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2024届高三第二次质量预测语文试卷(含答案)
《河南省郑州市2024届高三第二次质量预测语文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郑州市2024届高三第二次质量预测语文试卷(含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郑州市2024届高三第二次质量预测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中华文明根植于农耕文化。农耕文化承载着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和精神追求。乡村振兴既要塑形,又要铸魂,就需要深入挖掘农耕文化的优秀内涵,充分发挥其作用。农业生产将土壤、水分、空气、阳光等自然资源作为生产要素,古人在长期的农业实践中创造出天地人“三才”思想,形成了尊重自然、追求和谐天成的生态平衡观念,在此基础上强调农业生产“不违农时”,因地制宜、因物制宜,用之有度、用养结合。在朴素的生态学思想指导下,中国传统农业形成了生
2、态保护、物质循环利用的发展方式和技术体系,探索出适宜不同地区的发展模式,历经千年而不衰。可以说,传统农业是生态农业的初始版本,为当前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现代生态农业,实现农业绿色转型奠定了深厚的实践基础。中国传统小农经济的最大特点是以“家”为基础生产单位。在生产过程中,传统农事知识的传播多依赖长者、父辈,而不是通过文字或书本,由此形成了尊重长辈的传统。与家庭生产相关的还有耕读传统。耕读传统在中国由来已久,说苑中有“曾子衣敝衣以耕”的记载。梁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指出:“在中国,读与耕之两事,士与农之两种人,其间气脉浑然,相通而不隔。”士人和农民这两个传统社会的最主要阶层,通过耕与读达到相互
3、流通。家庭经营在农业生产上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家庭成员的经济利益高度一致,天然形成知识技术的共享机制,也不需要精准的劳动计量和监督。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小农户家庭经营仍然是中国农业经营的主要方式,但小农户科技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弘扬耕读传统对培育高素质农民,培养一支懂农业、善经营的“新农人”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农耕劳动具有社会性,古人在开沟或其他耕作劳动中通常需要两人一组进行协作,实行二人二耜并耕,即耦耕。耦耕后来泛指两人伴耕或集体劳动。在传统乡土社会,劳力相互调剂、畜力互助合作、生产共同体等形式繁杂的劳动合作广泛存在,而且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当前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上,合作经营、集体经营是农村重要
4、的经营方式,形成了“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户”“公司十合作社十农户”等组织形式。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化,就要让农耕文化“活”起来,推进弘扬优秀农耕文化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融合。这需要我们将优秀农耕文化融入乡村和农民生活,鼓励优秀农耕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拓展农村文化活动的多元供给。(摘编自张灿强从优秀农耕文化中汲取乡村振兴的精神力量)材料二:产生于农耕文化的宗族,是以血缘的亲疏关系聚集起来的地缘与血缘共同体,在中国漫长的历史时期,其内聚性、稳定性和连续性是中国社会凝聚与稳固的坚实基座,是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重要根基。传统农耕文化以土地利用为核心的农耕生产方式,决定了聚族而居的农业生活形态
