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考点提纲
《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考点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考点提纲(27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考点提纲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 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考点一:人类的演化:古猿(距今约300万年左右)能人早期智人(距今约20万年)早期智人晚期智人,即现代人(距今约5万年)考点二:我国境内的古人类一、古人类遗址的特点:丰富性二、古人类代表:元谋人、蓝田人、郧县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古人类距今时间发现地点考古发现生产生活地位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云南元谋县两颗门齿化石能够制作和使用工具(会不会制作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之一。蓝田人距今约160万年陕西蓝田一个完整头骨
2、化石郧县人距今约100万年湖北郧县3个头骨化石古人类距今时间发现生产生活特征地位北京人(直立人代表)距今约70万-20万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1929年裴文中)群体生活;使用打制石器:砍砸器、尖状器、刮削器等;使用天然火(改善生存条件,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山顶洞人(晚期智人-现代人的代表)距今约3万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集体生活(无贫富贵贱之分)使用打制石器;人工(钻木)取火;爱美意识,埋葬逝者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三、意义:我国境内直立人遗存的发现对研究人类起源和古人类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注意】新旧石器时代
3、的区别:旧石器时代是打制石器,新石器时代是磨制石器。【知识拓展】研究远古人类的方式:化石是研究远古人类历史的重要证据。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考点一、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一、农业起源:1.地位:我国是世界上农业起源地之一。2.起源过程:(1)距今约2万年,对野生植物进行管理(2)距今约1万年,南北方都出现人工栽培农作物: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栽培水稻、粟和黍均发现于我国。3.意义:水稻、粟和黍的人工栽培,是我们的祖先为人类文明作出的重要贡献。二、定居生活1.农业的起源和发展促进人类的定居生活。(关系)1.原始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标志:定居生活、磨制石器、制作陶器、饲养家畜2.原始农业发展的意义:原
4、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考点二、河姆渡人与稻作农业的繁荣一、概况1.我国史前稻作农业发展的区域: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是2.代表:河姆渡遗址和贾湖遗址二、代表1.河姆渡遗址(1)时间:距今约7000年(2)发现地点:浙江余姚河姆渡(长江下游地区)(3)住房:干栏式建筑(4)生产生活:木结构水井(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结构水井之一)农业:种植水稻(稻作农业),使用骨耜农业生产工具畜牧业:家畜饲养以猪、狗为主,人们还狩猎野猪、鹿等。手工业:使用天然漆,制作陶器、玉器和乐器骨哨,还运用雕刻等技术。(出土了目前已知我国最早的象牙雕刻器)2.贾湖遗址(1)时间:距今约9000-7500年(
5、2)发现地点:河南中部的淮河上游地区(3)考古发现:石器、陶器、骨器、碳化稻谷、家猪骨骼、龟甲、骨笛(目前世界商发现的年代最早的能够吹奏七声音阶的笛子。考点三、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一、仰韶文化1.概况(1)时间:距今约7000-5000年(2)地点:主要分布在黄河中游地区。(3)生产生活状况:原始氏族社会的大发展时期;氏族成员之间地位平等,没有明显的阶级分化。2.代表:半坡遗址、河南灵宝西坡遗址(1)半坡遗址时间:距今约6000年发现地点: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住房:半地穴式房屋,有灶坑生产生活:农业:种植粟、黍,饲养猪、狗等家畜。手工业:制作磨制石器;制作乐器陶埙;使用装饰品;会纺织、制
6、衣。其他:使用弓箭、渔叉等进行渔猎;采集野果。(2)河南灵宝西坡遗址考古发现:大房子基址,可能是氏族首领居住火处理部落事务的场所。3.文明特点:仰韶文化时期是氏族社会的兴盛时期。4.墓葬:早期墓葬看不出显著差别后期墓葬出现明显差别二、大汶口文化1.时间:距今约5900-4400年2.分布:黄河下游和淮河中下游地区3.生产生活状况(1)手工业:制陶技术有较大发展,制作精致的陶器和精美德玉器。(2)墓葬:出现明显差异,表明当时同一群体内部已经出现贫富分化。三、龙山文化1.时间:距今约4400-3800年,大汶口文化德后继者2. 生产生活状况:发展制陶技术(代表:蛋壳陶)表明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达到
7、较高水平。重点:对比河姆渡人和半坡人原始居民河姆渡人半坡人距今时间距今约7000年距今约6000年生活地点今浙江余姚河姆渡(长江流域)今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房屋样式干栏式建筑(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半地穴式房屋生产工具骨耜磨制石器、骨器、角器原始农业人工栽培水稻主要种植粟饲养业猪、狗、水牛猪、狗手工业陶器、玉器、骨哨彩陶、(人面鱼纹彩陶盆)、陶埙、骨针、纺轮(会纺织制衣)半坡人与河姆渡人文化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地理位置不同,导致气候条件不一样。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考点一:早期国家与文明起源一、早期城市初步形成(1)时间:大约在5000多年前(2)背景:原始社会的农业、畜牧业有了较大发展,人
8、口增长并开始向区域中心集中。(3)设施:城墙、城壕、大型水利设施。(4)影响:部分人从生产劳动脱离,专门从事管理,出现掌握政治、经济、军事和祭祀权力的王。二、早期国家的形成:以王为首的统治阶级依靠社会规范和暴力对内进行管理和统治,对外发动战争,从而形成了早期国家。三、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考点二、良渚古城与陶寺都城一、良渚古城1.时间地点:位于浙江余杭,距今约5300-4300年。2.组成:宫殿区、内城和外城。3.地位:规模在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4.水利系统:是同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5.考古发现(1)大型广场和多组高等级建筑,出土约20万千克的炭化稻谷。价
