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秋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秋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秋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104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新教科版五上科学精编教案目录第一单元 光第一单元概述.4第1课 有关光的思考.5第2课 光是怎样传播的.8第3课 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11第4课 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15第5课 认识棱镜.18第6课 光的反射现象.21第7课 制作一个潜望镜.24第一单元复习课.27第二单元 地球表面的变化第二单元概述.29第1课 地球的表面.31第2课 地球的结构.34第3课 地震的成因及作用.37第4课 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40第5课 风的作用.43第6课 水的作用.46第7课 总结我们的认识.50第二单元复习课.53第三单元 计量时间第三单元概述.54第1课 时间在流逝.56第2课 用水计量时间
2、.59第3课 我们的水钟.62第4课 机械摆钟.66第5课 摆的快慢.69第6课 制作钟摆.73第7课 计量时间和我们的生活.76第三单元复习课.79第四单元 健康生活第四单元概述.81第1课 我们的身体.82第2课 身体的运动.85第3课 心脏和血液.88第4课 身体的“总指挥”.91第5课 身体的“联络员”.94第6课 学会管理和控制自己.98第7课 制订健康生活计划.101第四单元复习课.104第一单元 光课标解读核心概念:3.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13.工程设计与物化学习内容与要求:3.3声音与光的传播知道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能使人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编辑:蒙蒙de雨
3、科学课堂知道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知道光遇到物体会发生反射现象,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描述太阳穿过三棱镜后形成的彩色光带,知道太阳光中包含不同颜色的光。13.3工程是设计方案物化的结果利用工具制作简单的实物模型,根据实际反馈结果改进并展示。教材分析光是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本单元以研究光的传播特点为主要线索,认识光这种能量表现形式。本单元沿着认识光源,研究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现象,研究光在行进过程中遇到其他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物体时光的传播路线所发生的变化,引导学生探索光的传播规律,构建光沿直线传播、光的折射及光的反射现象的认识,建立光与自然现象及人类生产生活之间的联系。教学策略1.可结合日
4、常生活经验,通过观察、实验活动,让学生认识光沿直线传播的特点,以及光的反射现象。主要学习活动1.观察2.实验探究3.制作第一单元 光第1课时 有关光的思考课型实验探究课课时1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在生活中对于光和光的特性已有一些知识经验,比如学生知道影子跟光有关,但不能清楚地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影子的形成原因;知道太阳是光源,月亮不发光,不是光源,但不能准确地给出光源的概念;知道从镜子中能够看到物体,但不能解释其原因等。所以本节课首先需要帮助学生梳理已有认知,进而提出本单元即将研究的相关问题,为后续学习建立起点。编辑:蒙蒙de雨科学课堂核心素养目标科学观念*通过列举生活中的发光物体,认识到有些物体是
5、自己发光,而有些物体是反射其他物体的光,从而知道光源和非光源。科学思维*以观察“黑暗中的苹果”实验为证据,说明没有光进入眼睛的话,我们看不到任何物体。探究实践*能识别来自光源的光,如太阳光、灯光;能识别来自物体反射的光,如月光。*通过实验交流、分析,概括出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使我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态度责任*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认识到光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发现光源和光之间的联系和规律,并能判断哪些是光源。难点:认识到如果没有光,我们就看不到任何物体。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黑色箱子、红苹果、有窗帘的教室、活动手册。学生准备:
