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2024年七年级下历史期末学情评估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南省2024年七年级下历史期末学情评估试卷(含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海南省2024七年级下历史期末学情评估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从东晋至隋唐时期,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群体中所占的比例大幅度上升,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国家的统一稳定 B制度的变革与创新C社会经济的发展 D主流思想的改变2贞观年间,唐太宗与群臣讨论安危之本时说:“炀帝骄暴而亡,公辈所亲见也。公辈常宜为朕思炀帝之亡”材料说明唐太宗治国注重()A增强国力 B发展农业生产C强化君权 D吸取隋亡教训3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被称为“诗史”。下面这两首杜甫的诗反映了唐朝不同时期的社会状况,其转折点是()A宦官专权B藩镇割据C黄巢起义D安史之乱4绘画作品步辇图描绘了1 300多年
2、前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者的场景,具有珍贵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与这幅作品的创作相关的史实是()A遣唐使来华 B金城公主入藏C文成公主入藏 D玄奘西行求法5综观古代都城演变,宋都汴京与唐都长安相比,在城市的布局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客观上反映了()A建筑技术的日益精巧 B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C日益频繁的对外交往 D学术思想的交流传播6小玲是一个对联迷,她收集了许多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帝王的对联。下列对联中描写宋太祖的是 ()A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 B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C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溺酒色误王国 D陈桥兵变成君主,限制武功向文治7北宋与辽、西夏订立和约,使北宋与辽、西夏之间保
3、持着较长时期的和平稳定局面,这加强了各民族间的友好关系,促进了民族交融。这段话意在说明订立和约的()A消极影响 B积极影响C最终目的 D阶级属性8在某电视剧中,北宋仁宗带女儿徽柔公主到东京街头游玩,此时,公主最有可能看到的是()A瓦子中的勾栏内在表演蹴鞠 B人们争相抢购热门新书西游记C大相国寺门口上演牡丹亭 D路边摊点售卖热气腾腾的水煮玉米9“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也。”编写此书的目的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此书是()A史记 B三国志 C资治通鉴 D论语10文化发展与生产力水平密切相关。下图中南北方人才比重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明清社会文化繁荣 B科举考试快速发展C
4、南方政局更加稳定 D经济重心逐渐南移11史料类型可分为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和口述史料等。以下可用于研究元朝的文献史料是()12秦汉唐宋以来,中国政区都以“山川形便”为惯例划分但是当中央政府式微时,地方容易割据称雄对抗中央元朝行省的置划打破了自然地理疆界,以犬牙交错的形式划分行省疆域,消除了地方割据分裂的地理基础。这说明行省制度的确立有利于()A强化地方管理 B加强各地之间的联系C巩固国家统一 D加强中央和地方的联系13“当 11 至 13 世纪之际,中国海船乘风破浪,昼夜星驰,多次成功往返于欧亚之间的远洋航路上。”下列史实最有利于中国海船“昼夜星驰”的是()A造纸术的改进 B指南针应用于航海C火
5、药的发明 D活字印刷术的传播14某同学在学习完明朝的统治一课后,准备编写一个关于朱元璋的历史课本剧,剧本中不应该出现的是()A定都应天府 B废除丞相制度 C设立“三司” D成立东厂1517、18世纪,当欧洲上空的“理性之光”将人们引向光明时,东方的中国人正逐步被禁锢于“思想的牢笼”。“思想的牢笼”指的是()A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B焚书坑儒 C八股取士、文字狱 D闭关锁国16历史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各种联系。下列几组历史事件体现了因果联系的是()A安史之乱郑成功收复台湾 B玄奘西行鉴真东渡C张骞出使西域郑和下西洋 D倭寇扰边戚继光抗倭17弄权“有才”的雍正皇帝因这个天才式的发明,终于为清朝一劳永逸地
6、解决了“君相争权”的问题。下列能体现这一 “天才式的发明”的机构是 ()A六部 B中书省 C内阁 D军机处18七年级(4)班的同学们开展项目化学习活动,下面是同学们围绕“康熙皇帝”这一主题展示的一张学习成果汇报卡。由此可知,康熙皇帝()1683年,统一台湾16851686年,命清军两次进攻雅克萨,大败沙俄16901696年,三次亲征,平定噶尔丹叛乱1713年,册封班禅A开创了康乾盛世 B维护了国家统一C促进了人口增长 D加强了专制皇权19从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中国文学艺术逐渐从少数文人士大夫向普通大众普及,通俗程度越来越高,表现方式越来越自由。下表内容取自明清小说的是()选项内容A争渡
7、,争渡,惊起一滩鸥鹭B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D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20.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阅读下面的时间轴,下列关于时期及其阶段特征的表述,正确的是()A处是秦汉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B处是宋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C处是隋唐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处是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二、非选择题(共40分)21(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图片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内涵。根据材料,按要求完成以下问题。(6分)图片从不同的
8、方面印证了我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状况。上述图片中,体现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交融的有_;印证清朝时期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的有_。(填写字母即可,4分)仿照示例,写出图F所示内容的历史内涵。(2分)【示例】图B所示的“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既能反映当时的政治建制状况,也能反映当时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材料二朝代对新疆地区对西藏地区唐朝设置_A_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唐太宗时,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唐穆宗时期,唐蕃订立友好盟约,立“唐蕃会盟碑”元朝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_B_直辖,掌管西藏军民各项事务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妥
