣门之论恕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道大矣。今则第为文人,论古必先设身,以是为文德之恕而已尔。韩氏论文,“迎而拒之,平心察之”,喻气于水,言为浮物。柳氏之论文也,“不敢轻心掉之”,“怠心易之”,“矜气作之”,“昏气出之”。夫诸贤论心论气,未即孔、孟之旨,及乎天人、性命之微也。然文繁而不可杀,语变而各有当。要其大旨,则临文主敬,一言以蔽之矣。主敬则心平而气有所摄,自能变化从容以合度也。夫史有三长,才、学、识也。夫识,生于心也;才,出于气也。学也者
11、,凝心以养气,炼识而成其才者也。心虚难恃,气浮易弛,主敬者,随时检摄于心气之间,而谨防其一往不收之流弊也。夫缉熙敬止【3】,圣人所以成始而成终也,其为义也广矣。今为临文检其心气,以是为文德之敬而已尔。(取材于章学诚文史通义)注释:【1】习凿齿:东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在叙评三国史时,以蜀汉为正统,以曹魏为篡逆。【2】九原:九泉,黄泉。【3】虽有子不知夫子之所谓:有子,孔子的弟子。礼记檀弓记载,有子因不了解孔子说某些话时的意图,所以不能理解孔子所说的那些话。【4】缉熙敬止:行事光明正大又谨慎,语出诗经大雅文王。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纵必不能中节也 中:中肯,恰切B殆
12、于肆口而骂詈 殆:接近,几乎C亦不可以遽论其文也遽:匆忙,随便D今则第为文人 第:名列,位居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凡为古文辞者知之者不如好之者B是则不知古人之世于其身也,则耻师焉C不知古人之身处蚓无爪牙之利D其为义也广矣其皆出于此乎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朱子纲目又起而正之朱熹写资治通鉴纲目又重新以蜀汉为正统B而言之有所为而言者因而言语是想有所作为时才说的C然文繁而不可杀然而文字繁密却不能删除D而谨防其一往不收之流弊也并且小心防备心气一旦放纵就不能收回的弊端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首段指出“文德”即评
13、论古文辞时要持敬怀恕。B陈寿与司马光都站在维护曹魏帝王正统的立场写史。C韩、柳的评论违背了孔孟思想与天人、性命的精妙。D凝心才能有识,养气才能成才,有识有才称之为学。10简要分析文章是如何围绕“文德”展开说理的。(6分)1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共10分)清代有人评论“红楼梦有四时气象”“红楼一书,四景皆备,细心者一鉴即得之”,指的是红楼梦中大观园里的人顺着四季节律生活,或过节或过生日,或办喜事或丧事等。(1)以下是红楼梦中故事情节与四季的对应关系。请从中任选一项,或另选作品中的一处情节,分析该情节与某个季节、作品主题的内在联系。(4分)共读西厢春元妃省亲夏抄检大观园秋宝玉出家冬(
14、2)如果史湘云过生日,根据作品中史湘云与其他人物的交往情节推测,她首先会想到邀请谁?请从以下人物中任选一个,也可另选作品中其他人物,简述你的理由。(6分)可选人物: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袭人刘姥姥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14题。(共12分)精卫夏完淳【1】北风荡天地,有鸟鸣空林。志长羽翼短,衔石随浮沉。崇山日以高,沧海日以深。愧非补天匹,延颈振哀音。辛苦徒自力,慷慨谁为心?滔滔东逝波,劳劳【2】成古今。注释:【1】夏完淳:生卒年为公元1631年1647年,明末著名诗人,民族英雄。十四岁参加抗清复明活动,后因兵败被俘,不屈而死。【2】劳劳:惆怅忧伤的样子。12下列
15、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北风”句描绘猎猎北风吹荡在苍茫天地之间的景象。B“志长”句写精卫鸟的羽翼短小,但怀抱的志向远大。C“沧海”句写精卫鸟看到太阳沉入大海,且越来越深。D“愧非”句写精卫鸟惭愧自己不能与补天的女娲匹敌。13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篇以北风烘托精卫鸟的空林之鸣,渲染了衰飒空阔的氛围。B末尾两句与苏轼词中“大江东去”三句都怀古写今,笔调雄壮。C诗人在广大的天地间勾勒精卫填海的情景,境界奇幻而壮伟。D本诗借物咏怀,以精卫鸟填海的故事,抒写自己的人生感慨。14有人评价这首诗具有“悲剧式的崇高美”。请结合诗句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6分)15
16、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共8分)回到历史现场,我们可一窥古代人物的生活剪影。他们诉忠情“臣,死当结草”,竭诚报君恩(李密陈情表);他们“策扶老以流憩,”(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用脚丈量每一寸土地,用心感受每一片风景。他们的视野跨越时空,“ ?江月何年初照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他们的思绪超脱物我,“,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有时,他们凝视沙场“ ,孤城落日斗兵稀”(高适燕歌行);有时,他们远眺江天“落木千山天远大, ”(黄庭坚登快阁)。于己,他们内修善德,追求“,然后君子”(论语十二章);于国,他们寄望君主以史为鉴,谏言“忧劳可以兴国,”(欧阳修伶官传序)。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17、。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9题。每一粒米都有自己的灵魂甲骨文中,“米”字像琐碎纵横的米粒,典型的一个象形字。说文解字曰:“米,果实也。象禾实之形。”意思是,米是谷物去壳后的籽实。国人见面,开口便是“吃了吗?”可见,吃饭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在“民以食为天”的历朝历代,米被人们赋予了神奇的力量。我们很难用一个词、一句话形容,米在人类的演变史上,究竟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它一粒一粒地繁衍,一季一季地生长,一餐一餐地喂养,书写了人类,还原了历史。历史上,几乎所有的农民起义,都是为了夺取大米。我们每个人的血管里流淌的是什么?与其说是血液,还不如说是米浆。也正因为此,人们对稻米的描述,是那样的唯美;对稻米的
18、感情,是那么的深沉。左传哀公十三年孔颖达正义:“食以稻为粱为贵。”唐代诗人李绅行走乡野,见农民弯腰弓背,汗流浃背,辛勤劳作,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悯农。北宋诗人黄庭坚在遭受贬谪、陷入无米之炊的生活困顿时,感恩好友送米,写下了答杨明叔送米颂。870多年前,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骑着高头大马,夜行在江西上饶县的黄沙道上。当他越过溪桥,看见茅店村像鹧鸪鸟一样安卧在稻花环抱的田野中央,脱口而出“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不啻是中国,国外也有对稻米一往情深的诗人。出身于贫困农民家庭的匈牙利诗人裴多菲,写有一首名为谷子成熟了的诗作。诗曰:谷子成熟了,天天都很热,到了明天早晨,我就去收割。我的爱也成熟了,很热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京市 大兴区 2023 2024 学年 高三上 学期 期末 语文试卷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54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