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和平区2023-2024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语文期末质量调查试卷(含答案)
《天津市和平区2023-2024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语文期末质量调查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和平区2023-2024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语文期末质量调查试卷(含答案)(20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和平区2023-2024学年度高二年级语文学科期末质量调查试卷第卷(22分)一、(每小题2分,共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修辞立其诚”,包含端正学风的问题。据汉书儒林传记载,齐诗的经师辕固曾对公孙弘说:“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所谓曲学阿世即是_,曲解经典的原义以讨好于时尚,也就是背离了原则而_,这就违反了追求真理的学术宗旨。“修辞立其诚”应是端正学风的首要准则。汉代经师所尊崇的是儒家的原则,我们今天则应强调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然而,千百年来,由于世事的_,说真话、讲实话,却不是容易做到的。人们常常把真实的思想感情隐藏起来。这是复杂的不正常的社会关系所造成的人心的_。然
2、而,把自己的真实见解表达出来,这应是“修辞立其诚”的起码要求。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哗众取宠 顺风转舵 错综纷繁 扭曲B. 夸大其词 见机行事 错综变化 歪曲C. 哗众取宠 见机行事 错综纷繁 歪曲D. 夸大其词 顺风转舵 错综变化 扭曲2. 下列在文中括号处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应该并非难事,但是揭示客观真理确非容易B. 揭示客观真理并非难事,但是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应该确非容易C. 揭示客观真理确非容易,但是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应该并非难事D. 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应该确非容易,但是揭示客观真理并非难事【答案】1. A 2.
3、 C【解析】【分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并运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第一空:“哗众取宠”,用浮夸的言词或做作的行动去迎合群众,以博取好感和支持;“夸大其词”,指说话、写文章时的用语夸张,超过事情原有的程度。结合“所谓曲学阿世即是”分析,应该是填近义成语,“曲学阿世”,歪曲自己的学术,以投世俗之好用,可见意思接近的是“哗众取宠”。第二空:“顺风转舵”,意思是随着风向转换舵位,比喻顺着情势改变态度,含贬义;“见机行事”,意思是看具体情况灵活办事,褒义词。结合“曲解经典的原义以讨好于时尚”分析,选贬义词“顺风使舵”。第三空:“错综纷繁”,头绪很多,形容事物纷繁复杂;“错综变化”,意思是
4、指头绪纷繁,变化多端。结合后文“复杂的不正常的社会关系”分析,句中形容“世事”繁杂,用“错综纷繁”。第四空:“扭曲”,物体因外力作用而扭转变形,也用于比喻;“歪曲”,故意改变事实或对事物作出不正确的反映。句中形容“人心”不坦诚真实,“把真实的思想感情隐藏起来”,用“扭曲”。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依据后文,“说真话、讲实话,却不容易做到的”,原因是千百年来世事的错综纷繁,也就是说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是难事,再结合“然而”分析,空处应该强调并非难事,才能形成转折关系,排除BD;空处属于中心句,具有引出下文的作用,再根据语段内容分析,主要阐释的是人们表达自己的真实思
5、想的问题,所以“揭示客观真理确非容易”在前,排除A。故选C。3. 下列各项中的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狄更斯,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作品多通过“小人物”的生活遭遇反映复杂的社会现实,代表作有雾都孤儿双城记匹克威克外传等。B. 高适,字达夫,晚唐杰出诗人,他与岑参的边塞诗代表了唐代边塞诗的最高成就。其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现实性较强。C.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谥号“文忠”;他和韩愈共同领导了革新文坛创作的“古文运动”。D. 孙犁,中国现代作家、散文家,“荷花淀派”的创始人,著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小说与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答案】D【解析
