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统编版八年级下学期语文5月第三次月考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统编版八年级下学期语文5月第三次月考试卷(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统编版八年级下学期语文5月第三次月考试卷(含答案解析)(14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5月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 2B 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
2、的答案无效。4测试范围:第1-4单元、第6单元(统编版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6分)2024年5月1日假期期间,复兴中学某班去城市遗址公园开展研学实践活动,请你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小题。与我国yun()远流长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数量相比,目前的55座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还不足以构成完整体系。让考古遗产焕发_的光彩,如皓()月当空,还需要持续发力、善作善成,确保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应在保护上下功夫。能否保护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利用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前提。1(2分)给文中括号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
3、音()()2(2分)请在下列成语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添加到文段画横线处()A历久弥新B厚积薄发C海枯石烂D目空一切3(2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一项是()A能否保护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利用它的前提。B利用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前提是能否保护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C保护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利用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前提。D利用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能否保护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前提。4(8分)综合性学习。(1)滨湖初中开展学生对“低碳生活”了解程度的调查活动,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请你从中概括出一个突出问题,并提出两条解决相应问题的合理化建议。(4分)_(2)今年“五一”节即将到来,学校
4、文学社准备开展“盐城一日游”活动,小语同学想报名参加,可是她的妈妈却说:“那多耽误学习啊,还是别报名了,有时间努力学习吧。”请你帮助小语说服她的妈妈,小语应该怎样说?(4分)_5(8分)古诗文默写。(1)_,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谁见幽人独往来,_。(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3)韩愈马说中“_,_”概括了千里马的悲惨命运。(4)民间体疾苦,笔底绘波澜。我们从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_,_”两句诗中,体会到诗人心系天下寒士的情怀;白居易同情百姓,敢于揭露黑暗的社会现实,也曾在卖炭翁中用“_,_”两句,描写卖炭老人的艰难处境和矛盾心理。二、阅读(共48分)(一)文言文阅读(
5、1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选自虽有嘉肴)【乙】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然人有坎壈,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孔子云:“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魏武、袁遗,老而弥笃,此皆少学而至老不倦也。曾子七十乃学,名闻天下;荀卿五十,始来游学,犹为硕儒;公孙弘四十余,方读春秋,
