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东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
《天津市河东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河东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17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天津市河东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音韵美是指诗人在描写音乐时,能体现音乐的韵律。让读者在读诗时能感受到浓浓的韵味。在古代音乐的音响只存在于一刻,( ),无法记录下来而原音再现;但是诗歌却以语言为载体,并以文字的形式流传下来,古贤们便将诗与音乐结合起来,让音乐通过诗的形式渊远流传。_,_。而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则是古代诗歌音韵美的经典之作。三首诗( )而又互相渗透,如李凭箜引,以感写乐,利用听者的感官理解来描写箜篌的绝妙;琵琶行,以声写乐,通过各种我们所能想象到的声音来描绘琵琶女之琵琶音;而听颖师弹
2、琴,则以形写乐,通过对形的描绘而让读者想象出音乐的绝妙;三者皆写音韵,手法中互相渗透。清人方扶南说:“白香山江上琵琶,韩退之颖师琴,李长吉李凭箜,皆摹写声音至文。_,_,_。”古来,描写声音的诗歌数百首,而独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李贺的李凭箜引这三首最具代表,堪称音韵美的佳作。方扶南的评价真的是( ):白香山笔下的琵琶曲使人心动神移,韩退之笔下的琴声使天地为之惊叹,李长吉笔下的箜篌声使鬼神动情落泪。1. 依次填入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 昙花一现 独一无二 一针见血B. 转瞬即逝 各有千秋 恰到好处C. 昙花一现 各有千秋 恰到好处D. 转瞬即逝 独一无二 一针见血2
3、. 在选文中横线处填入句子,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使得后人能够通过听觉器官,加以想象达到音韵的享受。B. 使得后人能够通过视觉器官,加以联象达到音韵的享受。C. 使得后人能够通过听觉器官,加以联象达到音韵的享受。D. 使得后人能够通过视觉器官,加以想象达到音韵的享受。3. 文中第三段画线处所提评价,最恰当的是( )A. 韩足以惊天,李足以移人,白足以泣鬼B. 韩足以移人,李足以泣鬼,白足以惊天C. 韩足以惊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D. 韩足以泣鬼,李足以惊天,白足以移人【答案】1. B 2. D 3. C【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昙花一现:比喻稀有的
4、事物或显赫一时的人物出现不久就消逝。转瞬即逝:形容很快就会失去或消失。语境“在古代音乐的音响只存在于一刻”,强调消失快,应用“转瞬即逝”。第二空,独一无二:没有相同的;没有可以相比的。各有千秋:各有各的存在的价值;各有所长;各有特色。语境是对三首诗的评价,应用“各有千秋”。第三空,一针见血:比喻话说得简短而能切中要害。恰到好处:说话和做事正好达到适当的地步。语境说的是方扶南的评价,应用“恰到好处”。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的能力。根据前句“让音乐通过诗的形式渊远流传”,应说的是“通过视觉器官”,排除AC;想象是指运用自身想象力来想象出某些事物,而联像是指在某一件事物的
5、基础上想象与它类似的事物。这里应说的是通过自身的想象,应用“想象”,排除B。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的能力。根据下文“白香山笔下的琵琶曲使人心动神移,韩退之笔下的琴声使天地为之惊叹,李长吉笔下的箜篌声使鬼神动情落泪”,应是:韩足以惊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故选C。二、(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从二里头文化、二里岗文化到殷墟考古学文化、周代考古学文化,考古学不仅展现了不同于传统文献记载的这一时期文化、科技、礼制等众多方面从发展到成熟的历史脉络,而且填补了诸多传统历史学的空白。这些成果证明考古学完全有能力担当重写中国上古史的重任,并且已经初步形成具
