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3 课外阅读理解(原卷版+解析版)2023-2024学年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真题专练
《专题13 课外阅读理解(原卷版+解析版)2023-2024学年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真题专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13 课外阅读理解(原卷版+解析版)2023-2024学年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真题专练(66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四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题型专练(二)专题13 课外阅读(原卷版)一、课外阅读。默读父亲在我10岁那年,我生病躺在县医院的病床上,突发奇想让父亲给我买冰棍吃。父亲拗(ni)不过我,便只好去了。那时候冬天吃冰棍的人极少,大街上已找不到卖冰棍的人。整个县城只有一家冰厂还卖冰棍,冰厂离医院足足有一里地,父亲找不到单车,便步行着去。半晌,父亲气喘吁吁满头大汗跑回来,一进屋,便赶紧解开衣襟,从怀里掏出一根融化了一大半的冰棍,塞给我,嘴里却喃喃说道:“怎么会化了呢?人家卖冰棍的,不都是用棉被裹着的吗?”初二那年,我的作文得了全省中学生作文竞赛一等奖。这在小镇上可是开天(辟 僻)地头一遭的事儿。学校为此专门
2、召开颁奖会,还特地通知父母到时一起去露露脸。等到去学校参加颁奖会的那天,父亲一大早便张罗开了,可任性而(虑 虚)荣的我却大大地扫了父亲的兴:“爸,有妈跟我去就成了,你就别去了。”父亲充满喜悦的脸一下子凝固了。那表情就像小孩子欢欢喜喜跟着大人去看电影却被拦在了门外一般张皇失措而又绝望。迎着爸妈投来的疑惑眼神,我好一阵不说话,只是任性地呆在家里不出门。父亲犹疑半刻,用极其坦然却有些颤抖的声音说:“我这就不去了。”父亲已经破译出了我心底的秘(蜜 密):我是嫌木讷、瘦黑、苍老的父亲丢我的人啊!看着父亲颓(tu)然地回到屋里,我这才放心和妈妈兴高采(烈 裂)地去了学校。可是,颁奖大会完毕后,却有一个同学
3、告诉我:你和你妈妈风风光光站在讲台上接受校领导授奖和全校师生羡慕的眼光时,你爸却躲在学校操场旁的一棵大树下,自始至终注视这一切呢!顿时,我心里漫上一阵痛楚。父亲最让我感动的是我19岁初入大学的那年。我刚入大学的时候,寝室里住的四个同学都有一只袖珍收录机,听听节目、学学英语,很让人眼馋。后来,与其说是出于对别人的羡慕,还不如说是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我走了60里地回到家,眼泪汪汪地跟父母说:“我要一只收录机。”父亲听了,一个劲儿地叹气。母亲则别过头去抹泪。我心一软,两手空空连夜赶回学校。过了一段时间,父亲到学校找到我,将我叫到学校旁的小树林里,说:“孩子,你不要和人家攀比,一个人活的是志气。记住,
4、不喝牛奶的孩子也一样长大。”我正掂量着父亲这句话,父亲已从怀里掏出一样东西放在我手上。伸开手来,正是一只我心仪已久的袖珍收录机。事后才知道是父亲进城抽了500cc血给换来的。1根据短文内容,在文中括号里选择合适的字打上“”。2阅读第自然段,注意加点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张皇失措: 心仪已久: 3这篇短文主要通过 、 、 这三件事来刻画父亲的形象。4第1自然段中画“”的句子是对父亲 和 的描写,从中可以体会到父亲是一个 的人。5父亲为什么对我说“不喝牛奶的孩子也一样长大”?请结合短文或联系生活说说你的看法。 6父爱如山,读了短文你一定有很多感触,请仿写一节父亲的诗歌。父亲是一本书,
5、一本无字的书, 没有华丽的词句, 却有道不尽的真实。 二、课外阅读理解。杂交水稻之父2021年5月22日13 时 07 分,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逝世,享年 91岁。袁隆平爷爷从小跟着家人过着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活,动荡的生活让他埋下了奋发图强的种子。从小立志学农则出于他对田园之美、园艺之乐的向往。20世纪 60年代,中国遭遇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好多人没有饭吃。袁隆平下定决心要在农业科学上有所作为。“让所有的人不再挨饿”成为他终生追求的目标。为了改良水稻品种,使粮食高产,他处处留心。1961年7月的一天,他正在安江农校的试验田选种,突然,他发现了一株“鹤立鸡群”的稻株。穗大,颗粒饱满。他随手挑了一穗来