6、以此遂登丞相;朱云亦四十,始学易论语:皇甫谥二十,始受孝经论语:皆终成大儒,此并早迷而晚寤也。世人婚冠未学,便称迟暮,因循面墙,亦为愚耳。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暝目而无见者也。(节选自颜氏家训)【注】专利:专注集中。坎壈:困顿不得志。婚冠:指婚礼和冠礼的年龄,喻年少。因循面墙:守旧法而不知变更,此处指不愿再重新学习。6(4分)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1)不知其旨也()(2)兑命曰“学学半”()(3)可以无大过矣()(4)老而弥笃()7(2分)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至于今日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B曾子七十乃学乃不知有汉C犹为硕儒
7、化而为鸟D如日出之光其此之谓乎8(4分)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_(2)公孙弘四十余,方读春秋,以此遂登丞相。_9(4分)【甲】【乙】两文都谈到了对学习的认识。请结合两篇文章的观点,谈谈你今后应怎样学习。_(二)诗歌鉴赏(4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石壕吏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
8、别。10(2分)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前四句写“致词”的由来,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B本诗是以“耳闻”为线索,按照时间顺序(暮夜夜久天明)来叙事的。C“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从侧面反映了老妇的命运。D诗人憎恨统治阶级压迫人民的行径,不满那场平叛战争。11(2分)把诗句中的“捉人”改为“征兵”好不好?请说明理由。_(三)现代文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母亲的文化迟子建母亲血压居高不下,我怀疑是故乡的寒冷气候使然,劝地来哈尔滨住上一段,换换水土,她来了。说也怪,她到后的第二天,血压就降了下来。恢复正常。她的气色一天天好看起来,指甲透出玫瑰色
9、的光泽。她在春光中恢复了健康,心境自然好了起来。她爱打扮了,喜欢吃了,爱玩了,甚至偶尔还会哼哼歌。每天她跟我出去散步,看待每一株花的眼神都是怜惜的。白天,我看书的时候。母亲也会看书。她从我的书架上选了一摞书,红楼梦毛泽东的晚年生活慈禧与我文化大革命十年史等。受父亲影响,她不止一次读过红楼梦,熟知哪个丫鬟是哪一府的,哪个小厮的主子又是谁。大约一月后,她把红楼梦放回去,对我说,后两卷她看得不细。母亲说红楼梦好看的还是前两卷。写的都是吃呀喝呀玩呀的事情,耐看。而且,宝玉和黛玉那时天真着,哥哥妹妹斗嘴斗气是讨人喜欢的。母亲对高鸮的续文尤其不能容忍,说他不懂趣味,硬写,把人都搞得那么惨,读来冷飕飕的。她
10、对红楼梦的理解令我吃惊,起码,她强调了小说趣味性的重要。母亲对历史的理解也是直观朴素的。那段时间,我正看关于康有为的一些书籍。有天晚饭同她聊起康有为,她说,这个人不好啊,他撺掇着光绪闹变法,怎么样?变法失败了,他跑了。要是不听他的,光绪帝能死吗?为了证明她的判断是正确的,她拿来慈禧与我,说那里面有件事涉及康有为,也能证明他的不仁义。母亲翻来翻去,找不见那页了,她撇下书,对我说:“不管怎么着,连累了别人的人,不是好人啊。”康有为就这样被她给定了性。“刘老根大舞台”在哈尔滨每晚都有演出,场面很火爆。我约母亲一同去看,她说:“那东西有什么看头?就是要嘛!”她说她受不了这个。不过她没有拗过我。有一天,
11、我还是把她拉到剧场。虽然不是周末,但上座率还是很高。母亲说的没错,演出一开始,演员就朝观众要掌声,有的还蹦下台,在观众席中怂恿观众鼓掌。高分贝的音乐震耳欲聋,母亲再次堵起了耳朵,一副痛苦状。演出只到半程,当又一位演员出场后耸着肩膀嬉皮笑脸地要掌声时,母亲终于忍不住了。地几乎是用命令的口气大声对我说:“咱走吧!”我也没有料到演出是这样,赶紧跟着她出来了。出了剧场,她长吁了一口气,对我说:“怎么样?我说就是个要嘛!再坐下去。我都要犯心脏病了!”有一天,我和母亲黄昏散步时路过文化宫,看见王全安导演的图雅的婚事在上映,立刻买了两张票。我知道这部电影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拿了奖。按照票上的进间,它应该开演
12、5分钟了。我正为不能看到开头而懊恼呢,谁知到了小放映厅门口却吃了闭门羹。原来,这场电影只卖出这两张票,放映厅还没开呢。我找来放映员,他打开门,为我和母亲放了专场电影。故事很简单:一个女人征婚,要带着“无用”的丈夫嫁人,而这个丈夫之所以“废”了,是因为打井所致的。这背后透视出的是草原缺水的严峻现实。影片拍得朴素、自然、苍凉而又温暖。我和母亲被吸引住了,完整地把它看完了。出了影厅,只见大剧场里刘老根大舞台的演出正在高潮,演员在台上热闹地和观众做着互动,掌声如潮。我和母亲有些怅然地在夜色中归家。快到家的时候,母亲忽然叹息了一声对我说:“我明白了。你写的那些书,就跟咱俩看的电影似的,没多少人看啊;那些
