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卷(全解全析)(湖北专用)
《七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卷(全解全析)(湖北专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卷(全解全析)(湖北专用)(14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卷(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
2、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测试范围:七年级上册第12单元。5. 难度系数:0.75。6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积累与运用(20分)今年的秋天来得晚,寒露之后,才感受到丝丝凉意。桂花已伫蓄了太久的热情,一簇簇_金黄色的花朵儿伴着甜甜的香气在浓浓的绿叶中淀开了。秋意就在这淡淡的芳香中悄悄酝酿_。再次迈入秋景,大自然瞬间焕然一新,她已悄悄地换了一身装扮,染上秋色的枫叶,温柔的秋阳,金黄色的麦浪,浪漫的山花,一步一景,皆是秋意。乡村的秋天真美!群山包围的村庄,远离了人声鼎沸,藏着漫画般的童话,当秋日夕阳遇上美丽的山村时,仿佛粉色的颜料桶被打翻,一
3、个美丽、梦幻的温柔之乡就这样呈现眼前。如此之景,真可谓是美不胜收啊。1(2分)给文中加点字注音一簇簇 酝酿 2(2分)文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改正“ ”改成“ ”,“ ”改成“ ”3(2分)文段中加横线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焕然一新B人声鼎沸C美不胜收D呈现【答案】1 c ning 2 淀 绽 伫 贮 3A【解析】1本题考查字音。一簇簇 :y c c,用于聚集成团的东西,表示聚拢;聚成一团。酝酿:yn ning,本意是造酒的发酵过程,比喻做准备工作。2本题考查字形。伫蓄贮蓄,储存,积聚,指储存的物品。淀开绽开,指植物的皮、壳等裂开,也比喻人们的笑脸。3本题考查成语、词语运用。A.焕然一新:
4、指改变陈旧的面貌,呈现出崭新的样子。不符合“大自然”的语境,使用对象有误;B.人声鼎沸:本意是锅里的水烧开了,发出响声;现指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像炸开了锅。使用正确;C.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使用正确;D.呈现:显出;露出。使用正确;故选A。4. (8分)默写。(1)次北固山下中描写景物、节令,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 , 。(2)观沧海中通过写草木欣欣向荣的景象把大海渲染得生机勃发的句子是: , 。(3)浩瀚诗海,思乡是诗人笔下永恒的主题:王湾在北固山下吟咏乡愁,“ , ”,表现了思乡之切;马致远面对夕阳,一句“ , ”,饱含着思乡的泪水。【答案】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树木
5、丛生 百草丰茂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解析】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注意“茂、处、雁、涯、残、春”等字的书写。学校将开展“有朋自远方来 ”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以下活动,根据要求,完成各题。5.(2分)宣传委员准备围绕“交友之道 ”制作一期海报,请你仿照示例,再帮助他设计两个栏目。栏目一:学交友警句 栏目二: 栏目三: 6.(4分)你的同学小明为了结交更多的朋友,和朋友搞好关系,最近经常向爸爸伸手要钱,请朋友吃烧烤、喝奶茶,还和一些行为习惯比较差的朋友走得较近。作为班长,你该如何劝说他?(至少引用一个有关交友的成语、谚语、名言、典故或格言诗句。)【答案】5. 提交友
6、建议 讲交友故事6.小明,“君子之交淡如水”,真正的朋友不是靠金钱来维系的,应该是志同道合的,共同进步的,以后我们要尽量多交益友,好吗?【解析】5.本题考查活动设计。要求围绕“交友之道”设计两个栏目。根据活动主题“有朋自远方来”和示例“学交友警句”,可从唱交友歌曲、举办演讲比赛或征文比赛等方面分析作答。示例:唱交友歌曲;写交友征文6.本题考查劝说词。劝说别人要有称呼,语气要委婉,还要指出利害。本题中的劝说对象是小明,要针对小明的交友问题为了和朋友搞好关系,最近经常向爸爸伸手要钱,请朋友吃烧烤、喝奶茶,还和一些行为习惯比较差的朋友走得较近进行劝说,劝说时还要至少引用一个有关交友的成语、谚语、名言
7、、典故或格言诗句。示例:小明,我知道你是一个仗义大方的人,只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真正的朋友不是靠小恩小惠来维系的;再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要尽量和志同道合的优秀的人作朋友,要远离那些行为习惯差的人,你觉得呢?二、阅读与鉴赏(45分)(一)(78题,共4分)。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两则批注邯郸冬至夜思家【唐】 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注】邯郸:地名,今河北省邯郸市。冬至: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古代冬至有全家团聚的习俗。驿:驿站,古代传递公文,转运官物或出差官员途中的歇息的地方。7(2分)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语言朴
