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统编版六年级下语文全册知识点整理(分单元课时编排)
《2023-2024学年统编版六年级下语文全册知识点整理(分单元课时编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学年统编版六年级下语文全册知识点整理(分单元课时编排)(19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第一单元单元主题:民风民俗语文要素:阅读时,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习作时,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一、北京的春节1.作者简介老舍(18991966)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有“人民艺术家”的称号。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龙须沟。2.主要内容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列举了一系列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贴春联,大扫除,为春节做好各种准备;然后写过年时热闹的场景,重点写了除夕的热闹场景,正月初一人们的活动,正月十五元宵节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的欢乐情景;最后写北京的春节在正月十九结
2、束了。3.主题解说本文作者用充满“京味儿”的朴实无华的语言,描绘了一幅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表现了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展现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与美好,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4.易错读音更:gng更正更改;gng更加更好正:zhng正月 新正;zhng正常 正好观:gun观察 观赏;gun道观 白云观5.文章结构第一部分(第17自然段)写过年前的准备,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贴春联,大扫除,为春节做好各种准备。第二部分(第813自然段),写过年时热闹的场景。(1)第8自然段描写除夕的热闹场景;(2)第9、第10自然段描写正月初一人们
3、的活动;(3)第11自然段描写初六店铺开张后的情形;(4)第12、第13自然段描写人们在正月十五元宵节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的欢乐场景;第三部分(第14自然段),写北京的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6.学习重点(1)了解课文的详略安排。答:“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初一”“元宵节”这几天,最能表现北京独特的春节习俗,也是春节期间的几个高潮,所以作者将这几天作为全文的重点进行细致描写。“正月初六”“正月十九”和春节期间的其他日子,人们的活动没有特殊之处,因此作者仅有精练的语言简单提及,是略写。(2)体会详略安排的表达效果。答:主次分明、重点突出,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3)抓住感受最深的语句,体会
4、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答:老舍先生的语言朴素自然,充满浓郁的“京味儿”,在给人亲切感的同时,平添了一份情趣。如,“零七八碎儿”“杂拌儿”“玩意儿”这些词语都带有儿化音,具有鲜明的口语化色彩;“闲在”是清闲自在的意思,具有地域色彩,通俗易懂。此外老舍先生还善于引用老北京俗语,如,“腊七腊八,冻死寒鸦”,富有民俗色彩;运用生动的修辞,将叙述和描写融为一体,使其语言充满特色。二、腊八粥1.作者简介沈从文(19021988),中国著名作家。沈从文是20世纪最为优秀的文学家之一。其作品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体现了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小说石子船边城等;散文集湘行散记等。2.主要内容本文通过小孩八儿
