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 模拟测试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 模拟测试练习题(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 模拟测试练习题(含答案解析)(17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 模拟测试练习题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材料一:襄子围于晋阳中,出围,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张孟谈曰:“晋阳之事,赫无大功,今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事,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矣。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仲尼闻之,曰:“善赏哉,襄子!赏一人而天下为人臣者莫敢失礼矣。”或曰:仲尼不知善赏矣。夫善赏罚者,百官不敢侵职,群臣不敢失礼。上设其法,而下无奸诈之心。如此,则可谓善赏罚矣。襄子有君臣亲之泽,操令行禁止之法,而犹有骄侮之臣,是襄子失罚也。为人臣者,乘事而有功则赏。今赫仅不骄侮,而襄子赏之,是失赏也。
2、故曰:仲尼不知善赏。(节选自韩非子难一)材料二:陈人有武臣,谓子鲋曰:“韩子立法,其所以异夫子之论者纷如也。予每探其意而校其事,持久历远,遏奸劝善,韩氏未必非,孔氏未必得也。若韩非者,亦当世之圣人也。”子鲋曰:“今世人有言高者必以极天为称,言下者必以深渊为名。好事而穿凿者,必言经以自辅,援圣以自贤,欲以取信于群愚而度其说也。若诸子之书,其义皆然。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武臣曰:“诺。”子鲋曰:“乃者赵、韩共并知氏,赵襄子之行赏,先加具臣而后有功。韩非书云夫子善之引以张本然后难之岂有不似哉?然实诈也。何以明其然?昔我先君以春秋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至二十七年荀瑶与韩、赵、魏伐郑,遇陈恒而
3、还,是时夫子卒已十一年矣,而晋四卿皆在也。后悼公十四年,知氏乃亡。此先后甚远,而韩非公称之,曾无怍意。是则世多好事之徒,皆非之罪也。故吾以是默口于小道,塞耳于诸子久矣。而子立尺表以度天,植寸指以测渊,朦大道而不悟,信诬说以疑圣,殆非所望也。”(节选自孔丛子。答问)注襄子:赵襄子。春秋末年,知、赵、韩、魏四家把持晋国国政,称“晋四卿”。晋阳之战,知氏(荀瑶)联合韩、魏攻赵,反被赵襄子联合韩、魏灭杀。子鲋:孔鲋,孔子八世孙。1材料二画框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勾选相应位置。韩非书A云夫子B善之C引D以张本E然F后难之G岂有H不似哉?2下列对材料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4、)A.围,指被围困,“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的“举”表示被选拔,两者用法相同。B.劝,指鼓励、劝勉,与兼爱“不可以不劝爱人”中的“劝”词义不相同。C.具臣,文中与“有功”相对,是指没有功劳的一般人臣,具体就是指高赫。D.诬说,指没有事实依据的胡说妄言,与现在所说的“诬蔑之辞”并不一样。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上设置有关法令,令行禁止,群臣不敢越职侵权,也没有了奸诈之心,他们履职行事,有了功劳就能得到赏赐,韩非认为这样才叫“善赏罚”。B.在武臣看来,韩非与孔子观点不同的地方很多,在遏奸劝善等方面,韩非不一定就不对,孔子也不一定就合理,韩非也可以称得上是当世圣人。C.世人
