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2024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北京市东城区2024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东城区2024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北京市东城区2024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材料一在民族众多、疆域广袤的中华大地,汉字在统一思想文化观念、传承发扬中华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汉字的维系。汉字形成和发展的时代,正是中华文明形成发展的关键历史时期。汉字的出现,标志着中华文化进入文明阶段。汉字记录夏商周的历史文化,传承先秦经典和诸子百家学说,奠定了中华文明的主色调。秦汉大一统,“车同轨、书同文”巩固了中央集权;汉代以后形成的经学阐释传统,使得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核心价值在我国这个多民族国家广泛传播,进而塑造了中华民族大家庭共同
2、的价值体系,形成了巨大的民族凝聚力。作为一种视觉符号系统,汉字能够适应汉语多方言区交际的需要,形成了跨方言区的汉语书面语系统雅言。从雅言到官话再到民族共同语,汉字推动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巨大向心力和中华文明的持久影响力。当下,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基因。(取材于霍志刚的文章)材料二“一笔一画皆学问。”静态地观察每一个汉字,其字形本身就积淀着中华文化的深幽奥秘。“独体为文,合体为字。”“文”指独体字,字形本身不能再分割;“字”指合体字,字形可以再分割。因此,“文”只能“说”,而“字”却可解,“说文解字
3、”之名诚不虚也。被誉为“文宗字祖”的许慎很早就洞悉了“文字”的奥秘。越是古老的汉字,尤其是甲骨文、金文等先秦文字,其象形或表意成分越是浓厚,因此蕴含着更多造字时代的文化信息。比如,彩虹的“虹”字,象形字,甲骨文中作形,像前后两首蜿蜒向下的大虫的样子。这与虹拥有两首、能够下饮江河之水的传说正相符合。甲骨文中记载,“有出虹自北,饮于河”,大意是有“虹”从北面出来,在河里饮水。对于天空中出现彩虹这一自然现象,古人还不能给予科学解释,于是就把它想象成了一条在河里饮水的虫。再后来,字形向合体字方向演化,说文中是一个从虫从申(电)的会意字,但多数时候是从虫工声,即沿用至今的“虹”。不过,在帛书文字中曾一度
4、出现过从雨工声的字形。无论从“申(电)”还是从“雨”,均表明古人已经意识到虹与雨水的关系。汉字记录语言,蕴含文化,每一个字形都有其时代性,一个字就是一部文化史。正因为拥有与中华文化元素高度切合的特点,汉字才能有机地融入中华文化的系统之中,与中华文化的众多元素之间建立起密切的依存关系。加强汉字阐释工作,深入挖掘汉字背后的历史思想文化内涵,提炼展示其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不仅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强中华文化生命力和影响力的应有之举。(取材于齐航福的文章)材料三一种文字能否长期充当全民的交际工具,关键在于这种文字能否有效满足社会和语言发展的需求。语言中词汇越来越丰富,这
5、就要求文字的字符数量能随之增加;社会发展中需要记录的事务日渐繁多,这就要求文字越来越方便书写,以有效提高记事速度。汉字发展的总体方向,恰恰满足了这两方面的需求。较早产生的汉字多为象形字,个性化很强,数量也相当有限。尽管人们后来摸索出用两个或几个象形字组合造字的会意方法,也仍然无法满足语言日渐丰富的需求。如果解决不了,汉字很可能像其他几大古文字一样,转而走向拼音文字的道路。但充满智慧的中国先民们,在早期朴素辩证哲学的启发下,运用“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思想理念,将一元化的象形方法转化为二元化的形声机制,产生了由形符和声符组合而成的形声字。这种音义结合的构形方式,因其很大的优越性、区别性、能产性和系统
