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五年级下册语文 第二单元(知识梳理+单元检测)2023-2024学年(统编版)
《2、五年级下册语文 第二单元(知识梳理+单元检测)2023-2024学年(统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五年级下册语文 第二单元(知识梳理+单元检测)2023-2024学年(统编版)(26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2023-2024学年 五年级下册语文 第二单元 知识梳理 + 单元检测知识梳理第二单元基础知识梳理一、易读错的字幔(mn)子弓弩(n)丞(chng)相惩罚(chng)都(d)督擂鼓(li)瑕不掩瑜(y)咆(po)哮水寨(zhi)弓弩(n)手迸(bng)出簌(s)地翎毛(lng)li(擂鼓、自吹自擂)抡(ln)起li(打擂、擂台)请勿(w)自误胯(ku)下霹雳(pl)景阳冈(gng)恰(qi)好谋财(mu)踉跄(qing)诡计(gu)铁锤(chu)血泊(p)酥(s)软獐鹿(zhng)揪住(ji)吓唬(hu)毡笠(zhn)瀑布(p)晌(shng)午打折(sh)的哨棒宽敞(chng)恰似(qi)抓
2、耳挠腮(no)迸裂(bng)金钗(chi)丫鬟(hun)山涧(jin)拖男挈女(qi)晦(hu)气抽屉(t)镌刻(jun)拱(gng)伏无违忌讳(hu)二、易写错的字妒忌曹操都督委托鲁肃遮挡水寨擂鼓呐喊插满饥饿一碟榜文手杖申请兼顾勿忘拖着知悉坠落胸膛两截景阳冈“忌”:上面是“己”,不要写成“已”。“曹”:上半部分是一个整体,不是草字头。“插”:注意右下部的写法,里边是两横不是一横。“恰”:右部是“合”,不是“台”。“酥”:不要忘记左部“酉”里面的一横。三、易考形近字组词:寨:山寨督:都督俺:俺家插:插手斤:斤两勿:勿忘赛:比赛瞥:瞥见淹:淹没播:播种斥:斥责匆:匆忙四、近义词枉送白送倘或假如耻
3、笑嘲笑败落破落喜不自胜欣喜若狂知悉知道过往来往寻思考虑顽劣顽皮踉踉跄跄跌跌撞撞开辟开拓齐整漂亮忌讳避讳畮气倒霉神机妙算料事如神袒开敞开恰似好似横竖反正大吃一惊一大惊失色力倦神疲筋疲力尽五、反义词袒开合拢齐全短缺败落兴盛灵通迟缓七手八脚有条不紊小器大方齐整丑陋踉踉跄跄四平八稳喜不自胜悲痛欲绝力倦神疲精力充沛六、词语搭配立军令状摆酒席擂战鼓挖陷阱轮起哨棒提起拳头迸出鲜血揪住顶花皮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果树登王位七、字词理解 筛酒斟酒哨棒行路防身用的棍棒。大虫老虎但凡凡是;只要是。榜文告示、公告客官客人印信政府机关的图章驿站休息、住宿的地方伙计服务员郎中医生钱铺钱店客舍旅馆墨客旧时指文人。官府指地方国
4、家行政机关。掀他不着掀不着他。定睛集中视线。掌柜老板店家旧时指旅店、酒馆、饭铺的主人或管事的人。货郎旧时民间在农村或城市小街僻巷流动贩卖日用杂货的商贩。请勿自误:勿:不要,误:耽误或伤害。酥软(肢体)软弱无力。平生气力:平生:生;终身踉踉跄跄形容人走路不稳的样子。拱伏无违:违:违抗、抵抗瞑目蹲身:瞑:闭喜不自胜:胜:能承受。拖男挈女:挈:带领。序齿排班:序齿:同在一起的人按照年纪长幼来排次序。八、词语归类 AABB式词语:踉踉跄跄明明朗朗飘飘飖飖 清清楚楚 欢欢喜喜工工整整ABAC式词语:顺风顺水 百发百中自由自在 人来人往 不知不觉 无忧无虑 形容人有智慧的词语:神机妙算 足智多谋 料事如神
5、 聪明绝顶 大智大勇含有人体器官的词语:抓耳挠腮 交头接耳 口是心非 拳打脚踢 手舞足蹈 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草船借箭 三顾茅庐 单刀赴会 舌战群儒 鞠躬尽瘁 乐不思蜀 出自西游记的成语:腾云驾雾 大显神通 铜筋铁骨 火眼金睛九、常考句型:读一读,学会抓住人物的主要特点描写人物。身穿金甲亮堂堂,头戴金冠光映映。手举金箍棒一根,足踏云鞋皆相称。一双怪眼似明星,两耳过肩查又硬。课文知识梳理第5课:草船借箭一、知识积累1.草船借箭一文记叙了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来陷害他,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借箭,如期向周瑜交了箭的故事。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历史上神机
6、妙算的人还有:张良、孙膑 2.草船借箭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先写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着写了诸葛亮做草船借箭的准备;然后重点写了草船借箭的经过;最后写了事情的结果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叙述得清清楚楚。起因: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要诸葛亮立下军令状,三天内造出十万支箭。经过:诸葛亮先请鲁肃帮忙准备必要的装备和人员,然后在大雾漫天的凌晨,带领二十条扎满草把子的船前往曹军水寨,擂鼓呐喊,吸引曹军放箭,很快草把子上就插满了箭。结果:十万支箭如期交付,周瑜得知经过后自叹不如。二、句子赏析1.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写出了周瑜嫉贤妒能的性格特点,同时引出下文周瑜
7、对诸葛亮的陷害。2.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了。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对话描写】周瑜借商议军事之名暗中下套,明知故问,而诸葛亮的回答正中周瑜下怀,写出了周瑜的假公济私。诸葛亮胸有成竹,语气果断,说明诸葛亮非常自信。3.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对话描写】一个“只”字,说明诸葛亮充满信心。此时,他对完成造箭任务已经有了通盘考虑,显示出他非凡的才干。4.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
