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物理第1-6章共6套单元学情评估测试卷汇编(含答案)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物理第1-6章共6套单元学情评估测试卷汇编(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物理第1-6章共6套单元学情评估测试卷汇编(含答案)(52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物理第1-6章共6套单元学情评估测试卷汇编第一章 机械运动 学情评估测试卷考试范围:第一章;考试时间:45分钟;总分:100分;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评卷人得分一、单选题(共24分)1在下列单位换算的算式中,书写正确的是()A125厘米=125100厘米=1.25米 B125厘米=125 =1.25米C125厘米=125厘米米=1.25米 D125厘米=125米=1.25米2下列测量长度的方法错误的是()A测一张纸的厚度可以用刻度尺先测出几十张纸的厚度,然后再除以纸的总张数,得出一张
2、纸的厚度B测自行车通过的路程,可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N,再乘以车轮的周长LC测细金属丝的直径,可以把金属丝无间隙地密绕在一根铅笔上若干圈,测出密绕部分的长度L和圈数N,则直径D只使用一个刻度尺不用其他工具就可以准确测出乒乓球的直径32024年4月 26 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对接,航天员们顺利会师的情境如题图所示。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成功对接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空间站为参照物,地球是静止的B以地球为参照物,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是静止的C以空间站为参照物,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是运动的D以空间站内的航天员为参照物,地球是运动的4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个物体的速度与时间的关
3、系图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甲是静止的B乙做匀速直线运动C整个过程中,若以甲为参照物,乙是运动的D020s,乙车运动的路程为100m5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橡皮擦的长度,如图所示。测量结果记录正确的是()A3.9cmB3.90cmC3.900cmD3.96在物理学习中我们经常要进行估测,下面是小明同学对自己身体相关物理量的估测,比较合理的是()A初中男生的身高约是2.5m B人正常步行速度为5m/sC脉搏跳动约60次/min D手指甲的厚度约为1.0cm7甲同学骑自行车去看望乙同学,得知消息后,乙同学步行迎接甲,接到后同车返回。整个过程他们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可知()A相遇前甲的速度
4、是乙的4倍B相遇前甲的速度是乙的3倍C相遇后乙的速度是原来一半D整个过程甲的平均速度是乙的1.5倍 8如图为我国运-20加油机正在同时给A、B两架战斗机加油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运-20加油机相对于A战斗机是运动的 B运-20加油机相对于B战斗机是运动的CA战斗机相对于B战斗机是静止的 DA战斗机相对于B战斗机是运动的9甲、乙两物体都做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之比是23,所用的时间之比是34,则甲乙两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之比是()A23B43C12D8910三人从同一地点沿同一道路同时出发,最终都到达地点A,小张驾驶电瓶车以30km/h的速度匀速前进,小王以5m/s的速度跑步匀速前进,小李以
5、每分钟通过0.6km的速度骑自行车匀速前进,则()A小张先到达A地 B小王先到达A地 C小李先到达A地 D三人同时到达A地11某同学用同一把毫米刻度尺先后四次测出同一木板的长度,其记录结果如下:18.41cm;18.43cm;18.40cm;18.42cm。则该木板的真实长度接近()A18.415cmB18.41cmC18.42cmD18.4cm12乌龟和兔子在一段平直赛道上进行赛跑比赛,看谁先到处的终点,它们赛跑的路程时间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比赛过程中,乌龟和兔子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在比赛过程中,兔子比乌龟的平均速度大C在比赛过程中,以兔子为参照物,乌龟始终向前运动D在比赛过
6、程中,乌龟比兔子先到达比赛的终点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12分)13如图所示,小球沿一曲面滚动,间隔相等时间所拍摄的照片,由图可知()A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B小球做变速直线运动C小球的速度先变大后变小D小球的速度先变小后变大14在平直的公路上有甲、乙两辆汽车,甲车上的乘客看到乙车在向南运动,乙车上的乘客看到甲车和路边的树木都在向北运动,以下关于两车运动说法中可能的是()A乙车向南运动,甲车静止 B甲车向北运动,乙车向南运动C甲车和乙车都向南运动 D甲车和乙车都往北运动15如图所示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车为
7、匀速直线运动、乙车为变速直线运动B甲车运动的速度为20m/sC前300m内甲车运动的时间大于乙车运动的时间D甲、乙两车在15s内的平均速度相同16甲、乙两位同学在一座大桥上来回跑步,锻炼身体,可近似认为他们的速度不变。某时刻,甲从大桥的东端出发,乙刚好从大桥的西端出发,两人首次相遇用时,相遇处距大桥西端。相遇后,他们跑到对方桥头又立即返回,他们再次相遇,两次相遇的间隔时间为,相遇处距大桥西端。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他们到下次相遇所需时间为C这座大桥长D甲、乙跑步的速度之比为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24分)17如图所示,物体的长度为 cm,秒表读数为 s。18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 叫做
