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重要知识点复习清单
《统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重要知识点复习清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重要知识点复习清单(26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统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重要知识点复习清单第一单元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第1课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民族意识觉醒、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1.背景:西班牙、葡萄牙的残酷殖民统治和经济掠夺。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和推动作用,为独立运动树立了榜样。2.情况:南美北部:玻利瓦尔(南美的“解放者”)。拉丁美洲国家玻利维亚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南美南部:圣马丁(南美的“解放者”)3.运动特点:南北联合作战。二、印度民族大起义/印度第一次民族独立战争(封建贵族领导)1.原因:英国殖民者残酷的统治和经济掠夺。2.时间:18571859年(19世纪中期)。 3
2、.英雄人物:章西女王4.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特点:正义性、艰巨性、曲折性。5.意义: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三、启示(认识、观点、结论):团结就是力量;殖民地人民具有抵抗外侮的坚定决心。第2课 俄国的改革(自上而下的向西方学习的资产阶级改革运动)一、彼得一世改革(强兵、向先进的西方学习)1.背景:农奴制盛行,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工商业发展缓慢。2.目的:加强封建专制,富国强兵。3.内容:政治: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军事:创建了一
3、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经济: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文化: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生活方式:提倡人们学习西方的礼节服饰与生活方式。4.意义:加强了沙皇的专制统治;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开启了俄国近代化进程;农奴制进一步强化,阻碍俄国社会的发展(劳动力、市场)。5.改革特点:系统性、学习西方。二、废除农奴制改革(俄国1861年改革或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兼具进步与局限)1.原因(必要性):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了挽救统治危机,巩固统治。2.时间: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19世纪60年代)3.内容: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
4、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所出价钱高出当时的地价。4.改革特点:不彻底性、掠夺性。5.意义: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解放了劳动力,提供了资金和市场,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是,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局限性)。三、启示(认识、观点、结论):改革是强国之路;改革是实现国家富强的重要途径。第3课 美国内战(战争实质: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一、西进运动:19世纪初期以来,美国的领土扩张吸引了外来移民,向西越过阿巴拉契亚山脉不断地迁移到西海岸,促进了美国的工业化进程。同时西进运动屠杀
5、和驱赶本土的印第安人,又称为他们的“血泪之路”。二、南北矛盾加剧(从东到西,东到大西洋,西到太平洋)1.战争爆发原因:美国内战前夕,南北双方属于两种不同的经济制度,北方属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南方属于奴隶制种植园经济。奴隶制种植园经济阻碍了北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或美国南北两种不同经济制度的矛盾)。在北方,反对奴隶制的民众组成了2000多个废奴社,组织帮助南方黑奴逃亡的“地下铁道”。2.矛盾焦点:奴隶制的存废问题。三、内战爆发(1860-1865年南北战争)1.导火线:1860年,林肯当选总统。2.开始:1861年4月(南方军队挑起)3.转折:1862年两部法律文献的颁布 4.宅地法:满足人民
6、对土地的要求,较好的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调动农民参战的积极性,加速了西部的开发。5.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调动了黑人奴隶的积极性,联邦部队中的黑人团队增加,扭转了战争局势。6.结束:1865年,北方胜利。7.性质:美国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8.意义:维护了祖国的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但是美国民主制度依然具有虚伪性(种族歧视),黑人无法享有和白人相同的权利。四、评价林肯:领导了南北战争并取得的胜利,为维护祖国统一和解放黑人奴隶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总统。五、近代英、美两个大国崛起的共同因素:(1)思想解放。英国的崛起经历了早
7、期的新教运动,为商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美国的崛起也同样以思想解放为先导,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2)体制创新。确立了比较民主的政治体制(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民主共和制)。(3)依法治国。(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4)抓住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历史机遇。英国抓住了以蒸汽机为标志的第一次产业革命的机遇,成为“世界工厂”。美国则在电力为标志的第二次产业革命中占得先机,引领了工业现代化的进程。在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产业革命中,美国和日本又居于先导地位。(5)文化复兴和软实力的增强。文化复兴和软实力的增强也是大国崛起不可或缺的因素。英国和美国在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投入和创
