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2024届高中毕业班第四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
《福建省漳州市2024届高中毕业班第四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漳州市2024届高中毕业班第四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福建省漳州市2024届高中毕业班第四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九州共贯”,出自汉书王吉传。西汉王吉向汉宣帝提出,春秋推崇周朝的大一统,是因为周朝在尊重各地不同风俗习惯的前提下,全国推行统一教化,使政令贯通划一,人民拥有共同价值观,各族人民和谐如一家。“多元一体”,源于中国考古实践理论,强调文化的包容与整合。“多元”指各民族起源、发展的历史不同,文化、社会也各具特点;“一体”指各民族的发展相互关联、补充。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相互促进、不断融合,在交往交流中,情感联系得以深化,思想上产生碰撞与共鸣
2、。可以说,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大一统”一词始见于春秋公羊传。秦汉时期,“大一统”成为政治思想领域的主流。自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表章六经”,儒家思想以其兼容并蓄的特点不断吐故纳新。“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后世各个历史时期都非常重视思想上的融合与统一。无论哪个民族建立政权,都以统一天下为已任,都以中华文化的正统自居。这一思想不但维护了政局稳定,为创造盛世景象奠定坚实基础,更形成了统一的价值体系。纵观中华民族发展历史,尽管其中出现时间长短不同的分裂,但统一始终是主流。 从早期中国文化的
3、星罗棋布到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国文化呈现多元发展、诸子并存的局面。秦汉以降,伴随儒学成为正统思想,中国文化由多元走向一统,各地区呈现百花齐放、多元并进的局面。大一统思想夯实了各民族心理认同的稳固基础,其中蕴含的政治、民族、文化上的统一等多层内涵得到各民族的认可与支持。九州共贯、多元一体的大一统传统得到各民族一致推崇,衍生出强大而持久的凝聚力、向心力。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的沉淀,融合儒、释、道智慧,发展形成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成为各民族不断发展的情感纽带与精神支柱。传统中国在大一统思想的影响下,在经济、文化、思想等多方面都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形成海纳百川的格局与气度,在诸多方面都体现着“和而不同”的
4、包容情怀,要求人们要妥善处理共性与差异性的关系,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统一。“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文化观念为“大一统”提供哲学依据。大一统传统以儒家文化为主流,追求和谐,重视“和合”,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特质。儒家文化本身兼容并包的特性,使其能在辩证统一中妥善处理一体与多元的关系。(摘编自程丽君赓续九州共贯多元一体的大一统传统)材料二:现代汉语方言在地理分布上的不同类型,是古代汉族人移民方式不同造成的。历史上不同的移民方式,造成不同的现代方言地理类型。蔓延式移民和渐变型方言。方言相同的居民本来聚居在一个地区,后来逐渐从中心地带向四周偏远地方蔓延渗透,离中心地带越远的地方,方言的变异越大。原因
5、有三方面:一是移民越走越远,与中心地带方言的接触也就越来越少;二是移民方言和土著方言的接触和交融;三是方言区的两头受邻区方言影响。就整个方言区来看,方言在地理上是渐变的。例如:今天的吴语区最初从苏州和绍兴一带,向整个苏南和浙北蔓延,进而传布至浙南,最后扩展到浙西南。吴语也因此渐变,并融合当地语言,以至今天南北吴语不能通话。板块转移式移民和相似型方言。移民离开家园,迁移到与原居地不相连属的大片土地,但方言仍与原居地的方言相似。例如闽南人向外移居,使闽语传播到台湾、海南岛和东南亚等地,形成闽语的新板块。除海南省的琼文话外,各板块的闽语皆与今天的闽南话相似。 汉语方言地理格局是宋代奠定的,宋代的行政
