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周易文言传:“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忠信,是增进美德的方法;“修辞”出于诚信,是修行功业的方法。“修辞立其诚”被历代文人学者阐释与发挥,对中国古代文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南朝文学评论家刘勰第一次从文学创作者的角度阐发了“修辞立其诚”,他要求创作者从自身出发挖掘自己的创作才能和创作潜力,创作出独具文心的文学作品。其著作文心雕龙的宗旨就在“用心”二字,按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走心”,从其书名“文心雕龙”就可以
2、看出来。刘勰又说“立诚在肃,修辞必甘”,意思是说作者在创作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态度是诚心诚意、端正严肃的,创作出来的文学作品也一定是“甘美”的。这又是从文学批评的角度来阐发“修辞立其诚”了。超然客公众号一篇文章或一部文学作品的好坏,是否是作者的用心之作,读者是可以透过其中的“修辞”看出来并欣赏到的。滋味甘与不甘,全在修辞者诚与不诚。如果一个人怀有天下至诚之心,则可以尽天地万物之性,学究天人,与天地共参。但是从一个创作者的角度来说,只要一个人诚心诚意未必一定是至诚也能创作出尽人尽物尽心尽力之作。毕竟各人资质不一,才气不同,心性各异,不能强求,能否达于至诚是个人的造化使然。既然大家都是中人,只要付出一
3、点诚心,无论是中人、中人以上者,还是中人以下者都能感同身受。相反,如果是无情无义不诚之作,必然不能表明自己的真实想法,反而会暴露出创作者的不用心。言不由衷,华而不实,读者也可以透过文本读出来。东汉学者王充把文比作是一棵树,叶之荣华、亮之虚实与根之实诚是紧密联系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纵然树上花枝招展,果实累累,如果没有根之实诚,也是摇摇欲坠、壳内空空的。所以王充指出“实诚在胸臆,文墨著竹帛”,这样才能“外内表里,自相副称”,若不然就会“有文无实”。由此延伸出“修辞立其诚”文如其人的观点。文如其人,是人们在长期的文学批评和鉴赏中得出的一致观点。从中可以看出,我们的先贤重视创作者的个人品德修养,也
4、担心后学因作者的个人品德问题而受到不良影响。由此进一步挖掘出“修辞立其诚”的文论内涵。“修辞立其诚”首先强调创作者要拥有高尚的品德。“修辞立其诚”本义是叫我们“谨言”,究其本质是要我们“修身”。欧阳修在送徐无党南归序中有这样一句话:“其所以为圣贤者,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意思是说,一个人之所以为圣贤而不朽,是可以从其言行举止看出来的。反之,一个人不贤,也可以从其言行举止看出来。此处之“言”扩展为文章也是一理,文章就像一面镜子,照见作者的内心,读者观之,一目了然。因此一个人的为人,读者通过其文章是可以看出来的,所以人们才特别重视创作者的个人品德。“修辞立其诚”还
5、强调创作者要有忠实的创作态度。忠实的创作态度,就是强调创作者在文艺创作的过程中主体感情的真诚,也就是投入真实的感情,这样才能达到孔子所说的“辞达而已矣”的境界,也只有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打动读者。 中国古代文论家往往以是否言之有物来评判作品的好坏。写文章要言之有物,不要有文无质,不知所云。此“物”不仅仅是指文章内容,也是指文章的情感。这是第二个内涵的扩展延伸。(摘编自雷光高论“修辞立其诚”)材料二:重温哲学家张岱年的修辞立其诚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所谓“修辞立其诚”,诚者,实也,真也,“立其诚”即是坚持真实性。文章由这句话展开论述,提出发言著论都应坚持“立其诚”的原则,告诫人们要“说真话、讲实
6、话”,做真人。“立其诚”应从“修辞”始。发言著论都须注重诚伪问题,讲究真实性,坚持名与实(言辞与客观实际)相一致。现实社会,“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能当主角”。然而,有人却为了博眼球、获关注、赚流量而在网络上发布不实言论,或夸大其词,或凭空臆造,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假作真时真亦假”,当一个社会被各种假言谬论充斥,其真实表述也不会为人们所相信了。我们做人做事、立身处世也应该坚持“立其诚”原则,向“真”靠拢。人们应当注重言行、心口的一致性。孔子教导我们,“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貌,小车无轨,其何以行之哉?”一个人如果不讲真诚、信实,则将失去立身之基,寸步难行。现实社会中,一次次不讲诚伪的“翻