5、的视角,写他盼粥、分粥、猜粥、看粥、喝粥的过程,写出了腊八粥的诱人美味,家庭生活的甜蜜温馨。3.主题解说本文是沈从文先生早年的小说腊八粥的前一部分。文章将甜蜜温馨、其乐融融的家庭生活场景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一并浓缩进了腊八粥的风俗画面中,表达出作者对家乡的怀念,对亲情的眷恋,留给人无限的回味。4.易错读音咽:yn 咽喉 咽炎;yn 吞咽 咽唾沫;y 呜咽 哽咽匙:ch 汤匙;shi 钥匙脏:zng弄脏;zng 心脏5.文章结构: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用“小孩子”“大孩子”“老孩子”代替“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描写老老少少提到腊八粥,都会“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风趣、俏皮又亲切的语言使人倍感
6、生活的温馨。接下来具体描摹腊八粥的熬制过程从食材到做法,字里行间透出了“甜甜的腻腻的”味道,有声有色有味,热气腾腾,使人真切地看到、闻到、品到传统节日美食腊八粥。一幅浓郁的、美好的生活画卷在读者眼前徐徐展开。第二部分(第219自然段)主要写“等粥”“喝粥”两件事。其中,等粥的过程写得比较详细,“喝粥”写得比较简略。“等粥”的过程(第217自然段)是课文的主要部分,共呈现出四个生动场景。作者将人物的活动、感受与对腊八粥的描写结合起来,主要通过八儿的所见所闻所想来写腊八粥:文中的大量对话围绕着粥的熬制过程展开,既推动了故事的发展,又将八儿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一个天真烂漫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粥经历
7、了一个逐渐熟烂的过程,人也经历了一段丰富的心理变化过程,人与粥相互映衬,呈现出一个饶有趣味的“人与粥的故事”,展现出课文整体构思上的巧妙。(1)第一个场景:八儿盼粥快点儿熬好(第28自然段)(2)第二个场景:八儿在说如何分粥(第912自然段)(3)第三个场景:八儿猜粥熬成什么样子了(第13自然段)(4)第四个场景:八儿终于看到了锅里的粥(第1417自然段)6.学习重点(1)初步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答:可以从题目“腊八粥”入手,思考课文围绕腊八粥写了哪些事情。第1自然段简述腊八粥的食材、做法和味道;第219自然段写了“等粥”和“喝粥”两件事,其中“等粥”又包括“盼粥、分粥、看粥、猜粥”四
8、个场景。(2)读文章时,如何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答:看所占篇幅长短。文章所占篇幅较长的,一般是主要内容;所占篇幅较短的,往往是次要内容。如腊八粥中“等粥”部分的内容占了文章的绝大部分篇幅,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多角度具体描写。对主要部分的具体描写,往往是从不同角度来展开的。如北京的春节中描写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元宵节”时,从街上和家中两个方面描写了各种花灯。多层面细致刻画。如腊八粥中,为突出“等粥”的过程,作者通过八儿的所见所闻所想来写腊八粥,呈现出“盼粥”“分粥”“猜粥”“看粥”四个生动的场景。看表达方式的不同。文章的主要部分写得详细,通常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进行细致地刻画
9、;次要内容则往往是概括性地叙述。如腊八粥中写主要内容“等粥”就细致地描写了八儿的语言、动作、神态,刻画了八儿的心理变化过程。(3)“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像这样细腻描写腊八粥的句子,课文中还有一些,找出来读一读,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答: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了腊八粥原材料的丰富。)锅里的粥也像是益发浓稠了。(写出了粥熬制初期的样子,表现出八儿的期待,希望可以早
10、点儿吃上粥。)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了粥的状态;这声“叹气”也暗含着八儿的失落。)栗子跌进锅里,不久就得粉碎,那是他知道的。他曾见过跌进黄焖鸡锅子里的一群栗子,不久就融掉了。饭豆煮得肿胀,那也是往常熬粥时常见的事。(这是八儿的想象,这样的想象源于他对腊八粥的极其渴望,所以他自动联系了以往的生活经验,在脑海里描绘出一幅清新诱人的腊八粥画面,表现出孩子好奇而急切的心理,又细腻巧妙地突出了腊八粥的特点。)(4)体会第1自然段的表达特点,尝试“小练笔”。答: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食物,想想这种食物的外观、材料、味道、做法等。注意抓住美食的特点,还可以写品尝这种食物时
