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学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学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学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45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风俗传统单元教学导引1.单元编排意图及教学重点编排意图:本单元以“风俗传统”为主题,编排了4篇课文。所选的4篇课文不仅为我们展示了传统节日中各地不同的民风民俗,还向我们介绍了各地独特的艺术样式。北京的春节让我们了解了老北京人民过春节时的风俗习惯;腊八粥向我们展示了人们腊月初八吃腊八粥时的情形;古诗三首描写了古代人们过传统节日时的习俗,表达了诗人独特的思想情感;藏戏为我们介绍了藏文化的活化石藏戏这一独特的艺术样式。教学重点:通过一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围绕同一个主题,感受多种文体表述观点的不同形式,经历“阅读中学方法一运用方法阅读一生活情境运用一检测评价反思”的链式学习过
2、程,收获学科关键能力“把握观点、表达观点”的生长。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是“阅读时,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指向培养学生分清课文详写、略写的内容,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的阅读能力。“习作时,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这一语文要素实际上就是对析得方法的运用。所以在学习本单元时,要先通过自主读文来感知文本,再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出发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为学生创设和谐的对话氛围,让学生大胆交流,提升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2.本单元教学规划:精读课文北京的春节和腊八粥:重在“学法”,是学习策略的例文,借助课后习题1或2,学习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分清内容的详
3、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古诗三首:重在“动情”,在吟咏中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以丰富学生对古诗中美好感情的感悟。略读课文藏戏:重在“用法”,继续学习和运用“阅读时,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的策略。了解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藏戏的特色的。交流平台:在“交流平台”这一环节,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通过阅读、交流,弄清文章的表达顺序,分清课文详写、略写的内容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词句段运用:通过收集课外资料,交流不同地区的节风俗和不同民族多姿多彩的风俗习惯;让学生在诵读、品味、讨论、探究等多种形式中,感受语言文宇的魅力,引导学生广泛积累词语,学会在相同的语境里用不同的词语来表
4、达相同的意思;通过书写提示,了解行书的字体特点,再照者写一写,提高学生的书写速度。日积月累:“日积月累”重在朗读指导,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把长歌行这首诗读出节奏、读出韵昧。熟练地朗读、背诵古诗,体会诗意。本单元导学单使用说明:导学单中已附参答(红色标注),供老师参考。学生使用时,可删除参答再提供给学生。1课北京的春节【教学思路说明】本课为本单元的第一课,教学重点应放在阅读方法的指导上,重在“学法”。“阅读时,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指向培养学生分清课文详写、略写的内容,品味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通过比较阅读,学习按时间顺序记叙和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5、具体教学思路如下:1、在教学过程中能贴近学生生活,注重以生为本,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因为在讲授本节课时,我们的新年刚刚结束不久,学生对自己及家乡过年的习俗还记忆犹新,所以在课堂上设计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畅谈过年的感受,学生们有着浓厚的兴趣,课堂气氛比较热烈、浓厚。这样的设计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学习的兴趣,通过他们彼此之间的交流还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培养他们善于观察、留意生活的良好习惯。2、本课教学设计采用列图表的形式合理流畅,能全面把握教材。学生不仅能理清文章的脉络顺序,还一目了然的辨析出作者的写作方法。3、注重课本和阅读衔接的联系。将老舍的北京的春节和舒乙的北京的春节、斯妤的
