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新教材七年级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模拟卷(含答案解析)
《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新教材七年级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模拟卷(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新教材七年级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模拟卷(含答案解析)(13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模拟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测试范围:七年级上册第1-6课。5难度系数:0.75。6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史料是研究历史的基础。研究原始社会人类
2、生产、生活的情况,最可信的史料来源是()A神话传说B考古发现C史籍记录D学者论著2化石是记录地球历史的特殊文字。考古学者发掘的元谋人和北京人的“特殊文字”可用于研究()A人类起源B农耕生活C部落联盟D国家产生3考古学者通过对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研究,揭示人类的()A进化过程B农耕生活C王朝更迭D政权并立42022年9月28日,国家文物局发布了最新考古成果,湖北十堰学堂梁子遗址,新发现1具古人类头骨化石郧县人3号头骨,新发现的“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距今约100万年,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郧县人”的发现填补了我国哪两个古人类之间的空隙()A元谋人、北京人B北京人、山顶洞人C元谋人、山
3、顶洞人D北京人、河姆渡人5下列关于北京人和山顶洞人描述不正确的是()A北京人、山顶洞人都生活在北京地区B山顶洞人的长相比北京人更接近现代人C北京人与山顶洞人都懂得人工取火D北京人与山顶洞人都属于旧石器时代6下图反映了()A北京人已经懂得了人工取火B北京人正在烧烤水牛等家畜C北京人学会了用火改善生活D北京人烧烤的食物中有甘薯7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在遗址中可以看到()A打制石器B磨制石器C青铜器D铁器8考古学家在北京人地层处发现了大量的朴树籽,还有榛子、胡桃、松、榆等植物孢粉;在北京人居住的洞穴里,发现了不同动物的化石。由此可知北京人()A以采集狩猎
4、为生B已经会人工取火C开始种植农作物D会使用磨制石器9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在该遗址可发现()A用火遗迹B骨针化石C炭化稻粒D陶器葬品10以下北京地区的考古发现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序号考古发现结论北京人遗址:灰烬、烧石和烧骨等会使用磨制石器山顶洞人遗址:穿孔骨针会建干栏式房屋门头沟东胡林遗址:距今10000-8000年栽培粟和黍的遗存原始农业形成平谷上宅遗址:距今约7000年前的陶器贫富分化出现ABCD11下图是在浙江发现的一粒距今一万年的碳化稻米。这一发现再次印证了()A稻米是当时最主要的食物B水稻栽培起源于中国南方C南稻北粟局面已基本形成D使用未耜提高了水稻产量12良渚古
5、城距今53004300年。在良渚莫角山西坡出土了13万公斤碳化稻谷,经换算,这些稻谷约可以供今天的一个成年男性吃71年。这些稻谷可能属于()A权贵B奴隶C平民D地主13五千年的文明沉淀;铸就了灿烂的华夏文明。被尊崇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A炎帝和黄帝B尧C舜D禹14随着禅让制被打破,中国历史进入王位世袭的“家天下”时代。这一时代始于()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152024年掀起龙年寻“龙”热潮。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绿松石龙形器再次走进大众视野,被誉为“华夏第一龙”,彰显了二里头文化是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此文物可以用来研究()A夏朝文明B商朝文明C西周文明D东周文明16史记记载商纣王
6、封周文王为西伯时,赐他“弓矢斧钺,使得征伐”;在描绘周武王指挥牧野之战时,“左杖黄钺,右秉白旄(mo)以麾”。据此推测,下图玉钺在当时可能是()河南偃师二里头出土的玉钺A最高祭祀权的代表B高级生产工具C军事统帅权的象征D诸侯国的徽标17据考古发现,西周时期,祭祀、宴享等活动都按等级使用鼎、簋(gu)等,王及王室墓葬出土的鼎、簋等数量比其他贵族的数量大得多,而且锡含量高。这体现出西周时期()A中央集权制不断发展B青铜礼器与贵族权力地位相结合C贫富分化私有制产生D青铜器的制作工艺高超且数量多18史记周本纪记载:“二十年,晋文公召襄王(周天子),襄王会之河阳,践土(地名),诸侯毕朝(朝觐)”这反映了
7、()A王室衰微B诸侯争霸C百家争鸣D民族交融19扬州有历史记载的筑城记录始于吴王夫差开邗沟、筑邗城。当时应是()A春秋时期B汉朝C唐朝D宋朝20战国时期的这些农具(见下图)虽貌不惊人,但其锋利已经悄无声息地划开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这里的“锋利”可以理解为()A 较高生产力水平B频繁的兼并战争C新兴的小农经济D宽松的社会氛围21商周时期,农具普遍使用木制或骨制的耒耜;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普遍推广,基本上能适应开垦、耕翻、平整、除草松土、收割等主要生产环节的要求。这描述的是()A原始农耕的产生B生产工具的改进C土地制度的变迁D耕作方式的变革22表中历史人物的论述反映了商鞅变法()人物论述韩非子“七国