8、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对话描写】周瑜“很高兴”,因为在他看来,诸葛亮已经自投罗网,立下了军令状,如果诸葛亮完不成任务,周瑜便可借军令状除掉诸葛亮。诸葛亮看似中了圈套,实则早已想好应对之策。两人的对话初步展现了周瑜的心胸狭窄、嫉贤妒能和诸葛亮的豁达大度、胆识过人。5.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环境描写】大雾天气,敌人看不清虚实,正好借箭,说明诸葛亮“知天象”,同时为下文写借箭做准备,推动了情节发展。6.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
9、雾散了就回去。”【语言描写】【神态描写】鲁肃的“吃惊”和诸葛亮的“笑”形成对比,诸葛亮如此镇定,是因为他深知曹操谨慎多疑,在不清楚敌人情况时,曹操不会轻易出兵。“笑”“一定”“只管”表现了诸葛亮的自信、胸有成竹、运筹帷幄、神机妙算。7.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比喻】把射来的箭比作雨,写出了箭之多。8.周瑜大吃一惊,长叹道:“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语言描写】周瑜的谋略不如诸葛亮,因为周瑜想到的是“造”箭,而诸葛亮巧施妙计来“借”箭。周瑜的胸怀不如诸葛亮,周瑜心胸狭窄,嫉贤妒能,而诸葛亮宽厚待人,顾全大局。诸葛亮考虑问题的能力、观察事物的能力以及掌握天文、地理知
10、识的能力都要胜过周瑜。草船借箭的经过,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三、问题探究1.草船借箭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故事中主要人物有诸葛亮、周瑜、鲁肃、曹操。借箭过程中,体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的地方有: 算好天气:第三天有大雾(知天文)。 算好受箭方法:把船一字摆开,两面受箭(晓地理)。 算好鲁肃:忠实守信。(识人心) 算好周瑜:嫉贤妒能,阴险狡诈。 算好曹操:谨慎多疑。 布置周密、准确。 2.概括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诸葛亮:神机妙算、有胆有识、心胸宽广、洞察人心、顾全大局。周瑜:嫉贤妒能、心胸狭窄。曹操:谨慎多疑。鲁肃:忠厚老实、信守承诺。3.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作者是
11、 明朝的罗贯中。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长篇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齐名。 4.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神机妙算,能言善辩,张飞勇敢粗鲁等。学完课文,我对诸葛亮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面对周瑜的陷害,他没有斤斤计较,而是顾全大局,用自己的智慧“借”到了十万支箭。 第6课:景阳冈一、知识积累1.景阳冈是根据施耐庵所作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景阳冈记叙的是武松打虎的故事,按照喝酒上冈打虎下冈顺序写。 2.景阳冈一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性格。二、句子赏析(1)原来这样。我
12、吃了三碗,如何不醉?” “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再筛三碗来!” “我是清河县人,这条景阳冈少说也走过了一二十遭,几时听说有大虫!” “就有大虫,我也不怕。” “就真的有虎,我也不怕” 【对话描写】这是武松在酒店饮酒时与店家及饮完酒后说的一些话。表现其豪放、倔强的性格。后来,当店家好心劝阻他不要独自晚上过冈、以防猛虎伤害时,武松更是出语豪壮,一连两个“不怕”把武松浑身是胆的英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性格为下文他勇猛打虎的行为作了铺垫。 (2)武松想:“转身回酒店吧,一定会叫店家耻笑,算不得好汉,不能回去。”【心理描写】这时的武松已经知道冈上有虎,心里也有一点怕。但武松毕竟是英雄好汉,也出于自尊
13、心和面子,他不愿下冈。“算不得好汉,不能回去”,这里虽有犹豫,但更多的仍然是“勇往直前”的豪气,充分体现了武松的倔强、固执和无畏的英雄气概。 (3)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过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原来大虫抓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先就泄了一半。 【动作描写】这是写大虫进攻的“三招”及武松沉着应战的“三闪”。大虫抓人有“三招”:一扑、一掀、一剪。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大虫把腰胯一掀,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大虫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武松又一闪,闪在一边。这“三闪”,消耗了猛虎的体力,挫伤了它的锐气,以至于“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先就泄了一半”。“般”,指种