6、手电筒、镜子。编辑:蒙蒙de雨科学课堂教学环节师生活动指导与评价设计意图一、聚焦1.播放视频,创设情境:清晨,当太阳升起,一缕阳光照射在地球上,万物恢复了生机。2.引发思考:当你看到光时,想到了什么?3.利用气泡图梳理学生已有认知。4.聚焦本课研究主题:光从哪里来?通过情境创设,调动学生生活经验,了解学生对光的前概念和认知水平。二、探索活动:探索光源。1.用课件展示有关光的各种图片:如太阳光、日光灯、月光、星光、烛光、萤火虫、发光鱼等。思考:你在生活中都见过这些光吗?编辑:蒙蒙de雨科学课堂如何给这些光进行分类?你的分类标准是什么?2.小组讨论并分类。3.汇报研讨,引出光源的概念:通常我们把那
7、些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4.提出问题:没有通电的电灯,没有点燃的蜡烛是光源吗?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光源,首先要在发光的前提下,正在发光且是自己发出的光,这样的物体才是光源。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月亮不是光源。通过分类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发光物体的异同点,聚焦光源。三、研讨1.谈话:我们能够看见一些物体,是因为光源自身发光。提出疑问:不发光的物体,我们是怎么看见的呢?2.学生思考回答。(预设:因为光源发出的光照射到物体上,物体再将这些光反射到我们的眼睛里,我们就看到物体了)3.引导想象:假如没有光,会发生什么呢?我们还能看见物体吗?4.出示红苹果,放在桌子上,
8、问:是否能看到红苹果?此时,假设我们把门关上,拉上窗帘,并关闭教室内所有的灯,房间里完全黑暗。思考:在这个完全黑暗的环境中,你是否还能看到这个红苹果?用课件展示教材上的三个选项,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你认为哪个选项最准确,并说明理由。5.学生思考反馈。6.活动:观察黑箱中的红苹果,验证选项。出示黑色箱子(侧面有小孔),模拟完全黑暗环境。请一个同学把眼睛贴在箱子侧面的小孔上,用一块大的黑布盖住他和箱子,不让一点光进到箱子里,看是否能看到黑箱中的红苹果。通过实际观察,揭示结果:如果没有光,我们将看不到黑箱中的红苹果。在日常生活中,很难有完全黑暗的时候,通过黑箱的模拟环境,让实际观察到的现象与学生基
9、于生活经验产生的假设产生碰撞,真正感受到实践出真知。四、拓展1.出示资料卡:夜视仪的介绍。2.查阅资料,了解生活中有关光的设计运用,如:无影灯、透镜等。体会科学技术在生活中的运用,让课本上的知识真正延伸到课外。板书设计有关光的思考光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光单元的第一课,对于启发学生研究光的特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在生活中对于光已经有了一些知识经验,因此在教学导入环节我先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观察黑箱中的红苹果”这个探究活动,学生很感兴趣。用实践活动验证猜测,有利于知识的应用。科学课程的学习,让学生通过知识的探究去获得研究思维的方法,然后通过方法的获得以及运用方法
10、去探索创造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第一单元 光第2课时 光是怎样传播的课型实验探究课课时1学情分析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光有了初步的了解。平时通过科普读物的学习,大部分学生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这个概念,但很少有学生会去思考光的传播“路径”是怎样的。而且学生对于光的传播“路径”都有自己的观点,对于“路径”的认识也比较模糊,没有亲身去观察并思考,只是知道这个概念,并没有用证据去证明过自己所获得的知识,对于寻求证据来证明自己观点的能力还是有所欠缺。所以本节课以学生已有知识为基础,从生活现象出发,引导学生大胆想象,敢于猜测,实验验证,最后通过活动探究,得出结论,培养观察能力。编辑:蒙蒙de雨
11、科学课堂核心素养目标科学观念*结合光的传播实验现象,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科学思维*能分析实验过程中的现象,从而有依据地推理得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了解光沿直线传播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探究实践*会设计验证光沿直线传播的实验,发现光的传播特点。态度责任*能有根据地推测光的传播路径。*认识到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且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在实验中能认真观察、勤于思考,能根据实验结果,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推理。教学重难点重点:进行验证光沿直线传播的实验并进行推理。难点:能用实验中的现象分析,推理得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4张相同大小的黑色卡纸(其中3张同一位置分别打一个直径为1厘
12、米的圆形小孔)、手电筒、4个能直立的夹子、直尺、直管、弯管。学生准备:手电筒、4张卡纸、4个能直立的夹子教学环节师生活动指导与评价设计意图一、聚焦1.创设情境,激趣引思:出示“凿壁偷光”的成语故事并配图。2.用课件展示图片:黑夜里的路灯。3.引导学生思考、猜测:光是怎样传播的?4.小组讨论、交流,尝试画出光是怎样传播的。5.用投影展示学生画的光的传播路线图。(预设:学生可能会觉得光的传播路线是直线、曲线等)编辑:蒙蒙de雨科学课堂6.聚焦本课研究问题:光是怎样传播的。使学生对古代和现代生活中关于光的传播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动手画出光的传播路线,为接下来的实验探究奠定基础。二