6、性被广泛应用,也使汉字的长期生存成为可能。在书写方面,汉字由早期的整体象形性,到小篆的完全线条化,再到隶楷的彻底笔画化,一直朝着方便书写的方向进行系统性调整,有效满足了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特别是计算机问世以来,汉字又通过形码和音码等多重手段,很好地解决了电脑输入和呈现的问题,粉碎了“计算机是汉字的掘墓人”的预言。汉字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几千年来一直支撑着中华文化的发展,就如同运载火箭一样,助推中华文化飞跃一个又一个新高度。而且,汉字自古至今一直顽强地坚持自己独特的表意性,使得其形体内部蕴含着丰富的古代文化信息。一个个字符,就如同中华文化的活化石,传递着来自古代社会的音讯,描绘着中华文化发展演化的
7、历史轨迹。(取材于王立军的文章)1.根据材料一,下列有关汉字的解读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与汉字有密不可分的关系。B.汉字的形成塑造了中华民族大家庭共同价值体系。C.汉字的读音使其能适应汉语多方言区交际的需要。D.雅言只在特定的方言区之间起到统一的交际作用。2.材料二中,作者认为“汉字字形本身积淀着中华文化”。下列选项不能支撑这个观点的一项是(3分)A.“笙、笛”等字以“竹”作部首,反映当时部分乐器制作与竹子密切相关。B.“松、柏”具有凌寒不凋的特点,其在传统文化中象征着不屈不挠的精神。C.甲骨文“男”字中的“力”像原始耕地农具,说明造此字时已进入农业社会。D.取象于动物形
8、体的甲骨文很丰富,这是原始狩猎生活在文字构形上的反映。3.根据材料三,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汉字发展的总体方向满足了社会和语言发展的需求。B.形声字的广泛应用避免了汉字走向拼音文字的道路。C.汉字书写笔画的变化体现出更为形象化的语言特征。D.汉字突破时空的局限,完整记载和传承了中华文化。4.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由古代语言文字逐渐演变、发展而来的。B每一个汉字形体背后蕴含的文化奥秘,都是中国文化鲜活的存在。C汉字的演变正是当时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发生巨大变化的反映。D随着数字时代到来,简便快速的输入法不再利用汉字形体的
9、要素。5.请根据以上三则材料,概括说明汉字为什么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8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共18分)今朝廷法严令具,无所不有,而臣以谓无法度者,何哉?方今之法度,多不合乎先王之政故也。孟子曰:“有仁心仁闻而泽不加于百姓者,为政不法于先王之道故也。”以孟子之说,观方今之失,正在于此而已。夫以今之世去先王之世远,所遭之变、所遇之势不一,而欲一修先王之政,虽甚愚者犹知其难也。然臣以谓今之失患在不法先王之政者,以谓当法其意而已。夫二帝、三王【1】,相去盖千有余载,一治一乱,其盛衰之时具矣。其所遭之变、所遇之势,亦各不同,其施设之方亦皆殊,而其为天下国家之意,本末先
10、后,未尝不同也。臣故曰:当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乎先王之政矣。虽然,以方今之势揆之,陛下虽欲改易更革天下之事,合于先王之意,其势必不能也。以方今天下之人才不足故也。臣尝试窃观天下在位之人,未有乏于此时者也。夫人才乏于上,则有沉废伏匿在下,而不为当时所知者矣。臣又求之于闾巷草野之间,而亦未见其多焉。岂非陶冶而成之者非其道而然乎?臣以谓方今在位之人才不足者,以臣使事之所及则可知矣。今以一路【2】数千里之间,能推行朝廷之法令,知其所缓急,而一切能使民以修其职事者甚少,而不才苟简贪鄙之人,至不可胜数。其能讲先王之意以合当时之变者,盖阖郡之间往往而
11、绝也。朝廷每一令下,其意虽善,在位者犹不能推行,使膏泽加于民,而吏辄缘之为奸,以扰百姓。臣故曰:在位之人才不足,而草野闾巷之间亦未见其多也。夫人才不足,则陛下虽欲改易更革天下之事以合先王之意,大臣虽有能当陛下之意而欲领此者,九州之大,四海之远,孰能称陛下之指,以一二推行此,而人人蒙其施者乎?臣故曰:其势必未能也。孟子曰:“徒法不能以自行。”非此之谓乎?然则方今之急,在于人才而已。今之天下,亦先王之天下。先王之时,人才尝众矣,何至于今而独不足乎?故曰:陶冶而成之者,非其道故也。(取材于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注释:【1】二帝、三王:二帝指唐尧、虞舜,三王指夏禹、商汤、周文王。【2】路:宋元时行政
12、区域名,相当于现代的“省”。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为政不法于先王之道故也法:效法B以方今之势揆之揆:考察C而吏辄缘之为奸缘:凭借D孰能称陛下之指称:称道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有仁心仁闻而泽不加于百姓者 而其为天下国家之意B以孟子之说 非此之谓乎 C夫以今之世去先王之世远 以臣使事之所及则可知矣 D虽甚愚者犹知其难也 其意虽善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其盛衰之时具矣 其间盛世和衰世都有B嚣天下之口 使天下人议论纷纷C未有乏于此时者也 没有人在这个时代穷困D徒法不能以自行 只有法令(而没有执行的人,法令)自
