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模块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模块综合检测试卷(含答案)(17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模块综合检测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2023北京卷)中国传统音乐以宫、商、角、徵、羽为五声音阶。史记乐书记载:“闻宫音,使人温舒而广大;闻商音,使人方正而好义;闻角音,使人恻隐而爱人;闻徵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好礼。”这一表述体现了中华文化()A重视选贤任能B尊重个性自由C强调多元互鉴D注重仁义道德2(2024浙江卷)南宋陈亮为学“俱以读书经济为事,嗤(嘲讽)空疏随人牙后谈性命者,以为灰埃”,世人“以为此近于功利,俱目之为浙学”;叶适指出:“(士、农、工、商)四民交致其用,而后治化兴,锦末
2、厚本,非正论也。”明代王守仁认为“四民异业而同道”,明末清初黄宗羲进一步提出“工商皆本”。这些学者的理念()A挑战了封建的纲常伦理B反映士农阶层地位逐步下降C促使重农抑商政策转变D体现了经世致用的务实精神3(2024河北定州期末)张骞回到中原后,汉武帝展现出“广地万里,重九译,致殊俗,威德遍于四海”的强烈愿望,于是下令招募大量商人,利用朝廷配给的货物,到西域各地经商。据此可知()A国家战略促进了丝绸之路的繁荣B西汉朝廷垄断了东西中转贸易C张骞出使西域解除了匈奴的威胁D东西方交往开始于汉武帝时期4(2024河南信阳期中)唐朝时候,佛教宣传“若一念称阿弥陀佛,即能除却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倡言念佛的
3、人,现生即得“延年转寿,长命安乐”,可以“行住坐卧,常得安稳;长命富乐,永无病痛”。材料说明()A佛教影响中国人的生活态度B佛教已经完成本土化C佛教同儒、道家文化相融合D佛教接收了中国文化5(2022北京卷)海国图志问世不久即传入日本,当时著名日本学者佐久间象山感叹自己与魏源“所见亦有暗合者”“真可谓海外同志”,另一日本学者感慨道:“使海内尽得观之,庶乎其为我边防之一助矣!”这表明此时中日两国的有识之士()A有了“开眼看世界”的意识B主张中日结盟以反对西方的侵略C产生了反对封建专制的思想D掀起了“师夷长技”的社会运动6(2024河北邢台期中)中山装的设计包括南洋华侨流行的“企领文装”和西装的样
4、式。孙中山先生与裁缝黄隆生合作,将西装衬衣的硬领和传统服装的特点结合,最终设计出了中山装。这说明中山装()A影响西方服饰发展B引领当时服饰变革C侧重南洋服装样式D融入多种文化元素7(2024山东寿光期中)下图为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的古物保存法的部分条款。该条款意在()第二条 古物除私有者外,应由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责成保存处所保存之。第三条 古物保存处所每年应将古物填具表册呈报教育部等相关部门。第七条 埋藏地下及由地下暴露地面之古物概归国有其有不报而隐匿者,以窃盗论。A加强政府对文物的管理B遏制破坏偷盗文物行为C明确文物所有权的归属D健全文物保护法律体系8(2024四川成都期中)1949年
5、12月,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决定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1951年,第一次全国民族教育会议提出要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教育和成人业余教育;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提出“普及初等义务教育”;2006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以法律形式明确了义务教育的免费原则。据此可知,新中国成立以来()A教育公平逐步推进B国民教育体系已经建成C教育投入逐年增加D教育优先理念切实践行9(2023湖南卷)永乐年间,明成祖应朝鲜使臣请赐,赐予朝鲜“五经”“四书”等经籍;又应日本使臣请赐,将皇后徐氏所制劝善内训赐予日本。对此解读合理的是()A儒家学说在明初有新发展B书籍向外流通渠道不畅通C请求赐书是为了吸收中国先进思
6、想D朝日两国借助明王朝强化政权权威10(2024山东青岛期中)公元前290年前后,埃及亚历山大城创建了专门收藏文化珍品以供学者研究的缪斯神庙,是当时地中海地区的学术中心;830年,阿拉伯帝国在巴格达创建了综合性学术机构“智慧之宫”,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两个机构的建设()A推动了欧洲文化的发展B促进了文艺复兴的兴起C刺激了封建经济的发展D保留了希腊城邦的特征11(2024北京房山期中)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拜占庭帝国对东斯拉夫人来说,就如同罗马帝国对日耳曼人所起的作用一样。”它主要说明()A沙皇俄国崛起削弱了拜占庭帝国统治B俄罗斯发端于9世纪建立的基辅罗斯C斯拉夫字母是对希