9、值:这些发现反映了良渚社会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统治者较强的调动、组织能力。(2)墓葬特点:陪葬品包括祭祀用的玉琮、玉璧和象征着军事指挥权的玉钺。价值:和随葬品稀少的普通墓葬对比鲜明,说明当时的社会阶级分化已经相当明显。6.意义:良渚古城的考古发现证实距今约5000年,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二、陶寺都城1.时间地点:位于山西襄汾,距今约4300-4000年。2.都城建筑:面积达280万平方米,城内有宫城,多处高等级建筑基址,以及陶制的建筑材料。3.墓葬特点(1)阶级分化严重:大型墓葬集中分布,随葬品表明墓主人的高贵身份。小型墓葬没有任何随葬品说明当时阶级分化严重。(2)文化交流:大型墓葬
10、的随葬品来源十分广泛,反映出各地文化因素汇聚中原。4.其余考古发现:小件青铜器、带有书写符号的陶壶,发现了可能是观测天象、确定节气的观象台。5.意义:陶寺都城遗址的发现,表明当时黄河中游地区已经出现了早期国家。三、意义:早期中华文明的形成良渚古城、陶寺都城等考古发现,表明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距今5000年左右,黄河,长江、西辽河流域都发展出了各具特色的史前文明,它们彼此之间不断地交流和融合,共同构成了早期中华文明的主体。考点三、远古的传说一、炎黄联盟1.年代:五六千年前,我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2.地点:黄河流域。3.形成:阪泉之战:炎帝失败,归顺黄帝,两大部落结成联盟。
11、涿鹿之战:炎黄部落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涿鹿激战,蚩尤战败,归附炎黄部落联盟。黄帝被推举为联盟首领。4.影响:炎黄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二、尧舜禹的禅让1.部落联盟的首领:黄帝尧舜禹2.禅让制:部落联盟首领传位给贤德之人。(即原始的民主)3.人物事迹:尧鼓励人们发展生产;舜制定刑法,完善制度,稳定局势,派禹治水,解决水患;禹治水有功,被民众尊称为“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后人以此形容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三、对传说与历史的认识:远古传说不能等同于历史事实,但包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需要与文物史料或其他史料相互佐证
12、,以了解历史真相。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考点一:王朝的更替朝代建立时间都城开国君主、亡国君主夏公元前2070年阳城禹、桀商公元前1600年亳盘庚迁殷汤、纣西周公元前1046年镐京周武王、周幽王东周公元前771年洛邑周平王考点二、夏朝1.地位: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2.“家天下”:家天下的局面从启开始。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标志着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标志着“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3.国家机构: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4.统治区域:中心区域主要在今河南中西部、山西南部一带。5.考古发现
13、:二里头遗址(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手工业作坊、生活区、墓葬群,出土精美礼器反映文明水平)。考点三、商朝1.强盛的原因:任用贤才,发展农、工、商业2.迁都:原因: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盘庚迁殷:迁到殷后保持相对稳定,控制范围拓展。3.统治措施:巩固统治手段:设置监狱,制定刑法,加强对奴隶和平民控制。4.奴隶的悲惨生活:没有人身自由,可被随意转让、买卖、屠杀,作祭品或殉葬(河南安阳殷墟商王大墓殉葬者众多)考点四:西周1,区域:陕西渭水流域周原一带。2.发展方式:以农业立国,拓展疆土,发展迅速成为强大政治势力挑战商朝。3.过程:周文王在吕尚等人辅佐下做灭商准备。周武王灭商:公元前1046年
14、牧野决战获胜,灭商建周,定都镐京。周公旦营建洛邑:加强对东部地区控制。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与民争利引发国人暴动,厉王逃亡。周幽王时:朝政腐败,内外矛盾激化。公元前771年,戎攻陷镐京,西周灭亡。4.分封制(1)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2)依据: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3)分封对象:宗亲和功臣,(4)内容:周王授予诸侯的权力:建立诸侯国;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再分封。诸侯对周王的义务:向周王进献贡物,服从周王调兵。(5)作用: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积极)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导致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混乱局面。(消极)(6)实质:确
15、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西周时期贵族等级:周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分封制)【聚焦新课标核心素养】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都是由于国君暴虐无道,统治残暴、腐败,失去民心。从夏朝和商朝灭亡中我们能得什么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第5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考点一、东周的分期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因孔子编订的编年史书春秋而得名)和战国(因西汉刘向整理校订战国策而得名)时期。2.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奴隶社会瓦解时期)3.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
16、公元前221年。(封建社会形成时期)考点二、王室衰微1.表现:诸侯不再分封,而是设置县郡,委派官员管理。(标志着西周时期的分封制逐步走向瓦解)周王室仅管辖洛邑一带。诸侯不听从周王命,各自为政。诸侯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2.影响:对大的诸侯国:大国诸侯势力雄厚,拥有强大的影响,操控政治,竞相角逐,使春秋时期的政治呈现出新面貌。 对周王室:周天子已失去对国家的实际统治权。考点三、诸侯争霸1.原因:周王室衰微;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 为了追逐自身的利益。2.口号:尊王攘夷3.春秋霸主:齐桓公((春秋首霸、管仲改革)、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吴王夫差、越王勾践4.影响:国家出现走向统一的趋势,促进