8、机械运动。两辆汽车在公路上以相同的速度沿直线同向行驶,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 的;以路边的树木为参照物,乙车是 的(均选填“运动”或“静止”)。19单位换算:(1)20m/s= km/h54km/h= m/s(2)5m= m2.5h= min= s20 如图所示为甲、乙两辆小车同时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的图像,由图像可知020s内,乙车的平均速度为 m/s;在第10s时,甲车的速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车的速度;若两车均向东运动,则05s内坐在乙车上的人看到甲车是向 (选填“东”或“西”)运动。评卷人得分四、实验题(共22分)21(本题8分)小媛和妹妹一起荡秋千时,发现
9、秋千往返摆动的时间是有规律的。于是她对“哪些因素影响秋千往返摆动的时间”提出如下猜想:猜想一:秋千往返摆动的时间与秋千的摆长L有关。猜想二:秋千往返摆动的时间与人的质量m有关。实验序号摆长L/m小球质量m/g摆幅s/m小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t/s10.7200.051.721.0200.082.031.0300.052.041.0300.082.051.3200.052.3猜想三:秋千往返摆动的时间与秋千摆幅s(摆动时人离开中心点的最大距离)有关。针对上述猜想,小媛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将细绳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拴一小球制成一个摆,让小球自由往返摆动,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1)实验序号为3、
10、4的这两次实验探究的是摆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与 的关系。要探究摆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与小球质量的关系,应选择实验序号为 的数据进行分析(2)综合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摆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由 决定;(3)摆钟是由摆制成的,小媛家的摆钟变慢了,想要调准它,应进行的操作是 。22(本题14分)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1)本实验原理:。所用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停表;(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选填“大”或“小”);(3)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 由静止开始下滑;
11、(4)图中AB段的路程:sAB= cm,如果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 cm/s;(5)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 (选填“大”或“小”);(6)若小车通过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vAB,通过后半段的平均速度vBC,则vAC、vBC、vAB的大小关系是 。分析可知,小球沿斜面下滑的速度 (选填“越来越快”或“越来越慢”)。评卷人得分五、计算题(共18分)23(本题10分)一辆汽车在经过的公路上挂着如图所示的限速标志牌。(1)如图所示的标志牌中的数字“100”代表什么意思;(2)如果这辆车经过该限速牌时,速度已达2
12、5m/s,请问这辆车是否违规;(3)如果这辆车以如图中表盘所示的速度匀速行驶,从标志牌下开到惠州需要多长的时间?24(本题8分)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是粤港澳大湾区再度腾飞的大动脉。大桥全长55km,汽车限速100km/h。(1)按交通规则行驶,汽车通过大桥至少需要多长时间?(2)一辆汽车由静止开始驶上大桥,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经 2min行驶2km后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求在这6min时间内,汽车的平均速度。第 5 页 共 52 页参考答案:1D2D3D4C5B6C7B8C9D10C11C12B13C14ABC15ABD16AD17 2.40 276.518 位置变化 静止 运动
13、19 72 15 150 900020 1 大于 西21 摆幅 2、4 摆长 将摆长调短22 小 同一高度 40.0 25 小 vBCvACvAB 越来越快23(1)限速100km/h;(2)该车辆行驶的速度为90km/h,小于100km/h,没有违规;(3)1.5h24(1)0.55h;(2)80km/h第二章 声现象 学情评估测试卷测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物体能够发声,这是因为()A物体能够振动 B物体周围有介质 C我们能听到声音 D声能够被接收2陨石落在地球上会产生巨大的声音,但它落在月球上,即使航天员就在附近也听不到声音,这
14、是因为()A月球表面受到撞击时不发声 B撞击声太小,人耳无法听到C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 D撞击月球产生的是次声波3小明想利用生活中的物品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如图所示的是暖水瓶的简易剖面图,它的瓶胆夹壁中是真空的。他把音乐贺卡里的电子发声器放入瓶中,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在他设计的下列几组比较因素中最合理的是()A将同一个暖水瓶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进行比较B将同一个暖水瓶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C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已经漏气的瓶胆进行比较D将音量大小不同的电子发声器先后放入同一个瓶胆中进行比较(第3题) (第4题) (第5题) (第6题)4如图所示的是音乐课上老师用筷子和不同大小、材质的碗给