6、】【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俄国”错误,应该是“英国”。B“晚唐”错误,应该是盛唐。C“他和韩愈共同领导了革新文坛创作的古文运动”错误,应该是韩愈与柳宗元共同领导了“古文运动”。D正确。故选D。4. 对下列句子中逻辑错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我爱读外国文学,尤其爱读俄罗斯的、拉美的、古典的。为演好课本剧我可以赴汤蹈火,要不是雨下得太大我就赶去排练了。他出生时天昏地暗、飞沙走石,注定此生不凡。目前大学生普遍缺少对传统文化的热情,最新调查显示,大学生喜欢和较喜欢京剧的只占被调查人数的14%。A. 自相矛盾 划分不当 强加因果 以偏概全B. 划分不当 自相矛盾
7、强加因果 以偏概全C. 以偏概全 自相矛盾 强加因果 划分不当D. 划分不当 强加因果 自相矛盾 以偏概全【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中逻辑错误的能力。句中“俄罗斯的、拉美的、古典的”是包含关系,不能并列,故为划分不当;句中“要不是雨下得太大”与“赴汤蹈火”,自相矛盾,故为自相矛盾;句中“出生时天昏地暗、飞沙走石”与“此生不凡”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故为强加因果;句中“大学生喜欢和较喜欢京剧的只占被调查人数的14%”,不能说明大学生普缺少对传统文化的热情,故为以偏概全。故选B。二、(每小题2分,共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逻辑是研究思维的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中国先
8、秦名辩学、古印度因明学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逻辑学并称世界逻辑三大源头。一般来说,被尊为逻辑之父的是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他制定了包括三段论逻辑在内的分析和评价论证的系统准则,19世纪以前,在逻辑学的研究特别是教学中,一直延续着这种“大逻辑”传统。近代德国哲学家提出将数学方法融入逻辑学,英国数学家将传统形式逻辑学符号化、数学化,后来经过多位数学家的发展和完善,建立起现代数理逻辑学体系。现代逻辑在取得辉煌成果的同时,却几乎丧失了逻辑最初的教导作用,即通过学习逻辑使人逻辑性增强、思维能力提高,表现在头脑清楚、说话有条理、能言善辩等方面,而这恰是逻辑学产生的初衷之一。因此,20世纪70年代开始,一些
9、逻辑学家提出要通过教育培养现代公民逻辑与批判性思维能力。一方面,现在的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更多、更新;另一方面,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有弱化的趋势。教学生思考什么,是传授知识;教学生如何思考,则是培养思维能力,即能有效地理解、评价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批判性思维能力。学习逻辑,首先要从概念出发。概念是思维形式最基本的组成单位,是构成命题和推理的要素。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基本逻辑特征。概念的内涵是指反映在概念中的思维对象的特性或本质,外延是指具有概念的内涵所反映的那些特性或本质的具体思维对象。就外延的含义来说,它是本质属性的对象,是概念的量的方面,说明概念反映了哪些事物,其范围程度及其所
10、能达到的极限。一个思维对象只有具备内涵所反映的全部特性或本质属性的时候,才属于该概念的外延。例如,“商品”这个概念的内涵是为交换而生产的产品;外延是指古今中外的、各种性质的、各种用途的、在人们之间进行交换的产品。(取材于周建武的逻辑学导论)材料二中国诗词中,有许多作品巧妙运用谐音双关丰富了诗句内涵,而使诗词呈现出独特的艺术美,在这妙用中也有逻辑的身影。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为: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本诗描写了一位沉浸在爱情中的少女,置身于杨柳青青,江水平如镜面的岸边,忽然听到心上人的歌声,但不知心上人对自己有意与否?就好像东边日出、西边下雨的天气那样,
