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三:滚动测试卷(四)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三:滚动测试卷(四)含答案解析(11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滚动测试卷(四)(时间:90 分钟;总分:100 分)第卷(选择题,共 50 分)一、选择题(共 25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1.孔子主张“知(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朱熹主张 “居敬察醒” ,二者的共通之处是( )A.强调法治 B.强调德性修养C.重视教育 D.人性本善答案 B解析 强调法治属于法家思想而不是儒家思想,故 A 项错误;孔子主张仁者不忧,朱熹主张“居敬察醒” ,两者都强调德性修养,锤炼品德,故 B 项正确;题目中两人均没有提到教育,故 C 项错误;孔子主张性相近,且题目中并没有提到人性,故 D 项错误。2.孟子曾说,君王有重大过错,他们便加以劝阻,反
2、复劝阻了还不听从,他们便改立君王。黄宗羲认为,设立学校,不是为了养士,更不是为了科举,要使学校成为舆论、议政的场所。由此看出两者都( )A.颠覆了儒家君臣关系的理念B.指出了皇帝制度存在的弊病C.具有朴素的民主色彩D.认为民权绝对高于君权答案 C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孟子和黄宗羲的思想都没有跳出儒家思想的藩篱,故 A 项错误;孟子生活于战国时期,皇帝制度确立于秦朝,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君王有重大过错,他们便加以劝阻,反复劝阻了还不听从,他们便改立君王” “要使学校成为舆论、议政的场所”得出具有朴素的民主色彩,故 C 项正确;材料只强调民权对君权的监督,并没有强调权力的高低,故 D 项错误
3、。3.中国古代某思想家基于“心即理也”的认识,他认为“物欲”和“意见”是人心之弊,所以要“剥落心蔽” “发明本心” 。这个人生活在( )A.北宋 B.南宋 C.明代 D.清代答案 B解析 根据“心即理也” “发明本心”可知这是陆九渊的心学,陆九渊生活于南宋,故 B 项正确。4.清代学者颜元解释“格物”为“犯手(动手) 实做其事” ,并说 “手格其物而后知至” ,这一观点( )A.强调知行合一 B.认为真理来源于实践C.肯定行先于知 D.与朱熹观点完全一致答案 C解析 强调知行合一的是王阳明,故 A 项错误;根据“格物为犯手( 动手)实做其事 ,并说手格其物而后知至 ”可知颜元强调的是知与行的关
4、系,知并非完全等同于真理,故B 项错误;根据“格物为 犯手(动手)实做其事 ,并说手格其物而后知至 ”可知,颜元肯定行先于知,故 C 项正确;与朱熹观点完全一致过于绝对,只能说颜元继承或发展了朱熹观点,故 D 项错误。5.黄宗羲认为,古者天子之位不传子而传贤,到了后来天子之位传子,而自宰相以下无不传贤,天子之子不皆贤,可赖宰相传贤以补之。他旨在强调( )A.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及落后性B.扩大相权以防止专制的必要性C.专制下官僚政治存在的合理性D.晚清恢复宰相制度的进步意义答案 C解析 材料中“古者天子之位不传子而传贤,到了后来天子之位传子”表明禅让制转变为王位世袭制,但没有涉及嫡长子继承制,故
5、 A 项错误;防止专制与材料中“可赖宰相传贤以补之”不符,故 B 项错误;宰相的相是辅助之意,与材料中“天子之子不皆贤,可赖宰相传贤以补之”相符,故 C 项正确;晚清恢复宰相制度与史实不符,故 D 项错误。6.17、18 世纪中西文明有较大规模的交流,西方的宗教、哲学、科学知识和器物文明传播到中国,同时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制度也传到西方。这表明当时( )A.中国文明处于优势地位B.中国文明跟上时代发展潮流C.文明交流具有对等特点D.文明交流推动双方社会转型答案 C解析 材料说明了 17、18 世纪中西文明有较大规模的交流,但没有说明谁优谁劣,故 A 项错误;17 世纪西方文明和东方文明
