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全国)(2024)九年级上册化学第1-6章重点知识点复习提纲
《沪教版(全国)(2024)九年级上册化学第1-6章重点知识点复习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全国)(2024)九年级上册化学第1-6章重点知识点复习提纲(37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沪教版(全国)(2024)九年级上册化学第1-6章重点知识点复习提纲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笔记)1.药品的使用要做到“三不”分别是: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2.剩余药品的处理要做到“三不一要”分别是:不能放回原瓶, 不要随意丢弃, 不要拿出实验室 , 要放入指定容器。3.固体药品的取用: 遵循 最少量 原则,液体12mL ,固体盖满试管底部。 少量液体用 胶头滴管 吸取或滴加。(胶头滴管一定要悬空竖直在容器口的正上方滴加) 细口瓶倒液体时,瓶塞应 倒放 ,(防止污染药品); 标签向手心 , 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 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2、。 10mL量程的量筒,精确度为0.1mL。 量筒只是用于量取液体的体积,不能用于药品的反应器,也不能用于配制溶液。4.酒精灯:用 外焰 加热。 用火柴 点燃酒精灯,(不能灯对灯点燃); 用 灯帽盖灭酒精灯,不能用嘴吹。5.药品加热: 给试管加热前必须 预热。给固体加热试管口要略 向下倾斜 ,(防止产生的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给液体加热试管与桌面倾角为 45 ,且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方向。 试管夹夹在离管口约1/3 处, 加热试管内的液体不能超过容积的1/3 。6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一定是左物右码 ,通常左右各垫一张质量相同的纸张。称量固体氢氧化钠 药品要放在烧杯中称量(因为 氢氧化钠易吸水而潮
3、解)。 托盘天平称量的精确度只能达到0.1g .7 玻璃仪器洗刷干净的标准是 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8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可能会造成试管破裂的原因有: 试管外壁有水珠、 没有预热试管、 灼热的试管用冷水冲洗、 加热时用了焰心等。9.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用的药品是 红磷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P + 5O2 点燃 2P2O5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会沿导管进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五分之一的体积。若测得的气体体积小于1/5,原因可能是: 容器的气密性不好; 红磷不足; 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此实验中红磷必须足量,目的是:充
4、分耗尽集气瓶内的氧气 。 实验思考:a该实验为什么不使用碳、硫、铁或者是镁?答:碳、硫燃烧会分别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气体,占据了锥形瓶中一部分体积,不易形成气压差,水不易进入集气瓶,从而使测得的结果偏小。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无法消耗氧气;镁虽然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发生燃烧,生成固体氧化镁,但同时金属镁还能在空气中与氮气发生反应,生成氮化镁,使得测得结果偏大。该实验中,证明了氮气的什么性质?答:氮气不支持燃烧,本身不燃烧; 无色无味,难溶于水。验证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实验。所选择的的药品须符合以下条件: 药品只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 药品反应后的产物不能是气体物质。10.空气的成分按体积 分数计算
5、,氮气 (N2) 占78%、 氧气 (O2) 占21%、 稀有气体(包括氦气、氖气等) 占0.94% 、 二氧化碳(CO2) 占0.03%、 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11.镁带燃烧实验: 操作:用坩埚钳 夹持镁带,用酒精灯外焰 加热,放在 石棉网 上方燃烧。 实验现象是: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热,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Mg+O2 点燃 2MgO 补充:镁带也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燃烧后的产物是白色的氧化镁和黑色碳颗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Mg+CO2 点燃 2MgO + C12. 加热碳酸氢铵的实验。实验现象:固体逐渐消失,试管口有水珠,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生
6、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NH4HCO3 加热 H2O + NH3 + CO213.加热碱式碳酸铜(铜绿)的实验: 实验现象是:绿色固体逐渐变黑色,管口有水珠生成,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u2(OH)2CO3 2CuO + H2O + CO214.在空气中灼烧铜丝的实验: 实验现象:亮红色固体逐渐变黑色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Cu+O2 2CuO15.如何设计实验,证明石蜡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呢?答: 点燃蜡烛,将一只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烧杯内壁,有水雾生成。将烧杯迅速翻转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有二氧