8、新,提升了国家的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六、启示(认识、观点、结论):1、统一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国家统一是社会发展和强大的重要保障。2、杰出人物推动历史发展;林肯是一名优秀的国家领导人,推动了美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19世纪60-90年代,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一、改革背景1.内忧:幕府的封建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原因)2.外患:西方列强的入侵(“黑船事件”),民族危机严重。二、倒幕运动(领导力量:中下级武士)1.1868年1月“王政复古”政变,结束了幕府的统治。2.改年号为“明治”,1869年,日本迁都到东京。三、明治维新(1868年明治天皇,学习借鉴西方,封建社
9、会资本主义社会)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以明治天皇为代表的改革派以西方为榜样,从1868年起提出“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的口号,发布具有政治纲领性的五条誓文,“脱亚入欧”全面西化进行改革。1.内容:政治: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军事(富国强兵):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经济:推行地税改革,在“殖产兴业”的口号下,建立模范企业,大力发展近代经济。社会生活: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注:学欧美学制,改革教育实行义务教育,派人出国留学;学习欧美文化和生活方式,穿西服、吃西餐。2.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3.改革特点:自上而下、涉及面广、借鉴西方、保
10、留大量封建残余。4.影响: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成为当时亚洲唯一的资本主义强国,实现了富国强兵,但是日本的改革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武士道、忠君爱国)。它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5.改革成功原因:武士阶层的改革决心;政府的推动;顺应历史潮流;群众基础广泛;国际环境有利。四、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异同【1】相同点1、背景相同。两者都发生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都是在19世纪中期民族危机加剧的情况下开始向西方学习的。2、目的相同。两者都是要富国强兵,挽救民族危亡,巩固统治。3、内容相同。两者都从西方引进了先
11、进的科学技术,建立了一批近代化企业、新式军队,进行了教育改革。4、方式相同。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5、结果方面的部分相同。都是对本国历史发展的进程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都有利于本国的近代化发展历程。【2】不同点1、领导力量不同。中国洋务运动的力量主要是地主阶级洋务派;日本明治维新的领导力量是日益资产阶级化的中下级武士和明治天皇二者形成合力。2、具体措施不同。(1)政治方面:中国洋务运动没有触动封建专制制度。日本则改革落后制度,颁布宪法,建立新的政治体制,走资本主义道路。(2)经济方面:中国洋务运动创办了一批军事、民用企业,军事工业均为官办,贪污腐败现象十分严重,企业缺乏活力与动力;民用企业垄断了
12、某些行业,对民间私人办厂实行严格限制,导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无从发展。日本则进行大力改革,政府投资兴办一些近代工业,作为示范,同时鼓励私人资本主义发展,推动了民间企业的兴起。(3)文教方面:中国只办了三十多所培养翻译、军事、科技人才的新式学校,选送了几批留学生,原有的教育体制、八股取士制度未有丝毫的触动。日本则大力发展近代教育,改革教育内容,使自然科学占教学内容的一半左右,并建立全民义务教育制度,培养资本主义建设人才。3、阻力不同。洋务运动外受西方列强,内受封建顽固势力的严重阻挠;日本幕府体制专制色彩较轻倒募运动的胜利扫除了改革的障碍。4、实施条件不同。中国当时民族资本主义尚未形成;日本资本主义
13、生产关系已经获得发展,资产阶级已经形成。5、性质不同。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改革;明治维新是资产阶级性质改革。6、结果不同。中国洋务运动实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最后失败,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中国仍然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日本明治维新不仅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而且更重视西方国家先进的政治制度,最终成功,不仅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还是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近代亚洲唯一的强国。【3】启示:1、我们不可以一切都仰赖外国,需要自己独立自主,自力更生。2、在向先进的国家学习时,不仅仅是技术引进,还要引进先进的现代企业制度、管理制度、甚至国家制度,以及先进的有利于社会进步的思想。3、必须坚持一切从
14、实际出发的原则,避免全盘照搬,以中国的实际情况为立足点,结合我国的国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总结出一条适合我国发展的模式,这才是正确的发展之路。五、启示(认识、观点、结论):1、改革是强国之路;改革是实现国家富强的重要途径。2、杰出人物推动历史发展;明治天皇是一名优秀的国家领导人,推动了日本社会的发展和进步。3、符合国情的政策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要对外开放,学习外国优秀的地方,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六七十年代20世纪初)一、开始: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二、特点:以科学理论为基础,科学研究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与技术紧密
15、结合);电力的广泛应用;以重工业部门为重点;多个国家同时并举(美国、德国、法国等);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交叉进行(以日本、德国、俄国、中国为代表)。三、美德英法四国发展状况:美、德领先,发展迅速;英、法发展缓慢。四、主要成就(一)电力的广泛使用1.英国: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2.美国:爱迪生白炽灯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火力发电站和输电网) 3.通信工具:电话、电报。(二)内燃机的发明和新交通工具1.内燃机:奥托(德国)煤气内燃机;戴姆勒(德国)汽油内燃机;狄塞尔(德国)柴油内燃机。2.交通工具:(1)汽车德国本茨制造出内燃机驱动的汽车;美国福特汽车公司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2)飞机1903年美
16、国莱特兄弟。1909年中国人冯如制成中国的第一架飞机制造“冯如1号”、“冯如2号”被誉为“中国航空之父”。(3)轮船、拖拉机等。(三)化学工业和新材料1.现代炸药:瑞典-诺贝尔-1867 2.现代塑料:美国-海厄特-1869(赛璐珞)3.人造纤维:法国-夏尔多内(人造丝工业之父)-1884(四)新兴工业:电力和石油工业,石油成为重要能源。六、影响:1、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2、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3、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出现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康采恩