6、有自身特色的上古史叙述与解释体系,超越了传统的具有传说性质的三皇五帝体系和存在争议的夏商周三代古史体系。学界一直存在着“证经补史”的传统史学思路,试图将考古学文化体系纳入三皇五帝的古史框架体系之中,似乎中国考古学如果没有发现并证明三皇五帝与夏商周,就没有价值和意义,但研究实践告诉我们:这种传统治史思路影响了中国考古学的视野和思维方式,限制了考古学在重构中国上古史中的作用。比如,考古发现与研究显示,二里头遗址和二里头文化在东亚地区的文明形成与发展中占据了关键性地位,奠定了中国独特的礼乐文化传统的基础,在人类文明史上具有世界性的标志意义,尽管二里头遗址是否就是文献记载中的夏都所在地,在学术界仍有争
7、议。我们对二里头遗址与二里头文化应该开展扎实的田野工作并展开全方位的考古学研究与阐释,而不是将主要目标集中于它是否是文献记载中的“夏”,并为此争论不休。(摘编自徐良高以考古学构建中国上古史)材料二:夏文化考古中,国家形成、文明起源、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等来自不同知识体系的概念交织在一起,考古与文献传统之间的张力始终存在。史学家在使用考古学成果时应避免使用阶段性学术认识来否定文献传统中的结构性特征,特别是将二里头作为考古实证唯一的夏王朝遗存,将洛阳盆地以外的夏遗产视为战国诸侯篡改历史的作品这是平势隆郎作品中常见的做法,也是对考古学的误用。二里头三期呈现出来的王朝气象可能只是龙山二里头时代数百年间
8、一系列剧变中间一个短暂而耀眼的片段,这些前所未有的尝试虽然远非稳固成熟,它们丰富多彩的政治遗产却激励后人反复实践,这可能是传说时代夏王朝的真正魅力所在。(夏王朝中国文明的原像,日冈村秀典著,大象出版社二二三年版)材料三:考古遗址博物馆及其所展示的文化遗产资源,具有显著的公共性特征。然而遗址的直观性不强,融合着考古概念和语汇的展览语言较难理解,时空距离导致陌生感。为增强展示的“公共性”,策展者可以从下列方面着手:(一)重视考古遗址的实体性,增强遗址的直观性。考古遗址本身即珍贵的展品。以南越国遗迹为例,如果说南越文王墓等墓葬类遗址还能让公众有更加直观的感受,那么其宫署遗址等建筑类遗迹无疑在极大地挑
9、战公众的认识。因此,考古遗址博物馆的优势是遗址的“实体性”,而非“直观性”。于策展者而言,应该依托实体的遗址,创造直观的观赏体验。一方面,将数字和多媒体展示技术融入遗址展示之中,以轻松愉悦、简明易懂的方式向广大观众呈现考古遗址,缩短博物馆与公众的距离。另一方面,采用增加标识、原址复建、架设栈道等方式,提高遗址的可读性和活力度。(二)将考古学语汇转变为展览语言。在对遗址进行展示时,应在不牺牲准确性的前提下,采用合适的方式将考古学的概念、语汇转化为展览语言。(三)跨越时空创造共情空间。处于遥远时空框架下的考古遗址于今人而言十分陌生。而且,考古发现并非完整的古人生活的呈现,而是特定情况下遗留下来的历
10、史碎片。为了让观众对遥远时空下的历史碎片产生共情,在展示南越文王墓原址顶门器时,观众可以亲手触摸,感受顶门器设计的巧妙。这是创造共情空间的有益探索。(摘编自史明立,文化遗产视野下的考古遗迹博物馆展示研究以南越国遗迹为例)材料四:下图是公众对未央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使用满意度评价结果。通过ROSTCM软件对评价文本分析,字体越大,说明词频越高,表明公众的认知度越高,公众对其产生的印象越深刻。(取材于王新文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实施效果评估研究以汉长安城未央宫为例)4. 下列关于四则材料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考古证明,学界中“证经补史”的传统史学思路,在构建中国上古史方面有局限性。B
11、. 二里头遗址是否是文献记载中的夏都无关紧要,当务之急是开展更为扎实有效的研究。C. 平势隆郎认为使用考古学成果不能以阶段性学术认识来否定文献传统中的结构性特征。D. 一些建筑类遗迹不具备直观性,应依托实体遗址,多用数字化技术创造直观的观赏体验。5.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二里头遗址和二里头文化中,已经发现了有关中华文明礼乐文化的信息。B. “考古写史”立足于考古发现,与以文献为本位的“证经补史”研究路径不同。C. 材料三针对考古遗址直观性不强、考古展览语言较难理解、时空距离产生陌生感等不利因素为策展者提出了一些建议。D. 材料四表明遗址公园的“科普教育”功能较之“