5、说到高必定会以上天作比,说到低必定会以深渊作比,他们常通过引经据典、援用圣贤来成就自己,使自己更加贤能,以争取民众的信任。D.子鲋对韩非之类的诸子学说闭口不言,充耳不闻,而武臣却深信不疑,进而怀疑圣人,子鲋对此深感失望,认为武臣是见识短浅,不明大道。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2)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5子鲋用以批驳韩非的事实依据是什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材料一:陆贽入翰林,年尚少,以材幸。在奉天,朝夕进见,帝亲倚之,同类莫敢望。尝为帝言:“今盗遍天下,宜痛自咎悔,以感人心。陛下诚不吝改过,以言谢天下,使
6、臣持笔亡所忌,庶叛者革心。”帝从之。故奉天所下制书,虽武人悍卒无不感动流涕。及辅政,不敢自顾重,事有可否,必言之。道有献瓜果者,帝嘉其意,欲授以试官。贽曰:“爵位,天下公器,不可轻也。”帝曰:“试官虚名,且已与宰相议矣,卿其无嫌。”贽奏:“非功而获爵则轻,非罪而肆刑则亵。今所病者爵轻也,设法贵之犹恐不重,若又自弃,将何劝焉?”或规其太过者,对曰:“吾上不负天子,下不负所学,皇它恤乎?”帝自用裴延龄。贽言:“延龄僻戾躁妄,不可用。”不听。俄而延龄奸佞得君,天下仇恶,无敢言。贽上书苦谏,帝不怿,竟以太子宾客罢。延龄揣帝意薄,谗短百绪,帝遂发怒,欲诛贽,赖阳城等交章论辨,乃贬忠州别驾。韦皋数上表请贽
7、代领剑南,帝犹衔之,不肯与。(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八十二)注建中四年,泾原兵变,唐德宗避乱于奉天。材料二:窃谓人臣之纳忠,譬如医者之用药,药虽进于医手,方多传于古人,若已经效于世间,不必皆从于已出。伏见唐宰相陆贽,才本王佐,学为帝师。论深切于事情,言不离于道德。智如子房,而文则过;辩如贾谊,而术不疏。上以格君心之非,下以通天下之志。但其不幸,任不遇时。德宗以苛刻为能,而贽谏之以忠厚;德宗以猜疑为术,而贽劝之以推诚;德宗好用兵,而贽以消兵为先;德宗好聚财,而贽以散财为急。至于用人听言之法,治边驭将之方,罪已以收人心,改过以应天道,去小人以除民患,惜名器以待有功,如此之流,未易悉数。可谓进苦口之药石,
8、针害身之膏肓。使德宗尽用其言,则贞观可得而复。臣等每退自西阁即私相告言以陛下圣明必喜贽议论臣等欲取其奏议,稍加校正,缮写进呈。愿陛下置之坐隅,如见贽面;反覆熟读,如与贽言。必能发圣性之高明,成治功于岁月。臣等不胜区区之意,取进止。(选自苏轼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6材料二中画框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臣等每退A自西阁B即私相C告言D以E陛下F圣明G必喜H贽议论7下列对材料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轻,指轻视、看轻,与报任安书中“或轻于鸿毛”的“轻”意思不同。B.恤,指忧虑,与答司马谏议书中“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的“恤”意思相同
9、。C.格,指纠正,与成语“别具一格”“格格不入”“格杀勿论”中的“格”意思不同。D.区区,指愚拙,与孔雀东南飞中“何乃太区区”的“区区”意思不同。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贽在唐德宗避乱于奉天时,得到皇帝倚重,他认为面对叛贼遍布天下的现状,德宗应责备自己,反省悔过,进而感化人心。B.唐德宗想封赏“试官”之位给一个进献瓜果的人,并说这只是一个虚名,但陆贽坚持认为应使爵位贵重,不要轻易授予爵位。C.苏轼认为陆贽的智慧、文才胜过张良,论辩、谋术胜过贾谊,如果他的进言能被皇帝完全采纳,则贞观之治的盛世将会再现。D.苏轼认为陆贽的奏议意义非凡,希望皇帝能把整理校对后的陆贽奏议