6、已经有很大的差异,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已经兴起,东方资本主义萌芽非常弱小,不能代表中国文化的方向,故 B 项错误;当时文明交流均是自由往来,不分优劣,故 C 项正确;材料没有因文明交流促进社会制度变革的内容,故 D 项错误。7.古代一位书法家曾对一种书法形式做如下描述:“观其法象,俯仰有仪;方不中矩,圆不副规。抑左扬右,望之若欹。兽跂鸟跱,志在飞移;狡兽暴骇,将奔未驰。 ”与这一描述相符的书法作品是( )A B C D答案 C解析 材料中“兽跂鸟跱,志在飞移;狡兽暴骇,将奔未驰”表明是草书,A 项是行书兰亭序 ,故 A 项错误;B 项是小篆,故 B 项错误;C 项是草书,与材料中 “兽跂鸟跱,志在
7、飞移;狡兽暴骇,将奔未驰”相符,故 C 项正确;D 项是楷书,与材料中“方不中矩,圆不副规”不符,故 D 项错误。8.清代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诗文之词采贵典雅而贱粗俗词曲(戏曲) 不然,话则本之街谈巷议,事则取其直说明言。 ”此“词曲贵浅”的主张( )A.体现了戏曲的生活化发展B.推动了传统文学艺术的转型C.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价值观D.体现了雅俗共赏的艺术特色答案 A解析 词曲(戏曲)的内容取自“街谈巷议” ,形式“直说明言 ”,这就推动词曲(戏曲)世俗化,故 A 项正确;词曲(戏曲)生活化发展,但同时典雅的诗文依然存在发展,因而词曲(戏曲)未推动传统文学艺术的转型,故 B 项错误;材料中未体
8、现词曲(戏曲)的内容,因而无法反映市民阶层的价值观,故 C 项错误;词曲体现文学艺术的世俗化发展,不能体现雅俗共赏,故D 项错误。9.在古希腊,智者就已经把正义作为伦理问题来研究,并与法律联系在一起进行探讨。此后,这一基本观念在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那里得到进一步发挥。查士丁尼的法学总论规定法律的原则是“为人诚实,不损害他人,各得其所” 。这说明西方法律( )A.注重探讨伦理道德 B.蕴含人文主义精神C.源自社会习俗规定 D.体现公平正义原则答案 B解析 材料“智者就已经把正义作为伦理问题来研究,并与法律联系在一起进行探讨”是对正义与法律关系的探讨,故 A 项错误;其中“为人诚实,不损害
9、他人,各得其所”得出是人文主义精神,故 B 项正确;社会习俗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 C 项错误;公平正义无法体现,故 D 项错误。10.中世纪教会倡导“日月说”:教权是太阳,皇权是月亮,月亮依附于太阳。但丁提出“两个太阳说”:教权是一个太阳,皇权也是一个太阳。他们分工不同,教权这个太阳照耀着精神的世界,皇权这个太阳照耀着现实的世界,他们起着不同的领导作用。但丁本意在于( )A.坚持教权的至高无上B.厘清王权与教权职责C.阐述王权与教权平等D.弱化教权并强化王权答案 D解析 教权的至高无上与材料中“皇权也是一个太阳”不符,故 A 项错误;基于一千多年间基督教会的统治,材料中从“月亮依附于太阳”到“
10、两个太阳说”是弱化教权,故 B 项错误;基于一千多年间基督教会的统治,材料中从“月亮依附于太阳”到“两个太阳说”是弱化教权,故 C 项错误;但丁在他的长诗 神曲中,率先表达了对教会丑恶现象的憎恶,基于一千多年间基督教会的统治,材料中“皇权这个太阳照耀着现实的世界”表明强化王权,故 D 项正确。11.1517 年,传教士马丁路德揭破赎罪券的欺诈,宗教改革像野火一样烧遍欧洲,教徒自读白话文圣经 ,直接跟上帝交谈,不要教会做中介。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 )A.否定信仰上帝B.主张废除教阶制与宗教仪式C.挑战教会权威D.极力宣扬圣经的至高无上答案 C解析 否定信仰上帝与材料“教徒自读白话文圣经 ,直
11、接跟上帝交谈”不符,故 A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宗教改革内容,没有涉及废除教阶制与宗教仪式,故 B 项错误;从材料“教徒自读白话文圣经 ,直接跟上帝交谈,不要教会做中介” ,可知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否定教皇和教会的作用,故 C 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阅读圣经的方式,没有涉及圣经地位,故 D 项错误。12.“他的哲学中承认时间、空间的客观存在,也对暂时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归结为上帝的安排,他用数学方法阐明了宇宙中最基本的法则,他是一位震古烁今的科学巨人。 ”材料中的“他”对自然科学的贡献是( )A.发现了热辐射过程中的能量分布规律B.提出时空的变化和结构与物质的运动、状态密切相关C.其理论使力学和天文学达
