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单元知识速记清单讲义(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
《第六单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单元知识速记清单讲义(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单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单元知识速记清单讲义(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13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单元知识速记清单第六单元23孟子三章一、通假字亲戚畔(pn)之(“畔”同“叛”,背叛)往之女(r)家(“女”同“汝”,你)曾(zng)益其所不能(“曾”同“增”,增加)衡(hng)于虑(“衡”同“横”,梗塞、不顺)入则无法家拂(b)士(“拂”同“弼”,辅佐)二、重点实词积累环而攻之而不胜(围)兵革非不坚利也(兵器)委而去之(离开)寡助之至(极点)得道者多助(指能够施行治国的正道,即行仁政)岂不诚大丈夫哉(真正,确实)安居而天下熄(停息)富贵不能淫(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迷惑)贫贱不能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动摇)威武不能屈(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屈服)傅说举于版筑之
2、间(选拔,任用)行拂乱其所为(违背)人恒过,然后能改(常常犯错误)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奋起,文中指有所作为)征于色,发于声(脸色显露,流露)入则无法家拂士(指在国内守法度的大臣)出则无敌国外患者(指在国外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24愚公移山一、通假字始一反(fn)焉(“反”同“返”,往返)汝之不惠(hu)(“惠”同“慧”,聪明)无陇(lng)断焉(“陇”同“垄”,高地)二、重点实词积累年且九十(将近)惩山北之塞(阻塞)出入之迂也(曲折,绕远)毕力平险(尽,全)达于汉阴(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与“阳”相对)杂然相许(赞同)荷担者三夫(肩负,扛)叩石垦壤(敲,打)寒暑易节(更替)固不可彻(通达,
3、文中指改变)虽我之死(即使)何苦而不平(愁苦,文中指担心)25*周亚夫军细柳一、通假字军士吏被(p)甲(“被”同“披”,穿着)改容式(sh)车(“式”同“轼”,车前横木,文中指扶轼)二、重点实词积累军细柳(名词作动词,驻军、驻扎)上自劳军(慰劳)天子且至(将要)已而之细柳军(不久)居无何(经过不久)锐兵刃(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锋利)介胄之士不拜(名词作动词,指披甲戴盔)曩者霸上、棘门军(先前)其将固可袭而虏也(必,一定)26诗词五首一、易错字音搔更短(so)不胜簪(zn)塞上(si)燕脂(yn)提携(xi)折戟(j)殷勤(yn)嗟日暮(ji)二、易错字形而无车马xun(喧)欲bin(辨)已忘言
4、fng(烽)火连三月家书d(抵)万金折戟沉沙铁未xio(销)学诗mn(谩)有惊人句png(蓬)舟吹取三山去1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被尊称为“亚圣”。他和孔子对后世文化的影响全面而巨大,被并称为“孔孟”。2孟子为儒家经典之一,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其思想核心是“仁”“义”,提倡“仁政”“君轻民贵”等。孟子长于言辞,气势磅礴,论证严密,雄辩而富有说理色彩;善于用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说理,对后世散文的发展影响很大。3冠(gun)礼,古代男子的成年仪式。古
5、时男子未成年前束发而不戴帽,至二十岁时由长辈为其梳发,戴上新帽,表示成年。4列子(约前450约前375),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著有列子一书。5列子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著名的有愚公移山夸父追日杞人忧天纪昌学射等。6我国古代以山名或水名加上“阴”“阳”二字构成的地名较多,山南水北谓之“阳”,山北水南谓之“阴”。如,“汉阴”即汉水南岸。7古代的年龄称谓,按从小到大排列有“始龀、豆蔻、弱冠、而立、不惑、知命、耳顺、耄耋”等。8司马迁(约前145?),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西汉历史学家。代表作为史记。9史记是我
6、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叙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前104前101)共三千余年的史事。其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篇。鲁迅赞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10陶渊明(约365427),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诗人。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后人称其为“靖节先生”。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11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本人也被誉为“诗圣”。12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后世称
7、“李昌谷”,唐代诗人,有“诗鬼”之称。13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诗人、散文家。与李商隐合称“小李杜”。14李清照(1084约1155), 号易安居士,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其词风格清新独特,人称“易安体”。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考点梳理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说明了什么?用顶真修辞,指明“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2结尾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结尾运用对比论证,从正反两个方面对比“得道”“失道”对战争的决定意义,突出强调了“得道”即“人和”的重要性。得人心者,人心所背,所
8、向披靡;失人心者,人心相悖,不攻自溃。强调了施行“仁政”的重要性,深化了文章中心。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作者是如何来证明他的观点的?围绕“天时”“地利”“人和”三个因素,作者以战争为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首先从进攻一方来论述。从“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可以看出,指的是个小国家,强大的军队占据有利时机包围一个小国,即使围而不攻,被包围者也一定是坚持不住的,然而却没能使小国屈服,这是因为小国占据了有利的地势。这就是“天时不如地利”。接着又从防守一方来论述。城高,护城河深,武器精良,粮食多,完全可以长期坚守,然而守城一方弃城而逃,这是因为军心不稳,内部不团结。这就是“地利不如人和”。可见,各种客观条件