7、化碳生成。16.酒精洒在桌子上起火,立即用湿抹布 铺盖; 浓硫酸滴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 冲洗。17.铁生锈的实验,用 稀盐酸 除去铁锈,用食盐水可以加速铁的锈蚀 。实验现象是:铁丝表面有红棕色固体生成,烧杯中的水沿导管内内壁上升 。18.物质分为混合物与纯净物两类。混合物 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如:空气、海水、矿泉水、汽水、各种溶液、各种合金纯净物 只由一种物质组成。 如:氮气、 氧气、 水(蒸馏水)、 二氧化碳、 高锰酸钾19氮气的性质 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略小于空气 化学性质: 不活泼(稳定) ,一般情况下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20氮气的用途 制氮肥、 粮食
8、、瓜果的保护气、 液氮用于医疗手术、 灯泡填充气2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如,酒精挥发,海水晒盐等。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如:金属生锈,食物腐败,物质燃烧,光合作用等。 判断一种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反应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 化学变化的同时,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的发生。但物理变化的同时不一定有化学变化。22. 物理性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如:色,态,味,密度,硬度,沸点,凝固点,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需要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酸性,碱性,毒性,稳定性,氧化性
9、,还原性等。 描述性质的句子通常有“易”“能”怎样怎样。如:汽油易挥发物理性质,汽油能燃烧化学性质。XX能与X反应化学性质。等23. 如何检验一种气体是不是二氧化碳?请设计实验: 答:将该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该气体是二氧化碳。24. 如何验证一瓶气体是不是氧气?请设计实验:答: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该瓶气体中,若木条复燃,则证明该气体是氧气。25. 物质都是由 元素 组成的,每种元素都有一个对应的 元素符号。如:氧元素O , 碳元素C, 氢元素H 氮元素N , 硫元素S 镁元素Mg 铁元素 Fe水(H2O)是由 氢元素(H) 和 氧元素(O) 组成 物质都是由 微粒
10、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种类有:分子、原子、离子。 如:氧气由氧分子构成;金刚石由碳原子构成;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每一个元素符号,不仅表示该元素,还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如: O 表示氧元素,还表示1个氧原子; N表示氮元素,还表示一个氮原子,等。26. 不同的物质可以含有相同的元素 。如:蔗糖与淀粉中都含有碳 元素; 金刚石与石墨都由碳 元素组成。第 2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笔记)第1节 性质活泼的氧气1.氧气的物理性质: 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稍大于空气,氧气不易溶于水。液态氧气是淡蓝色,固态氧气呈淡蓝色雪花状。 思考:蒸馏水能养鱼吗?答:不能,因为里面几乎
11、不含氧气了。水蒸馏的过程中,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跑出。2.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的气体,能与多种 物质发生化学反应。3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的几个重要实验: (1)木炭在氧气中的燃烧: C + O2 点燃 CO2 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白光,放大量热,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2)蜡烛的燃烧:石蜡 + 氧气 点燃 水 + 二氧化碳 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白光,瓶内壁有水雾出现,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3Fe+2O2 点燃 Fe3O4 实验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 增大铁丝
12、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铁丝一端系根火柴的目的是 引燃(预热) 等火柴即将燃尽时,再放入集气瓶内,防止:火柴燃烧消耗过多氧气; 集气瓶内放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的目的是:防止灼热的生成物溅落瓶底,使集气瓶炸裂。 (4)硫的燃烧: (硫是淡黄色固体) S + O2 点燃 SO2实验现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热,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4.氧化反应: 定义: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都是氧化反应。种类:剧烈氧化反应,如:物质的燃烧 缓慢氧化反应,如:金属生锈,食物腐败,新陈代谢,有机肥的腐熟等。5氧气的用途
13、: 供给呼吸;如:宇航、潜水、登山等 支持燃烧;(即助燃性)如:富氧炼钢、氧炔焰焊接金属、火箭助燃剂等6.氧气是不是对人类只有利没有弊? 答:氧气的利有: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氧气的弊有:金属生锈 (可采用刷漆、涂油的方法隔绝氧气防锈),食物变质 (真空包装或填充氮气来防止变质)。7.氧气的制取:(1)自然界中氧气的产生依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2)工业上氧气的获得方法是:将空气除尘净化,剩下氮气与氧气的混合物,然后降温加压使气体液化,最后根据液态氮气和液态氧气的沸点不同,将氮气控温蒸发,剩下的就是液态氧气。该方法称为:“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属于物理变化。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一)加热高