7、腊字母的继承和改造D沙俄文化深受拜占庭帝国文化的影响12(2024山西太原期中)北美殖民地时期,殖民者将印第安人视为“撒旦的仆人”“恶魔的化身”,并希望消灭和移除其族群;而黑人则被认为是与白人完全不同的低劣种族,是“低智商”和“愚钝”的代表。上述认识()A促进了黑人民权运动的兴起B有利于“美利坚”民族的形成C形成了北美文化的多元特征D助推了北美种族主义的形成13(2024河南濮阳期中)18世纪早期,随着饮茶在欧洲的盛行,茶馆成为“伟大文学、音乐和艺术家碰面和交换意见”的重要场所,同时诸如绿茶女神茶迷贵妇人等以茶为主题的文学作品一度风行。这反映了()A欧洲文化生活因茶而丰富B茶叶已取代了咖啡等饮
8、品C中华文化已成欧洲的主流D欧洲受到了中国文艺影响14(2024山东青岛期中)1850年,欧洲第一部公共图书馆法案在英国诞生,并于1893年作出修正。此后,公共图书馆得以稳步发展,并逐步消除了图书馆使用上对性别、阶层、经济状况、身份、年龄的诸多限制。到20世纪初,欧洲已经普遍建立起公共图书馆体系。这表明,欧洲图书馆()A担负着保存文化典籍的职责B逐渐具备了服务公众的职能C彻底实现了文化的大众化D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场所15(2024广东佛山期中)1917年,美国国会通过一项对移民进行文化测验的法案。雷蒙德埃文斯就此事创作了漫画美国城墙(见下图)。该漫画反映出()注:漫画旗帜上的文字为“自由土地”
9、,城墙上的文字为“文化测验”,漫画底端的文字为“由国会议员伯内特提出”“山姆大叔:欢迎你们假如你们能够翻越的话”。A美国存在排外主义倾向B欧亚移民的文化水平较为落后C移民涌入阻碍美国发展D美国科技落后急需高科技人才16(2024山东寿光期中)20世纪末,新加坡政府在全社会推行“礼貌月运动”“敬老周运动”“推广华语运动”;实行混合组屋政策,规定同一组屋和邻区必须有不同比例的民族构成。新加坡政府意在()A提高社区自治水平B发扬儒家文化的精华C维护文化的多样性D增强民众的国家认同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2024广西贵港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新石器时代,随
10、着黄河流域各部落以及部落集团之间的往来逐渐频繁,逐渐形成了夏、商、周三族,并先后建立了夏、商、周三代王朝。三族不断融为一体,产生了共同的文化认同。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发展。在民族大迁徙、大杂处、大交融的环境中,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局面。诸子学说的争鸣竞长,促进了早期中华文化的发展。摘编自陈连开中华文化的基本特点及其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弘扬材料二中华文化是在特定的历史地理等条件下形成的,其过程中没有经历过被强行嫁接或重新塑造,因而有着自己相对独立与完整的文化体系。中华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数不清的思想大家、文化学者,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思想
11、文化宝库。中华文化主张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对外来文化不是排斥与拒绝,而是吸收与创造,从而不断地充实与丰富自己。摘编自张连珍中华文化的内涵及其意义和价值(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早期中华文化形成与发展的有利因素。(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文化的特征。(6分)18(2024四川成都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东汉时期,棉花已从印度、中亚传入中国。室町时代,从中国输入的棉花只是作为贵重物品为贵族僧侣所喜爱。战国时代,日本国内才开始进行棉花的栽种。棉花种子很早就已传入日本,但由于栽种方法与气候的原因并未获得推广。此后,战争的需要大大刺激了棉花的栽培与
12、棉布纺织技术的提高。江户时代,各地藩主奖励棉花栽种。日本原有棉花纺织技术发展时间短,制棉工具也很落后。明万历年间,在长崎的中国人向当地居民传播了中国弹棉弓的制作及使用方法,这种棉弓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纺棉效率。棉花从栽培到纺织的工序容易分工,大大缩短了加工时间,作为商品进入流通领域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由中国传入的棉花种子以及棉花栽种经验和棉布纺织技术渐渐进入民众生活,棉布取代麻布成为普通百姓的衣料,这促进了日本人生活的进步。摘编自吴佩军中日文化交流史中的棉花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棉花在日本被广泛栽种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棉花为例,说明中国在推动日本社会进步