11、的感受或者这种食物对于个人的特殊意义,表达出对这一美食的喜爱之情。例:北方人特别爱吃饺子。提到饺子,让人立刻就想起家人团团围坐的那份温暖。尤其是除夕,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边包饺子边聊天,是我印象最深刻的画面啦!我最喜欢三鲜馅儿的饺子,韭菜、鸡蛋、虾仁儿聚合在白亮的面皮里,一个个包好的饺子像元宝似的摆满了面板。水开了,把它们下到锅中,这些白胖胖的饺子在热气腾腾的锅里争先恐后地冒出水面,让人垂涎欲滴。最后在蘸料的配合下,我的舌头就可以享受美味啦!三、古诗三首1.作者简介韩翃,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进士,后数入节度幕府中任职,官至中书舍人。文学成就:建中年间,因作寒
12、食一诗被唐德宗赏识,被提拔为中书舍人。他的诗工整清丽,多流连光景和唱酬赠别之作,流传名句甚多。主要作品:韩君平集。王建(约767约830),字仲初,唐代诗人。颍川(今河南许昌)人。王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因而有机会接触社会现实,了解人民疾苦,写出大量优秀的乐府诗。文学成就:王建的乐府诗与张籍齐名,世称“张王乐府”。他的诗题材广泛,爱憎分明,生活气息浓郁,所作乐府,善抓典型,揭示矛盾,用白描、比兴手法。善短篇,多七言,尤以宫词百首著名。主要作品:王建集八卷、宫词一卷。2.主题解说寒食这首诗描写了我国传统的寒食节的习俗,写出了当时的承平景象,讽刺当时的权臣,反衬贫寒之家的孤苦。迢迢牵牛星这首诗借牛
13、郎和织女被银河阻隔而不得相会的神话传说,表达夫妇之间的离情别意,也可认为是一种相思而不可得的愁绪。十五夜望月这首诗是诗人思念朋友所作,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月夜图。3.易错读音脉:mi脉搏;m 含情脉脉纤:xin 纤维;qin 纤夫4.学习重点(1)三首诗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答:相同点:这三首诗都与我国传统节日习俗或传说有关,都抓取了节日最典型的事物来写。这三首诗都在前面铺陈渲染,在后面抒发情感。前面写景或叙事或描写,都是为了铺陈渲染,为后面的抒情做铺垫。不同点寒食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节日、风俗寒食节(冬至后的第105天)。节日期间不能生火做饭。七夕(农历七月初
14、七)。妇女穿针乞巧,祈求福禄寿等。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吃月饼、赏月。用词动词很生动:如“飞、斜、传、散”等。叠词的使用很传神:如“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等。灰冷色调的词很有特色:地白、鸦、冷露、无声、湿桂花、月明等。表现手法运用对比的手法,将寒食节禁烟火,皇宫内灯火通明,与宫外一片黑暗形成鲜明对比。借神话传说比喻人间真情;大量运用叠词来渲染气氛,抒发情感。写景与抒情结合。情感讽刺权臣,反衬贫寒之家的孤苦。表达夫妇之间的离别情意,相思而不可得的愁绪。表达对朋友的思念。(2)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答:借助诗句展开想象,如寒食可以通过“无处不飞花”想象春日里京城落花飞舞的景象;借助生活经验
15、展开想象,如十五夜望月可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庭院内的月夜秋景;联系资料(如:搜集到的传说故事或民俗资料)展开想象,如迢迢牵牛星可联系牛郎织女的故事展开想象。(3)十五夜望月中“不知秋思落谁家”委婉地表达了思念之情。在你读过的古诗词中,还有哪些类似的诗句?答:如杜甫月夜忆舍弟中“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如王安石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如袁枚随园诗话中,“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四、藏戏1.背景资料藏戏是一种藏族戏曲剧种,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剧种系统,拥有众多的艺术品种和流派。藏戏被誉为藏文化的“活化石”。藏戏是以唱为主,唱、诵、舞、表、白和技等基本程式相结合的生
16、活化的表演,演出程式分为开场戏、正戏、结尾三个部分。开场戏又称“温巴顿”,具有净化场地、祈神赐福的意义;正戏又称“雄”,主要表演传统剧目,有时还穿插藏族歌舞及民间艺术;结尾又称为“扎西”,是演出结束后祝福吉祥的仪式。2.主要内容课文介绍了藏戏的形成及艺术特色,围绕藏戏的最主要特点,从藏戏的起源、面具、舞台形式、演出方式等方面进行介绍,表现了藏戏所折射出的少数民族风情和地域文化特色,以及所蕴含的艺术魅力。3.易错读音还:hi 还好 还行;hun 归还 还书4.文章结构课文采取总一分一总的结构形式。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以连续的三个问句开篇,点出藏戏的主要特点“戴着面具演出”“演出时没有舞台”