14、锰酸钾制氧气药 品:高锰酸钾 (化学式:KMnO4 ,紫黑色晶体颗粒 )反应原理(化学方程式): 2KMnO4 K2MnO4 + MnO2 + O2 实验装置:(固体加热型)(1)指出实验装置的仪器名称: 试管 酒精灯 铁架台 导管 集气瓶 水槽 (2)实验操作步骤: 连接装置并检验气密性, 装药品,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给药品加热, 收集气体, 将导管从水槽中移出, 熄灭酒精灯(3)注意事项:铁夹夹在距试管口约1/3 处;导管不能伸入试管太长,否则不利于气体的排出 。试管口要略微向下 倾斜(防止加热时形成的水倒流,试管炸裂 );试管口要放置一小团棉花 (防止固体药品随气流冲进导管,堵塞导管
15、。)给药品加热时,用酒精灯外焰加热,先均匀预热,然后集中在药品正下方加热。收集气时,要等水槽中导管口气泡均匀冒出时再收集。(若立即收集会导致收集的气体不纯。)实验结束时,先将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入试管,导致试管炸裂。)收集好氧气,在水槽中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移出水槽,正放 在实验台上。思考:利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如何证明氧气已经收集满了? 答:当气泡从集气瓶口开始向外冒出时,说明氧气已经收集满。 如何证明收集的气体是氧气? 答: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则证明该瓶气体是氧气。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如何证明氧气已经收集满了?答:将带火
16、星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集满。(二)双氧水分解制氧气药 品:过氧化氢 (俗名为双氧水,无色液体,化学式:H2O2 ,通常采用质量分数为6%的双氧水溶液 ) 二氧化锰(黑色固体,化学式:MnO2 )反应原理: (反应化学方程式): 2H2O2 MnO2 2H2O + O2实验装置:(固液常温型)a-b- 指出仪器名称: a . 分液漏斗 b. 锥形瓶 检验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用手堵住导管口,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分液漏斗内加水,若分液漏斗内的水不持续下滴,说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这种制取氧气的装置优点是:操作简单,不需要加热。采用分液漏斗的好处:控制双氧水的流速与用量。此反应中,
17、二氧化锰不是反应物,只是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起到加速双氧水分解的作用(即催化作用)。催化剂: 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但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称为催化剂。(在双氧水分解制取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只是加速了双氧水的分解,但并不会使双氧水放出更多的氧气。也并不是所有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三)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药 品:氯酸钾 (化学式:KClO3 ,白色固体);二氧化锰 MnO2 反应原理: 2KClO3 2KCl + 3O2反应装置: (固体加热型) 与加热高锰酸钾装置相同。说明: 此反应中的二氧化锰也是催化剂 ,起到加速氯酸钾分解的催化作
18、用。第2节 奇妙的二氧化碳1.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产生途径是: 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含碳燃料的燃烧等;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是:光合作用 2.二氧化碳过多排放,导致的环境问题是: 温室效应 3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 无色无味 的气体,密度 大于 空气,能溶 于水(压强越大,溶解越多).固体二氧化碳常称为:“干冰”,易 升华 吸热。利用此性质可用于人工降雨或 制冷剂 等。4.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碳酸钙沉淀。(常用于二氧化碳气体的检验)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O2 + Ca(OH)2 = CaCO3 + H2O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
19、酸。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O2+ H2O =H2CO3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本身也不燃烧;5.二氧化碳的用途: 灭火;干冰作制冷剂,舞台云雾,人工降雨等;制汽水;光合作用;制造尿素等。6.二氧化碳与人体健康:因二氧化碳不能 供给呼吸;在人口密集的地方要注意保持通风换气 。7.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1)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 说明:石灰石和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2)反应原理是: CaCO3 + 2HCl= CaCl2 + H2O +CO2(3)实验装置:根据下图所示,请回答相关问题:指出仪器名称: a 长颈漏斗 b. 集气瓶 长颈漏斗末端管口必须伸到液面以下的原因:防止生成的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沪教版 全国 九年级 上册 化学 重点 知识点 复习 温习 提纲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58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