13、、探索师生谈话:对于我们的猜测,我们还需要用实验来验证。活动:小孔实验。1.出示实验材料:4张相同大小的黑色卡纸(其中3张同一位置分别打一个直径为1厘米的圆形小孔)、手电筒、4个能直立的夹子、直尺。2.用课件展示实验步骤,并讲解操作要点。3.小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实事求是记录实验现象。4.交流汇报,归纳得出结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1.小孔实验操作简单,现象明显,便于学生获得结论,综合性强,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实验内容探究性强,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仔细观察,真实记录,提供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实验和记录,培养学生的记录能力和习惯。三、研讨1.思考:纸屏上
14、的光斑在卡纸移动前后有什么变化?我们该怎么解释这个现象?2.利用光的传播的原理,简单解释为什么我们能够听到屏幕后说话人的声音却看不见他本人。引导学生思考比较光和声音传播的不同之处。(预设: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比较声音和光的不同传播方式,巩固知识。四、拓展出示直管和弯管,用手电筒在一端向里照射,另一端对准黑色卡纸纸屏,猜测:黑色卡纸纸屏上是否会出现光斑?通过直管和弯管实验,进一步验证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加深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板书设计光是怎样传播的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激趣引入、小组合作探究、知识拓展应用等环节,体现了科学课的教
15、学要以探究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理念。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探究“光是怎样传播的”过程方法能在后续的学习中得到迁移,给知识以生长的力量!第一单元 光第3课时 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课型实验探究课课时1学情分析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发现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但是光会沿直线一直传播下去吗?它在传播过程中会遇到阻碍吗?遇到阻碍后又会发生什么现象?一系列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我们以此为契机作为本节课的学习起点。核心素养目标科学观念*从生活现象中,了解光在受到一个物体或一种物质的影响前能一直保持原方向传
16、播。*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知道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光遇到不同物体时,会发生通过、部分通过和不通过等现象。编辑:蒙蒙de雨科学课堂科学思维*用比较的方法,区别光遇到不同物体时所产生的不同现象。*能运用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来分析、解释日食和月食现象。探究实践*在光照射不同物体的实验中,能推测光传播路径的变化。*能用对比的方式观察激光笔照射烟雾的不同现象。态度责任*培养学生爱思考的习惯以及善于思考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光遇到不同物体时,会发生通过、部分通过和不通过等现象。难点:运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解释日食和月食。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水槽、线香、激光笔、透明的方形水
17、槽、课件等。学生准备:手电筒、卡纸、厚纸片、薄纸片、金属片、木片、透明玻璃片、有色不透明塑料片、透明塑料片。教学环节师生活动指导与评价设计意图一、聚焦1.展示图片,创设情境:图片1:清晨,雾气蒙蒙的森林里,一束束光像射线一样遍洒大地。图片2:黑夜,华丽喧闹的城市里,色彩斑斓的激光束直射天空。2.说一说,你看到图片后有什么感觉?3.复习知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提出疑问,聚焦问题:光能以直线的形式一直传播下去吗?运用生活中常见的光束现象,结合上节课“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知识点,迅速将学生的关注点聚焦到本课的研究重点。二、探索活动一:回顾光沿直线传播的小孔实验。1.猜想:把中间的一张卡纸向左或向右移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4 年秋新 改版 教科版五 年级 上册 科学 教案 教学 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58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