11、让人捉摸不定。于是,描绘天气的“无晴”还是“有晴”也就成了这位初恋少女不知心上人对自己是“无情”还是“有情”的忐忑心情的真实写照了。从逻辑上说,这种谐音双关是一种“音”的巧用,以语词“音”的相谐,而使语词的内涵、外延发生向谐音语词的内涵、外延的转化。如果领略和意识不到这个转化,仅从字面上去理解,那是无法体会到这一诗句的丰富内涵和艺术美的。(取材于彭漪涟的古诗词中的逻辑)材料三语言和逻辑是密不可分的关系,语言运用的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逻辑的制约。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语言运用的艺术,在某些情况下,又是可以突破逻辑规律的框框的,这不仅无碍于语言运用的正确,而且反而使得语言运用收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12、这就是“无理而妙”了。早在梁朝,刘勰在谈到“夸张”的时候,就明确指出其“无理而妙”的效果:“辞虽已甚,其义无害”。宋人严羽云“诗有别趣,非关理也”。这些都说明在某种场合,“不合逻辑”的语言有时比合于逻辑的语言更有力量,而诗人的语言往往是新鲜奇特的,不能用常理来衡量。鲁迅说,“诗歌不能凭仗了哲学和智力来认识,所以感情已经冰结的思想家,即对于诗人往往有谬误的判断和隔膜的揶揄”。值得注意的是,“无理而妙”的艺术效果,同样得到了逻辑学界的认可和重视。“无理而妙”是反逻辑的,而创造、赏析它,却又离不开正确运用逻辑思维的智慧和能力。西厢记中长亭送别一折写道: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
13、?总是离人泪。从事理上说,“晓来谁染霜林醉”问得稀奇,“总是离人泪”答得更是不近情理。然而,从艺术上说,这一问一答,是最近乎情,是最合乎理的。因为它把人情移用于事物,形象逼真地表达了主人公缠绵悱恻的离情别绪。这段文字,堪称“无理而妙”的上品。不过,我们细想一下,这“无理”之中,也仍然有“有理”之处。“眼泪”是液体,故可用之“染”物;“霜林”是“红”的,故是被“染”的。假如无此二者,这里要表现的离情别绪,恐怕也就失去了必要的依托,或者竟一变而为“无理而不妙”了。可见“无理而妙”的艺术效果,归根到底是有其深邃的逻辑基础的,只不过是在逻辑的基础上加上感情的色彩、想象的因素,离开了这种深邃的逻辑基础,
14、人们创造、赏识“无理而妙”的智慧和能力,也就无从发挥了。(取材于张炼强的修辞艺术探新)5. 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被尊为逻辑之父的亚里士多德制定的包括三段论逻辑在内的分析和评价论证的系统准则,属于“大逻辑”传统。B. 德国哲学家提出将数学方法融入逻辑学,后来经过多位英国数学家的发展和完善,建立起现代数理逻辑学体系。C. 逻辑学产生的初衷是通过学习逻辑使人逻辑性增强、思维力提高,从而表现在头脑清楚、说话有条理、能言善辩等方面。D. 概念的内涵是指反映在概念中的思维对象的特性或本质,一个思维对象只要具备内涵所反映的特性或本质属性,就属于该概念的外延。6. 根据材料二、三,
15、下列理解和推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语言运用的艺术既受到逻辑的制约,又能够突破逻辑的束缚,具有一定的灵活性。B. “辞虽已甚,其义无害”表明了使用夸张手法更容易达到“无理而妙”的艺术效果。C. “道是无晴却有晴”中“晴”谐音“情”,谐音使“晴”的内涵、外延均向“情”转化,诗句意蕴更丰富。D. 无论是创造“无理而妙”的作品,还是欣赏其艺术效果,都离不开正确运用逻辑思维的智慧和能力。7. 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无理而妙”艺术效果的一项是( )A.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B.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C.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D. 多情应笑我,早
16、生华发。【答案】5. A 6. B7. C【解析】【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B.“后来经过多位英国数学家的发展和完善”错误,材料一第一段说的是“经过多位数学家的发展和完善”,并非“英国数学家”。C.“逻辑学产生的初衷是”错误。原文的表述是“现代逻辑在取得辉煌成果的同时,却几乎丧失了逻辑最初的教导作用,即通过学习逻辑使人逻辑性增强、思维能力提高,表现在头脑清楚、说话有条理、能言善辩等方面,而这恰是逻辑学产生的初衷之一”,选项略去“之一”的限制。D.“一个思维对象只要具备就属于”错误,材料一最后一段说的是“一个思维对象只有具备”,文中是必要条件,选项变成充分条件,绝对化了。故
17、选A。【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B.“使用夸张手法更容易达到”错误。原文的表述“这些都说明在某种场合,有时比合于逻辑的语言更有力量”,文中只是说“在某种场合”。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无理而妙”是指:语言运用的艺术,在某些情况下,又是可以突破逻辑规律的框框的,这不仅无碍于语言运用的正确,而且反而使得语言运用收到更好的艺术效果。C.意思是一位沉浸在爱情中的少女,置身于杨柳青青,江水平如镜面的岸边,忽然听到心上人的歌声,没有突破逻辑。故选C。三、(每小题2分,共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子贡曰:“如有博
