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统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统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统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16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历史上册单元测试卷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 2B 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试结束后
2、,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最早的中国二里头文明的崛起一书中写道,“早在西周王朝建立前数百年,最早的中国已经展开她广袤而悠长的画卷”。书中“最早的中国”指的是()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2约公元前2070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建立。这一年属于()A公元前21世纪B公元前20世纪C公元20世纪D公元21世纪3“武王克商、尤其周公东征以后:周王朝进行了相当规模的封邦建国活动。荀子说,周公当政时曾封建71国,其中与周王同姓(姬)者就有53国。”材料中与“封邦建国”相适应的制度是()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郡县制4春秋后期的社会经济有了很大的
3、发展,尤其是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这表明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是由于( )A.金属货币被广泛使用 B.诸侯国数量不断下降C.生产技术的创新发展 D.水利工程的大量修建5据考古报告,妇好(商王武丁妻子)墓出土468件青铜器,其中有130多件兵器,在4件青铜钺(古代一种兵器)中,最大的一件重9千克,上面铸有铭文。据此,推测合理的( )A.铭文所载内容丰富 B.青铜器铸造颇具规模C.殷商时期战乱不断 D.妇女的社会地位较高6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汉高祖“初定天下,昆弟少,诸子弱,大封同姓”。上述两项措施的共同点是()A都通过
4、分封来巩固统治B改变了地方分裂割据的局面C以加强中央集权为目标D推动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发展7李华同学在山西青铜博物馆内看到了一件“网红”文物2600年前的孟姬“嫁妆”晋公盘。盘中圆雕动物都能在装置原处360度转动,盘内壁还有珍贵铭文七处183字,清晰呈现了晋文公时期的晋国盛世气象。它应该铸造于()A商朝B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D秦朝8据考古报告,妇好(商王武丁夫人)墓出土的青铜器至少有16吨,其中100多件兵器,在4件青铜钺(古代一种兵器)中,一件重85千克,一件重9千克,上面铸有铭文。据此,推测合理的是()A铭文所载内容丰富B青铜铸造颇具规模C殷商时期战乱不断D妇女社会地位较高9甲骨文包含丰富的社
5、会历史信息。下列商周时期的甲骨文共同呈现了当时的()A政治状况B经济发展C科技进步D军队建设10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此后在河南安阳殷墟、陕西、山东等地出土了大量商周时代甲骨,其中商代有字甲骨约15万片。甲骨文记载的内容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上述材料说明甲骨文()A内容十分丰富B采用了多种造字方法C记录了夏朝的历史D全部出土于河南安阳11下列三幅图片所示文物共同反映了()A中华音韵,博大精深B对外交流,经济繁荣C中原文明,源远流长D铸造工艺,无与伦比12夏、商、西周三代是中华文明的第一个高峰期,这一时期精神文明的表征是甲骨文的应用,物质文明的集
6、中表现则是()A打制石器B原始陶器C青铜铸造D瓷器烧制13如图是春秋铁质空首布(一种货币),从这枚货币上我们能得到的有效信息有()春秋时期已经掌握了冶铁技术春秋时期金属货币已经得到广泛流通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使用的是统一的铜币春秋时期商品交换比较的活跃ABCD14按照西周时的规定,周天子可以享用九鼎。但春秋时,郑庄公却享用九鼎,以后诸侯竞相效仿。该情况反映()A各诸侯“尊王攘夷”B周王室地位高C商鞅变法成效大D诸侯势力崛起15下图反映了战国中期以后,通过不断兼并战争,诸侯国势力此消彼长先后崛起情况,其中逐渐成为势力最强大的诸侯国是()ABCD16下表为商鞅变法内容节选。这些措施()项目内容鼓励耕织
7、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奖励军功依据杀敌的多少,授给爵位,九级以上即是军官,最高爵赏可到二十级。宗室贵族没有军功的人,不能世袭特权。A提高了军队作战实力B维护了社会等级秩序C加速了社会阶层变动D扩大了社会贫富差距17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孝公死后,商鞅被害,然而新法并没有被废止,这说明商鞅变法()A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B维护了旧贵族的利益C加强了对人民的管理D壮大了秦国军事力量18有学者指出:“把全社会激励体系向农战聚焦,通过建立明确的以战争和耕织为取向的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掘、调动了全社会的潜力。”能够支撑这一论述的是()A周王实行分封制B秦国的商鞅变法C汉武帝实行“推恩令”D北魏孝文帝改