9、善安置回归祖国的土尔扈特部中央政府对历代达赖和班禅进行册封;1727年,设置_C_,监督西藏地方政务;1793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规范管理西藏(2)补充完整材料二表格中A、B、C处的内容。(3分)依据表格,归纳历代王朝处理边疆问题的有效方式。(至少答出两点,2分)A:_;B:_;C:_。(3)综合上述材料,简析我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巩固和发展的原因。(3分)22(17分)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摘自唐摭言材料二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
10、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材料三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宋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质,世族力量强大。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据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归纳(1)根据材料一回答,科举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完善科举制度的重大举措。(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初出现这种现象是受哪一政策的影响?科举制的发展对宋朝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5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1、,与“第一帝国”相比,“第三帝国”在中央政治机构和选官制度方面有什么新的表现?(4分)(4)综上所述,科举制从产生、完善、发展直至僵化,有一个根本目的没有改变,这个根本目的是什么?(2分)23(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请任选其中一种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至少写两个论据;条理清楚;结构完整)观点一:各民族和睦相处奠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大格局 观点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集中体现答案一、1.B2.D3.D4.C5B点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都与唐都的区别主要在于打破了市坊的界限,出现了更多的商业区和娱乐场所。这一变化主要是由城市商品经
12、济的发展引起的,故选B。6D7.B8.A9.C10D点拨:根据图示可知,在北宋之前,我国的文化中心在北方,属于中原文化中心时代;北宋之后,我国的文化中心转移到南方,进入江浙文化中心时代,出现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随着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我国的文化中心也随之南移,故D符合题意。11B12.C13.B14.D15.C16D点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东南倭寇最猖獗的时候,明王朝派年轻将领戚继光到东南沿海抗倭,故D符合题意;安史之乱发生在唐朝,与清初郑成功收复台湾无关,排除A;玄奘西行发生在唐太宗时期,鉴真东渡发生在唐玄宗时期,排除B;张骞出使西域发生在西汉时期,郑和下西洋发生在明
13、朝时期,排除C。17D18.B19.D20.D二、21.(1):AE(2分)CD(2分)【示例】图F所示的步辇图(局部),既能反映唐朝的绘画成就,也能反映唐朝的民族交融。(2分)(2)A:安西;B:宣政院;C:驻藏大臣。(每空1分,共3分)方式:与少数民族和亲;设置管理机构;对少数民族首领进行册封;制定法律。(答出任意两点得2分)(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完善;政府重视发展民族关系;政府设置相应机构管理少数民族地区;各民族经过长期的经济、文化交流,民族交融不断加强等。(任答三点得3分) 22(1)标志:隋炀帝时创立进士科。(2分)重大举措:唐太宗时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
14、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武则天时创立殿试制度。(一点2分,共4分)(2)政策:重文轻武。(1分)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4分)(3)中央政治机构:明朝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清朝设置军机处,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2分)选官制度:明清时期采用八股取士,脱离实际,禁锢思想,选拔的官吏都是皇帝旨意的顺从者。(2分)(4)维护封建统治。(2分)23【示例】观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集中体现。论述:秦统一后,为巩固统治,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皇帝制,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
15、、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国家的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地方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此后,我国历代王朝皆采取相应措施,不断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西汉实行刺史制度,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宋朝采取分化事权的方法,削弱相权;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控制对军队的调动,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为防止知州的权力过大难以控制,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在地方设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等。元朝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下设六部,分管各项政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调度全国的军队,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在历史上影响深远;设宣政院,掌管全国佛教事务并统辖吐蕃地区军政事务等。明朝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的职权,把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使皇帝直接掌握了军政大权;设锦衣卫、东厂等特务机构;八股取士;地方和中央的各个部门,既互不统属,又互相牵制,各自直接对皇帝负责,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等。清朝增设军机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评分标准:观点1分;论述6分,至少2个论据;结构完整,有条理和逻辑2分)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57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