9、及诸多因素在战争中都比不上“人和”的因素,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物。富贵不能淫考点梳理1品析第一句,说说这句话有什么作用?这句话从“居”“立”“行”三个角度阐释真正的大丈夫是有仁、有义、有礼、有智的。2孟子举生活实例的目的是什么?孟子举男子加冠、女子出嫁这样的生活现象,言下之意是:你景春怎么连此类常识都没有呢?从论证方法看,这句既是举例论证,又是类比论证,以“女子”守礼教来类比“大丈夫”的矢志不渝。3孟子是怎样从正面展开论述的?孟子用排比句从正面论述,“广居”“正位”“大道”分别比喻“仁”“礼”“义”,这是比喻论证,同时与上面构成对比论证;用“得志”和“不得志”分别表明“大丈夫”应有的行为准
10、则,这又是一种对比。4本文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通过事例阐述大丈夫的所作所为,通过“得志”与“不得志”的对比,分析他们对待理想、志向、人生的态度,赞美了大丈夫高洁的品质。5孟子的观点是什么?是运用什么方法提出来的?结尾总结全文,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提出观点:“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考点梳理1作者开篇一下子列举了六位名人,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本题运用举例论证作用分析法。他们都出身卑微,都经历过磨练,干出了一番出色的事业。作者列举六位由卑微而显贵的杰出历史人物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人要成大器,担负治国重
11、任,必须经受磨练,即忧患可以激人奋发有为,人才是在逆境中造就的。这也为下文论理奠定了事实基础。2文章第2段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阐明了作者的什么观点?运用排比作用分析法。运用排比修辞手法,句式短促有力,多方面地描写了担大任的人所经历的种种肉体和精神上的折磨,从而突出作者的观点:艰苦磨难能培养人坚强的意志和毅力,能增长人担当大任的能力。3“人恒过,然后能改而后喻”,这段文字论述了什么?由人及国,从内外两方面说明导致亡国的原因。虽是从反面论证,但正面的意思很清楚:一个国君要想把国家治理好,也需要和人才一样经受内外两方面的艰苦磨练。4第3段的论证思路是什么?先从个人角度正面论证磨难挫折
12、产生的积极作用,然后从反面深入论述国家没有磨难,安乐无忧就会灭亡。愚公移山1文章写“智叟”这个人物有何用意?用智叟的目光短浅、害怕困难反衬愚公的抱负远大,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大智若愚。2结尾说上帝被愚公的“诚”感动了,这个“诚”指的是什么?从中你受到什么启发?这“诚”指的是移山的决心(毕力平险)和实际行动。这种决心和实际行动正是我们学习所需要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们在学习中一定要有决心,而且把决心付诸于实际行动,这样才能取得成功。相信人定胜天的信念(子子孙孙无穷匮也)。3故事的结局是天神帮助愚公移走了两座大山。这样的安排是否有损愚公的形象?答:不有损。一是这个神话结尾,充满了浪漫主义色
13、彩,借助神的力量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们的美好愿望,这与封建迷信有本质区别。二是因为正是愚公的决心和行动感动了天帝,天帝才派遣力神二子背走二山,这衬托了愚公的形象,使之更加丰富,这是对愚公精神的肯定和赞扬。4在挖山过程中有哪些困难?“方七百里,高万仞”山本身高大无比。“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路途遥远。“北山愚公,年且九十”“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始龀,跳往助之”人老又少。“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工具简陋。河曲智叟劝阻,讥笑。5故事用神话做结尾的原因有哪些(故事为什么用神话结尾)?古代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只能通过幻想,借助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实现征服自然的愿望,本文就是借助神的力量
14、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这也是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方式,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更能突出愚公的精神惊天地,泣鬼神。6你从“愚公移山”这则故事中得到了哪些启示?要点:做事要有恒心,要不畏艰难险阻。做事要发挥集体的力量。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对不同意见要以理服人。有志者事竟成。(意思对即可)7文中人物(包括天神)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是不同的。找出相关语句,简析他们的态度。愚公之妻:“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支持、质疑)智叟:“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嘲笑、讥讽)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恐惧、害怕)天神:感其诚
15、,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敬佩、感动)8愚公妻子的话和智叟的话表面相似,实际不同。请简析他们的区别。答:不同一:出发点不同。愚公的妻子支持移山,一个“献”字表明她对愚公的关心;智叟反对移山,“甚矣,汝之不惠”更加强了否定的意思。不同二:语气不同。愚公妻子的语气是委婉的,是对丈夫的关切、担忧;而智叟的语气是嘲笑、讽刺愚公自不量力。9实现中国梦,任重而道远。从选文中愚公的身上,我们可以汲取哪些精神营养?敢想敢干(不安于现状);团结合作(广泛依靠群众);有坚忍不拔的毅力;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做事不畏艰险。10本文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赞同愚公的做法?为什么?寓意: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
16、映了我国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的道理。赞成:因为遇到困难一味退缩是不会成功的,只有坚持奋斗才能成功。不赞成:因为当遇到靠自己的能力不能解决的困难时,学会放弃,另找其它的办法,就不会钻死胡同,陷入困境。11从课文第三段愚公的回答看,你认为愚公“愚”吗?为什么?不愚。因为从这个句子里可以看出愚公具有不怕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而且具有长远、发展的目光,尽管凭他个人能力不能实现目标,但他坚信只要后代子孙坚持奋斗,总有一天会移掉大山!周亚夫军细柳1第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本题运用开头句(段)作用分析法。首先交代时间汉文帝后元六年,背景匈奴大举入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六 单元 2024 2025 学年 年级 上册 语文 知识 速记 清单 讲义 人教版部编版 统编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57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