17、等垄断组织。)。4、资本主义的对外扩张形式由商品输出转变为资本输出。随之而来的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增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5、新部门和新产业的出现。形成许多新工业部门,如电子工业和电器制造业、石油开采业和石油化工业,以及新兴的通讯产业。6、资本主义各国工人人数猛增,无产阶级队伍壮大,工人运动逐步走向高潮。7、同时殖民地半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形成,民族民主运动高涨(1899年-1900年中国义和团运动、1898年戊戌变法运动、1911年辛亥革命)。8、进一步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环境污染、疾病问题逐渐严重,贫富分化加剧。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一、变化的根本原因:工业革命的开
18、展。二、变化的表现1.人口增长: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发展,人口迅速增长。2.人口流动:人走增长促进人口流动,大量人口移民到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等地。其中美国因移民的涌入,人口增长量惊人。3.劳动力结构变化: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减少,从事工商业的人口增多。妇女走出家庭,成为工业劳动者。4.推广大众教育: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免费义务教育的普及,建立初等、中等、大学组成的系统教育体系。提高了欧美各国的大众文化水平,促进了社会发展。5.城市化进程:(1)原因: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城市规模变大,城市化进程加快。(2)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影响: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生产的协作和专业化;对城市基础设施
19、提出挑战;引发城市公共卫生危机。6.引起了社会问题:(1)贫富分化加剧,社会矛盾激化,造成社会贫困和失业,出现饥馑、战争。(2)环境污染:废气、废水污染大气、河流,危害人类的健康。污染严重的原因:未做好环境保护;两次工业革命(制造业及化学工业发展)带来的污染。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经济建设可以为环境保护提供有利条件、环境保护可以促进经济建设健康发展等)(3)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工人的反抗斗争日益激烈。第7课 近代科学与文化一、科学家1.牛顿(英国):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三大成就: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微积分学。1687年自然哲学的数学理论。 2.达尔文
20、(英国):“进化论”,物种起源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3.居里夫人(波兰):发现并提炼放射性元素镭。二、文学巨匠1.巴尔扎特(法国):人间喜剧,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2.列夫托尔斯泰(俄国):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三、音乐美术大师1.贝多芬(德国):第一部反映重大社会题材的交响乐作品英雄交响曲(拿破仑)。人性魅力:提倡民主,反对专制;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维护人权。精神品质:直面挫折,意志顽强;富有创新精神。2.梵高(荷兰):印象画派,向日葵。四、近代科学与文化发展的原因1.经济基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发展是近代科学产生的
21、前提和根本动力。资本主义的发展为科技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这是近代自然科学创立发展的社会基础。2.政治保障: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和民主政治的建立,为近代科学提供了自由的发展空间。欧洲先进国家保护、奖励科技发明、改革教育制度、组织相关机构,都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创立和发展。3.思想基础:思想解放为近代科学的发展解放了精神枷锁。文艺复兴极大地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打破了封建神学的束缚。启蒙运动更是提倡理性,抨击专制、等级制度,强调自由平等,为近代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4.社会基础: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科技知识,又为科技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这是近代自然科学创立发展的社会基础。5.制度基础:欧洲资本主义国
22、家保护奖励科技发明,改革教育制度和专利制度,组织科研机构,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创立和发展。6.科学家的努力探索:科学家的个人才华和努力也是近代科学与文化发展的重要原因。面向现实、重视实验、崇尚理性的科研精神,有利于科学的发明和发展。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1.一战爆发的原因/背景:(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帝国主义国家围绕着争夺市场、原料场地和投资场所,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尖锐。(2)主要原因:欧洲两大对抗军事组织的出现和扩军备战。(3)其他原因:德国的崛起与欧洲各国的军
23、备竞赛。巴尔干危机埋下了战争祸根。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20世纪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为世界大战的爆发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技术基础。(4)导火线(直接原因):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2.一战爆发标志: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3.战前两大军事集团称谓及国家:(1)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2)三国协约:英、法、俄。原属同盟国的意大利,考虑到利害的关系,加入到了协约国方面作战。(建立同盟或关系敌对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4.欧洲的“火药桶”(即矛盾最集中的地方):巴尔干地区。5.转折性战役:凡尔登战役(被称为“绞肉机”“地狱”“屠场”。形容战争的残酷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编 九年级 历史 下册 重要 首要 知识点 复习 温习 清单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58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