13、过程中所起的作用。(6分)19(2024广西南宁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中关于中学历史课程内容设置的规定:先讲中国史,当专举历代帝王之大事,陈述本朝列圣之善政德泽;次则讲古今忠良贤哲之事迹,以及学术、技艺之隆替,武备之驰张,政治之沿革,农、工、商之进境,风俗之变迁等事。次则讲各国史:先就日本、朝鲜、安南、暹罗、缅甸、印度、波斯、中亚细亚诸小国,宜详于日本及朝鲜、安南、暹罗、缅甸,而略余国;详于近代而略于远年,示以今日西方东侵东方诸国之危局。次则讲欧洲、美洲史,宜就欧美诸国讲其古今历史之重要事宜;详于大国而略于小国,详于近代而略于远年。凡教历史者,注意在发明
14、实事之关系,辨文化之由来,使得醒悟强弱兴衰之故,以振发国民之志气。摘编自璩鑫圭、唐良炎著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奏定学堂章程中学历史课程内容设置的特点。(4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清末中学历史课程内容设置的主要因素,并任选其中一项因素结合史实加以阐述。(8分)20(2024广东佛山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有美国社会学家认为:人口迁移并非完全盲目无序的流动,而是遵循一定的规律的。人口迁移的推力因素是指原居地(或者国家)不利于生存、发展的种种排斥力,它可以是战争、动乱、天灾、生态环境恶化等对某一地区具有普遍性影响的因素
15、,也可以是某一小群体遭遇的意外或不幸。拉力因素则是指移入地(或者国家)所具有的吸引力,它可以是大量呈现的新机会,也可以是仅仅对于某一小群体的特殊机遇。摘编自光持“推拉”合力:从社会结构视角看马来亚华人移民变迁请以“人口迁移动力”为主题,任选角度,自拟论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模块综合检测试卷教师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2023北京卷)中国传统音乐以宫、商、角、徵、羽为五声音阶。史记乐书记载:“闻宫音,使人温舒而广大;闻商音,使人方正而好义;闻角音,使人恻隐而爱人;闻徵音,使人
16、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好礼。”这一表述体现了中华文化()A重视选贤任能B尊重个性自由C强调多元互鉴D注重仁义道德解析“恻隐而爱人”体现的是“仁”,“方正而好义”体现的是“义”,“温舒而广大”体现的是“道”,“乐善而好施”体现的是“德”,“整齐而好礼”体现的是“礼”,即材料中的表述体现了中华文化注重仁义道德,故选D项;选贤任能指选拔和任用贤能的人,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个性自由是社会生活允许人们自主的追求自身与他人的特异性,且中国传统文化重视处理群己关系,强调群体的利益高于个体的利益,排除B项;多元互鉴指文化间的交流与借鉴,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答案D2(2024浙江卷)南宋陈亮
17、为学“俱以读书经济为事,嗤(嘲讽)空疏随人牙后谈性命者,以为灰埃”,世人“以为此近于功利,俱目之为浙学”;叶适指出:“(士、农、工、商)四民交致其用,而后治化兴,锦末厚本,非正论也。”明代王守仁认为“四民异业而同道”,明末清初黄宗羲进一步提出“工商皆本”。这些学者的理念()A挑战了封建的纲常伦理B反映士农阶层地位逐步下降C促使重农抑商政策转变D体现了经世致用的务实精神解析南宋陈亮反对空谈性命之学,叶适认为四民交致其用而后治化兴,明代王守仁认为“四民异业而同道”,明末清初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本”,这些学者的理念都关注社会现实,强调实际的作用和价值,体现了经世致用的务实精神,故选D项;题干中这些学者
18、的理念主要是关于对经济活动和不同职业的看法,并未挑战封建的纲常伦理,排除A项;材料中并未体现士农阶层地位逐步下降的信息,且这些学者的论述重点不在阶层地位的变化上,排除B项;虽然这些学者提出了新的经济和职业观念,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并没有促使重农抑商政策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排除C项。答案D3(2024河北定州期末)张骞回到中原后,汉武帝展现出“广地万里,重九译,致殊俗,威德遍于四海”的强烈愿望,于是下令招募大量商人,利用朝廷配给的货物,到西域各地经商。据此可知()A国家战略促进了丝绸之路的繁荣B西汉朝廷垄断了东西中转贸易C张骞出使西域解除了匈奴的威胁D东西方交往开始于汉武帝时期解析据材料“下令招