17、民族交融,产生华夏认同观念;(积极)给人们带来沉重的灾难和痛苦。(消极)考点四、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农业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和使用,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也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之一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漆器业以及煮盐业都有所发展。商业商业活动活跃,很多城市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考点一、战国七雄(军事)1.七国形成:田氏代齐:齐国由大夫田氏取代 三家分晋:赵、魏、韩 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2.战国的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3.战争特点:规模大
18、、参兵多、区域广、时间长4.战争目的:兼并小国5.战争方式:各自为政、发展疆域、互相战争考点二、商鞅变法(政治)1.背景: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统治者纷纷实行变法改革。(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赵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军事改革)2.目的:为了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3.时间、人物: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4.内容(1)政治方面: 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加强中央集权)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是后来商鞅被处死的原因)建立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加强基层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法治)(2)经济方面:废除旧的土地制度(使封建土地所有制得以建立,最
19、能体现新兴地主阶级的需求) 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积极性;国富)统一度量衡。(便利赋税的征收)(3)军事方面: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兵强)(有利于提高军队战斗力,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5.性质:一场彻底的地主阶级的封建性质的改革。6.商鞅的品质:不畏强权、公正无私、严格执法、敢于同旧势力斗争。7.作用:使秦国各方面有了根本的改变,综合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8.变法成功的原因: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根本原因)最高统治者的支持变法深得民心【注意】 评判改革成功与否的方法:放在特定的历史
20、环境中,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推动社会的发展。9.启示:改革要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要有创新精神;改革不是一帆风顺地的。考点三、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1.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农业1.铁器的使用日趋普遍,牛耕得到进一步推广,耕作技术明显进步。使农业生产得到进一步发展。2.各国都十分注重兴修水利,秦国都江堰的修筑就是伟大的创举。手工业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冶铁技术迅速提高;纺织、冶铁、青铜铸造、采矿、煮盐、竹木器、漆器、皮革、制陶、酿造等手工业发展可观。商业商业日益发达,货币流通广泛,各地涌现出一批中心城市。工商业主聚集了大量钱财,有的富比王侯。2.都江堰时间公元前 256 年(战国后期)修建者秦国蜀郡郡守
21、李冰地点四川成都附近的岷江上特点是一座利用地形与水势实现无坝引水的综合性水利工程,使提防、分洪、泄洪、排沙、控流等功效合成为一个系统。功能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第7课 百家争鸣考点一、老子和道德经1.简介:老子,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创始人,代表作道德经2.主张成就(1)核心:道。“道”是孕育万物的总根源,也是万事万物运行的总规律,人们要顺应事物内在规律来行事。(2)哲学: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认为一切事物都对立面,如难和易、长和短、前和后等,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朴素的辨证法思想)。(3)处世上:提倡安于柔弱的地位,主张以退为进,以柔克刚(4)政治:主张无为而治,追求小国
22、寡民的理想社会。考点二、孔子和儒家学说1.概况:孔子,春秋后期鲁国人(山东),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思想由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2.主张成就:(1)思想:核心思想是仁,提出仁者爱,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提出仁者爱人,即有同情心和爱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政治:主张恢复西周的礼乐文明,按西周的制度和文化来重建当时的社会政治秩序。(3)教育:创办私学,打破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促进教育在民间的发展。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总结教育规律,提出因材施教、举一反三等教育原则和方法。(4)文化:晚年精心整理和修订古代重要典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编 新版 年级 历史 上册 期末 复习 温习 知识点 考点 提纲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58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