13、花里胡哨的书,就跟那个刘老根大舞台一样,看的人多啊!”母亲的话,让我感动,又让我难过。我没有想到,这场两个人的电影,会给她那么大的触动。那一瞬间,我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因为有母亲在,我生命中的电影永远不会是一个人的啊。12(2分)文章叙述了母亲的四个生活片段,请依照示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_。母亲和“我”聊康有为,认为做人要有仁义。_。母亲观赏获奖电影,感悟好的艺术作品却少人问津。13(4分)文中第段画线句能否删去,为什么?_14(4分)联系上下文,简析第段画线句“我和母亲有些怅然”的原因。_15(4分)文章的结尾作者说“那一瞬间,我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因为有母亲在。我生命中的电影,就永远不会是一个
14、人的啊”该如何理解?_(12分)阅读下列文章,完成下面小题。人体细胞如何发“电报”“滴滴滴”,寂静的深夜里,情报人员在聚精会神地发报,把紧急军情传递给战友。这种谍战片中的场景,也在我们的身体中发生数以亿计的细胞,通过传递信号使构成人体的60万亿个细胞团结一心。细胞们是如何“发报”的呢?细胞间传递的竟然也是电。不同于发报机发出的无线电波,这是一种微弱的可通过细胞膜传导的生物电。早在18世纪,意大利生物学家伽伐尼就发现了生物电。但生物体产生电流的原理过了一百多年才逐渐被科学家知晓。20世纪50年代,英国生理学家霍奇金等人通过枪乌贼实验发现了静息电位。霍奇金将直径为0.1毫米、内部充满海水的毛细玻璃
15、管,纵向插入枪乌贼的巨大神经轴突,作为细胞内电极,将另一电极置于浸泡细胞的海水中,通过电压钳在毛细玻璃管尖端和细胞外电极之间记录到约60毫伏的电位差,细胞内为负电位。霍奇金的发现为电生理的研究打下基础。过了20多年,科学家才确认静息电位是由钾离子的跨膜流动引起的。钾离子主要分布在细胞内,即细胞内的钾离子浓度远远高于细胞外。安静状态下,细胞膜对钾离子通透性大,对其他离子通透性很小。因此,钾离子会顺着浓度差向细胞外流动,从而形成一种内负外正的电位差。带正电荷的钾离子流动会形成一种阻碍其流动的电场力,使电位差在负60毫伏左右达到平衡。当细胞受到刺激其他细胞传来的电流,细胞上的钠离子通道就会开放。钠离
16、子在细胞外的浓度远高于细胞内,带正电荷的钠离子通过通道流入细胞内,使细胞出现一次快速的电位波动。如果通过仪器来观察,它就像一个尖峰,好比发报机传出的那一声短促的“滴”声。接下来,它可以传遍整个细胞膜,再通过细胞间的突触传递给下一个细胞。该电位因其接受刺激的大小而表现为不同的频率,即产生每秒钟次数不等的电信号,形成一连串类似摩尔斯电码的“滴滴滴滴滴滴”将信号不断传递开去。并非所有细胞都具有发“电报”功能,比如血细胞、骨细胞、表皮细胞、毛发细胞都不会产生生物电,也就无法发“电报”。人体中具有发报功能的是神经细胞、肌细胞和腺细胞,它们是非常活跃的“情报员”,无时无刻不在监视着机体的内外环境,忠实执行
17、着“情报工作”。如果说神经细胞是消息灵通的“高级特工”,那么肌细胞和腺细胞这些“基层特工”除了收发情报还要执行任务,也就是收到电信号再通过生理生化反应引起肌肉运动和腺体分泌,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就是心跳、呼吸、走路、说话、思考问题和新陈代谢,等等。如果有机会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我们就知道它们都是活生生的个体,把它们紧紧团结在一起,形成可以做出各种行为、执行各种功能的生命有机物的物质,就是肉眼看不见的永不消逝的电活动。16(4分)文章第段以描写谍战片中发电报场景开篇,有什么作用?_17(4分)简要概括文章第至段主要说明了什么内容?_18(4分)试分析第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说说体现了说明语言怎样的
18、特点。_(四)名著阅读19(4分)“厄运往往能磨炼一个人。”下面所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与保尔相关的事件,哪一项最能印证这一观点?请作出选择并说明理由。A救朱赫来,被投进监狱B遭遇车祸,身体彻底垮掉C再见丽达,丽达已婚_三、作文(共50分)20读社戏,感觉平桥村真好;读回延安,觉得延安真好;读安塞腰鼓,觉得安塞腰鼓真好;读感受人文绍兴,认识到绍兴真好。也许你到过某个地方,那里的地域环境、风土人情让你难忘;也许你经历过一些事情,那种体验让你记忆深刻;也许你结识过一些人,他们品德高尚,让你感慨请以“_真好!”为题,完成一篇作文。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不少于600
19、字;书写规范,卷面整洁。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1源 ho 2A 3C【解析】1考查字音字形。源远流长:yun yun li chng,源头很远,流程很长,比喻历史悠久。皓月当空:ho yu dng kng,意思是明亮的月亮在空中照耀着大地,形容月光皎洁,天气晴和。2考查成语运用。A历久弥新:经过长久的时间,不但没有衰败、陈旧,反而更新、更好;B厚积薄发:形容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好事情;C海枯石烂:形容历时久远。比喻坚定的意志永远不变;D目空一切:一切都不放在眼里。形容狂妄自大,谁都看不起;句中形容让考古遗产焕发长时间不衰败的光彩,用“历久弥新”恰当;故选A。3考查病句辨析。画线句两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2024 学年 人教部编版 统编 年级 下学 语文 第三次 月考 试卷 答案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56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