19、募大量商人经商”可知,张骞出使西域是国家战略的重要部分,大大促进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和贸易的繁荣,故选A项;古代进行东西中转贸易的国家是阿拉伯帝国,排除B项;张骞出使西域未完成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的军事目的,排除C项;张骞出使西域之前,早期中西方交往就已出现,排除D项。答案A4(2024河南信阳期中)唐朝时候,佛教宣传“若一念称阿弥陀佛,即能除却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倡言念佛的人,现生即得“延年转寿,长命安乐”,可以“行住坐卧,常得安稳;长命富乐,永无病痛”。材料说明()A佛教影响中国人的生活态度B佛教已经完成本土化C佛教同儒、道家文化相融合D佛教接收了中国文化解析材料主要说明了唐朝时期佛教在中国的影
20、响力及其对人们生活态度的影响。通过提倡念佛可以获得精神和身体上的利益,如延长寿命、消除罪业等,佛教吸引了许多信众并影响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和价值观,故选A项;材料没有涉及禅宗,排除B项;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日趋兴盛,逐渐同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相融合,排除C项;题干的主旨是佛教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并非中国文化对佛教的影响,排除D项。答案A5(2022北京卷)海国图志问世不久即传入日本,当时著名日本学者佐久间象山感叹自己与魏源“所见亦有暗合者”“真可谓海外同志”,另一日本学者感慨道:“使海内尽得观之,庶乎其为我边防之一助矣!”这表明此时中日两国的有识之士()A有了“开眼看世界”的意识B主张中日结盟以反对西
21、方的侵略C产生了反对封建专制的思想D掀起了“师夷长技”的社会运动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海国图志得到一些日本学者的赞同,表明此时中日两国的有识之士有了“开眼看世界”的意识,A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中日结盟以反对西方侵略的主张,排除B项;魏源写作的海国图志并不反对封建专制,排除C项;材料不足以说明中日两国都掀起了“师夷长技”的社会运动,排除D项。答案A6(2024河北邢台期中)中山装的设计包括南洋华侨流行的“企领文装”和西装的样式。孙中山先生与裁缝黄隆生合作,将西装衬衣的硬领和传统服装的特点结合,最终设计出了中山装。这说明中山装()A影响西方服饰发展B引领当时服饰变革C侧重南洋服装样式
22、D融入多种文化元素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中山装的设计融合了南洋华侨流行的“企领文装”、西装样式以及传统服装的特点,体现了中山装融入多种文化元素,故选D项;中山装主要在国内流行,是孙中山为中国人设计的服装,对西方服饰影响甚微,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对比信息,无法判定是否引领当时服饰变革,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融合多种文化元素,而非侧重何种样式,排除C项。答案D7(2024山东寿光期中)下图为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的古物保存法的部分条款。该条款意在()第二条 古物除私有者外,应由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责成保存处所保存之。第三条 古物保存处所每年应将古物填具表册呈报教育部等相关部门。第七条 埋藏地下及由
23、地下暴露地面之古物概归国有其有不报而隐匿者,以窃盗论。A加强政府对文物的管理B遏制破坏偷盗文物行为C明确文物所有权的归属D健全文物保护法律体系解析据材料第二条条款得出,文物保护的主体,据材料第三条条款得出,文物保存措施,据材料第七条条款得出,文物的所有权归属,即加强政府对文物的管理,据所学知识可知,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的古物保存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文物保护法律,故选A项;材料中没有关于破坏偷盗文物行为所采取的措施,排除B项;明确文物所有权的归属是第七条条款,不能以偏概全,排除C项;材料中只有一部古物保存法,无法得出健全文物保护法律体系的结论,排除D项。答案A8(2024四川成都期中)19
24、49年12月,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决定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1951年,第一次全国民族教育会议提出要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教育和成人业余教育;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提出“普及初等义务教育”;2006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以法律形式明确了义务教育的免费原则。据此可知,新中国成立以来()A教育公平逐步推进B国民教育体系已经建成C教育投入逐年增加D教育优先理念切实践行解析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教育上不断扩大受教育对象,推动义务教育的普及,这体现了教育公平的逐步推进,故选A项;材料没有涉及国民教育体系,且“已经建成”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国家对国民教育的投入多