17、“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这样的开头总领全文,也激起了读者的好奇,引出了下文。第二部分(第417自然段),详细介绍藏戏的来源及其主要特点。第47自然段,写藏戏的“开山鼻祖”唐东杰布开创藏戏的传奇故事,这段故事让人体会到,只有雪域高原、雪山、旷野,才能孕育出藏戏这一独特的民俗文化。第817自然段,从唐东杰布的传说写到他的面具,引出对藏戏面具特点的介绍:进而点明藏戏舞台简单、剧情靠说唱来描述等特点,探讨面具在藏戏中的重要作用;接着介绍藏戏演出形态方面的特点情节可以任意拖延,唱腔、舞台动作可以随意发挥,可以再三重复,时间可以拖至三五天等,这也折射出了地域文化特色。第三部分(第18自然段)用一句话总结
18、全文,点明藏戏这一戏剧艺术靠“师传身授”的方式传承和发展。五、语文园地1.交流平台2.词句段运用1和2具体可看我整理的语文园地知识点,上面介绍得很详细。3.书写提示观察下面的字,再照着写一写,试着提高自己的书写速度。这段文字是硬笔行书。行楷具有笔画变形,笔画与笔画自然相连、书写速度快的书写特点。我们先对照教材临摹这段文字,然后可以试着用行楷书写其他语段。4.日积月累:朗读、背诵长歌行(1)译文:园中的葵菜枝叶苍翠,附着于葵叶之上的朝露显得格外晶莹透亮。然而,好景不长,待到朝阳冉冉升起之后,朝露很快就要被晒干了。和煦的春天处处洒满阳光雨露,万物蓬勃无不闪耀着生命的光辉。常常担心秋季很快来临,红花
19、绿叶纷纷枯黄凋零。江河滔滔不绝地流向东海,何时才能掉头流回西边?年轻时不抓紧时机奋发努力,等到年老时一事无成,必然会后悔,徒生伤悲。(2)赏析:长歌行是劝诫世人惜时奋进的名篇。全诗以景寄情,由情入理,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人生哲理,寄寓于朝露易干、秋来叶落、百川东去等鲜明的形象中。季节变迁、百川东去等自然现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生命短暂的慨叹,劝诫世人惜时奋进,鼓励人们紧紧抓住随时间飞逝的生命,发奋努力,趁少壮年华有所作为。六、单元习作家乡的风俗1.了解风俗的种类,确定要重点写的风俗。2.能够根据写作目的,确定并抓住写作重点。3.能够用分角色、说做法等方法,将确定的重点部分写具体。
20、第二单元单元主题:外国文学名著语文要素:了解作品梗概,把握名著的主要内容,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学习写作品梗概。一、鲁滨逊漂流记(节选)1.作者简介丹尼尔笛福(16601731),英国小说家。生于商人家庭,以写争论和讽刺诗著称,晚年开始发表海上冒险小说、流浪汉小说和历史小说。他是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主要作品有鲁滨逊漂流记辛格顿船长等。2.主要内容本课内容由梗概和节选组成。第一部分是梗概,概括地介绍了鲁滨逊漂流记这部小说的内容。梗概按照鲁滨逊历险的时间顺序,通过代表性的事件,记叙了鲁滨逊“流落荒岛”“建房定居”“驯养培育”救星期五,最终“回到英国”的故事。第二部分是节选。
21、教材选取了小说中讲述鲁滨逊初到荒岛的部分,描写了鲁滨逊刚刚流落到岛上时的生活状态和面对现实的思考。3.主题解说本课梗概概括地介绍了鲁滨逊漂流记这部小说的内容;节选描写了鲁滨逊刚刚流落到岛上时的生活状态和面对现实的思考,表现了鲁滨逊不屈不挠的斗志和积极乐观的精神。4.易错读音畜:ch 牲畜 畜生;x 畜养 畜牧处:ch 共处 处方 处分;ch 住处 暗处 去处圈:qun 圆圈 圈套;jun 圈养 猪圈5.学习重点(1)梗概部分,鲁滨逊在荒岛上都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样解决的?遇到的困难解决办法没有住的地方选择一块有水源、可以防御野兽的地方,用木头和船帆搭起一座简陋的帐篷。船上搬下来的食物越来越少
22、打猎、捕鱼、畜养山羊、种粮食。恐惧野人在住所前的空地上插上树枝做防御、分地方圈养山羊、考虑怎样对付野人。遇见野人争斗、残害同类救下“星期五”并让他成为帮手。(2)从下面的事例可以看出鲁滨逊有哪些生存知识和技能?事例知识和技能将大船上有用的东西运上岛知道工具的重要性用木头和船帆搭起一座简陋的帐篷建筑的知识与能力打猎、捕鱼、畜养山羊、种植麦子狩猎的技能,时令节气的知识,养殖动植物的知识和技能在住所前插上树枝作防御、救下野人军事才能晒葡萄干、做食物食品加工的知识和技能(3)节选的片段主要写了鲁滨逊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么解决的?遇到的困难解决的办法没法估算日子用刀刻痕记录时间缺乏物资从船上收罗很多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2024 学年 统编 六年级 语文 知识点 整理 单元 课时 编排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54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