6、区划和现代方言区划,不少重合之处。(摘编自游汝杰从方言地理看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材料三:闽方言区主要包括闽东、闽南、闽北、闽中方言。其中,闽南方言和上古、中古汉语的渊源甚深,还带有土著语言的印迹。秦汉以来的中原人在不同时期陆续迁徙到闽南,带来他们的中原汉语,并逐渐与当地土著语言相融合,在闽南地区形成和发展出了闽南方言。厦漳泉三地的闽南方言虽然在语音、词汇上略有差异,但基本相同,彼此可以通话。流传到台湾岛和新加坡、菲律宾等地的闽南方言,也大多是这三地的移民带去的,只是经过不同程度的融合而有所不同。(摘编自福建省闽南文化研究会古汉语的活化石闽南方言)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7、是( )(3分)A源于中国考古实践理论的多元一体概念,既有各民族自身特点,也有各民族的发展相互关联、补充的内涵。B历史上,无论哪个民族建立政权,都以中华文化的正统自居,这对统一的价值体系的形成具有很大作用。C对政治、民族、文化上的统一等多层内涵的认可与支持,提升了各民族人民对大一统思想的心理认同感。D在大一统背景下,儒家思想对中华民族追求和谐、重视“和合”等精神特质的形成,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2根据材料一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统治者要实现大一统王朝,就得在各地实现移风易俗,统一教化,让政令贯通划一,使百姓形成统一的价值体系。 B九州共贯、多元一体的大一统传统得到各民族一
8、致推崇,是中华民族强大而持久的凝聚力、向心力形成的前提。C赓续秦汉以来作为主流的九州共贯、多元一体的大一统传统,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助力民族的复兴伟业。D由于儒家文化具有兼容并包的特性,融合儒、释、道智慧,发展形成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并不会影响其主流地位。3下列选项的内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第五段观点的一项是( )(3分)A汉代丝绸之路开辟之后,随着商业活动的增加,逐渐发展成为了一条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通道。B在唐太宗时期,高僧玄奘前往天竺(印度)求取佛经,这一行为促进了中印之间的友好关系。C泉州素来就有“世界宗教博物馆”的美誉,当地的伊斯兰教寺,留存着海上贸易发展的印记。D满清
9、人关后本来想要同化汉人,但由于汉文化博大精深,传承良好,最终反被汉文化所同化。4根据材料二,下列选项对下面这幅图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福建方言分布图A位于漳州与龙岩两地西部的先民存在向彼此地区进行过蔓延式移民的可能。B莆田南部的人学讲闽南话要比莆田北部的人更有地理优势,可能学得更快。C位于南平与三明两地西部的先民存在着向彼此地区板块转移式移民的可能。D厦泉莆这三地都存在着同一方言遍及全域的情况,这一点与福州一地相同。5假如宋代有分别来自厦、漳、泉三地的商人到讲潮州话(闽南话的一种)的潮汕中心区域经商,他们在与当地人交流时的难度差别大吗?之后,他们当中又有人再次移居到靠近讲客家话区域
10、的潮汕周边拓展生意。多年后,这些再次移居的商人年老还乡时能否“乡音无改”?请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沾衣欲湿杏花雨肖复兴六十三年前,我升入初一,在这所陌生的中学里,同学之间往来不多,大家都显得有些孤独。非常奇怪,我的第一个朋友,不是我们班上的同学。他比我高两个年级,读初三。仿佛他乡遇故知,在校园里走着走着,偶然间相见,一下子电火相撞一般,那么快便走在一起。他叫小秋,人特别白净,长得也英俊。这是他留给我最初的印象,心里总是这样偏颇地认为,好朋友,应该都是长相英俊的才是。那天,一路上,主要是他对我说着话。印象最深的是
