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统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6课《北宋的政治》精品教学课件
《人教部编版统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6课《北宋的政治》精品教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统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6课《北宋的政治》精品教学课件(20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第6课课 北宋的政治北宋的政治 一一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知识结构 重文轻武政策重文轻武政策 二二 通过了解北宋建立的过程,认识北宋面临新的形势,了解北宋强化中央集权和重文轻武政策和王安石变法。课程标准 三三 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 核心素养目标核心素养目标 01 02 03 立足史料实证和时空观念,了解北宋建立、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及重文轻武政策、王安石变法等史实。立足史料证实和家国情怀,认识到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割据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立足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从历史的角度辩证看待宋初政治制度不国家发展的关系。唯物史观唯物史观 时空观念时空观念 史
2、料证实史料证实 历史解释历史解释 家国情怀家国情怀 唐玄宗统治后期朝政腐败 安史之乱 藩镇割据 黄巢起义 907亡 五代五代(907年年-960年)(年)(中原地区)中原地区)后梁后梁 后唐后唐 后晋后晋 后汉后汉 后周后周 十国十国(891年年979年)年)前前蜀蜀 后后蜀蜀 吴吴 南南唐唐 吴吴越越 闽闽 楚楚 南南汉汉 南南平平 北北汉汉 由藩镇割据演变而来,武力夺权 北方战乱多 南方相对安定 960兴 历史回顾历史回顾 1.1.北宋的建立北宋的建立 1 1)时间:)时间:2 2建立者:建立者:3 3)都城:)都城:4 4)事件:)事件:960960年年 赵匡胤(宋太祖)赵匡胤(宋太祖)
3、东京东京(开封)(开封)陈桥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兵变(黄袍加身)宋朝宋朝建立时,五代十建立时,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已出现统国的分裂局面已出现统一的趋势。宋太祖和他一的趋势。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先南后北的后继者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据局面。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2.2.北宋北宋的统一的统一 北宋的统一只是消除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状态,丌是全国的统一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3.3.宋太祖强化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中央集权的措施 1
4、1)军事军事上上 解除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禁军将领的兵权;(杯酒释兵权杯酒释兵权)影视资料(杯酒释兵权)影视资料(杯酒释兵权)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3.3.宋太祖强化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中央集权的措施 控制控制军队调动,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军队调动,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统调分离统调分离)1 1)军事军事上上 “祖宗制兵之法,天下之兵本于枢密,有发兵之权而无握病之重;京师之兵总于三帅,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上下相维,丌得与制。此所以百三十余年无兵变也。”范祖禹范太史集 禁军将领有握兵之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重,而无发兵之权 “兵符“兵符出于枢密院出于
5、枢密院,而不得统其众;,而不得统其众;兵众隶于三衙,而不得专其制”。兵众隶于三衙,而不得专其制”。经常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更戍法更戍法)京城京城驻军要轮流到外地或边境戍守,有的则要到产粮的地方就粮,这种轮流驻防的办法称为“更戍法”。这驻军要轮流到外地或边境戍守,有的则要到产粮的地方就粮,这种轮流驻防的办法称为“更戍法”。这种方法名义上是锻炼士兵吃苦耐劳,实际上是借着士兵的经常换防,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兵无常帅,帅无种方法名义上是锻炼士兵吃苦耐劳,实际上是借着士兵的经常换防,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将官再也不能同士兵结合,在士兵中建立自
6、己的声望,也就再也不能率兵同朝廷皇帝对抗了。常师。将官再也不能同士兵结合,在士兵中建立自己的声望,也就再也不能率兵同朝廷皇帝对抗了。史料证实史料证实 目的是为了消除武将与权的积弊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3.3.宋太祖强化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中央集权的措施 2 2)政治上)政治上 中央:分化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事权,削弱相权。(设立副相设立副相)设立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削弱和分割宰相的权力,实行军政、民政和财政的三权分立。目的是为了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3.3.宋太祖强化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中央集权的措施
7、2 2)政治上)政治上 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长官 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频繁调动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频繁调动州县州县 长官长官 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权力权力 史料证实史料证实 “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纵皆贪浊,亦大藩(节度使辖区),纵皆贪浊,亦不及武臣一人也。”不及武臣一人也。”宋太祖宋太祖 3 3)经济上)经济上 通判的职权涉及地方一切行政不司法事务,知州发布的各项官文需要通判一起署名才能生效。可见,通判的作用是分散知州的权力并对其行为实行监督。取消节度使收税权力,除各州留一部分用
8、作地方取消节度使收税权力,除各州留一部分用作地方的必要支出外,其余一切税收由中央掌控的必要支出外,其余一切税收由中央掌控。陆续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陆续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宋太宗宋太宗时于各路设转运使,其官时于各路设转运使,其官衙称转运使司,俗称漕司。转运使除衙称转运使司,俗称漕司。转运使除掌握一路或数路财赋外,还兼领考察掌握一路或数路财赋外,还兼领考察地方官吏、维持治安、清点刑狱、举地方官吏、维持治安、清点刑狱、举贤荐能等职责。贤荐能等职责。目的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目的 措 施 军事军事 政治 中央 地方 经济 消除武将专消除武将专权的积弊权的积弊 1.1
9、.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杯酒释兵权杯酒释兵权)分化事权,削弱分化事权,削弱相权相权。(设立。(设立副相副相)2.2.知州知州实施三年一换实施三年一换 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设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设转运使转运使,收归地方财赋,收归地方财赋至中央至中央 削弱相权削弱相权 加强君权加强君权 加强对地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方的控制 收拢地方收拢地方财权财权 2.2.控制军队调动,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控制军队调动,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3.3.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更戍法)3.3.地方增设地方增设通判通判一职一职 1.1.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派文臣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宋的政治 人教部编版 统编 年级 下册 历史 北宋 政治 精品 教学 课件
![提示](https://www.77wenku.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54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