14、、样。从这里可以体现出武松的以退为进、机智灵敏、有勇有谋。 (4)见大虫翻身回来,就双手抡起哨棒,使尽平生力气,从半空劈下来。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 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 武松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使尽平生气力只顾打。 【动作描写】这里的“抡、劈、揪、按、踢、提、打”等几个字,字字千钧,虎虎生风,形象生动地凸现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气势,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武松勇武过人的高大形象。三、问题探究(1)本文的重点是武松打虎的经过,作者为什么要如此详细地写武松进店饮酒和上冈?因为进店饮酒和上冈是武松打虎的前提,是故事情节发展的需要,而且这部分内容表现了武
15、松豪放、倔强的性格和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为下文写他打虎做铺垫。(2)文章中的“闪”能不能换成“躲”?为什么?不能。“闪”字,一是表现了武松动作的灵敏,在遭到突然袭击时,“闪”既是本能反应,又是防御手段;二是刻画了武松鲜明的形象,表现了武松的机警、敏捷;三是“闪”指主动躲过,如果换成“躲”,会显得很被动。(3)老虎的进攻主要有哪三招?为什么把老虎的动作写得如此细致?一扑、一掀、一剪。这样写突出了老虎的凶猛残暴,更能衬托出武松的机智敏捷和英勇无畏。第7课:猴王出世一、知识积累1.猴王出世一文选自我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吴承恩的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课文主要写了花果山上的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
16、石猴与群猴玩耍时,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特点。 2.猴王出世一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讲石猴出世及他的生活情况。第二部分讲石猴和群猴一起寻找山涧源头,来到瀑布旁,石猴第一个跳进瀑布,竟发现了水帘洞。第三部分写群猴进入水帘洞,拜石猴为王。二、句子赏析(1)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这一段以极其精练的语言写出了石猴的出生环境及经过。好一个神奇的仙境宝地!石猴不比其他众猴,是一块饱受日月精华的顽石瞬间
17、迸裂而生的。文章起笔就显得他神异出众,为后文甚至全书写孙悟空的神通广大、降妖伏魔埋下了伏笔。(2)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这一段作者写了石猴日常生活的多个方面。语言精练,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个在林间自由自在、快活逍遥、亲和友善而又顽皮可爱的小石猴。(3)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这一句写石猴入洞的情景,“瞑、蹲、纵、跳”等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出了石猴的机智、灵巧、敏捷、勇敢的特点。(4)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18、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这句话写石猴要求大家兑现先前的承诺。这表明了石 猴不仅胆大、敢于冒险,而且在大家狂欢之时,他还能保持着难得的冷静和清醒,的确是有资格、有能力做猴王的。从他说的话中可以看出石猴的聪明、机敏、爽朗、坦率;看出他做事有心计,是天生做首领、头目的材料。这石猴因穿越水帘洞的壮举赢得群猴的敬仰、崇拜,最终被拥戴为王。我们似乎能想象当时的石猴阔步登场,威风、气派端坐在一个石凳上,众猴子一个个伏首称臣的
19、情景。三、问题探究(1)课文题目为什么是“猴王出世”而不是“石猴出世”?课文主要讲述石猴出世及成为猴王的过程;“猴王出世”与本课的结尾相呼应;更能突出石猴的不凡。(2)联系文中的语句,说说石猴有哪些“不凡”之处。除了“不凡”,他还是一只什么样的石猴?他来历不凡,是从仙石中迸裂而出的。他非常勇敢,敢于第一个跳入瀑布泉中。他有当仁不让的王者霸气,带领众猴进入水帘洞后,让众猴遵守承诺,拜他为王。他还是一只活泼可爱、亲和友善、身手敏捷、乐于分享的石猴。第8课:红楼春趣一、知识积累1.红楼春趣选自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课文讲述的是宝玉、黛玉等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趣事。 展现了大观园里春天的热闹场面,表现了他
20、们生活的闲适。2.红楼春趣故事中,第一个向大家提出放风筝的是林黛玉,唯一没把风筝放起来的是贾宝玉。大家放风筝,既是因为好玩,也是为了防晦气。 3.文中的春趣表现:(1)黛玉提议放风筝,小丫头们急忙七手八脚地去拿风筝,准备放风筝的工具。(2)众人都拿自己的风筝来放,独有宝玉的风筝飞到房子那么高便落下来了,急得他头上出汗,众人都笑他。(3)风劲过来时,黛玉接过风筝来放,感受放风筝的乐趣,却不舍得放走风筝。 李纨劝她说放风筝也是放晦气。于是紫鹃绞断风筝线,也放走了晦气。(4)三个风筝绞在一起,众人一齐收线,结果风筝线断,飘飘飖飖飞去,热闹非凡,十分有趣。 二、重点句子(1)丫头们听见放风筝,巴不得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五年级下册语文 第二单元知识梳理+单元检测2023-2024学年统编版 年级 下册 语文 第二 单元 知识 梳理 检测 2023 2024 学年 统编
![提示](https://www.77wenku.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55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