12、生态游憩”功能更加凸显。6. 下列全国各地博物馆、遗址的建造及活动,不能体现材料三和材料四的观念的一项是( )A. 甑皮岩遗址博物馆相继推出“少年考古记”与“万年文化远古科技”两个主题共6个项目的精品研学课程,讲好桂林的“万年故事”。B. 策展者南越国曲流石渠遗址保护建筑屋顶之上对曲流石渠进行了数字化实景复原,使观众身临其境,像古人一样畅游在园林美景之间。C. 天津博物馆开办“博趣坊天博文化体验中心”,把传统手工制作活动带进博物馆,让孩子们在参与、体验的形式中轻松、愉悦地参观学习,接受教育,感受博物馆的精彩。D. 路县故城考古遗址建成后将为居民提供集历史文化展示和休闲游憩于一体的绿色生态空间,
13、丰富公众文化体验,服务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答案】4. A 5. D 6. C【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二里头遗址是否是文献记载中的夏都无关紧要”错,材料一是说“不是将主要目标集中于它是否是文献记载中的夏,并为此争论不休”。C.“平势隆郎认为使用考古学成果不能以阶段性学术认识来否定文献传统中的结构性特征”错,由材料二“史学家在使用考古学成果时应避免使用阶段性学术认识来否定文献传统中的结构性特征,特别是将二里头作为考古实证唯一的夏王朝遗存,将洛阳盆地以外的夏遗产视为战国诸侯篡改历史的作品这是平势隆郎作品中常见的做法,也是对考古学的误用”可知,这是
14、作者的看法,平势隆郎的做法是错误的。D.“一些建筑类遗迹不具备直观性”错,材料三是说“遗址的直观性不强”。故选A。【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遗址公园的科普教育功能较之生态游憩功能更加凸显”错,材料四表明“遗址”“开放”“方便”词频高,公众的认知度高,公众更满意。强调增强公众的认知度和满意度,由此不能得出“科普教育”功能比“生态游憩”功能更加凸显。故选D。【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三观点是考古遗址博物馆及其所展示的文化遗产资源应增强展示的“公共性”,材料四的观念是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应增强公众的认知度和满意度。C.是说博物馆的
15、沉浸式体验,与考古无关,不能体现材料三和材料四的观念。故选C。三、(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凡战,若我众敌寡,不可战于险阻之间,须要平易宽广之地。闻鼓则进,闻金则止,无有不胜。法曰:“用众进止。”晋太元时,秦苻坚进屯寿阳,列阵淝水,与晋将谢玄相拒。玄使谓苻坚曰:“君远涉吾境,而临水为阵,是不欲速战。请君少却,令将士得周旋,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不亦乐乎!”坚众皆曰:“宜阻淝水,莫令得上。我众彼寡,势必万全。”坚曰:“但却军,令得过,而我以铁骑数十万向水,逼而杀之。”融亦以为然。遂麾兵却,众因乱而不能止。于是,玄与谢琰、桓伊等,以精锐八千渡淝水。玄、琰进兵大战淝水南,坚众大
16、溃。(节选自百战奇略)材料二:太宗曰:“古人临阵出奇,攻人不意,斯亦相变之法乎?”靖曰:“前代战斗,多是以小术而胜无术,以片善而胜无善,斯安足以论兵法也?若谢玄之破苻坚,非谢玄之善也,盖苻坚之不善也。”太宗顾侍臣检谢玄传阅之,曰:“苻坚甚处是不善?”靖曰:“臣观苻坚载记曰:秦诸军皆溃败,唯慕容垂一军独全。坚以千余骑赴之,垂子宝劝垂杀坚。不果。此有以见秦师之乱。慕容垂独全,盖坚为垂所陷明矣。夫为人所陷而欲胜敌不亦难乎臣故曰无术焉苻坚之类是也。”太宗曰:“兵有分聚,各贵适宜。前代事迹,孰为善此者?靖曰:“苻坚总百万之众而败于淝水,此兵能合不能分之所致也。吴汉讨公孙述,与副将刘尚分屯,相去二十里,述
17、来攻汉,尚出合击,大破之,此兵分而能合之所致也。”太宗曰:“然。得失事迹,足为万代鉴。”(节选自唐太宗李卫公问对)【注】靖:指李靖,唐代名将,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工。7.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与晋将谢玄相拒 拒:对峙 B. 君远涉吾境 远:遥远C. 慕容垂独全 全:保持完整 D. 相去二十里 去:距离8.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不可战于险阻之间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B. 众因乱而不能止 因人之力而敝之C. 斯亦相变之法乎 知来者之可追D. 坚以千余骑赴之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 夫为人所