25、少,排除C项;材料没有把国家对教育事业和其他事业进行对比,无法体现“教育优先理念”,排除D项。答案A9(2023湖南卷)永乐年间,明成祖应朝鲜使臣请赐,赐予朝鲜“五经”“四书”等经籍;又应日本使臣请赐,将皇后徐氏所制劝善内训赐予日本。对此解读合理的是()A儒家学说在明初有新发展B书籍向外流通渠道不畅通C请求赐书是为了吸收中国先进思想D朝日两国借助明王朝强化政权权威解析根据材料“明成祖应朝鲜使臣请赐”“又应日本使臣请赐”可知,朝鲜和日本的请赐行为说明两国以明朝政权为其宗主国,欲借助明朝赐书的行为,来强化自己政权的权威,D项正确;材料与儒家学说的发展无关,强调的是朝鲜、日本的政府行为,排除A项;材
26、料体现的是官方行为,与“书籍向外流通渠道不畅通”的说法无关,排除B项;请求赐书是为了强化政权的权威,不是为了吸收中国先进思想,排除C项。答案D10(2024山东青岛期中)公元前290年前后,埃及亚历山大城创建了专门收藏文化珍品以供学者研究的缪斯神庙,是当时地中海地区的学术中心;830年,阿拉伯帝国在巴格达创建了综合性学术机构“智慧之宫”,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两个机构的建设()A推动了欧洲文化的发展B促进了文艺复兴的兴起C刺激了封建经济的发展D保留了希腊城邦的特征解析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埃及亚历山大城和巴格达都属于近东地区,这两个地区保留了大量文化遗产,对欧洲文化产生了深刻影
27、响,推动了欧洲文化的发展,故选A项;缪斯神庙建立于公元前290年前后,和文艺复兴的兴起并无直接关系,排除B项;公元前290年前后,古埃及仍处于奴隶社会,封建经济还未产生,排除C项;希腊城邦的典型特点是“小国寡民”,材料中未体现相关信息,排除D项。答案A11(2024北京房山期中)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拜占庭帝国对东斯拉夫人来说,就如同罗马帝国对日耳曼人所起的作用一样。”它主要说明()A沙皇俄国崛起削弱了拜占庭帝国统治B俄罗斯发端于9世纪建立的基辅罗斯C斯拉夫字母是对希腊字母的继承和改造D沙俄文化深受拜占庭帝国文化的影响解析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的这句话主要说明沙俄文化深受拜占庭
28、帝国文化的影响。拜占庭帝国作为东罗马帝国的继承者,其文化和宗教对周边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东斯拉夫地区的国家,如俄罗斯,在其早期历史中受到了拜占庭文化的强烈影响,特别是在宗教方面,俄罗斯东正教的根源就可以追溯到拜占庭帝国,故选D项;奥斯曼的崛起削弱了拜占庭帝国统治,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拜占庭帝国文化对沙俄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没有涉及俄罗斯的发端和斯拉夫字母的来源情况,排除B、C两项。答案D12(2024山西太原期中)北美殖民地时期,殖民者将印第安人视为“撒旦的仆人”“恶魔的化身”,并希望消灭和移除其族群;而黑人则被认为是与白人完全不同的低劣种族,是“低智商”和“愚钝”的代表。上述认识()A
29、促进了黑人民权运动的兴起B有利于“美利坚”民族的形成C形成了北美文化的多元特征D助推了北美种族主义的形成解析北美殖民地时期,殖民者对印第安人和黑人的认识充满了种族主义色彩,他们将印第安人视为“撒旦的仆人”“恶魔的化身”,并希望消灭和移除其族群;同时,他们认为黑人是一种低劣种族,是“低智商”和“愚钝”的代表。这些观点和态度助推了北美种族主义的形成,使得种族歧视和种族压迫在北美社会中根深蒂固,故选D项;黑人民权运动兴起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排除A项;材料中殖民者的认识不利于“美利坚”民族的形成,排除B项;上述认识是白人优越主义的表现,不利于北美多元文化特征的形成,排除C项。答案D13(2024河南
30、濮阳期中)18世纪早期,随着饮茶在欧洲的盛行,茶馆成为“伟大文学、音乐和艺术家碰面和交换意见”的重要场所,同时诸如绿茶女神茶迷贵妇人等以茶为主题的文学作品一度风行。这反映了()A欧洲文化生活因茶而丰富B茶叶已取代了咖啡等饮品C中华文化已成欧洲的主流D欧洲受到了中国文艺影响解析18世纪早期,饮茶在欧洲盛行,茶馆成为交流的重要场所,以茶为主题的文学作品一度盛行,这反映了欧洲文化生活因茶而丰富,故选A项;材料只涉及欧洲的茶文化,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中华茶文化对欧洲的影响,但“中华文化已成为欧洲的主流”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欧洲受到中国茶文化的影响,不是受到中国文艺的影响,排除D项。答