15、同学演奏歌唱祖国,声音优美动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敲碗发出的声音是由碗振动产生的B优美动听的声音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属于乐音C敲大小不同的碗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D敲击碗越快,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也越快5远古时代,鼓被赋予神秘色彩。如图是湖北出土的商代铜鼓。关于鼓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鼓声能在真空中传播 B鼓面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越大C鼓声的音色与鼓的材料、结构无关 D区分鼓声和其他乐器声是根据音调不同6用如图所示的电动牙刷,在刷牙时会发出超声波,超声波能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下列关于超声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超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超声波只能传递信息C超
16、声波能在空气中传播 D超声波音调很高,人听不到7如图所示,用一张硬卡纸划过梳齿,听卡纸发出的声音。影响声音音调的因素是卡纸的()A振幅 B材料 C振动频率 D结构(第7题)(第8题) (第9题)(第10题)8“听音棒”是用来检测机械故障的理想工具。如图所示,工人需要将听音棒的“检测端”紧贴在机械表面,耳朵靠近“听声端”,就可以判断机械是否有故障了。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听音棒”中的声音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声音在“听音棒”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比在气体中要大C“听声端”通过减少声音的分散程度提高了声音的音调D利用“听音棒”判定机械故障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9如图所示,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
17、速度可达120 km/h,此时车内听到的噪声有风噪声、胎噪声和发动机噪声,因此高速行驶时都会关闭车窗。关于此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关闭车窗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高速公路旁植树种草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减速下高速时,风噪声减小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胎噪声是空气振动产生的10如图甲所示,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做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竹管中,用嘴吹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上下推拉活塞,并用相同的力吹竹管的上端。如图乙所示,A、B、C活塞在管中不同位置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向上推活塞时,吹出的哨音响度会变大B哨音是通过空气传到别人耳朵的C向下拉活塞时,吹出的哨音音调会变低D用
18、嘴分别吹出“do(1)”“re(2)”“mi(3)”三个音阶,“do(1)”音阶与图乙B中活塞位置对应二、实验探究题(本题共5小题,11小题7分,12小题6分,13小题5分,14小题5分,15小题5分,共28分)11在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时,同学们做了以下实验。(1)如图甲所示,将一只通电的小电铃放在连通抽气机的玻璃罩内,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会发现声音的响度逐渐减小,如果把空气逐渐放入玻璃罩内,会发现声音逐渐_;若将玻璃罩内空气全部抽出,将听不到声音,这说明了_。(2)同学们利用如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时,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能听到音叉
19、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_,说明了_;在实验中用乒乓球反映音叉振动的这种实验方法叫_(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在实验过程中,小点同学采用:先将音叉离开乒乓球一定距离敲击音叉,然后再靠近乒乓球,观察现象;小训同学采用:先将音叉贴近乒乓球,然后再敲击音叉,观察现象。你认为哪个同学的操作合理?_。说明理由_。(第11题)(第12题)(第13题)12喜欢课外探究的小点,拆开自己的口琴,口琴的琴芯结构如图所示。在琴芯的气孔边分布着长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铜片在气流的冲击时发声振动并且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1)在图中,A区是_音区,B区是_音区,C区是_音区(以上三个空均填“高”“中”或“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新教材 年级 上册 物理 单元学 评估 测试 汇编 答案 谜底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57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