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考政治必修1-4+选修1-3共7册教材知识点复习提纲(全)
《统编版高考政治必修1-4+选修1-3共7册教材知识点复习提纲(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高考政治必修1-4+选修1-3共7册教材知识点复习提纲(全)(395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1-4+选修1-3共7册教材知识点复习提纲(中特、经济、政治、文哲、国际、法律、逻辑)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三课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第四课 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第一框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第二框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一、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1、关于原始社会的常识2、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及氏族制度3、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国家的出现4、奴隶社会的主要
2、矛盾和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5、奴隶社会的出现是历史的进步二、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1、封建制生产关系和此生产关系下生产力的发展表现2、封建制剥削和封建制国家各项制度的特征3、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与产生4、资本主义的伟大贡献、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经济危机本框重点与难点:不同社会形态生产关系的特征;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取决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和地位。一、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1、关于原始社会的常识(1)原始社会的地位 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2)原始社会的两大阶段及经济形态特征a.原
3、始社会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两个阶段,其中绝大部分时间是旧石器时代。b.经济形态特征:旧石器时代的人们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距今约1万年前,人类进入了新石器时代,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人们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生产者,那些得益于畜牧农耕而使人类实现了定居的地方,大都成为人类文明的摇篮。2、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及氏族制度(1)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 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使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2)理解氏族制度a.在原始社会,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在氏族制度下,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一切
4、大事都在议事会上由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到了原始社会末期,一些近亲的氏族构成部落,有的部落联合起来组成部落联盟。b.在氏族制度下,氏族内部没有人压迫人的现象。氏族议事会是氏族全体成年人行使平等表决权的民主集会。氏族长和军事首领是由氏族议事会选举产生的。氏族长负责处理氏族日常内部事务,他没有强制手段,全靠风俗习惯和自己的威望解决氏族内部的问题,军事首领负责对外作战。他们同大家一起劳动,没有任何特权。3、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国家的出现(1)原始社会的解体 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劳动逐渐盛行起来,原来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逐渐被以家庭为单位的个
5、体劳动代替,生产资料相应的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最早归家庭私有的主要是生产工具和牲畜,后来土地也变成私有财产,这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贫富分化的加剧,使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漫长的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了。补充:私有制的产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不可避免的。(2)关于阶级的常识a.阶级的出现:随着原始社会的解体,出现了两大地位不同的集团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前者处于剥削者的地位,后者处于被剥削者的地位。b.阶级的概念:所谓阶级,就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集团。(3)关于国家的常识a.国家的出现: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这样,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
6、奴隶制国家产生了b.国家的概念: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4、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1)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 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是人类社会最早形成的两大对立阶级,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2)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 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5、奴隶社会的出现是历史的进步 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
7、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这是历史的进步。二、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1、封建制生产关系和此生产关系下生产力的发展表现(1)封建生产关系的特点和优势 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这样,农民能够比较自主地劳动,有了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2)封建制生产关系下生产力发展的表现a.铁制农具得到广泛使用和推广,耕作技术有了显著进步,如采用休耕、轮作、选种等技术;b.水利事业有了较大发展;手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冶铁业成为最重要的手工业部门;c.商
8、业和城市逐渐发展起来,唐朝的长安、阿拉伯帝国的巴格达、拜占庭帝国的君士坦丁堡被誉为封建时代的三大世界名城。2、封建制剥削和封建制国家各项制度的特征(1)封建制剥削的特点 在封建社会里,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封建地主阶级正是凭借对土地的占有,使农民不得不依附于地主,屈从于地主阶级的奴役。收取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地租包括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此外,地主阶级还利用高利贷,强迫农民交纳苛捐杂税、从事各种徭役来剥削农民。(2)封建制国家各项制度的特征 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是君主专制、等级森严。为了维护封建国家的统治,地主阶级还散布封建迷信、传播封建道德、鼓吹“君权神
9、授”钳制劳动人民的思想。(3)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在封建社会,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是两个基本阶级,这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补充: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指出,政权、族权、神权、夫权,代表了全部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是束缚中国人民特别是农民的四条极大的绳索。(4)封建社会后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部萌生出来。注意:在近代反封建的革命中,工人阶级还很年轻,农民阶级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于是代表新的生产关系的资产阶级,在反封建斗争中发挥了领导作用。3、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与产生(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 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失去生产资
10、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2)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资本家在商品市场上购买的只是工人的劳动力,而劳动力的使用即雇佣劳动所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资本家购买劳动力所付给工人的工资,超过的部分就是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它被资本家无常占有,成为资本家各种利润的来源。这表明,资本家无偿占有了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但是这种占有隐藏在生产过程中,是隐蔽的。(3)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a.一是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b.二是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当作资本。补充:西方资产