31、案A14(2024山东青岛期中)1850年,欧洲第一部公共图书馆法案在英国诞生,并于1893年作出修正。此后,公共图书馆得以稳步发展,并逐步消除了图书馆使用上对性别、阶层、经济状况、身份、年龄的诸多限制。到20世纪初,欧洲已经普遍建立起公共图书馆体系。这表明,欧洲图书馆()A担负着保存文化典籍的职责B逐渐具备了服务公众的职能C彻底实现了文化的大众化D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场所解析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欧洲公共图书馆逐渐突破诸多限制,面向所有人开放,使阅读逐渐走向大众,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体系,说明欧洲图书馆具备了服务公众的职能,故选B项;材料没有涉及保存文化典籍功能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公
32、共图书馆有利于开展社会教育,“彻底实现了文化的大众化”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大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场所,且高等教育需要配备的是学术图书馆,而材料反映的是为社会大众提供文化信息服务的公共图书馆,排除D项。答案B15(2024广东佛山期中)1917年,美国国会通过一项对移民进行文化测验的法案。雷蒙德埃文斯就此事创作了漫画美国城墙(见下图)。该漫画反映出()注:漫画旗帜上的文字为“自由土地”,城墙上的文字为“文化测验”,漫画底端的文字为“由国会议员伯内特提出”“山姆大叔:欢迎你们假如你们能够翻越的话”。A美国存在排外主义倾向B欧亚移民的文化水平较为落后C移民涌入阻碍美国发展D美国科技落后急需高科技人
33、才解析据材料漫画信息,高耸的城墙上文字为“文化测验”“欢迎你们假如你们能够翻越的话”可知,漫画表明号称“自由土地”的美国,通过“文化测验”,就像高耸的城墙一样阻挡大量移民进入美国,反映了美国存在排外主义倾向,故选A项;漫画反映了美国通过“文化测验”阻挡移民进入美国,无法证明欧亚移民的文化水平较为落后,排除B项;据所学知识可知,移民大量进入美国,为美国建设补充了劳动力,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美国的发展,排除C项;20世纪初的美国科技水平并不落后,所以“美国急需高科技人才”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答案A16(2024山东寿光期中)20世纪末,新加坡政府在全社会推行“礼貌月运动”“敬老周运动”“推广华语运动
34、”;实行混合组屋政策,规定同一组屋和邻区必须有不同比例的民族构成。新加坡政府意在()A提高社区自治水平B发扬儒家文化的精华C维护文化的多样性D增强民众的国家认同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新加坡政府通过这些政策和活动,意在通过道德教育、文化传承、语言推广和居住政策等多个方面,来增强民众对于共同价值观、道德规范、文化和社会的认同,从而增强民众的国家认同,故选D项;这些活动是新加坡政府在全社会推行的,不属于社区自治,排除A项;“规定同一组屋和邻区必须有不同比例的民族构成”与发扬儒家文化的精华无关,排除B项;维护文化的多样性是手段,不是目的,排除C项。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20
35、24广西贵港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新石器时代,随着黄河流域各部落以及部落集团之间的往来逐渐频繁,逐渐形成了夏、商、周三族,并先后建立了夏、商、周三代王朝。三族不断融为一体,产生了共同的文化认同。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发展。在民族大迁徙、大杂处、大交融的环境中,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局面。诸子学说的争鸣竞长,促进了早期中华文化的发展。摘编自陈连开中华文化的基本特点及其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弘扬材料二中华文化是在特定的历史地理等条件下形成的,其过程中没有经历过被强行嫁接或重新塑造,因而有着自己相对独立与完整的文化体系。中华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在
