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大单元教学教案(分析+设计+反思)2024-2025学年统编版
《3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大单元教学教案(分析+设计+反思)2024-2025学年统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大单元教学教案(分析+设计+反思)2024-2025学年统编版(28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统编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 大单元教学设计第三单元 处处留心,连续观察 教材分析:本单元以“处处留心,连续观察”为主题,包含了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三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爱护眼睛,保护视力”“习作:写观察日记”和“语文园地”。本单元最重要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本单元所选的三篇文章,就是通过文本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调动不同感官来进行连续观察,记录变化。本单元的习作是写观察日记,写一写你在认真观察后发现的事物的特点及变化。叙述时要做到语言精练。“语文园地”通过交流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通过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体会句子表
2、达的意思的不同;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积累有关气候的谚语。教学目标:1. 会认22个生字,读准“降、曲”2个多音字,会写40个生字。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3. 分析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4. 背诵古诗,想象古诗中描绘的景象,感受古诗中蕴含的深刻的哲理。5.学习认真细致的观察,并把观察结果用日记的形式准确地表达出来。6.在口语交际中,注意说话音量,避免打扰到别人;不要重复别人说过的话。教学重点:1. 正确理解词句表达作用及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2. 学习认真细致的观察,并把观察结果用日记的形式准确地表达出来。教学难点: 学习认真细致的观察,并把观察结果用日记的形
3、式准确地表达出来。课时安排:9. 古诗三首 3课时10.爬山虎的脚 2课时11.蟋蟀的住宅 2课时口语交际 1课时习作 2课时语文园地三 1课时 教学内容9 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认识“暮、瑟、缘”等7个生字,会写“暮、吟、题”等12个字。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3.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题西林壁和雪梅所含的哲理:(1)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2)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4.背诵古诗。默写古诗题西林壁。教学重难点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3.理解景物描写与表情达意的关系。教学准备课件
4、教 与 学 活 动设计意图修改 第1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词。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3.背诵古诗。一、谈话导入,介绍诗人。我们在低年级曾学过一首诗草,记得吗?(师生齐背草)这首诗的诗人是谁?(白居易)我们今天再来学习白居易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暮江吟。(板书:暮江吟)(课件出示2)在学习在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人。(课件出示3)(出示课件白居易照片、生平简介)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暮、瑟”(课件出示4)2.学习会写字“暮、吟”(课件出示5)指导书写:“暮”的中间一横要长一些;“吟”的最后一笔不是点。3. 理解题意
5、三、再读诗文,探究诗意1.师:诗人白居易离开京城,到杭州任职的途中,心情非常地愉快,写下这首诗,通过课前的预习,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指名说题目的意思)2.师:到底诗人吟了什么诗,我们来听听看。(课件出示6)(生听课件中范读)3.师:现在请同学自由朗读这首诗,通过图文结合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诗中的字、词,不懂的字用“”标出。(生自由朗读学习古诗)4.交流学习一、二两句。(课件出示7)在这两行诗中,有什么不懂的字词可提出来。(师生共同解答“残阳”“铺”“瑟瑟”等字。)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指名说诗句的意思)5.指导朗读一、二两句。过渡语:下因为江边傍晚的景色是如此吸引人,不知不觉已到夜
6、晚。6.指导学习三、四两句。(课件出示8)这两句描写了江边的哪些景色?诗人用了什么方法来描写露水和月亮?(板书:露水 月亮)把什么比作什么,又把什么比作什么。诗人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连用了两个比喻描写了江边夜晚迷人的景色,诗中还用哪个词来形容?(可怜)可怜是什么意思?(可爱)(板书:景色美丽)7.指导朗读三、四两句。8.指导朗读朗读整首诗。朗读古诗时不仅要读准字音,有感情,还应有节奏,我们根据画好停顿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生有节奏地朗读古诗)四、配乐朗读,升华情感1.指导配乐朗读。(课件出示9)师:诗人白居易离开京城到杭州任职,这一路上他的心情愉快,被江边这红霞满天,弯月东升,露水晶莹的美景所陶
7、醉了,下面我们随着音乐也来细细地品诗一番。(生配乐朗读)2.谈感受。师:如果此时你就是诗人,来到这深秋傍晚的江边,领略到这安静的、优美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指名说感受)第2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词。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1)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2)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3.背诵古诗。默写古诗题西林壁。一、谈话激趣同学们,我们知道,古诗语言精炼,意境深远,是悠久的中华文化瑰宝之一。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宋代诗人苏轼写在西林寺上的一首诗。(板书:题西林壁)(课件出示12)今天,我们就要用学过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的步骤吗?(课件出示