6、除夕作对比阅读。让学生体会不同区域不同的年文化、年习俗及不同阶段的人物心理。4、老舍被誉为“人民艺术家”,他的作品语言很有特色。在本节课上。最好放开手引导学生去感悟老舍淳朴、风趣、通俗的语言。达到学生积累语言的目的。预习初读【课时目标】1.会写“醋、饺、拌、擦、眨、宵、旦、燃、戚、贩、摊、轿、骆、驼、浒”等15个字,会写“腊月、展览、风筝、空竹、口琴、更新、鞭炮、除夕、春联、扫除、年糕、充足、店铺、开张、对联、年画、通宵、间断、除非、万不得已、必定、光景、截然不同、燃放、亲戚、拜年、寺院、轿车、骆驼、元宵、张灯结彩、一律、彩绘、广告、分外”等35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
7、络。3.初读课文,了解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4.观察比较,指导规范书写生字。【教学建议】1.安排学生预习课文。自己试读课文,在文中圈画出生字表中“会认”“会写”的生字,注意读正确。预习课文,将获得的新认识与新观点画出来,在读不明白的地方打上问号。2.搜集资料:关于老舍及其作品的介绍。3.要十分重视学生独立识字能力的培养。本课要求会写15个字,在教学的过程中,可结合词语和具体的语段展开教学,把本课的字和词语分类识记,如“拌、眨”都是动词,“饺子、鞭炮”都是名词。“拌、眨”这两个动词可利用形旁表意的特点进行归类识记,同时通过肢体动作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写字时,可重点指导易写错的字
8、,如 “醋”字的左半部分不能写成“西”。4.文中列举了许多北京过春节的习俗,趣味盎然,学生喜闻乐见。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理清课文脉络。初读课文后,可以让学生谈谈北京的春节给自己留下的整体印象,再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了解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北京的春节导学单一一、学前准备:1.读了课题,你会冒出什么想法? 2. 了解作者。 老舍,原名 ,字 ,现代著名作家。被授予“ ”的称号。著有长篇小说 ,话剧 等。二、 初读课文正读音。三、 再读课文学字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词。 轮流认读圈画在文中的生字,评价是否读正确。辨字
9、组词醋( ) 宵( ) 戚( ) 贩( )蜡( ) 霄( ) 威( ) 判( )3.根据解释,写出文中词语。(1)事物之间,界限分明,完全不一样。( )(2)一切事物或景象都该换了样子,出现一番新气象。( )(3)张挂彩灯、彩带等,形容场面喜庆、热闹。( )(4)零散没有系统的事情或有大用的东西。( )四、三读课文,要求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课文按 顺序,以 为线索组织全文,详细描述了过春节的三个高潮: 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 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子们逛庙会; 观花灯、放花炮、吃元宵。最后写了 春节结束。品析探究【课时目标】1.引
10、导学生学习按时间顺序记叙和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2.揣摩文章语言,体会“京味儿”语言的特点,了解节日习俗中的传统文化。【教学建议】1. 小组合作交流,了解了北京春节那丰富多彩的风俗习惯,也初步了解了课文的写作顺序。以表格的形式把春节的时间和风俗习惯一目了然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自然会发现课文的写作顺序,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解决问题与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2.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时段“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来进行品读,通过有层次、有秩序、有针对性的提问,把学生的思维、观察和想象的能力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把握本文的谋篇布局,让学生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
11、明和传统文化。在升华情感的同时,激起学生表达、抒发情感的欲望。3. 本文的语用目标是引导学生从关注文章整体结构的详略安排,到关注文章片段描写的详略安排,到关注有效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品读文段的同时,通过对比阅读,学习片段中的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以及品味作者的语言特点。一、读课文,理清脉络1.小组合作交流,了解了北京春节那丰富多彩的风俗习惯,也初步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思考:作者围绕春节都写了哪些重要的日子?然后以四个人为一个学习小组,合作填表。时间风俗习惯或人们的活动二、组织探究活动:研读赏析,感受年味1.默读全文,思考:老舍先生为我们展示了许多北京过春节热闹的画面,你最
12、喜欢其中的哪一幅?2.小组研读。课件出示阅读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反复读一读,画出最能表现年味的句子,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小组内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交流自己的感受。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4.交流体会和感受。三、总结全文,领悟写法1.阅读“阅读链接”中斯妤的除夕,与老舍的北京的春节进行比较:同是写除夕,二者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2.假如此时请你写你度过的春节,你打算怎样写?北京的春节导学单二一、合作学习,理清脉络。快速地浏览课文,思考:作者围绕春节都写了哪些重要的日子?然后以四个人为一个学习小组,合作填表。出示课件:时间风俗习惯或人们的活动(1)时间顺序:腊八小年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