6、数,竟结了230 粒大谷子!要是稻子都像这么大、这么多,该多好啊!第二年春天,他把这些种子播下,可惜长出的稻谷还是又少又小。他不甘心,反复琢磨,最终得出一个结论:那株“鹤立鸡群”的水稻,是一株天然的杂交水稻。既然自然界存在天然杂交稻,就一定可以靠人工培育出杂交稻。于是,袁隆平走上曲折的寻找之旅。他开始遍地寻找天然雄性不育水稻。六七月份,那是最热的时候,也是水稻开花最盛,寻找不正常雄蕊的最佳时期。他和助手一片田、一株稻地找可以用来杂交的稻穗。在拿放大镜观察了 140000 个稻穗后,最后终于找到了6株。在水稻生长期里,袁隆平爷爷几乎天天泡在稻田里,有人说他“比农民更像农民”。从1964 年到 1
7、969 年,袁隆平先后做了 3000 多个杂交组合的试验,到了后来都不能保持理想的不育特性。他发现,因为试验水箱的亲缘关系太近,杂交效果不理想。要拉开亲缘距离就要寻找野生稻,到哪里去寻找呢?1970年,袁隆平的学生在海南三亚一个水坑中发现了一棵贴着地面生长的野生稻,拥有败育的花粉。袁隆平将这棵野生稻命名为“野败”。第二年,袁隆平惊喜地发现,“野败”竟然能将雄性不育保持下去。1972 年,团队又种了几万株全是雄性不育株。袁隆平终于看到了曙光。成功属于不懈的努力者。1973 年,袁隆平和助手们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培育出新中国第一代杂交水稻。他改良的水稻,人称“东方魔稻”,比常规水稻增产20%以上。世
8、界震惊了!美国、日本、菲律宾、巴西、阿根廷等 100 多个国家纷纷引进杂交水稻。杂交水稻在世界各地结出了丰硕之果。他一生致力杂交水稻研究,使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始终居世界领先水平。如今,超级稻和海水稻让中国用9%的耕种面积养活了世界 20%的人口。他不光让中国人填饱肚子,也让非洲万年荒废地都能种出粮食。他带着团队前往多个国家,传授杂交水稻技术,帮助他们解决粮食短缺和饥饿问题,为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卓越贡献。袁隆平爷爷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1“鹤立鸡群”本意是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文中是指这株稻株 。袁隆平得出结论,那株“鹤立鸡群”的水稻,是一株 。2读第自然段中的
9、句子,从这些数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在拿放大镜观察了 140000 个稻穗后,最后终于找到了 6 株。 3根据要求写子。读第自然段中画“ ”的句子,袁隆平爷爷顶着烈日是如何在稻海中细致辛苦地寻找一株用来杂交的稻苗的,把想象到的情景写下来。在无边无际的稻海之中,袁隆平在稻田里逐株逐穗地寻找: 。4读下面的例句,注意加点的部分,再照样子补写句子。例:六个女儿中最小的女儿最美丽。她的皮肤光滑柔嫩,像玫瑰的花瓣。袁隆平比农民更像农民。他的皮肤 5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为中国乃至世界作出了哪些巨大贡献?请写出至少3条。 6袁隆平爷爷身上有哪些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至少写出3个) 三、课外阅读。看不见的爱
10、夏季的一个傍晚,天色很好。我出去散步,在一片空地上,看见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和一位妇女。小男孩正用一只做得很粗糙的弹弓打一个立在地上,离他有七八米远的玻璃瓶。我站在小男孩身后不远的地方,看他打那个瓶子。我还从没有见过弹弓打得这么差的孩子。他有时能把弹弓打偏一米,而且忽高忽低。那位妇女坐在草地上,安详地微笑着,不时地从一堆石子中捡起一颗,轻轻递到孩子手中。小男孩便把石子放在皮套里,打出去,然后再接过一颗。从那妇女的眼神中可以看出,她是孩子的母亲。小男孩很认真,屏住气,瞄了很久,才打出一弹。可我站在旁边都可以看出,他这一弹一定打不中,而他还在不停地打。我走上前去,对那母亲说:“让我教他怎样打,好吗
11、?小男孩停住了,但还是看着瓶子的方向。他母亲对我笑了笑。“谢谢,不用了!”她停顿了一下,望着孩子,悄声对我说,“他看不见。”我怔住了。半晌,我喃喃地说:“噢对不起!但为什么?”“别的孩子都这么玩儿。”“呃”我说,“可是他怎么能打中呢?”“我告诉他,总会打中的。”母亲平静地说,“关键是他做了没有。”我沉默了。过了很久,小男孩打的频率逐渐慢了下来,他已经累了。他母亲并没有说什么,还是微笑着,很安详地捡着石子,只是递的节奏也慢了下来。我慢慢发现,在他母亲的提示下,小男孩打得很有规律:他打一弹,向一边移点儿,打一弹,再移点儿,然后再慢慢移回来。我想他只知道大致的方向啊!夜风轻轻袭来,蚰蛐在草丛中轻唱起