8、之雄,秦为首强,皆赖商鞅。”李斯“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王充“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A提高了秦国军队战斗力B建立了中央集权制C废除了贵族的世袭特权D增强了秦国的国力23从春秋到战国,民族关系出现了重要变化。春秋时期还属于“四夷”的秦、楚等国,在战国时期已经认同于华夏,中原诸国也承认了秦、楚是华夏族的组成部分,与齐、燕、赵、魏、韩并称七雄,形成七个地区性的多民族国家。这表明()A华夏认同观念得到发展B百家争鸣繁荣局面出现C诸侯国之间的矛盾消除D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24“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堵)塞水门”,使成都平原成为旱涝保收的“天府之国”。材料描述的是()A都江
9、堰B灵渠C大运河D筒车25泗县某中学刚调来一位风趣的历史老师,她在自我介绍时说:“我与战国有缘,我的姓是战国七雄中最西边的一个国家的名称,我的名字是战国七雄中最东边的一个国家的名称。”由此可知,这位老师的名字是()A秦燕B秦齐C齐燕D齐韩第卷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0分)26九年级(1)班的同学们正在参观一场彩陶展览。请你参与,帮助他们解决参展中遇到的问题。(20分)展厅一【探源溯流】人面鱼纹彩陶盆。人面鱼纹为人衔鱼形象,人面呈圆形,头戴三角形尖帽,口衔两条抽象化的鱼。展厅二【鱼鸟相融】鱼纹彩陶盆。泥质红陶,四鱼逆时针方向绕盆腹,构成连续的图案,呈游弋追逐之态鸟纹彩陶钵。泥质红陶,上腹
10、部绘写实的鸟的侧视形象。鸟纹俱全,生动流畅鱼鸟纹彩陶瓶。泥质红陶,主题画面为鱼鸟共融。山海经中载炎帝后人“人面而鱼身”,黄帝之子“人面鸟身”展厅三【华夏之花】花卉纹彩陶盆。出土于陕西省渭南市。泥质红陶。肩腹部饰一周蔷薇科抽象花卉纹花瓣纹彩陶钵。出土于河南省三门峡市。泥质黄褐陶,口沿及腹部饰黑褐色五瓣花纹,以圆点做花心人头形器口彩陶瓶。出土于甘肃省天水市。细泥红陶,瓶身通体饰黑彩抽象花卉纹图案摘编自陕西历史博物馆网站等(1)根据展厅一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人面鱼纹彩陶盆出土于A、B中的何处,并说出该遗址名称。(4分)(2)根据展厅二材料并结合远古传说,说明彩陶纹饰反映出的华夏族形成的特点。并指
11、出考古发现、远古传说与真实历史的关系。(8分)(3)根据展厅三材料,指出三件文物的共同之处及其反映的中华文明特征。(6分)(4)综合上述材料,请为本次参观的展览拟一个恰当的标题。(2分)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西周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但由于当时社会经济的落后,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交通的不便,再加上诸侯国与王室又相距太远,彼此的政治、经济联系日渐减少。因此,分封制下的统一只是一种松散的统一,日后必然逐渐导致诸侯割据状态的出现。材料二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史记周本纪材料三春秋时期,山东诸小国为齐所并,河北、山西诸小国为晋所并,江淮、汉水诸小
12、国为楚所并,西北诸小国为秦所并,使春秋初年百十个国家,缩减成几个大国。周边的蛮、夷、戎、狄不断袭扰中原;中原霸主也以“攘夷”相号召,与之进行斗争华夏族与其他少数民族彼此犬牙交错,杂居共处。(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诸侯割据状态”出现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分封制对西周统治的积极作用。(8分)(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怎样的政治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4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上述问题,说说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有什么利弊。(4分)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春秋晚期牺(x)尊战国时期铁农具复原图生产力的发展,使一家一户的个体小农生产成为可能,“千耦其耘”(
13、大规模集体耕作)的劳动场面不再存在。一些奴隶主贵族改变剥削方式,把土地分成小块,交给奴隶耕种,从中收取地租,这样,新兴地主阶级成长起来。摘编自何兹全中国古代社会材料二秦孝公任商鞅。鞅以(认为)三晋(山西)地狭人贫(地少人穷),秦地广人寡(地广人稀),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于是诱(吸引)三晋之人,利其(给他们)田宅,务本(务农)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鼓励开垦荒地),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摘编自通典食货(1)根据材料一,简述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表现,并概括生产力发展带来的影响。(6分)(2)根据材料二,概述“三晋之人”被“诱”到秦国的原因。(4