7、车现场”不断证明:抱有侥章心理的弄虚作假行不通,必将遭到社会公众的抵制与唾弃;唯有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学做真人方是正道。新时代下,愿我们每个人都能身处社会的洪流中而不被左右,处于时代的漩涡中而不会迷失,始终保持本真,发扬“修辞立其诚”精神,说真话,做真人。(摘编自黄俊尧也谈“修辞立其诚”)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修辞立其诚”,原指君子修行功业的方法,后被历代文人学者阐发,对中国古代文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B.刘勰首次从创作者的角度对“修辞立其诚”进行阐发,他认为要创作出独具文心的文学作品就必须“用心”。C.王充认为作者的文章笔墨与其胸中的实诚应是一致的,
8、否则就会“有文无实”,并由此提出了文如其人的观点。D.张岱年在修辞立其诚中提出的观点在当今社会仍值得提倡,崇真、尚真应该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要想创作出“甘美”的文学作品,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应该有诚心诚意、端正严肃的态度。B.有些人即使不能达于至诚,但只要付出了诚心,也同样能够创作出让读者感同身受的作。C.先贤特别重视创作者的个人品德,是因为担心后学们会因作者个人品德问题受到不良影。D.当今社会,发言著论必须注重真实性,否则各种假言谬论就易充斥社会,让人真假难辩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中“文如其人”观点的一项是(3分)A.扬雄法言
9、问神:“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B.刘知几史通叙事:“言近而旨远,辞浅而义深,虽发语已殚,而含意未尽。”C.钱钟书谈艺录:“然所言之物,可以饰伪;巨奸为忧国语,热中人作冰雪文,是也。”D.崔学古少学:“造意要超卓,立格要正大,题旨要明透,笔气要清顺,此行文要务。”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修辞立其诚”,但侧重点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4分)超然客公众号5.根据材料一,分析下面这首诗所体现的“修辞立其诚”的内涵。(6分)书愤(宋)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二
10、)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枪炮与玫瑰(节选)曾剑一九五O年十月十九日黄昏,霞光如锦,倒映在鸭绿江水面,随着光影的移动一点点被岸吞噬。玫瑰色的光淡了,远了。夜幕袭来,透澈明净的江水,被暮色一点点漫染。天渐暗,唯有那条手掌宽的白色国境线,横在浮桥中央,清晰可见。宋春来在举步跨越国境线的那一刻,猛回头,望一眼就要离别的祖国。幕色迷茫,他的心也是迷茫的。他不知道这一别,还能否踏上归途。宋春来是某军文工团一名副排职军官,十七岁,已和杨秋花一起跟随文工团征战一年有余。宋春来想多看一眼祖国,后面的人挤上来。他回过头,眼前是朝鲜的土地。过了江,上岸,进入一片松树林,天更暗
11、,步子慢下来。行不多时,团长陈聚族喊:“停止前进,搭帐篷!”其实并没有帐篷,只是在林子里选块平地,展开篷布,四角扯在树上,遮挡露水。军先头作战部队已过,所以大伙并不担心敌人的枪炮,倒头就睡。清展醒来,曙光初露。原野上,雾似青烟,泥土的气味潮冷。宋春来起身,向外眺望,看见鸭绿江蜿蜒前伸。河床上白色的砂石在霞光里明亮起来,渐渐放着光。江畔都是人都是鲜活的生命。牛车在江边的土道上吱嘎吱嘎,缓缓而行。赶牛的老人甩着鞭,吆喝着,声音悠扬,漫不经心。女人有的在江水边洗衣,唱着歌;有的穿着长袍,头顶水罐,来回奔走。老太婆在墙角做着祈祷。她们念叨着,祈祷死神不要光顾这里,枪炮声不要打破这里的宁静,可战争会因为
12、她们的祈祷而远离这里吗?这可怕的寂静,使宋春来内心深处涌现出一丝恐惧。虽说他早就是一名革命军人了,可这一年多来,除了在四野中南部队艺术学校学习,唱歌跳舞,就是跟在作战部队屁股后面跑。现在,他才真正有一种踏上疆场的感觉。山里的空气清新,却似乎令人压抑,宋春来内心深处,那不易觉察、不敢面对、不愿承认的一丝恐惧,被他的一个深呼吸压了下去。不久,他听到了枪声炮声,不是幻觉,不是耳鸣,战争真的打响了。尽管枪声炮声离文工团很远,是军步兵师在十几公里外打响的,但那里的战火映红了天空。宋春来凝望远方,听着枪声炮声。这激越的声响,竟然把心中那强压下去的一丝恐惧击得粉碎,取而代之的是热血沸腾,他恨不得上去放几枪。
13、他不是好战分子,他相信,没有人真正愿意打仗,就是被称为“好战分子”的军长楚天明,也不是真的好战,只是被逼到那条路上。打吧,既然战争不可避免,打他狗日的美国佬!宋春来这个文质彬彬的白面书生,骂了句粗话。三天后,文工团的“采风”活动被批准,文工团员欢呼雀跃,打点行装出发。文工团去的是一营。一营构筑的坑道里,淡淡的烛光,在微风中摇曳。坑道里贴着标语:“欢迎文工团的兄弟姐妹!”“绝不让文工团员伤一根毫毛!”文工团员看着这标语,心里暖烘烘的。杨秋花鼻子一酸,眼泪就要往下落。她陡地明白:这些可爱的兄弟们,说文工团只会添乱,不是不炊迎文工团,是不忍心文工团员到这残酷的地界。杨秋花伸手理了理她那被风吹得零乱的
