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秋季新改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精编教案教学设计(新课标版)
《2024年秋季新改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精编教案教学设计(新课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秋季新改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精编教案教学设计(新课标版)(61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新教科版四上科学精编教案新课标版原创:蒙蒙de雨科学课堂全册表格式目录第一单元 声音单元概况.4第1课 听听声音.5第2课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8第3课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11第4课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14第5课 声音的强与弱.18第6课 声音的高与低.21第7课 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24第8课 制作我的小乐器.27第一单元复习课.30第二单元 呼吸与消化单元概况.32第1课 感受我们的呼吸.33第2课 呼吸与健康生活.36第3课 测量肺活量.39第4课 一天的食物.42第5课 食物中的营养.45第6课 营养要均衡.49第7课 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53第8课 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56第二
2、单元复习课.59第三单元 运动和力单元概况.61第1课 让小车运动起来.62第2课 用气球驱动小车.65第3课 用橡皮筋驱动小车.69第4课 弹簧测力计.72第5课 运动与摩擦力.75第6课 运动的小车.78第7课 设计制作小车(一).81第8课 设计制作小车(二).84第三单元复习课.87第一单元声音课标解读核心概念:3.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12.技术、工程与社会学习内容与要求:3.3声音与光的传播举例说明声音因物体的振动而产生。举例说明声音在不同物质中可以向各个方向传播。知道声音有高低和强弱之分,声音高低和强弱的变化是由于振动的变化引起的;制作能产生不同高低、强弱声音的简易装置。知道噪声的
3、危害和防治,学会保护听力的常用方法。12.3科学、技术、工程相互影响与促进初步说明一些技术产品涉及的科学概念或原理,尝试应用科学原理设计并制作简易装置(如传声器、听诊器等)。教材分析声音单元是四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共8课,第1课让学生知道可以用强、弱、高、低、悦耳等科学词汇来描述声音;第2课通过实验让学生明白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第3课说明了声音需要通过物质进行传播,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第4课,学生通过对耳朵结构的学习,了解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第5课和第6课,学生们通过多种探究活动,认识了声音的两个基本属性音量和音高;第7课,学生通过弦乐器发现更多影响物体发出高低不同声音
4、的因素,在对这些影响音高因素了解的基础上,第8课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简单的小乐器,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科学与技术的密切联系。教学策略1.指导学生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认识声音的产生及传播规律。2.结合日常生活经验,通过观察、实验活动,让学生认识声音的传播特点。3.通过制作传声筒等来感受声音。编辑:蒙蒙de雨科学课堂主要学习活动1.观察2.实验探究3.制作第一单元 声音第1课时 听听声音课型观察探究课课时1学情分析学生们每天都能听见各种声音,对声音可谓是非常熟悉了,但此时的学生并没有真正思考过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是通过什么物体发出来的等与声音有关的问题,这是本节课学习的障碍。编辑:蒙蒙de雨科学课堂核心素
5、养目标科学观念*知道我们周围充满着各种声音,它随时随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科学思维*声音可以用高低、强弱、悦耳和刺耳等词汇来进行描述。探究实践*给听到的声音进行简单的分类,并用合适的词汇来描述听到的声音。态度责任*逐步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乐于与同伴交流。教学重难点重点:细心倾听周围的声音,感受声音的不同并分辨声音的来源。难点:给听到的声音分类,并运用科学词汇描述听到的声音。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包含各种声音的音频、闪烁的小星星或其他一段乐曲的音频资料及其乐谱)、班级记录表等。编辑:蒙蒙de雨科学课堂学生准备:录有各种声音的音频资料、学生活动手册等。教学环节师生活动指导设计意图一、聚
6、焦1.同学们,刚才我们的教室里还是很热闹的,现在怎么安静下来了?(上课了)2.你怎么知道上课了呀?(听到了铃声)3.新学期的第一课即将开始了。让我们先用热烈的掌声为自己加加油吧!(学生鼓掌)编辑:蒙蒙de雨科学课堂4.下课的吵闹声,上课的铃声,热烈的掌声我们身边充满着声音,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索声音的奥秘吧!(板书课题)通过“听听声音”的活动,引导学生开始关注声音,并对声音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二、听声音活动一:描述听到的声音。1.教师:在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中,通常有高、低、强、弱(边说边演示)的不同。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用悦耳来形容动听、好听的声音,用刺耳来形容难听或让人不舒服的声音。接下来,请大