5、。在宗族乡村中,宗族占据支配性地位,发挥总体性功能。乡村社会中的民众以宗族的方式结合,宗族构成乡土中国基本的集体组织形式,民众依靠宗族开展日常的生产和生活实践。宗族乡村中,个人、家庭、房支和宗族构成环环相扣的整体,从家到族具有内在关联性。中国宗族社会的文化底蕴,正在于以家为纽带的共同体的内聚、整合与应对变迁。农耕文化所形成的宗族伦理,是乡土中国的底色。宗族的日常伦理实践及其具体的运作机制,形成了乡村社会内部较为稳固的规范与结构,塑造了乡村社会的集体认同,由此建构起传统乡村社会的共同体图景。中国社会已从农耕文明转型为工业文明。中国近代以来的社会转型,其关键就是宗族解体,分解为以亲子关系为主体的核
6、心家庭。在这种社会结构中,传统社会与传统道德的整体性被打破,费孝通所揭示的“差序格局”中家国天下的扩展之途被斩断。当我们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希望重振传统伦理时,却发现核心家庭之上缺乏足够的人伦层次,无法承载传统伦理之厚重。传统伦理在现代社会失去了承载者,也就无法真正回到现代社会。即以孝道而言,在失去了宗族互助之后,一对夫妻既要朝九晚五地投身于繁忙的工作,还要抚养子女,面对四位老人的养老,实在力不从心。因此,可探索“拟宗族”的方式,以社区代宗族。目前城市中的商品房社区,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正可对应于明清宗族的同居共财。社区中的全体业主、村里的全体村民,事实上可以此为基础结成一个利益共同体,我们可称
7、之为“拟宗族”。将这一利益共同体建成基层互助组织,同时汲取传统宗族丰富的伦理层次,使传统伦理能够解决现代社会所面临的问题,让传统伦理真正回到现代社会。 (摘编自周丹丹农耕文化与共同体建设)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指出传统农耕文化对中华文明具有重要意义,并论及家庭在农耕文化中的重要地位。B.材料一认为,中国传统农业中“不违农时”、因地制宜、用之有度等生产方式,与现代生态农业的特征契合。C.材料一引用梁漱溟的话语,表明耕读传统在中国由来已久,传统社会中的士人和农民能够通过耕与读相互流通。D.材料二认为,中国传统乡村社会共同体图景的建构,离不开乡
8、村社会的集体认同,而这种认同基于宗族的支配性地位。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农业生产以家庭为单位进行,这既有助于农事知识的共享传递,也能免去对劳动进行计量与监督。B.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宗族产生于农耕文化,是一种地缘与血缘共同体,是对古代中国社会发挥总体性功能的集体组织形式。C.中国社会已转型为工业文明,传统宗族解体,分解成的核心家庭之上的人伦层次不足,导致传统伦理无法真正回到现代社会。D.当今社会,一对夫妇在工作和抚养子女的同时,恐怕难以兼顾赡养双方老人,这种孝道困境正是未建立“拟宗族”共同体的结果。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9、(3分)A.公元前三世纪,在蜀郡守李冰的组织下,当地人民同心协力,耗时八年,终于建成了水利工程都江堰。B.双季晚稻遇到暴雨洪涝,农民迅速抢排积水,并适当保持浅水层,以防止雨后升温过快造成秧苗枯死。C.唐末五代章仔钧所作的章氏家训中提到:“传家两字,曰耕与读;兴家两字,曰俭与勤。”D.先秦典籍荀子富国中写道:“上得天时,下得地利,中得人和,则财货浑浑如泉源。”4.中国传统农耕文化蕴含哪些优秀的思想观念?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4分)5.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中国传统农耕文化,二者的意图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6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作