8、素自然,道出了旅人常有的一种生活体验,感情真挚动人。B诗歌首句叙写冬至佳节,原本团圆的日子,诗人却远在邯郸,无法归家。C“抱膝灯前影伴身”,这句诗写诗人在客店里过节朋友陪伴的温馨情景。D整首诗歌构思精巧,全诗无一“思”字,只平平叙来,却处处含着“思情”。8(2分)请写出本诗中与“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并体会其中的情感。【答案】7C 8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表达了诗人的孤寂之感和思家之情(表达了诗人淡淡的思乡之愁以及浓浓的怀亲之意)。【解析】7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C.“膝灯前影伴身”意思是晚上孤灯下抱膝在床,只有自己的影子陪伴着自己。表
9、现了孤寂之感,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选项“写诗人在客店里过节朋友陪伴的温馨情景”有误。故选C。8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两句诗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面对巴山的凄风苦雨,诗人想象到什么时候能够还乡,和妻子夜坐西窗之下,共剪灯芯烛花,畅谈中又提起如今在巴山夜雨中的孤苦心境。这情景是想象中的回味,这回味又慰藉了眼前巴山夜雨中孤苦的心,虚实相生,情景交融。创设了一个与妻子团聚的欢乐情景,从中表达出诗人心情的郁闷、孤独、苦寂。“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这两句,诗人并未直接描绘自己如何思念家人,而是通过想象家中的情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他想象家人在这个冬至之夜,夜深人静
10、之时,围坐在一起,谈论着远方的自己。这种通过对方的行为(说着远行人)来反衬自己情感的写法,更加含蓄而深沉。它不仅表达了诗人自己身处异乡、孤寂无依的感受,更展现了家人对自己的牵挂和思念,使得这份情感更加浓厚和动人。同时,这两句诗也蕴含着诗人对未来相聚的渴望和期待。他相信在未来的某一天,自己能够与家人重聚,共同回忆这段分离的时光,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这种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为整首诗增添了一抹温馨和希望的色彩。综上所述,“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这两句诗,通过想象和憧憬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深切的孤寂之感和浓厚的思家之情,与“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有异曲同工之妙。(二)(共14分)阅读下
11、面文言文,完成各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_?”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
12、获全。注:荀巨伯:东汉颍州(今属阜阳)人,汉桓帝的义士。胡:中国古代泛指居住在北部和西北部的少数民族。郡:古代的行政区划,这里指城。9(4分)解释下列加点词(1)尊君在不( ) (2)元方入门不顾( )(3)值胡贼攻郡( )(4)不忍委之( )10(2分)从下面四个字中,选择一个字填在句尾横线上,使句子表达的意思完整。()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_?A矣B之C邪D焉11(2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12(4分)元方“入门不顾”,你认为元方这样做是否失礼?为什么?13(2分)在主旨方面,甲、乙两文分别侧重于强调“ ”和“ ”的重要性。(分别从两文中选择一个字填在横线
13、上)【答案】9 同“否” 回头看 恰好,正遇上 舍弃,丢下 10C 11我们这些不讲道义的人,却侵入这个有道义的地方。 12失礼:元方批评友人无礼,自己更应有礼,友人已认错,又是长辈,即使有错也应以礼相待。不失礼:友人失信又失礼,行事不端,态度恶劣,元方用“入门不顾”的态度维护自己和父亲的尊严,这是坚持原则的一种体现,同时也给“友人”一个教训。 13 信 义【解析】9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你的父亲在吗?不,同“否”。(2)句意:元方头也不回地进门去了。顾,回头看。(3)句意:正好赶上胡
14、贼攻打城池。值,恰好,正遇上。(4)句意:不忍心舍弃他。委,舍弃,丢下。10本题考查虚词用法。句中的“岂”是难道的意思。说明这是一个反问句。反问句的句末应是疑问语气词。结合句意:为了苟且偷生而毁掉道义,这难道是我荀巨伯做的事吗?可知,空白处句末语气词的意思是“吗”。“矣”是句末语气词,表示“了”的意思。“之”用在句末时,常起补齐音节的作用,无义。“邪”,句末语气词,表疑问“呢”的意思。“焉”句末语气词,常表陈述语气,无义。故用“邪”,故选C。11本题考查译句。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15、。重点词语:我辈,我们。之,的。而,却。1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可以认为失礼,根据“友人惭,下车引之”可知,友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下车来拉元方,表达歉意。友人又是元方父亲的朋友,是元方的长辈。元方要保持起码的尊重。从这两个角度来说,元方入门不顾的行是无礼的。可以认为不失礼。根据“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可知,友人不仅不讲诚信,没有约定时间前来。还对子骂父,非常无礼。元方用“入门不顾”的行为表达自己的愤怒,来维护父亲的尊严,并不失礼。13本题考查比较阅读。根据甲文中的“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日中不至,则是无
16、信”可知,友人没有按约定的时间前来,不讲诚信,结果遭到了元方的严厉斥责。故本文强调的“信”。根据乙文中的“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可知,荀巨伯因为义而甘愿替友人去死。贼人也因为他的义而放弃了攻城。故本文强调的是“义”。【点睛】参考译文:【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您没到,这是不讲