8、革19史书记载:蜀郡郡守李冰“凿离碓(dui),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该工程完工后,既可以行舟,又可以灌溉田地,百姓深受其益。该工程是()A灵渠B长城C都江堰D阿房宫20风里来,雨里去,不辞辛苦,一心为民。李冰父子率蜀中父老克服重重困难,经过八年的努力修筑成一座彪炳史册的传世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22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由此可知该工程()A造福千秋B顺应自然C功能齐全D结构精巧21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这描写的是哪一水利工程所发挥的作用()A灵渠B都江堰C永济渠D大运河22战国时期引起社会变革的根本因素是()A铁
9、器、牛耕的普遍推广和使用B各国之间频繁的战争C各国的变法D百家争鸣23在我国出土的文物中,有春秋时期的铁制农具(如图1)在战国策赵策中有秦国用牛耕田,用河流运粮食的记载。这反映了()图1 春秋时期的铁制农具A古代冶炼工艺完善B水利灌溉技术成熟C生产力水平的提高D土地私有制的确立24国史十六讲中提到:令人惊叹的是,这种消极无为的思想,用一种充满哲学思辨的方式陈述出来,闪烁着炫目的火花。材料中“思想”的提出者是()A老子B孔子C孟子D墨子25某校在研学活动中参观巴中晏阳初博物馆,当导游介绍晏阳初被誉为“世界平民教育家”时,某同学说:“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也有一位教育家主张有教无类,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
10、,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这位教育家是()A老子B孟子C孔子D韩非子26春秋战国时期,提出“兼相爱,交相利”乃是“天下之治道”主张的思想家是()A老子B孔子C墨子D韩非子27孟子认为,统治者应“取于民有制”“薄其税敛”,以优惠的商业税制开放国内市场,加强与其他诸侯国的经济往来,然后“民可使富也”。据此可知,孟子主张()A实行重商抑农政策B关注民生实施仁政C得民心才能得天下D反对战争促进交流28史记太史公自序评诸子百家说:“儒者博,墨者俭,法家严,道家使人精神专一”。“严”字当头的代表人物是()29下列三幅地图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A分封制度趋于完善B向大一统国家发展C兼并战争连绵的不断D统
11、一国家不断巩固30世界古代各区域的文明成果反映了人类早期文明的发展水平。下表中的内容体现了古代文明具有()文明古国文明特点文明成就古代埃及大河文明集权政治浓厚的宗教意识金字塔象形文字古代中国农耕文明中央集权分封制青铜器甲骨文古代罗马海洋文明奴隶制民主政治十二铜表法罗马大竞技场A交互性B多元性C传承性D统一性二、非选择题(40分)3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七八千年前,中四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内部大小血缘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之间,关系平等和睦。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1)据材料一,指出农业“有了很大
12、发展”的表现。(2分)材料二“民失作业,而大饥馑自天子不能具钩阳(四匹同样瓶色的号拉的车),而将相或乘牛车。”汉书食货志材料三“京师之钱巨万,腐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史记(2)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西汉前期济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导致该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政策?(2分)材料四“时海内大乱,独江东差安,中国士民避乱者多南渡江。”摘编自司马光资治通鉴(3)材料四反映了西晋末年怎样的历史现象?(2分)该现象对我国以后的经济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32(13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某班欲以“
13、文化传承发展”为主题创办手抄报,请你协助完成。【汉字之源】图1 刻有文字的甲骨 图2 统一文字(1)图1中的文字记录了我国什么时期的历史?图2中颁行全国的通用文字是什么?(4分)【思想之光】材料孔子开创了民间自由讲学的先河,一个中国学术思想史的黄金时代便开始出现,它光芒四射,灿烂夺目,成为人类文化发展史上最富丽的时代。李定一中华史纲(2)材料中孔子“自由讲学”的途径是什么?“黄金时代”是指在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领城出现的什么局面?(4分)(3)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历经传承与发展,在谁统治时期被确立为正统思想?(2分)【文史之萃】(4)信息卡1和信息卡2中的“他”分别指的是何人?信息卡1中的“他”