12、来,天幕上已有了疏朗的星星。那由皮条发出的“噼啪”声和石子崩在地上的“砰砰”声仍在单调地重复着。对于小男孩来说,黑夜和白天并没有什么区别。又过了很久,夜色笼罩下来,我已看不清那瓶子的轮廓了。“看来今天他打不中了。”我想。犹豫了一下,我对他们说了声“再见”,便转身往回走去。走出不远,身后传来一声清脆的瓶子碎裂声。1第自然段中,作者站在小男孩身后不远的地方,以下选项中不是他看到的情景是( )A小男孩弹弓打得很差。 B有位妇女不停地给小男孩递石子。C小男孩不停地打弹弓。 D小男孩打中了瓶子。2“小男孩很认真,屏住气,瞄了很久,才打出一弹。”这句话主要是对小男孩的( )描写。【填序号】A语言B动作C外
13、貌D心理3文中的“我”认为妇女是孩子母亲的理由是( )【填序号】A她坐在孩子的身旁。B她给孩子递石子。C她不断地提醒孩子。D她的眼神满含着慈爱之情。4对第自然段中“我怔住了”的原因,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填序号】A打弹弓的是盲孩子。 B小男孩打了无数次却打不中。C小男孩的母亲不同意“我”教小男孩打弹弓。D小男孩瞄很久才打出一弹。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环境描写,对其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填序号】A点明时间已过了好一会儿。B美妙的傍晚景色暗示成功的即将到来。C说明蚰蛐的歌声十分动听。D表明小男孩在母亲的陪伴下练习的时间长。6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7文中的母亲说“我告诉他,总会打
14、中的”“关键是他做了没有”。说说你对母亲这两句话的理解。 8你赞成文中母亲的做法吗?为什么? 四、阅读那一季的金黄,完成习题。那一季的金黄母亲生我是在一个小县城中。当时爸爸远在北京。我自小身体不好,五岁那年又进了医院,准备动第三次手术。妈妈是小学教师,白天上课,晚上整夜守在医院里,为我操劳着。一天傍晚,我照例到医院门口等她来,街上来往行人很多。那时正值橘子上市,我是特别爱吃橘子的。但在当时,它对我们这样的家庭简直是件奢侈品。爸爸妈妈的工资少得可怜,我接二连三的手术又需要一大笔钱,别说是橘子,就是一日三餐也日渐“惨淡”了。不知从哪儿飞来一块橘子皮,刚巧落在我面前。我禁不住诱惑,捡起那块橘皮,如获
15、至宝地捧着它跑回病房,把它捏在手中,闻了又闻,竟恍然睡去。朦胧中,我被一阵抽泣声惊醒。我抬头看见妈妈红着眼睛在笑,笑得苍白,就忍不住哭了。我的泪水浸湿了妈妈的羊毛衫,那是妈妈最体面的一件衣服,也是爸爸用第一个月工资买的。七八年了,妈妈就这么一件羊毛衫。妈妈轻轻地说:“好孩子,不哭,妈妈给你买橘子。”妈妈去的时间真长,回来时果真带回一篮金灿灿的橘子。哦,橘子!我眼睛一亮,惊讶地看了妈妈一眼,妈妈在那片金黄中苍白地微笑着,我便疯狂地扑向了橘子。妈妈默默地看着我把金灿灿的橘子一个个排在枕边,用手一遍遍地抚摸着那些令我痴迷的金黄。我贪婪地嗅着,忽视了世界的一切,连妈妈什么时候离去都一无所知。突然,我发
16、现邻床刚才和妈妈一起来的一位母亲斜眼看我,轻轻对自己的孩子说:“她妈妈一件羊毛衫只换了一篮橘子,想想妈妈的心吧”橘子?妈妈的羊毛衫?我猛地记起点什么妈妈那苍白的微笑和突然单薄的影橘子啊!从那以后,我再也忘不了那一季的金黄。1“我”妈妈的身份是什么?( )A工人B老师C农民D售货员2“我把金灿灿的橘子一个个排在枕边,用手一遍遍地抚摸着”加点词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A“我”非常喜欢这些橘子。B“我”想数清这些橘子个数。C“我”想挑一个最大最漂亮的。D“我”想知道哪个橘子最光滑。3作者为什么说“我猛地记起点什么妈妈那苍白的微笑和突然单薄的身影” ( )A作者突然觉得妈妈好可怜,需要人疼爱。B作者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专题13 课外阅读理解原卷版+解析版2023-2024学年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真题专练 专题 13 课外阅读 理解 原卷版 解析 2023 2024 学年 四年级 语文 下册 期末 复习 真题专练
![提示](https://www.77wenku.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56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