7、家试着描述听到的声音。2.播放音频,引导学生说一说听到的是什么声音,并用“高、低、强、弱、悦耳、刺耳”等科学词汇进行描述。3.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概括提炼,并记录在班级记录表中。活动二:给听到的声音分类。1.教师:请大家看看“我听到的声音”班级记录表,上面记录的都是我们刚才描述过的声音,你们能给这些声音分分类吗?2.布置任务:给刚才听到的声音分类。(提示学生按动物的叫声、自然界的声音和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分类)3.小结:我们听到的声音中,有高有低,有强有弱,有悦耳的,也有刺耳的,它们可以由各种不同的物体发出。声音的世界可真奇妙啊!编辑:蒙蒙de雨科学课堂尽可能地让学生多倾听、感受周围的各种声
8、音,学会辨认和描述听到的声音。三、回忆与交流(10分钟)1.提问:你已经知道了哪些关于声音的知识呢?你还想知道哪些关于声音的知识呢?与全班同学一起分享一下吧!2.学生将已经知道的知识和还想知道的知识记录在“对声音问题的思考记录表”中,并和同组同学进行交流。3.教师出示“对声音问题的思考记录表”的班级记录表,组织学生汇报,将学生知道的和想要知道的关于声音的知识或问题分别记录下来。了解学生关于声音的前概念、关注了声音的哪些内容,为本单元后面对声音各个问题的研究活动作铺垫。四、听乐曲(10分钟)1.今天的学习任务大家完成得很不错,老师将一首闪烁的小星星送给大家,希望每个小朋友都像小星星一样闪闪发光!
9、(教师出示曲谱,让学生边听边跟着哼唱)2.让学生唱出乐曲中的音符,同时用手势比画出音符的高低(手掌向下向前伸出,随着音符的高低上下移动),并逐句说一说它们的高低顺序;也可以让学生边唱音符、边打拍子,感受乐曲中声音的变化。编辑:蒙蒙de雨科学课堂3.教师小结:声音有高低强弱的变化,这些变化也给我们带来了美妙的体验。我们将在后面的学习中,逐一了解声音的奥秘。用音乐首尾呼应,利用课件播放闪烁的小星星,让学生体验到声音发声的奇妙,引发学生进一步研究声音的探究欲。板书设计听听声音教学反思这节课中,一方面我用生活实际引入,从学生熟悉的各种声音出发,引导学生用心倾听各种声音,体验声音的多样性,从而思考并提出
10、更多关于声音的问题,激发探究的兴趣。另一方面,利用两个活动有效地引导学生感受声音的变化。一是让学生自己描述声音的特点,二是让学生对听到的声音分类,学生从实践活动中体验到声音的变化。当然,在教学过程中还有一些不足:由于教学经验不足,在课堂组织上还不够紧凑和老练,这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锻炼和培养提高。在播放闪烁的小星星时,由于自身专业的限制,对音乐音阶等知识了解较少,对上课有一定的影响。在以后的空余时间要多补充一些知识,拓宽自身的知识面。第一单元 声音第2课时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课型实验探究课课时1学情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在平时生活中他们关注
11、的往往只是什么动作使物体发出了声音(如敲打、碰撞、摩擦),而忽略了发声物体本身的变化,这也是教学的难点所在。所以在设计整个探究活动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理解能力。编辑:蒙蒙de雨科学课堂核心素养目标科学观念*通过观察各种发声物体的状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科学思维*对比分析物体发声和不发声时的不同状态,尝试对发声原因进行假设性解释。探究实践*学会借助其他物体来观察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在观察物体发声的活动中,能用简单图画、文字和动作来描述声音的振动状态。态度责任*对声音的知识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和推理。教学重难点重点:对“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12、提出自己的观点,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难点:尝试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观察到物体发声时在振动的证据。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锣、竖笛等。学生准备:鼓、钢尺、固定在模板上的皮筋、音叉、几粒豆子或细沙、装有水的水槽等。教学环节师生活动指导设计意图一、聚焦1.听听声音: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段视频,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你听到了哪些声音?这些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板书课题)2.找出一些发声物体,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它们在发出声音时的状态是怎样的。编辑:蒙蒙de雨科学课堂3.学生充分地展开想象,在汇报时可以简单地阐述自己的观点。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来了解学生对声音产生的原有认知,至于这些认知是否正确,可以在接