10、为反义词的两个人陈思呈在村里,米筒和四点五是一对反义词。这对反义词关系很不错。四点五路经米筒家门口总会大声跟他打招呼。打招呼的内容很奇特,有时说:“走,去打头野猪中午吃。”有时说:“赶紧穿鞋子,带你去娶个年轻老婆。”其实人家米筒的老婆就在院子里洗菜。米筒也习惯了四点五的无厘头。他有时朝四点五扔根烟,有时则笑一笑表示听到了。我对米筒的所有认识都是从四点五那里听来的。四点五说几十年前他和米筒都想去当兵,他骑单车搭着米筒去报名。那一路,骑车一个多小时,他只能一个人自言自语,时不时还要用手扫一扫后座那人还在不在。四点五说米筒这种人,连多抽人家一根烟也不愿意。递给他第一根烟他拿着,第二根要再递给他,他就
11、赶紧摸出自己的。还是四点五说米筒太老实,也没用。全村是他第一个有驾驶证,也不晓得开车赚点钱,只会在家里刻木头。他十五岁就学木雕,但他的木雕卖不出高价。他没大师证。上次有人说出三万元可以买个大师证,他也没买。我怎么知道他为啥不买,让他说话,比求别人拉尿还难。米筒的沉默,既不是拒绝,也不是谨慎,更像是空白。他不知道有什么好说的。他的每一天都是重复,仿佛连自己也可以省略掉。我有次问他:“米筒,你能不能雕个别的东西,雕一只猪试试吧?”因为吾乡木雕,从产生的第一天开始,就是雕蟹篓。不仅村庄,城里也有不少木雕作坊,但也同样只雕蟹篓,作坊里会收学徒,也是雕蟹篓。 米筒只笑不答,意思是这个问题太荒谬了,不值得
12、回答。就算把梅兰菊竹改成桃花栀子,大家看了也会大摇其头,叹息它卖不出去的命运。就像吾乡的西红柿炒鸡蛋是用白糖炒的,如果用盐炒,大家就会嗤之以鼻,仿佛你对生活极缺乏认识并且极不尊重。所以大家都按套路做,安全地,无欲无求地,从一而终地。这样的蟹篓米筒做了二十几年,无数个,想必会再做无数个。我在米筒身上感受到一种空茫每一天都重复同一天的人。劳作但不需要作品的人。不需要署名的人。不需要表达的人。可以“没有”的人。这一切是因为他的过分沉默吗?也许米筒只是一个未被我发现的人?而四点五则是一个过度开发的人。他对自己过度开发。四点五其实快六十了。因为他生命力过于旺盛,也因为他太没正形,总之,直接叫他四点五顺嘴
13、得很,不止是我,村里人都这么叫。他没有惯常思维里的“享受生活”。烟酒茶,他只爱抽个烟。吃饭他也不喜欢。他说,米饭五分钟,喝粥两分钟。早上六七点去山里砍树,下午四点多才回来,和搭档一天斩了一万八千斤,一粒米没吃只喝水,这样的事他是干过的。我在莲村住在他隔壁,常听见天未亮他就出门去干活,屋里传来他老婆的骂声:“抢宝也没这么积极。”然后天蒙蒙黑他回来了,又传来他老婆的骂声:“你怕自己命短,想干没命干是不是!”常听人骂老公(或老婆)懒,他家倒过来。在山上,四点五向我展示他种的花生苗和别人种的花生苗多么不同。我犹豫地说:“你种的比别人的高一点。”四点五相当不满意:“高一点?这叫高一点?我收三斤他才收一斤
14、我告诉你。”我不识趣地加了句:“是不同品种吧?”这下他简直震惊:“不同一品种能比吗?这都是航空二号!”他不屑地指着人家的地:“它们长得不好是下肥晚了。我都是未发芽就下肥,它们一出世就能吃到。会不会管才是大关键!” 四点五讲起农作物时,仿佛它们是他亲生的。有次我听到他边下肥边自言自语:“再不喂肥的话,就太饿了。”农历十二月是苦瓜催芽的时节,天太冷不便催芽,他把几十颗苦瓜种子用布包好,晚上放在被窝里,白天又放在棉袄里,走哪带哪。他还啧啧有声地跟我说,这些苦瓜籽有多贵你猜一猜?未待我猜他又自报答案,五块钱一颗。虽说确实是不便宜,但他的姿态仿佛它们会孵出婴儿。我最佩服四点五的是他对生活的研发精神。他种
15、植从来没有在这片土地上生活过的植物。他种过洛神花、向日葵、秋葵这些农作物在他开始种植之前,村子里从没有人尝试过。它们,就像西红柿炒鸡蛋却放盐一样,在吾乡,简直就是大逆不道。他赋予沉重或者沉闷的农业生活一种天真的魔幻感。他做西瓜酒。在西瓜长到七八分熟的时候,他把西瓜朝上的那一面切开一个小口,在里面填进酒曲,然后封好切口,让西瓜继续成长,酒曲开始发酵,最后,彻底成熟的整个瓜,变成一汪巨大的西瓜酒他让丝瓜跟葫芦瓜嫁接,认为那样会产生出一种兼具两者优点的新品种,但失败了;他又继续试图让茄子跟某种野生植物“刺茄”嫁接,他言之凿凿地说某乡某处有人曾经试过并成功了。与米筒不同。四点五热爱表达。有一次,他的牛
16、走丢了,他四乡六里去寻牛,越走越远,越走越远,来到一个陌生村子,看到有家人客厅里挂了一面镜子,镜子里写了一个名字,跟他的学名一模一样。他停下脚步,讨一碗水喝,边喝边攀谈。他的学名不算稀奇,同名同姓也不奇怪。但那一个停留,他交到了人生最好的朋友。生活本身于他就是盛宴。而“四点五”这个名字是这样来的他出世时,是家里第六个儿子。他妈听说又是个男孩,就喊他爸去灶头抓把灰,把新生儿闷死。他爸不忍,只对那无知小婴感叹:“你这命啊,只值半个狗。”狗在当地发音等于“九”,半个狗(九)也就是四点五。(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四点五跟米筒打招呼的话表明四点五性格开朗