11、阶级依靠暴力、通过掠夺促使这两个条件的形成。(4)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4、资本主义的伟大贡献、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经济危机(1)资本主义的优势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使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a.内容: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b.在阶级关系的表现: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资本家拥有生产资料并雇佣工人进行生产,为了追求自身
12、利润最大化,不断加大对工人的剥削;广大工人没有生产资料,在经济上受剥削、政治上受压迫,成为受苦最深的阶级。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资产阶级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采取了一些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但这些措施也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关系。c.在生产方式的表现: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不可避免。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虽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
13、程,但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d.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何以产生:在生产资料方面,已经社会化的、由劳动者共同使用的生产资料,本应该由劳动者共同所有,却被少数资本家私人占有;在生产过程方面,已经在社会范围内实行严密分工、协作而社会化了的生产过程,本应该按照社会需要进行管理、调节和控制,却由追求最大限度利润和私人利益的少数资本家进行管理;在产品交换方面,共同劳动生产的社会化产品,本应该由劳动者共同占有,用于满足社会需要,却被少数资本家私人占有、私人支配,成为他们的私有财产。这就造成了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a.含义: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发生以生
14、产过剩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生产过剩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b.主要表现: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c.导致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当矛盾尖锐化时,社会生产结构会严重失调,一方面社会生产大规模增长,另一方面工人阶级因资本家的剥削日益贫困化,从而造
15、成社会生产严重过剩。d.导致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难以治愈的根本原因。补充: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状况时,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关系时,就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1、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2、历史前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1、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2、诞生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1、十月革命的胜利
16、意义及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特点2、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本框重点与难点:空想社会主义的进步性和局限性;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理论基石和标志;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历史意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1、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1)空想社会主义的形成过程 伴随着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日益显现的激烈矛盾,社会主义思想得以产生和发展。在资本主义到来之时,一些先进分子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弊端,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同时表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从而形成了空想社会主义。注意:空想社会主义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6世纪初到17世纪末,以莫尔的乌托邦、康帕
17、内拉的太阳城为代表,用文学的语言评判资本主义带来的各种灾难和罪恶,描述了一个没有压迫、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第二阶段:18世纪,以法国摩莱里的自然法典和马布利论法制或法律的原则为代表,从法律角度评判资本主义私有制,以法律条文的形式提出了人人平等、生产资料公有制等未来社会的基本原则;第三阶段:19世纪初,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最高阶段,以法国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欧文为代表,他们在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同时,对未来社会提出许多积极合理的设想。(2)评价空想社会主义a.进步性: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弊端,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积极合理的设想,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b.局限性(空想性):
18、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2、历史前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1)实践意义 以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为标志,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开始联合起来反抗资产阶级的统治,将斗争的矛头指向整个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2)理论意义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无产阶级的斗争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社会主义应运而生。注意: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有三种基
19、本形式,即经济斗争、政治斗争、思想理论斗争。经济斗争是无产阶级为了增加工资、缩短劳动时间、改善劳动条件和生活条件而进行的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包括从最初的捣毁机器到后来的经济罢工、游行示威等方式。单纯的经济斗争不能消灭资本主义制度,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无产阶级受剥削、被压迫的地位;政治斗争是无产阶级为推翻资产阶级反动统治、建立和巩固无产阶级政权而进行的阶级斗争,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最重要的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斗争形式,包括政治罢工、游行示威、议会斗争、武装起义和革命战争等方式。夺取政权的武装斗争是政治斗争的最高方式;思想理论斗争是无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在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中占有重要
20、地位。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思想理论斗争的主要任务是向无产阶级和广大群众宣传革命思想,同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的思想进行长期的顽强的斗争。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1、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1)关于唯物史观a.唯物史观的创立:马克思、恩格斯通过研究社会历史,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彻底摆脱了唯心主义思想的影响,创立了唯物史观。b.唯物史观的内容: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c.唯物史观的重要性:唯物史观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2)关于剩余价值学
21、说a.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b.剩余价值学说的内容:剩余价值学说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c.剩余价值学说的重要性:剩余价值学说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3)两大理论基石的意义(马克思具有重大意义的两大发现)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2、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编 高考 政治 必修 选修 教材 知识点 复习 提纲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58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