8、13)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缘、降、骚、逊、输”(课件出示14)2.学习生字“题、侧、峰、庐、缘、降、费、须、逊、输”(课件出示15)指导书写:“侧、峰、缘、降、输”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左窄右宽;“费”是上下结构的字,上宽下窄。“缘”书写时右上边撇折和横撇相接,下边弯钩在首撇上起笔,左边两撇中下撇要长。“费”书写时上边的弓字要宽扁、最下边一横要长,左边是撇右边是竖,贝字稍窄。3.理解题意三、学习古诗题西林壁(一)解诗题,知作者1.师:请结合课文的注释,理解一下本诗题目的意思。(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2.师:谁知道苏
9、轼的生平?(生交流苏轼的资料。)(课件出示16)(苏轼,字子瞻,好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被合称为“三苏”。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本文是苏轼在被贬途中经过庐山时写下的五首游记诗之一。)(二)抓字眼,明诗意1.(师指名读古诗)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你们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2.师:四人小组合作交流,你们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3.师:谁来说说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横看成岭侧成峰:横着看,庐山是一条山岭,连绵不断;侧着看却仿佛变成了一座山峰。(课件出示17)(教师板书:横 岭 侧 峰 )(教师板书:变幻莫测)4.师:你们能用橡皮泥捏出苏轼描绘的
10、这座山吗?远近高低各(重读)不同:向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看到的庐山景色都不相同。(课件出示18)(教师板书:远 近 高 低)(教师板书:千姿百态)5.师:从这两句诗中,你知道为什么庐山在苏轼的眼中,会有怎么多种变化吗?(苏轼站在不同的地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庐山)(教师板书:从不同角度观察)师:对,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物是不同的。假如你现在就面对着庐山,你能用我站在_看到_说一句话吗?不识庐山真(重读)面目:(识:认清)“我”没有认清庐山的真面目(全景)只缘身在此山中:只因为我站在庐山中。(课件出示19)7.师:这一句里有一个字很难写,谁知道呢?(“缘”字)让我们一起来疏通一下笔画
11、。(三)多诵读,悟诗情多诵读:1.师:老师有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庐山?(作者喜爱庐山)作者从多个角度,细致地观察了庐山,简洁而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的奇特景象,可见他对庐山的奇丽景色流连忘返。你们说,你们能不能把作者那赞美之情用优美的嗓子朗读出来?好,现在让我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这首古诗。谁还记得读古诗的方法有几种?(齐诵、轮诵、唱诵、表演读、叠诵)好,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这首古诗。2.四人小组表演悟诗情师:刚才同学们非常有感情地朗读了题西林壁。但吴老师有一个地方却怎么也不能理解:作者为什么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他不是已经说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了吗?(因为他所站的位置不同,
12、横看成岭侧成峰是站在远处看的,而不识庐山真面目则是身在庐山时看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以我们要想对事情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就要多听一听其他人的意见。)四、学习古诗雪梅(一)看图片、赏雪梅(课件出示20)同学们,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几张图片,我们一起来静静地欣赏。师:你知道这是什么花吗?那你知道这种花在什么时节开吗?生答:梅花师:说得对!这是梅花,在冬天开放,很美丽。特别是雪中的梅花更惹人喜欢。自古以来,人们把雪和梅作为报春的使者。可是,雪和梅却争执起来了,怎么回事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雪梅这首诗中去探个究竟。 (教师板书:雪梅) “雪梅”就是雪中的梅花。 (课件出示21)(二)读
13、古诗、诵雪梅 1.借助拼音,把这首诗读正确。(课件出示22)师:看到你们读书的认真样,真为你们高兴。 2.认读标拼音的字。 3.同桌互读,有读得不正确的请告诉他。 4.指名读,请其他同学认真听,听他注意读得怎么样。 5.去掉拼音指名读。 6.当小老师领读。 7.听老师读,注意节奏。8.自己读,读出节奏。师:节奏感出来了,诗的韵味也就出来了。 9.男女生接读。 10.男女生合作读。男生读,女生做回音壁。11.齐读。 12.背读。 13.领背。 (三)品诗句,悟道理。 师:诗会背了,诗的意思知道吗? 1.借助注释,自己说一说诗的意思。 2.提出不懂的问题,一起解决。 3.和同桌说一说诗的意思。 4
14、. 一起说诗意。 师: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相让。这可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梅花虽然没有雪花那样晶莹、洁白,但是雪花却少了梅花的一股幽香。 5.悟道理。指名说。 1.从后两句中,我们可以知道雪和梅的特点是:雪白 梅香(教师板书:雪白 梅香)。这首诗借雪梅的争春,告诉我们人各有所长(教师板书: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我们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正如千字文中所读到的;“罔谈彼短,靡恃己长。 ” 6.带着理解再读本诗。 (四)谈雪梅、拓诗词。1.简介诗人。 (课件出示23)师:这首诗的作者是卢钺,是南宋朝。他非常喜爱梅花。 2.谈雪梅的关系。 师:古往今来,有不少诗人往往把雪和梅