10、放在座位边,反复熟读,这就像和陆贽当面谈话一样。9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陛下诚不吝改过,以言谢天下,使臣持笔亡所忌,庶叛者革心。(2)药虽进于医手,方多传于古人,若已经效于世间,不必皆从于己出。10材料二中,苏轼认为陆贽“但其不幸,仕不遇时”的事实依据是什么?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说明。文言文阅读。材料一汉七年,韩王信反,高帝自往击之。至晋阳,闻信与匈奴欲共击汉,上大怒,使人使匈奴。匈奴匿其壮士肥牛马,但见老弱及赢畜。使者十辈来,皆言匈奴可击。上复使刘敬往使匈奴,还报曰:“两国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今臣往,徒见赢瘠老弱,此必欲见短,伏奇兵以争利。愚以为匈奴不可击也。”上怒,骂刘
11、敬曰:“齐虏!以口舌得官,今乃妄言沮吾军!”遂往,至平城,匈奴果出奇兵围高帝白登,七日然后得解。八年。冒顿为单于,兵强,控弦三十万,数苦北边。上患之,问刘敬。刘敬曰:“天下初定,士卒罢于兵,未可以武服也。冒顿杀父代立,妻群母,以力为威,未可以仁义说也。独可以计久远子孙为臣耳,然恐陛下不能为。”上曰:“诚可,何为不能!顾为奈何?”刘敬对曰:“陛下诚能以适长公主妻之厚奉遗之彼知汉适女送厚蛮夷必慕以为阏氏。生子必为太子,代单于。何者?贪汉重币。陛下以岁时汉所余彼所鲜数问遗,因使辩士风谕以礼节。冒顿在,固为子婿:死,则外孙为单于。岂尝闻外孙敢与大父抗礼者哉?兵可无战以渐臣也。”高帝曰:“善”。欲遣长公
12、主,吕后日夜泣曰:“妾唯太子、一女,奈何弃之匈奴!”上竟不能遣,而取家人子名为长公主,妻单于,使刘敬往结和亲约。(节选自史记刘敬孙叔通列传,有删改)材料二臣光曰:建信侯谓冒顿残贼,不可以仁义说,而欲与为婚姻,何前后之相违也!夫骨肉之恩,尊卑之叙,唯仁义之人为能知之,奈何欲以此服冒顿哉?盖上世帝王之御夷狄也,服则怀之以德,叛则震之以威,未闻与为婚姻也。且冒顿视其父如禽兽而猎之,奚有于妇翁?建信侯之术,固已疏矣,况鲁元已为赵后,又可夺乎!(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注】根据史料,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始论和亲事宜,此时,鲁元公主尚未婚配。史记张耳陈馀列传载,高祖长女鲁元公主为赵王敖后。高祖九年(公
13、元前198年)赵相贯高事发,夷三族。废赵王敖为宣平侯。鲁元公主为赵王敖后的时间在前200年至前198年间。11材料一画框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在答题卡上勾选相应位置。陛下诚能A以适长公主B妻之C厚奉遗之D彼知汉E适女送厚F蛮夷G必慕H以为阏氏12下列对材料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报,报告。选文中指刘敬向汉高帝报告匈奴军情。与司马迁报任安书中“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意思相同。B.口舌,借指言辞,选文中意为能言善辩。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意思相同。C.罢,文中通“疲”,意为劳乏、困倦。贾谊过秦论中“兵革不休,士民罢敝”,与文中词义