13、九。明确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九结束。(板书:腊八小年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2)风俗习惯或人们的活动:熬腊八粥、买杂拌儿、节前忙碌、放鞭炮、吃糖、除夕守岁、拜年、逛庙会等。二、组织探究活动:研读赏析,感受年味。1.体会年前的忙碌。节前的年味主要表现在哪里,节前都有哪些重要的日子,在这些日子里人们的主要活动、讲究及人们的心情怎样? 从哪些具体的词句中可以体会到人们在忙碌中洋溢着的喜悦和希望? 联系生活实际,自由说说你们家过春节的这段时间都在干些什么? 2.体会过年的热闹。过节时重点写了哪几个日子?(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春节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热闹)同是热闹,但各有
14、不同,默读思考: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这三个春节的重要日子,它们各自又有什么特点呢?(除夕:喜庆、团圆;正月初一:悠闲、快乐;正月十五:红火、美丽)阅读“阅读链接”中斯妤的除夕,与老舍的北京的春节进行比较:同是写除夕,二者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老舍为我们展现的是全景图,抓住除夕时人们主要的活动进行简单勾勒,语言简洁明快;而“阅读链接”中斯妤由回忆外婆入手,重点写了一家人过除夕的情景,其中细致描写了准备过程和围炉的情景。3.体会正月十五的红火、美丽。找出文中描写花灯的句子,指导朗读,体会排比句的作用。创设情境,引导写话:看着火红而美丽的北京城,看着一盏盏有声有光、各形各色的花灯,你产生了哪些美好
15、的遐想呢?请你用上文中优美的词语,写出你此刻的感受吧。 运用拓展 【课时目标】1. 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充分的对话,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总结方法。2. 拓展阅读练习。 【教学建议】一、回顾全文,把握写法 1.同学们,看来这篇课文已经在你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再来看看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写这篇文章的,文章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特色。2.小组讨论。3.全班交流。(1)按时间顺序有条理地记叙。(2)有详有略地写,对春节中的高潮部分进行详细描写,其他部分则简略介绍。师:我们在今后的习作中也应该抓住重点内容来写,做到有详有略,让人印象深刻。(3)抓住特色活动来写。4.自主阅读“阅读链接”中舒乙的北京的春节
16、,与老舍的北京的春节进行比较:同样是写过年,二者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5.假如此时再请你写春节,你打算怎样写?引导学生借鉴学到的写法,如:选材要详略得当,描写节日要抓住最主要的特点,可以加入自己的感受等。二、拓展阅读。北京的春节导学单三一、一起贴春联1. 过年了,你想贴哪一副对联?( )A. 春满人间富满门 春回大地千峰秀B. 富贵平安年年好 如意吉祥事事顺C.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2. 说说你选这副对联的用意。 二、拓展阅读,思考并回答问题。最具戏剧性的要算二十三祭灶了。老年间家家供奉着一位老神仙,他叫灶王爷,此公每年腊月二十三要升天,向老天爷汇报一年里人间的好坏。于是,家家都买些麦
17、芽糖,用糖把老神仙的嘴糊上,极尽“贿赂”之能事,让他到天上只说好话,不说坏话,报喜不报忧。这种近乎开玩笑的祭神仪式,家家却都以极严肃的态度去操作,更显得极富人情味儿,孩子们的嘴则是供桌上的糖瓜的真正归宿。三样食品是春节至上元之间的食物:大年除夕吃饺子,立春吃春饼,正月十五吃元宵。春饼最好吃,烙小面饼或蒸小面饼均可,薄薄的,又称薄饼,切葱丝蘸甜面酱,炒菠菜粉丝,炒黄花木耳,炒豆芽蒜黄,摊鸡蛋切丝,切酱肉成丝,切小肚儿成丝。食时各样都夹一点儿,放在饼上合在一起,卷而食之,顿生奇效,其鲜,其美,可天下没有第二种自制食品能超过它,堪称食之王。春节男女老幼都休息,一起放假,不过了初五不准动刀动剪,不准倒
18、土,为的是让劳累了一年的妇女们彻底休息几天,多么人道!1.选文画线的句子中“报喜不报忧”的意思是 。我还知道这样的俗语,如“ ”。2.“食时各样都夹一点儿,放在饼上合在一起,卷而食之,顿生奇效,其鲜,其美”一句中的“其”是指 。3.梳理信息,选择正确的说法打上”。(1)腊月二十三的传统习俗是祭拜灶王爷,祭品是麦芽糖。( )(2)人们在初五前不动刀动剪的原因是让劳累了一年的妇女们彻底休息几天。( )4.比较阅读。(1) 老舍先生的北京的春节展现了一幅幅老北京人过年的画面。相比较,舒乙的北京的春节则着重描写了 的传统习俗和 这一特色食物。(2) 在写法上,老舍先生的北京的春节的语言特色是: 2课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六下语文教案 六下语文课件 六下语文单元习作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54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