14、撰写的史学巨著是什么?(3分)33(15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缤纷多彩的文化符号承载者丰富的历史内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文化符号一:青铜器鼎最初作为食物器皿,逐渐演化为重要的祭祀礼器,直到成为家国宝器。西周时期的用鼎制度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卿大夫五,士三。春秋战国时期,风气大开,思想活跃,鼎的纹饰更加简练舒朗,神兽形象纷纷登场,宴饮、征战等纹敛饰明显増多。百家讲坛(1)写出西周用鼎制度所反映的重大史实及商周时期最具代表性的青铜器名称。(4分)鼎在我国历史上有何象征意义?(2分)文化符号二:丝绸古代南亚、东南亚各地人民都喜欢中国丝绸制成的筒裙。在中国文献中,东南亚人民“以帛缠首”
15、的记载比比皆是。日本出现了仿制“唐绫”(中国丝绸)而发展起来的“博多织”纺织法,海上丝绸之路远远不只是向外传布丝绸,还把中国古代的发明创造,如指南针、火药、造纸、活字印刷术、瓷器、医学、中草药等传布到世界各地。陈炎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2)据材料,概括中国丝绸外传的影响。(3分)文化符号三:瓷器到了宋代,瓷器逐渐成为中国对外输出的大宗货物,宋人记载“舶船深阔各数十丈,商人分占贮货多瓷器,大小相套,无小隙也。特别是广州、明州、杭州等地设立市舶司管理对外贺易,大瓷器从这些港口启运,源源不断地销往亚洲、非洲各地,其中尤以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居多,销往埃及和伊朗的数量也很可观”。万明海上丝绸之
16、路与中西文化交流(3)根据材料,指出瓷器在宋代对外贸易中的地位。(2分)并概括宋代对外贸易繁荣的原因。(4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6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AACBBABBAA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CCCDAAABCA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BACACCBDBB1【答案】A【解析】二里头文明反映了夏朝的历史,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故A项正确;商朝、西周、东周都不符合“最早的中国”,排除BCD项。故选A项。2【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每100年为一个世纪。世纪的计算方法是用年数除以100,然后取整数加1,得到世纪数,因
17、此公元前2070年为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21世纪即公元前20002099年,故选A项;公元前20世纪是公元前19001999年,排除B项;公元20世纪是公元19001999年,排除C项;公元21世纪是公元20002099年,排除D项。3【答案】C【解析】材料中与“封邦建国”相适应的制度是分封制。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西周实行分封制。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利,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故选C项;禅让制是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与“封邦建国”不符,排除A项;世袭制是国家王位由一个家
18、族世代承袭的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郡县制是中国古代分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管理行政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4【答案】C 【解析】根据“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可知,题干表明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是由于生产技术的创新发展。5【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468件青铜器”“其中有130多件兵器”可知,商朝青铜器的制造水平很高,铸造颇具规模。6【答案】A【解析】据题干“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汉高祖初定天下,昆弟少,诸子弱,大封同姓”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西汉初年,为了巩固统治,汉高祖实行分封制。
19、故两项措施的共同点是通过分封来巩固统治。故选A项;采用分封制会造成地方分裂割据的局面,并不是改变地方分裂割据局面,排除B项;采用分封制的目的是巩固统治,并不是加强中央集权,排除C项;材料与君主专制无关,排除D项。7【答案】B【解析】据“2600年前的孟姬嫁妆晋公盘清晰呈现了晋文公时期的晋国盛世气象”可知,2600年前是东周的春秋朝代。2600年前,即公元前600年。晋公盘文物的重要价值是有助于研究晋国发展的历史,晋国属于春秋时期,故选B项;商朝所处的时间是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排除A项;战国时代指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排除C项;秦朝所处的时间是前221年前207年,排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2024 学年 人教部编版 统编 年级 上册 历史 第二 单元测试 答案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54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