18、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选自论语雍也,有删改)材料二: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犹有盗贼乎?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有亡。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有亡。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选自墨子兼
19、爱,有删改)材料三:齐宣王问曰:“人皆谓我毁明堂。毁诸?已乎?”孟子对曰:“夫明堂者,王者之堂也。王欲行王政,则勿毁之矣。”王曰:“王政可得闻与?”对曰:“昔者文王之治岐也,耕者九一,仕者世禄关市讥而不征泽梁无禁罪人不孥。鳏寡孤独,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诗云:哿矣富人,哀此茕独。”王曰:“善哉言乎!”曰:“王如善之,则何为不行?”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货。”对曰:“昔者公刘好货。诗云:乃积乃仓,乃裹糇粮,于囊于囊。思戢用光,弓矢斯张。干戈戚扬,爰方启行。故居者有积仓,行者有裹粮也,然后可以爰方启行。王如好货,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色。
20、”对曰:“昔者太王好色,爱厥妃。诗云:古公亶父,未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来胥宇。当是时也,内无怨女,外无旷夫。王如好色,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选自孟子梁惠王下,有删改)8.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尧舜其犹病诸 病:为难B 察此何自起?察:考察,审查C. 鳏寡孤独 孤:老而无子D. 哀此茕独 茕:孤独9.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尧舜其犹病诸 其皆出于此乎B. 昔者文王之治岐也 凌万顷之茫然C. 则何为不行 兄弟并为郎D. 至于岐下 非抗于九国之师也1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 仕者世禄
21、/关市讥而不征泽/梁无禁罪/人不孥B. 仕者世禄关/市讥而不征泽/梁无禁/罪人不孥C. 仕者世禄关/市讥而不征/泽梁无禁罪/人不孥D. 仕者世禄/关市讥而不征/泽梁无禁/罪人不孥1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材料一重点谈论儒家的“仁”与“圣”,认为仁人可以使他人立身、通达,而圣人则是人格修养中的最高境界。B. 材料二中墨子提出“若使天下兼相爱”,就能消除种种乱象,使天下大治。这使用了假设论证。C. 材料三中齐宣王肯定孟子的王政主张,但又不想实行,于是辞以“好货”“好色”,但孟子用“与百姓同之”的观点最终说服齐宣王。D. 这三则材料既体现了孔孟儒家思想的一脉相承,也体
22、现了儒墨两家思想的相通之处。12.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2)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13. 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三则材料体现出的思想的共同点。【答案】8. C 9. A 10. D 11. C12. (1)看待弟弟、儿子与臣下像自己一样,怎么会做出不慈的事呢?所以不孝不慈都没有了。(2)这四种人是天下穷苦无靠的人。文王实行仁政,一定最先考虑到他们。13. 三则材料体现的思想相同点:(1)对他人有爱心(同情弱者、博施广济、仁爱他人、兼爱他人);(2)推己及人,将心比心;(3)与他人同甘共苦(与
23、民同乐)。【解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A. 正确。句意:尧舜对此恐怕都感到为难。B. 正确。句意:细察它们的起因。C. 错误。孤:少儿无父。句意:失去妻子的老年人,失去丈夫的老年人,失去父亲的儿童,没有儿女的老年人。D. 正确。句意:可怜那些无依无靠的孤人。故选C。【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 其,都是副词,表推测。句意:尧舜对此恐怕都感到为难。/大概都是出于这个原因。B. 之,助词,取消独立性。/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句意:从前周文王治理岐山的时候。/越过苍茫万顷的江面。C. 为,介词,为了。/动词,担任。句意:为什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天津市 和平区 2023 2024 学年度 第一 学期 语文期末 质量 调查 试卷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54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