14、相同。D.婚姻,文中指结为姻亲关系。与史记项羽本纪中“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意思相同。1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信反叛,想要和匈奴联合攻打汉朝。刘邦听闻此事后,亲自率兵前往攻打他们,并多次派遣使者到匈奴去了解真实情况。B.刘敬指出,两国交战本应夸耀武力,显示自己长处,现在只见到匈奴的老弱病残,这肯定是匈奴故意暴露弱点,以麻痹汉朝。C.刘邦由于未采纳刘敬意见,在白登山被匈奴出奇兵围困。此后匈奴得寸进尺,日益成为汉高帝心头之患,因此询问刘敬对策。D.刘敬认为,天下刚刚平定,不宜对匈奴实施武力,而且也不能用仁义之心来对待凶残无道的敌人,从长远考虑,宜采取和亲之策。1
15、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冒顿为单于,兵强,控弦三十万,数苦北边。(2)上竟不能遣,而取家人子名为长公主,妻单于,使刘敬往结和亲约。15司马光对刘敬和亲策略的理由并不认同,请简要概括。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赵文、赵造、周鄬、赵俊皆谏止王毋胡服,如故法便。王曰:“先王不同俗,何古之法?帝王不相袭,何礼之循?伏羲、神农教而不诛,黄帝、尧、舜诛而不怒。及至三王,随时制法,因事制礼。法度制令各顺其宜,衣服器械各便其用。故礼也不必一道,而便国不必古。圣人之兴也不相袭而王,夏、殷之衰也不易礼而灭。然则反古未可非,而循礼未足多也。且服奇者志淫,则是邹、鲁无奇行也;俗辟者民易
16、,则是吴、越无秀士也。且圣人利身谓之服,便事谓之礼。夫进退之节衣服之制者所以齐常民也非所以论贤者也。故齐民与俗流,贤者与变俱。故谚曰以书御者不尽马之情,以古制今者不达事之变。循法之功,不足以高世;法古之学,不足以制今。子不及也。”遂胡服招骑射。(节选自史记赵世家)材料二:赵武灵王北略中山之地,至房子,遂之代,北至无穷,西至河,登黄华之上。与肥义谋胡服骑射以教百姓,曰:“愚者所笑,贤者察焉。虽驱世以笑我,胡地、中山,吾必有之!”遂胡服。国人皆不欲,公子成称疾不朝。王使人请之曰:“家听于亲,国听于君。今寡人作教易服而公叔不服,吾恐天下议之也。制国有常,利民为本;从政有经,令行为上。明德先论于贱,而
17、从政先信于贵,故愿慕公叔之义以成胡服之功也。”公子成再拜稽首曰:“臣闻中国者,圣贤之所教也,礼乐之所用也,远方之所观赴也,蛮夷之所则效也。今王舍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之道,逆人之心,臣愿王熟图之也!”使者以报。王自往请之,曰:“吾国东有齐、中山,北有燕、东胡,西有楼烦、秦、韩之边。今无骑射之备,则何以守之哉?先时中山负齐之强兵,侵暴吾地,系累吾民,引水围鄗;微社稷之神灵,则鄗几于不守也,先君丑之。故寡人变服骑射,欲以备四境之难,报中山之怨。而叔顺中国之俗,恶变服之名,以忘鄗事之丑,非寡人之所望也。”公子成听命,乃赐胡服,明日服而朝。于是始出胡服令,而招骑射焉。(节选自资治通鉴)16材料一画框的部
18、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勾选相应位置。夫进A退之B节C衣服D之制者E所以齐常民F也G非H所以论贤者也17下列对材料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伏羲,古代传说中的人物,华夏民族的始祖,与燧人氏、神农氏并称“三皇”。B.易,形容举止轻率,与烛之武退秦师中“以乱易整”的“易”意思不相同。C.“故愿慕公叔之义以成胡服之功也”与“作师说以贻之”中的“以”用法相同。D.负,凭借,倚仗,与成语“不负众望”中的“负”意思相同。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武灵王准备推行胡服骑射,他的想法得到了大臣肥义的支持,但是受到赵文和公子成等人的反对,他们认为应该顺应