15、放在一起写。这是 因为雪中有了梅花,就透露出春的信息;梅花因在雪中开放 更显示出不畏严寒的高尚品格。如我们所学过的梅花一诗。 4. 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也十分喜欢雪中的梅花,他曾写下这一首词卜算子咏梅 ,我们一起来欣赏。(课件出示24)4.总结。 师:孩子们,梅花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别的花都 是春天开,它却不一样,越是寒冷,越是风欺雪压,它就开得越精神,越秀气。所以,它象征着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的 精神品质。它被称为“岁寒三友”之一,还被称为“花中四君子”之首。希望我们向梅花一样也能不畏严寒,在艰苦的环境中坚强不屈,好吗?【设计意图: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语言美。】【设计意图:初步感
16、受诗文内容,扫除学习诗文中的障碍。】【设计意图:有序的问题引导,让学生循序渐进的进入诗中,逐层深入地积累知识。】【设计意图:让学生在音乐中体验诗的意境,并锻炼学生的鉴赏能力。】【设计意图:提醒学生用学古诗的几个步骤学习古诗,是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设计意图:自学生字,通读全诗,为学诗做准备】【设计意图:有针对性的练习,既能巩固知识,又能激发兴趣。】【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设计意图:充分朗读是理解诗词最有效的方法。】【设计意图:学习课外诗句,更利于拓展延伸,开拓学生视野,积累素材。】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内容10爬山虎的脚教学目标1.认识“均、柄、
17、蜗”等5个生字,会写“操、占、嫩”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等词语。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课文结构,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3.通过对“描写爬山虎叶子”的学习,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难点: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 与 学 活 动设计意图第1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词。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课文结构,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刚看到课文题目,你或许认为爬山虎是一只老虎,其实爬山虎是一种植物。(课件出示2)
18、(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教师板书:爬山虎的脚)爬山虎:一种攀爬在墙壁上的供观赏的植物,也叫巴山虎、地锦、常春藤。属葡萄科。高攀的落叶藤本植物,卷须前端有吸盘。夏季开花,花蕊小,黄绿色。产于我国各地,日本和朝鲜半岛也有。茎和根可以入药。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1)圈出课文的生字新词多读几遍。a.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出示生字“均、柄、蜗、曲、萎”(课件出示3)“曲”是多音字,读q和q;“萎”是上形下声。 b.书写指导。出示生字“虎、操、占、嫩、顺、均、叠、隙、茎、柄、萎、瞧、固” (课件出示4)指导书写:“操”的最后一笔捺要舒
19、展;“嫩”三部分都要窄长,束字中间是一扁口、不要写成下框、末笔捺变为一点;“均”的最后一笔是提;“叠” 上窄下宽,中间是冖、横要长、上边没点,且字稍扁、里边是两横; “隙” 右边三部分要扁,上边小字中间一竖不带钩,下边小字竖要带钩;“瞧” 笔画多要写紧凑,目字要窄,右上边有一点、下边是四横不能少。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2)课文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爬山虎的什么?2.检查交流:(1)请学生自荐领读词语。 (课件出示5)嫩绿舒服均匀重叠空隙拂过叶柄紧贴蛟龙枯萎牢固 蜗牛 (2)交流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全文共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步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爬山虎的生长位置
20、。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讲爬山虎叶子的特点。第三部分(第35自然段):主要讲爬山虎脚的特点,具体写了它是怎样一步一步往上爬的。三、自主探究,理解第一段1.全班齐读,思考:这两句话从哪些方面介绍了爬山虎?2.填空。(课件出示6)爬山虎生长的特殊环境是 。爬山虎生长的特点是 。3. 指导朗读。四、课堂小结,留有思考今天,我们了解了爬山虎生长的特殊位“墙”。爬山虎是爬墙成片生长的,那么它是怎样爬墙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第2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2.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一、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著名作家叶圣陶爷爷写的爬山虎
21、的脚这篇课文,并从课文第1自然段中,知道了爬山虎的生长特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大声齐读课题。二、研读第2自然段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爬山虎的?(教师板书:位置 颜色 样子)2.学生交流,教师归纳出本篇课文的两个探究点(多媒体显示):(课件出示8)a.爬山虎叶子生长的位置: 。b.刚长出来的叶子的颜色: 。c.长大了叶子的颜色: 。d. 叶子的样子: 。(教师板书:墙上 嫩红 嫩绿 朝下、均匀、不留一点空隙)3.指导朗读:读出美感来。三、研读第3、4、5自然段,交流体会。1.请同学们继续默读文中第3、4、5自然段,思考:爬山虎的脚有什么独到之处?2.汇报交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大单元教学教案分析+设计+反思2024-2025学年统编版 四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三 单元 教学 教案 分析 设计 反思 2024 2025 学年 统编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58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