17、、幽默风趣,也暗示二人之间虽言语不多,但交情不浅。B.文中说“四点五则是一个过度开发的人”,这句话的含义是四点五过度消耗自己的身体,也过于好强和活泼。 C.文中四点五啧啧有声感叹苦瓜种子的昂贵,是为了向“我”表明他的苦瓜种子非同一般,值得人精心保暖催芽。D.文章以作为“一对反义词”的两个人为中心,刻画了两人大相径庭的性格,展现了两人迥然不同的生活态度。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中两次提到西红柿炒鸡蛋但作用不同,第一次表明米筒的不求改变有深刻的社会原因,第二次是为了表明四点五勇于创新。B.文中老婆骂四点五的话语说明她不赞同四点五拼命劳作,而是希望四点五多爱惜身
18、体,这从侧面表现了四点五勤劳的特点。C.作者选取一些看似零碎却很能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小事勾勒人物形象,这与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中塑造柔石的手法一样。D.本文在写人叙事时,往往融合了具体的描写叙述与直接的议论评价,如写米筒的生活状态和性格、写四点五种花生的情节。8.本文结尾交代了四点五名字的由来,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9.米筒是不是作者批判的人?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观点及理由。(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虞卿者,游说之士也。蹑蹻檐簦说赵孝成王。一见,赐黄金百镒,白璧一双;再见,为赵上卿,故号为虞卿。长平大
19、败,赵王使赵郝约事于秦,割六县而媾。楼缓曰:“夫秦赵构难而天下皆说,何也?曰吾且因强而乘弱矣。故不如亟割地为和,以疑天下而慰秦之心。不然,天下将因秦之怒,乘赵之弊,瓜分之。赵且亡,何秦之图乎?”虞卿闻之,往见王曰:“危哉,楼子之所以为秦者,是愈疑天下,而何慰秦之心哉?独不言其示天下弱乎?且臣言勿予者,非固勿予而已也。秦索六城于王,而王以六城赂齐。齐,秦之深雠也,得王之六城,并力西击秦,齐之听王,不待辞之毕也。则是王失之于齐而取偿于秦也,而示天下有能为也。王以此发声,兵未窥于境,臣见秦之重赂至赵而反媾于王也。韩、魏闻之,必尽重王。是王一举而结三国之亲,而与秦易道也。”赵王使虞卿东见齐王,与之谋秦
20、。虞卿未返,秦使者已在赵矣。楼缓闻之,亡去。虞卿既以魏齐之故,不重万户侯卿相之印,与魏齐间行,卒去赵,困于梁。魏齐已死,不得意,乃著书,世传之曰虞氏春秋。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材料二:战国权谋之士,游说从横,皆趋一时之利,殊不顾义理曲直所在。张仪欺楚怀王,使之绝齐而献商於之地。陈轸谏曰:“张仪必负王,商於不可得而齐、秦合,是北绝齐交,西生秦患。”其言可谓善矣。然云:“不若阴合而阳绝于齐使人随张仪苟与吾地绝齐未晚。”是轸不深计齐之可绝与否,但以得地为意耳。及秦负约,楚王欲攻之,轸又劝曰:“不如因赂之以一名都,与之并兵而攻齐,是我亡地于秦,取偿于齐也。”此策尤乖谬不义。且秦加亡道于我,乃欲赂以地;
21、齐本与国,楚无故而绝之!宜割地致币,卑词谢罪,复求其援,而反欲攻之,轸之说于是疏矣。乃知虞卿为豪杰之士,非轸辈所能企及也。(节选自洪迈容斋随笔)注蹑蹻檐簦:穿着草鞋,背着斗笠。指远行、跋涉。魏齐:魏国相国。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不若阴合A而阳绝B于齐C使D人随E张仪F苟与吾地G绝齐H未晚。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说,文中指喜悦,与石钟山记中“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的“说”意思不同。B.故,文中指缘故,与答司马谏议书中“所操之术多异故也”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南省 郑州市 2024 届高三 第二次 质量 预测 语文试卷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55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