36、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数不清的思想大家、文化学者,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宝库。中华文化主张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对外来文化不是排斥与拒绝,而是吸收与创造,从而不断地充实与丰富自己。摘编自张连珍中华文化的内涵及其意义和价值(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早期中华文化形成与发展的有利因素。(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文化的特征。(6分)解析(1)有利因素,据材料一信息及所学知识,从地域空间、民族交融、社会生产力发展、“百家争鸣”的背景分析归纳。(2)特征,据材料一、二信息,从文化产生、文化传承、文化内容及传播交流等角度归纳。答案(1)有利因素:地域空间的不断拓展;民族
37、之间的交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统治者的重视与推动。(2)特征:本土性(民族性);传承性;丰富性;开放性;包容性;创造性。18(2024四川成都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东汉时期,棉花已从印度、中亚传入中国。室町时代,从中国输入的棉花只是作为贵重物品为贵族僧侣所喜爱。战国时代,日本国内才开始进行棉花的栽种。棉花种子很早就已传入日本,但由于栽种方法与气候的原因并未获得推广。此后,战争的需要大大刺激了棉花的栽培与棉布纺织技术的提高。江户时代,各地藩主奖励棉花栽种。日本原有棉花纺织技术发展时间短,制棉工具也很落后。明万历年间,在长崎的中国人向当地居民传播了中国弹棉弓的制作及使用方法,
38、这种棉弓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纺棉效率。棉花从栽培到纺织的工序容易分工,大大缩短了加工时间,作为商品进入流通领域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由中国传入的棉花种子以及棉花栽种经验和棉布纺织技术渐渐进入民众生活,棉布取代麻布成为普通百姓的衣料,这促进了日本人生活的进步。摘编自吴佩军中日文化交流史中的棉花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棉花在日本被广泛栽种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棉花为例,说明中国在推动日本社会进步过程中所起的作用。(6分)解析(1)原因,据材料及所学知识,从棉花本身的优点、市场需求、政府的政策、棉花种植及纺织的技术等方面分析。(2)作用,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
39、日本的农作物种类、棉花种植和纺织技术、日本人的生活、商品经济发展等方面说明。答案(1)原因:棉花本身的优点;需求的扩大;政府的政策支持;种植及纺织技术的进步(中国棉种和先进纺棉技术的传入)。(2)作用:丰富了日本农作物种类;提高了日本棉花种植和纺织技术;改善了日本人的生活方式;促进了日本商品经济发展。19(2024广西南宁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中关于中学历史课程内容设置的规定:先讲中国史,当专举历代帝王之大事,陈述本朝列圣之善政德泽;次则讲古今忠良贤哲之事迹,以及学术、技艺之隆替,武备之驰张,政治之沿革,农、工、商之进境,风俗之变迁等事。次则讲各国史:先
40、就日本、朝鲜、安南、暹罗、缅甸、印度、波斯、中亚细亚诸小国,宜详于日本及朝鲜、安南、暹罗、缅甸,而略余国;详于近代而略于远年,示以今日西方东侵东方诸国之危局。次则讲欧洲、美洲史,宜就欧美诸国讲其古今历史之重要事宜;详于大国而略于小国,详于近代而略于远年。凡教历史者,注意在发明实事之关系,辨文化之由来,使得醒悟强弱兴衰之故,以振发国民之志气。摘编自璩鑫圭、唐良炎著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奏定学堂章程中学历史课程内容设置的特点。(4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清末中学历史课程内容设置的主要因素,并任选其中一项因素结合史实加以阐述。(8分)解析
41、(1)特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从对中国传统历史的态度、世界历史的学习、历史学习的重点、历史事件之间的关联及学习目的等方面归纳。(2)第一小问主要因素,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从中国的历史文化有其自身的优势、清朝末期统治阶级的思想观念、历史课程内容设置、西方列强的侵华战争影响及清政府的本质目的等方面分析说明。第二小问阐述,题干要求任选一个因素结合史实加以阐述,例如选择“世界形势变化”:首先阐述世界形势发生了哪些方面的变化,其次阐述这些变化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最后总结奏定学堂章程中学历史课程内容重视讲述欧洲大国的兴衰历程。答案(1)特点:重视中国传统历史的学习;重视世界历史的学习;以近代史为历史学