17、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乙】荀巨伯从远方来探望重病的朋友,正好赶上胡贼攻打城池。朋友对巨伯说:“我如今就要死去了,你赶紧离开!”巨伯说:“我从远方来探望你,你却让我离开,为了苟且偷生而毁掉道义,这难道是我荀巨伯做的事吗?”这时胡贼已经到了,问荀巨伯:“大军到了,整个城都空了,你是什么人,竟敢独自留在城中?”巨伯说:“我的朋友身患重病,我不忍心舍弃他,我宁愿用我的性命来换取朋友的性命。”胡贼相互议论说:“我们这些不懂道义的人,却侵入了这么有仁义的国家!”于是调回外出打仗的军队,使整个城都因此获救。(三)(共7分)
18、阅读保护海洋,治理微塑料污染一文,完成小题。保护海洋,治理微塑料污染刘诗瑶近年来,我国开展了多次大洋和极地科考活动,科研工作者在海洋中均检测出了微塑料。相比大型塑料,这种直径小于5毫米的微塑料肉眼往往难以辨别,它们更加隐蔽,不易清理,具有很大的潜在危害。海洋微塑料到底从何而来?调查研究发现,一部分海洋微塑料由大型塑料碎化而来,另一部分来自流入大海的原料,如树脂颗粒、个人护理品和清洁剂中的塑料磨砂等。事实上,从近海到大洋,从赤道到极地,从海洋表层到大洋深处,全球海域都出现了微塑料。海洋微塑料污染已经成为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华东师范大学施华宏教授介绍,比较大的塑料被鲸鱼等大型海洋动物误食,造成的往
19、往。是机械损伤;而微塑料过于细小,再加上本身含有增塑剂等添加剂,还能吸附环境里的化学物质,具有一定的化学毒性,进入海洋生物体后,有可能给体内器官造成更大伤害。海洋微塑料污染问题的严峻性还在于微塑料的数量不断增长。有些塑料经过几百年才会完全降解,原有积累下来的大型塑料还在经历着侵蚀、风化、迁移、破碎至微小的过程,新的塑料又在源源不断地产生。新旧叠加,海洋微塑料的总量令人担忧。我国是塑料生产大国,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相关环保问题。在治理海洋微塑料污染方面,我国始终积极推进无害化处理的进程,努力从源头治理,减少塑料垃圾进入海洋环境。与近年来国际同类调查结果相比,我国近海表层水体微塑料含量处于中低水平。
20、在海洋部门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志愿者主动参与到清洁海滩的活动中。随着微塑料知识的普及,相信会有更多人加入到保护海洋的行列。可见,加强对海洋微塑料污染的防治,要在塑料产生的源头和去向方面下功夫,例如,尽量减少塑料垃圾的产生,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加强对微塑料的拦截和降解处理等。防治海洋微塑料污染,还要不断提高公众对微塑料污染的认识水平,共同呵护良好的海洋生态环境。(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4(2分)下面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从近海到大洋,从赤道到极地,从海洋表层到大洋深处,全球大部分海域出现了微塑料。B具有一定化学毒性的微塑料虽然很小,但进入海洋生物体后,仍有可能给其体内器官造成更大伤害。
21、C有些塑料还没有完全降解,新的塑料又不断产生,导致海洋微塑料总量不断增长。D在海洋部门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志愿者主动参与到清洁海滩的活动中。15(2分)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段由我国科研工作者的科考发现,引出对海洋微塑料来源的说明。B第段中加点词“往往”,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C第段划线句子使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只要加强对污水中微塑料的拦截,就能防治海洋微塑料污染。D本文采用逻辑顺序,条理清晰地介绍了海洋微塑料污染与防治的相关知识。16(3分)阅读下面材料,结合选文,探究分析可能导致海鸟死亡的几种原因。材料:英国南极科考队在距离极点1500米的南乔治亚岛
22、考察时,在死亡的海鸟胃中发现了微塑料、包装袋碎片等物。【答案】14A 15A 16海鸟胃中的微型塑料使其具有饱腹感,导致营养不良甚至因无法摄食而死;微塑料的毒性,吸附的毒物;海鸟食用了含有微塑料的海洋生物而死。【解析】1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筛选。A.根据第段“从近海到大洋,从赤道到极地,从海洋表层到大洋深处,全球海域都出现了微塑料”分析,选项中“全球大部分海域出现了微塑料”描述不准确。故选A。1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A.第段由我国科研工作者的科考发现,引出微塑料的危害,进而引出说明对象:海洋微塑料污染与防治。故选项中“引出对海洋微塑料来源的说明”理解有误。故选A。16本题考查对文章
23、内容的理解与概括。结合文章第段“另一部分来自流入大海的原料,如树脂颗粒、个人护理品和清洁剂中的塑料磨砂等。事实上,从近海到大洋,从赤道到极地,从海洋表层到大洋深处,全球海域都出现了微塑料”可知,第一个原因可能是海鸟食用了微型塑料,这种化学用品进入胃里很难消化导致营养不良甚至因无法摄食而死;结合文章第段“而微塑料过于细小,再加上本身含有增塑剂等添加剂,还能吸附环境里的化学物质,具有一定的化学毒性,进入海洋生物体后,有可能给体内器官造成更大伤害”可知,微塑料带有毒性,这种毒性可能会导致海鸟死;或者海鸟食用了含有微塑料的海洋生物进而中毒,最后也会死亡。(四)(共12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贺年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语文 第一次 月考 全解全析 湖北 专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59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