14、分)(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社会经济发展的因素。(4分)参考答案1B【解析】考古发现属于实物史料,是第一手史料,可信度高,B项正确;神话传说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可信度低,排除A项;史籍记录和学者论著均为文献史料,有一定主观性,属于第二手史料,排除CD项。故选B项。2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约170万年云南元谋县元谋人,因此考古学者发掘的元谋人和北京人的“特殊文字”可用于研究人类起源,A项正确;农耕生活是指依靠农业耕作而赖以生存的生活方式,排除B项;部落联盟是指原始社会末期几个亲近部落由于某种需要结成暂时或永久性的联盟的社会组织
15、,排除C项;元谋人和北京人时期还没有国家产生,国家是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排除D项。故选A项。3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北京人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山顶洞人的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所以通过对他们的研究,揭示了人类进化的过程,A项正确;半坡人和河姆渡人进入了农耕生活,排除B项;夏朝才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排除C项;早期人类时期还未建立政权,所以不存在政权并立的情况,排除D项。故选A项。4A【解析】根据材料“距今约100万年”并结合所学可知,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北京人距今约70
16、万20万年,因此“郧县人” 的发现填补了我国元谋人、北京人之间的空隙,A项正确;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河姆渡人距今约7000年,都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5C【解析】此题为逆向选择题。结合所学可知,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懂得使用天然火并且会保存火种,而距今约3万年的山顶洞人懂得人工取火,C项描述不正确,符合题意,选择C项;北京人和山顶洞人都生活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A项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北京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按照进化论观点,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更接近现代人,B项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普遍使用打制石器(旧
17、石器),都属于旧石器时代,D项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6C【解析】根据题干“北京人用火场景想象图”和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遗址中发现有灰烬、烧石和烧骨等,这反映出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C项正确;北京人已经懂得了人工取火说法错误,山顶洞人掌握了人工取火,排除A项;北京人正在烧烤水牛等家畜说法错误,北京人是旧石器时代还没有进入原始农耕文明时期,没有养殖家畜,排除B项;北京人烧烤的食物中有甘薯说法错误,甘薯是明朝时期传入中国的,排除D项。故选C项。7A【解析】根据题干“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直立人遗址”和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属于直立人,生活在旧石器时代,用石块、兽骨和鹿
18、角等制作各类工具,他们制作石器的技术比较成熟,采用不同的打制方法,制作成不同类型的工具,A项正确;使用磨制石器的是新石器时代,北京人是旧石器时代的早期人类,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青铜器最早是夏朝的礼器,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铁器制作的农具是春秋后期出现的,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8A【解析】根据题干“大量的朴树籽,还有榛子、胡桃、松、榆等植物孢粉”“不同动物的化石”显示有大量的树籽、孢粉及动物化石,说明植物北京人以采集和狩猎为生,A项正确;题干未涉及北京人用火信息,北京人不会人工取火,排除B项;大量的朴树籽,还有榛子、胡桃、松、榆等植物孢粉不能说明北京人种植农作物,排除C项;北京人使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4 2025 学年 统编 新教材 年级 历史上 学期 第一次 月考 模拟 答案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59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