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教学设计
《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教学设计(7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教学设计【课程标准】通过了解良渚、陶寺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知道中国的原始农耕生活;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产生;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原始社会的重要依据;通过古代文献中记述的黄帝、炎帝等神话传说,了解其中蕴含的历史信息。【重点难点】重点: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产生,良渚,陶寺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 难点:1.远古传说与历史事实的区别。2.禅让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古都西安和革命圣地延安之间,有一个黄陵县。据传,黄陵县因华夏族始祖黄帝的陵墓坐落于此而得名。黄帝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亿万炎黄子孙的崇敬和祭奠。每逢清明时节,全国各地
2、的群众和海外赤子以及当代的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都纷纷前往祭奠和敬拜,表达自己对黄帝的景仰。孙中山先生曾写道:“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毛泽东在1937年祭黄帝文中赞叹这位中华民族的祖先:“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黄帝为什么会受到后人的尊敬?他对中华民族有什么杰出的贡献?让我们一起通过学习本课内容来探讨上述问题吧!新课探究一、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史料研读】一个文化能不能被称为文明,关键在于其是否已经进入国家社会的形态,而国家形成的标志,一是阶级或阶层的存在,二是强制性的权力系统的设立。阶级、阶层或等级之类的出现是国家得以建立
3、的社会基础,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强制性的公共权力系统的设立则是国家的社会职能,是国家机器的本质特征。摘编自王震中中国文明起源的比较研究【问题探究】结合史料及所学知识,指出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是什么。答案提示: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二、良渚古城与陶寺都城1.良渚古城【史料研读】材料一良渚水利设施是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系统,也是同时期规模最大的公共工程。其控制范围达到了大约100平方千米。早在20世纪90年代,考古人员就发现了良渚水利系统的第一条水坝塘山遗址,位于良渚遗址群西北部,长约6千米,它从西到东分成三段,坝体保持同步转折。水利专家觉得非常惊讶, 5000年之前的设计已经超出了
4、他们的想象。材料二【问题探究】良渚古城的上述发现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状况?答案提示:良渚古城复杂的水利系统说明了良渚社会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统治者较强的调动、组织能力。象征军事指挥权的玉钺和祭祀用的玉琮,说明当时阶级分化相当明显,表明约5000年前,长江中下游已经出现早期国家。2.陶寺都城【史料研读】“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提出从考古发现中辨识进入文明社会的一些关键特征,其中包括:手工业技术取得显著进步,部分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手工业专业化,并被权贵阶层掌控;社会贫富、贵贱分化日益严重,形成了掌握社会财富和权力的贵族阶层等。陶寺都城遗址位于黄河中游,距今约43004000年,主要考古发现有与制陶等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 统编 2024 新版 年级 上册 历史 中华文明 起源 形成 教学 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58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