42、习的重点;注意历史事件之间的关联;将历史学习作为激发国民志气的手段。(2)主要因素:中国的历史文化特点;国内局势变化;世界形势变化。示例一因素:中国的历史文化特点。阐述: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如唐太宗等虚怀纳谏、知人善任的君主,他们爱民如子,以民本思想为施政纲领,可为现代政治发展提供经验借鉴。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如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等抵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家安全的民族英雄,学习他们的事迹有助于近代中国的救亡图存。中国历史上,出现过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等一度领先世界,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就,学习这段历史,有助于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示例二因素:世界形势变
43、化。阐述:近代以来,西方列强为攫取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原料、市场,展开了对亚洲的殖民侵略行动,印度、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相继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奏定学堂章程特别关注西方列强东侵给亚洲各国带来的危局。近代以来,日本在遭受西方侵略后开始明治维新的改革历程,通过废藩置县、发展近代工业、对外侵略扩张等措施,成为资本主义列强之一,并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击败清王朝。故奏定学堂章程重视日本历史的学习。随着欧洲列强的崛起与殖民争霸,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相继成为世界殖民霸主,其殖民地和势力范围遍布世界各地。故奏定学堂章程重视讲述欧洲大国的兴衰历程。20(2024广东佛山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44、)材料有美国社会学家认为:人口迁移并非完全盲目无序的流动,而是遵循一定的规律的。人口迁移的推力因素是指原居地(或者国家)不利于生存、发展的种种排斥力,它可以是战争、动乱、天灾、生态环境恶化等对某一地区具有普遍性影响的因素,也可以是某一小群体遭遇的意外或不幸。拉力因素则是指移入地(或者国家)所具有的吸引力,它可以是大量呈现的新机会,也可以是仅仅对于某一小群体的特殊机遇。摘编自光持“推拉”合力:从社会结构视角看马来亚华人移民变迁请以“人口迁移动力”为主题,任选角度,自拟论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解析首先阅读材料,根据设问确定论题,然后结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选择相关内
45、容进行论述,紧扣“以人口迁移动力为主题”,可以从人口迁移的推力因素等方面分析,也可以从这种人口迁移的推力与拉力实际上就是人口原居地和移入地的社会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方面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的论题为“社会环境因素影响国际人口迁移的流向”。论述:围绕所拟定的论题,根据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论述。最后,综合上述分析作出总结,强调随着时代发展,社会环境变化对国际人口迁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答案示例论题:社会环境因素影响国际人口迁移的流向。论述:从17世纪到20世纪初,西欧和北欧的民众因政治动荡、宗教迫害、文化冲突和经济困境等原因,逐渐向北美迁移。特别是在英国,为了扩展领土和促进殖民地发展,政府鼓励移民前往北美。在20世纪前半叶,由于经济停滞和政治不稳定,移民潮更加庞大。冷战结束后,全球劳动力市场对技术人才的渴求日益增长,发达国家如美国等开始通过优惠政策吸引高技能人才和商业移民。进入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后,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技术移民数量激增,特别是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专业人士大量流向发达国家,这种趋势凸显了发达国家在物质和文化吸引力方面的优势,以及对劳动力的强烈需求。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则面临着人口压力的挑战,这一现象清楚地展示了社会环境变化对国际人口流动方向的显著影响。(其他参考论题:历史上战争与动乱推动人口迁移;生态环境恶化对古代文明人口迁移影响深刻)第 17 页 共 17 页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59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