13、己不能发生效力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朝廷的法令虽然详备,却大都与先王治理国家的政策不合。B虽时移世易,但效法先王的具体政策在当时仍然非常必要。C解决人才严重匮乏的问题,是改革国家弊政中最紧迫的事。D只有改变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法,才可使朝野人才得以充盈。10王安石认为变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请根据第四段内容,用自己的话分条概括。(6分)11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共10分)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注】哉?人焉廋哉?”(为政)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宪问)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卫
14、灵公)【注】廋:隐藏。(1)请将画线句翻译为现代汉语。(4分)观其所由以德报怨(2)以上三则材料,对你树立正确的交际观有什么启发?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6分)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14题。(共12分)新柳薛能轻轻须【1】重不须轻,众木难成独早成。柔性定胜刚性立,一枝还引万枝生。天钟和气元无力,时遇风光别有情。谁道少逢知己用?将军【2】因此建雄名。咏柳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3】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4】。注释:【1】须:是,自。【2】将军:指西汉周亚夫,曾屯兵名叫细柳的地方。【3】解:能。【4】清霜:指秋天。12以下对诗歌的理解,不
15、正确的一项是(3分)A薛诗首句中“轻轻”言新柳身姿轻柔,但句尾的“轻”有轻浮之意。B薛诗“柔性”句写柳树比“刚性”的“众木”更易适应环境而生存。C薛诗“天钟”句写大自然既赋予柳树以温柔,又赋予它强悍的力量。D曾诗“解把”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柳絮高高扬起遮蔽了日光月色。13以下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薛诗用“众木难成”来反衬柳树的“早成”,表达了他对柳树早熟的好感。B薛诗用“别有情”三字引发读者想象柳树逢时生长、风韵宜人的优美景象。C曾诗写柳枝借东风飘舞,柳絮漫天,以及预示柳树凋零的过程,意蕴深长。D两诗都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将诗人的人格追求寄托在对柳树的描写之中。14两首诗同样咏
16、“柳”,在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15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共8分)(1)诗人对于神仙世界的想象,呈现出奇异的色彩。如梦游天姥吟留别写梦境中天界辉煌灿烂:“,。”如鹊桥仙写牛郎织女相会短暂,难舍难分:“柔情似水,!”又如李凭箜篌引写音乐动人,让月亮上的人物、动物不眠不休:“,。”(2)毕业前夕,小东找到老师,希望老师给自己题写寄语。老师以论语中“,_”鼓励他多向别人学习借鉴,不断进步。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619题。金上京镜像2005年夏天,在距哈尔滨几十公里外的阿城博物馆,我平生第一次见到那么多集中陈列的铜镜。一眼望去,似有无数个被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京市 东城区 2024 届高三二模 语文试卷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56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