18、陷而欲胜敌/不亦难乎/臣故曰/无术焉苻坚之类是也B. 夫为人所陷/而欲胜敌不亦难乎/臣故曰无术焉/苻坚之类是也C. 夫为人所陷/而欲胜敌不亦难乎/臣故曰/无术焉苻坚之类是也D. 夫为人所陷而欲胜敌/不亦难乎/臣故曰无术焉/苻坚之类是也10. 两则材料中都能证明苻坚之类无“术”的一组是( )闻鼓则进,闻金则止,无有不胜。遂麾兵却,众因乱而不能止。太宗曰:“古人临阵出奇,攻人不意,斯亦相变之法乎?”坚以千余骑赴之,垂子宝劝垂杀坚,不果。慕容垂独全,盖坚为垂所陷明矣。吴汉讨公孙述,与副将刘尚分屯,相去二十里。A. B. C. D. 11. 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苻坚之所以
19、下令后退,并不完全是因为轻视敌人而是也有着自己的一番谋算。B. 在李卫公看来,淝水战中的谢玄还不足以论兵法,他能胜利是因为对手做的更不好。C. 秦军慕容垂的儿子慕容宝劝说父亲杀掉苻坚,但未成功,是因为此时秦溃不成军。D. 唐太宗与李卫公讨论兵法之时,李靖正反对比、有理有据的分析令太宗十分赞同信服。12. 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请君少却,令将士得周旋,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不亦乐乎!(2)靖曰:“苻坚总百万之众而败于淝水,此兵能合不能分之所致也。”13. 材料一、二对淝水之战苻坚失利原因的分析是否相同?简述理由。【答案】7. B 8. A 9. D 10. B 11.
20、 C12. (1)请您稍稍向后退兵,让双方将士都能从容周旋交战,我与诸位放松缰绳信马缓行来观战,不也是件乐事吗?(2)李靖答:“苻坚统率百万大军却在淝水被(谢玄)击败,这是用兵能合不能分导致的(结果)。”13. 略有不同,材料一认为苻坚违背了兵法,不听众人劝说,刚愎自用,做出错误选择;材料二认为苻坚被慕容垂所陷以及率兵能合不能分导致了失败。【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B.远:从远处。句意:你率军长途跋涉踏入我境。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都是介词,在。句意:不可在狭小险要的地方与敌人交战。/头发斑白的老人
21、就不会背着或头顶着重物在路上走了。B.连词,因为;介词,依靠、凭借。句意:(不料)部队因混乱而不能停止。/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C.助词,;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句意:这也是奇正变化的法则吗?/明白将来(的理想)还可以追求。D.动词,率领;连词,来。句意:苻坚率领一千多骑兵前往慕容垂的营地。/这就像砍伐树木的根却要求树木茂盛。故选A。【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被人陷害却还想战胜敌人,不也是困难的吗?所以我说没有智谋,苻坚这一类人就是这样。“夫为人所陷而欲胜敌”中“敌”作动词“胜”的宾语,故在“敌”后断开,排除BC;“臣故曰无术焉”中,“无术”作动词“曰”的宾语
22、,“焉”是句末语气助词,故在“无术焉”后断开,排除A。故选D。【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闻鼓则进,闻金则止,无有不胜”,是兵法对战胜的分析,与苻坚无“术”无关;“太宗曰:古人临阵出奇,攻人不意,斯亦相变之法乎?”是太宗的提问,与苻坚无“术”无关;“吴汉讨公孙述,与副将刘尚分屯,相去二十里”,是吴汉讨公孙述时的做法,与苻坚无关。排除有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是因为此时秦溃不成军”错,由“秦诸军皆溃败,唯慕容垂一军独全。坚以千余骑赴之,垂子宝劝垂杀坚。不果”可知,选项强加因果。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天津市 河东区 2023 2024 学年 上期 质量 检测 语文试卷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54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