19、中原地区的习俗。B.赵武灵王认为法制、诏令要顺应时代需要,衣服、器械要便于使用,国家礼制并非一成不变,只要使国家获得便利,不一定要仿效古法。C.赵武灵王担心公子成不穿胡服会引起国人议论,亲自前往劝说,告诉公子成推行法令必须从赵国的贵族做起,希望公子成能够做出榜样。D.赵国三面都有强敌,推行胡服骑射既有利于加强国境四周的守备,也有机会报中山国入侵之仇,这是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的重要原因。19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然则反古未可非,而循礼未足多也。(2)微社稷之神灵,则鄗几于不守也,先君丑之。20赵武灵王说服赵文等人和公子成同意胡服骑射的依据分别是什么?参考答案1答案:CEG解析
20、:断句的前提是理解句意。“夫子善之”的意思是“孔子认为赵襄子的做法很好”,作“韩非书云”的宾语,所以C处应断开。“引”后省略指代孔子的话的代词“之”,“引以张本”的意思是“(韩非)先引用孔子的话来作为伏笔”,句意完整,故E处应断开。“然后”,连词,用于句首;“然后难之”,句意完整,意思是“然后反驳孔子的说法”,故G处应断开。“岂有不似哉”是一个完整的反问句,中间不能断开。2答案:B解析:“词义不相同”错误。两个“劝”词义相同。“不可以不劝爱人”的意思是“不能不鼓励爱别人”,“劝”是“鼓励”的意思。3答案:C解析:“使自己更加贤能”错误。孔鲋认为“好事而穿凿者,必言经以自辅,援圣以自贤”,也就是
21、说,他们引经据典是为了自圆其说,使自己看起来很贤能,而不是真的使自己更加贤能。4答案:(1)我的大臣们都对我有高傲轻慢的意思,只有高赫没有失掉君臣之间的礼节,所以先奖赏他。(2)请允许我简略地说其中的一小部分,您来仔细考察它真实与否。解析:(1)骄侮,高傲轻慢。唯,副词,只有。是以,因此,所以。先,名词活用作动词,以为先,放在前面。(2)一隅,一小部分、一个方面。审,仔细考察。信,真实。5答案:赵襄子奖赏群臣时,孔子已经去世许多年,不可能对此表达意见。解析:孔鲋在批驳韩非时,抓住其论述的关键漏洞,即使用了虚假的事实。韩非子难一中说:“仲尼闻之,曰:善赏哉,襄子!赏一人而天下为人臣者莫敢失礼矣。
22、”孔鲋摆出事实,“昔我先君以春秋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至二十七年荀瑶与韩、赵、魏伐郑,遇陈恒而还,是时夫子卒已十一年矣”,孔子在鲁哀公十六年去世,而赵襄子赏赐高赫是在鲁哀公二十七年,前后相差十一年,所以孔子是不可能对此发表意见的,孔鲋以此推断韩非只是“好事而穿凿者”。参考译文材料一:赵襄子被围困在晋阳城中,突围后,他奖赏五个有功的人,高赫是受赏的第一个人。张孟谈说:“晋阳的战事,高赫并没有大功,现在成了受赏的第一个人,为什么?”赵襄子说:“晋阳的战事,我们赵家处于危机之中,宗庙快完了。我的大臣们都对我有高傲轻慢的意思,只有高赫没有失掉君臣之间的礼节,所以先奖赏他。”孔子听到这件事后,说:“赵襄
23、子真是善于奖赏啊!他奖赏一个人,能使天下做臣子的没有敢失礼的了。”有人说:孔子不懂得何为善于奖赏。善于赏罚的人,百官不敢越职侵权,群臣不敢丧失君臣礼节。君主设立法度,臣下没有奸诈之心。这样的话,才可以算是善于赏罚了。襄子有君臣关系密切的恩泽,掌握着令行禁止的法令,这样也还有高傲轻慢的臣子,证明襄子失于惩罚。做臣子的,谋事有功就赏。现在高赫仅仅是不高傲轻慢,而襄子就赏他,这是失于奖赏。所以说:孔子不懂得何为善于奖赏。材料二:陈郡有个叫武臣的人,对孔鲋说:“韩非主张的刑法之说,与孔子的言论不同之处实在太多了。每当我探索他们二人言论的深意,比较他们的区别,发现在历经时代变化而能经久不衰,在遏制奸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 模拟测试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2025 高考 语文 一轮 复习 文言文 阅读 模拟 测试 练习题 答案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59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