14、头发,挺起胸膛。她要为兄弟们尽情歌舞。战争激烈,战斗部队伤亡陡增。文工团编入临时医疗队,没时间演节目。面对一个接一个被拾到眼前的伤员,杨秋花有些不知所措。防空洞不够用。没有帐篷,在夜风夜露中,病号会得伤寒。陈聚旗命令宋春来:“去找几间民房!”他们终于找到了几间民房。男队员不断地把伤员抬进来,女队员配合军医护理。这年雪来得早,白雪一夜之间,覆盖了大地。战士们穿着薄薄的棉衣,没有防寒鞋,只穿着高腰胶鞋。杨秋花从没见过这么多冻伤的战士。面对这些冻伤,她几乎没有办法。她不想把他们转入后方,转入后方,他们的腿就得锯掉。她命令女队员们把这些伤兵的鞋脱下来,用雪给他们擦脚,然后浸入冰水、雪水里。可是,往往刚
15、把这个人的脚放进去,另一个人又被抬进来。桶不够用,脸盆不够用,人手也不够用。让一只冻伤的脚缓过来得五六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也不够用。杨秋花解开衣襟,抱起一只脚塞进自己怀里。别的女队员也学着她的样子,怀抱一只脚。野战医院的院长看见杨秋花这么对待冻伤的战士,吼道:“你这样让他们等着,会要了他们的命,赶紧送往后方。”杨秋花说:“到了后方,他们的腿就得锯掉!”“腿重要还是命重要?”院长吼道。杨秋花哭了,说:“他们年纪轻轻,不能没有腿。”院长再也忍不住了,大发雷霆:“你是医生还是我是医生!你干不了就走开,不要在这里添乱!”杨秋花不再吱声。杨秋花想,这不是她的错,也不是院长的错。 战争来得这么快,这么猛
16、,这么惨烈,是杨秋花没有预想到的。有一个十六七岁的孩子,腹部淌着鲜血,床铺被他的屁股压得陷下去的地方汪成一湾血泊。他的父亲母亲要是看见了,心里该是多难过,他们肯定也不想活了。杨秋花这么想着,那泪便顺着面颊流了下来。男孩死了,他还是个孩子,可是,他死了。他在闭上眼的那一刻,居然冲杨秋花笑了,小声地说:“同志,你长得像我姐,真好看。”杨秋花再也控制不住,号陶大哭。战斗持续了七天七夜,部队完成了阻击任务,奉命转移。血染的军装在初冬的阳光里,灰黑油亮。衬衣没有换,头发没有洗,身子别说洗,抹擦一下都没能够。人行在路上,虱子行在人身上。(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宋春
17、来跨越国境线时内心感到“迷茫”,反映了他对前途未卜、生死难料的前景的忧虑。B.文工团进入朝鲜后没有真正的帐篷,由此可以想象他们将要在战场上面临的艰难处境。C.文工团员们听到可以去前线“采风”的消息后十分开心,体现了他们想为战争尽力的迫切心情。超然客公众号D.院长连续冲杨秋花吼,表现出他对文工团临时编人医疗队却起到相反作用的强烈不满。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句子将故事发生时间写得较为具体,紧扣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背景,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B.句子写夜幕降临时的景象,与前文玫瑰色的霞光形成对照,暗示了战争危险步步逼近。C.句子连用三个“不够用”,既突出了部队医疗条
18、件的艰苦,也能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战争的惨烈。D.句子中灰黑油亮的“血染的军装”与战士们脏乱的外表组成一幅冲击力极强的画面,让人动容。8.“清晨醒来”和“这可怕的寂静”两段写出了宋春来多重心理感受,请加以梳理概括。(4分)9.作为一篇战争小说,本文将大量笔墨聚焦到杨秋花这个人物身上,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材料一:子墨子曰:“和氏之璧、隋候之珠,此诸侯之所谓良宝也。可以富国家,众人民,治刑政,安社稷乎?曰;不可。所为贵良宝者,为其可以利也。而和氏之壁、隋候之珠,不可以利人,是非天下之良
19、宝也。今用义为政于国家,人民必众,刑政必治,社稷必安。所为贵良宝者,可以利民也,而义可以利人,故曰:义,天下之良宝也。”治徒娱、县子硕问于子墨子曰:“为义孰为大务?”子墨子曰;“譬若筑墙然,能筑者筑,能实壤者实壤,能欣者欣,然后墙成也。为义犹是也,能谈辩者谈辩,能说书者说书,能从事者从事,然后义事成也。” 子墨子使管黔游高石子于卫。只君致禄甚厚设之于卿高石子三朝必尽言而言无行者。去而之齐,见子墨子曰:“卫君以夫子之故厚我,今去之,卫君无乃以石为狂乎?”子墨子曰:“去之苟道,受狂何伤!古者周公旦非关叔,辞三公,东处于商盖,人皆谓之狂,后世称其德,扬其名,至今不息。且翟闻之:为义非避毁就誉。去之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 潍坊市 2023 2024 学年 上学 期末 语文试卷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54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