11、,他读的课外书真多,一路上不断向我讲起了好多书,这些书我不仅没有读过,连听都没有听说过。由于这样深刻的印象,我有点儿佩服他,还很有些自惭形秽。找这样的人做朋友,很有些像蹦一蹦才能够到树上高一些的叶子,让你努力不停地往上蹦,才会让自己有提高。小秋出现在我面前,有点儿像横空出世的侠客,让我看见了眼前一天晚霞似锦,是那样的明亮璀璨,令人向往。那天,小秋对我讲起的很多书名,我都没有记住,只记住一本千家诗。他对我说:比起唐诗三百首,千家诗收录的都是律诗和绝句,简单好懂,也好背,好记,更适合咱们这样年龄的人读。次日上午第一节课前,小秋到我们班的教室门前,把这本千家诗借给了我。这是一本年头很老的线装书,纸页
12、很旧,每一页,下面半页是一首诗,上面半页是一幅画,画的都是古时候的人物和风景。我以为是古书,起码也得是清末民初的书了。我回家后,立刻给它包上了书皮。我又买了两个横格本,开始抄上面的古诗。每天抄几首,一直把这一本千家诗抄完。抄录的第一首诗,是宋代志南和尚写的七言绝句: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学校周六下午,一般没有课。那个周六,上午最后一节下课后,我在食堂匆匆吃过午饭,就往外跑,想抓紧时间赶去文化宫。在食堂门口,遇见了小秋。我挺高兴的,不知道他在食堂门口是特意等我的。他问我下午准备去哪儿?我告诉他去文化宫图书馆。他说我和你一起去!我们两人来到文化宫图书馆,
13、各抱着一本书,像老猫一样蜷缩在软椅上,待了整整一下午。黄昏时分,我们走出文化宫,穿过天安门广场,走到前门楼子,再往东拐,就拐进我家住的老街。我知道他是特意陪我走到这里的。他忽然对我说:明天星期天,你有空吗?我这才明显感到他明天有事,便忙对他说:有空!有空!你有什么事情吗?我想让你陪我去一趟东北旺。我对他说了句:行啊,没问题!第二天早晨,天有些阴,风有些料峭。我早早赶到电车站,谁想到,远远看见小秋站在电车站前了。倒了好几回车,公交汽车一直往北开。乌云低垂,只能隐隐看见西山起伏的淡淡轮廓。在车上,小秋对我讲了去东北旺的原因。他的父亲犯了什么经济案,到劳教农场劳教六年。这个劳教农场,就在东北旺。这是
14、他刚上小学六年级发生的事情。妈妈觉得这事情太让她感到羞耻,所以从来没有到东北旺看过一次爸爸,而他有空就来东北旺看望爸爸。每一次来,坐在长途汽车上,心情都特别难受,特别想有个伴儿能陪陪自己,自己也好把憋在心里的话说出来。但是,这又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找谁说呢?所以,犹豫了好久,想到了你!小秋这样对我说,让我好感动,我知道这是友情带来最真诚的信任,我从来没有感受过这样的友情,这样的信任。我们的友情,像水一样清澈透明。听完小秋的话,我忽然有一种想哭的感觉。我望望小秋,他并没有望我,而是扭过头望着车窗外。窗外的云彩压得很低,像要下雨。 车子在东北旺的站牌前停下来,只有我们两人下了车。还要走老远的路,才
15、到劳教农场。走到半路,我们走出一身汗。前面有一棵山桃树,鲜红的山桃花开得正旺,让阴云笼罩的田野有了明亮的色彩。小秋指着树说,咱们到那儿歇一会儿。他想得周全,带来了义利的果子面包和北冰洋汽水,让我先垫垫肚子。那天见到小秋爸爸的具体情景,记不太清了。我们从东北旺回到城里,天已黄昏。我送他坐上有轨电车的那一瞬间,一步紧跟着也迈上了电车。小秋吃惊地问我:你这是干嘛呀!我对他说:我送送你!他望望我,没再说话。在拥挤的车厢上,我们从来没有挨得那样近过,能闻得见他身上的汗味,甚至能听到怦怦的心跳声。我想,他肯定也一样。那时,我想这应该就是友情的味道,友情的心跳吧。下了车,小秋没有再说什么,任我陪着他走到沙子
16、口。一路上,我们默默地走着,没有说话。我们在沙子口的路口分手告别,他突然伸出双臂,拥抱住了我。那一刻,稀疏的街灯亮了起来,在阴云笼罩的夜色中,浑黄的灯光洒在我们的肩头。返程的途中,憋了一天的雨,终于下了起来,不大,如丝似缕,沾衣欲湿。(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白净英俊是小秋给“我”的第一印象,符合“我”对好朋友的期待,校园偶遇两人就成了相互信任的朋友。B与小秋的初次交谈中,他“读的课外书真多”使“我”深感佩服,同时“我”也由此受到了激励。C小秋借给“我”的唐诗三百首,由于“我”感觉深奥难懂,他只好借给“我”好背好记的千家诗。D文末小秋与“我”“默默地走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福建省 漳州市 2024 高中 毕业班 第四 教学质量 检测 语文试卷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56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