13、下来的活动中用实验验证。二、探索活动一:制造声音。1.用不同的方法制造声音:出示音叉、橡皮筋、钢尺、鼓。提问:你能用不同的方法让这些物体发出声音吗?2.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让物体发出声音。3.小组汇报,交流让物体发出声音的方法。4.追问:现在你们对“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个问题的想法还跟原来一样吗?5.学生再次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为自己的观点找相应的证据。编辑:蒙蒙de雨科学课堂活动二:观察正在发声的物体。1.观察明显振动的物体。(1)教师利用橡皮筋、钢尺制造声音(弹拨橡皮筋、拨动钢尺发出声音)。同时出示记录单,请学生观察并记录下观察到的现象。(2)小结:在力的作用下,物体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称
14、为振动。2.观察振动不明显的物体。(1)音叉和鼓的振动现象不明显,有什么办法证明它们也在振动吗?(辅助材料:泡沫粒、装水的水槽、系线的乒乓球)(2)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放大音叉和鼓的振动现象。3.播放音叉、橡皮筋、尺子、鼓在振动时慢动作的动图,提问:你能说说它们在发声时的运动有什么共同点吗?(都在振动)编辑:蒙蒙de雨科学课堂4.再一次提出问题:通过刚才的探究,现在能说一说“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吗?(物体振动产生了声音)1.让学生通过亲自实践来揭示声音的本质是最好的办法。2.通过几个探索活动,学生观察总结出这些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从而对“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这一概念有更深的理解。三、研讨1.
15、物体停止振动后,还会发出声音吗?(1)出示锣,师生合作演示:如果正在发声的锣停止振动,声音会怎么样?(声音会停止)(2)小结:看来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停止振动,声音也就停止了。2.利用“振动产生声音”这个观点,你能猜测一下竖笛是靠什么振动产生声音的吗?让我们拿出一支竖笛,感受一下它是怎样产生声音的吧!引导学生用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没有证据的观点不能轻易相信。四、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人类自己是如何发出声音的。提出问题: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个非常敏感,可以振动发出声音的器官,猜猜它在哪里?2.学生用手指轻轻按压喉咙处,同时发出“啊”的声音,感受手指上传来的振动,从而认识声带振动发出
16、声音。探究的过程由外部的宏观现象拓展到我们身体内部,将振动产生声音的知识进行迁移。板书设计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你找到了什么证据?教学反思在教学课本中的四个实验时,有的物体振动现象明显,有的物体振动不明显,我进行了分组探究,学生也都感觉到了振动现象。但由于前概念的影响,在完成课本中的四个实验后,仍有少部分学生觉得是力(敲打、碰撞、拍打)产生了声音。针对这一问题,我加了一个环节:让学生感知锣发声的过程,停止敲击时,仍然有声音。这一实验使学生清晰地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敲打、碰撞、拍打是产生声音的外在条件”。第一单元 声音第3课时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课型实验探究课课时1学情分析
17、对于很多学生来说,虽然知道“声波”这个词,但对于“声波”和“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等概念的理解仍然是空白的,这也是教学的难点所在。核心素养目标科学观念*知道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的。*知道声音能够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科学思维*通过水波、声波的类比,概括出声音的传播方式。探究实践*用列举和对比的方法,分析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效果。*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比较不同物体中声音的传播效果。态度责任*在实验过程中,能大胆阐述自己的发现,乐于与他人合作。*意识到从实验中获取事实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验研究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效果。难
18、点:理解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能简单地描述声音的传播方式。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玻璃罩中的闹铃实验装置。学生准备:音叉、水槽、木质米尺、棉线、记录表、土电话材料等。教学环节师生活动指导设计意图一、聚焦1.教师走到教室中间,敲击音叉并发出声音。然后提问:你们都听见声音了吗?声音又是怎样传到你耳朵里去的呢?这说明了什么?编辑:蒙蒙de雨科学课堂2.学生思考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解释。3.教师:很好,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想法,现在老师告诉你们,声音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且要靠物质传播。(板书课题)先让学生回顾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再引导学生去关注声音传播的问题。二、探索活动一:声音在空气中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秋季 秋天 改版 教科版 四年级 上册 科学 精编 教案 教学 设计 新课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58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