12、到相当完备的程度D.第一次将神从无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赶了出去答案 C解析 1687 年,牛顿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把地球上的物体的运动和天体运动概括到同一个理论之中,形成了一个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的经典力学体系,与材料中“用数学方法阐明了宇宙中最基本的法则”相符,故 C 项正确。13.在某一时期,生活节奏加快,自由主义、社会主义等社会思潮并存,文艺领域也出现了浪漫主义、批判现实主义等流派,生物学领域也打破了神学创世说的禁锢。上述现象的出现( )A.受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影响较大B.推动了人文精神不断走向成熟C.得益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D.反映了当时社会存在诸多矛盾答案 D解析
13、根据材料“自由主义、社会主义等社会思潮并存” “浪漫主义、批判现实主义等流派”“生物学领域也打破了神学创世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社会存在诸多矛盾,故 D 项正确。14.晚清时期有思想家提出:“夫中学体也,西学用也,无体不立,无用不行,二者相需,缺一不可。泯中西之界,化新旧之门户,庶体用并举,人多通才。 ”该主张( )A.本质上属于地主阶级洋务派思想B.是对“中体西用”思想的发展C.否定了传统文化,主张全面学习西方D.提倡维护传统文化,反对西方学说答案 B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与题目中的中西并重不同,故A 项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故 B 项正确;根据题意,主
14、张“中西并重” ,并未出现完全否定中或西的现象,故 C、D 项错误。15.康有为在评述改革时说:“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在设立议院的问题上他说:“会议之士,仍取上裁,不过达聪明目,集思广益,稍输下情何有上权之损哉?”材料说明了( )A.康有为在政治上出现倒退和反动B.康有为思想实质上属于封建思想范畴C.康有为采取了以退为进的斗争策略D.康有为一定程度上赞同“中体西用 ”答案 C解析 据材料可得康有为在政治上主张君主立宪制,顺应了近代历史发展的潮流,不存在倒退和反动,故 A 项错误;据材料可得康有为 “托古改制” ,超越了封建思想的范畴,目的是为了减少变法阻
15、力,故 B 项错误;据材料可得康有为 “托古改制” ,并宣扬设议院不会危及君主制,这是面对强大的顽固派所采取的一种以退为进的斗争策略,故 C 项正确;康有为把儒家思想和西方政治学说相结合来宣扬变法革新,已超越了“中体西用”的范畴,故 D项错误。16.秦汉以来儒家思想不断发展,阐释儒家思想的著作也层出不穷, 四书章句集注和孔子改制考就是其中的重要代表。两者都( )A.冲击了传统教育 B.得到统治者的推崇C.受外来文化影响 D.再现孔子思想精髓答案 C解析 以四书章句集注为代表的程朱理学明显受到了佛道思想的影响,而以孔子改制考为代表的康梁维新思想则明显受到了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思想的影响,故 C 项正
16、确。17.有学者说:“新文化运动之所以批评孔子、反对孔教、否定儒家纲常,其实并不是指向传统,而是针对现实。 ”材料中的“现实”是指( )A.宣扬科学知识的需要B.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C.国人民主意识的提高D.袁世凯执意复辟帝制答案 D解析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后,掀起“尊孔复古”运动意图复辟帝制,这种情况下,新文化运动批判作为封建统治基础的儒家思想,故 D 项正确。18.1919 年 8 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了新体国语教科书 ,该书把生字单独列出并注音,练习有语言训练,课文材料非常口语化。经教育部审定后,成为国民学校教科书。这表明( )A.文学革命推动了文化转型B.民主和科学已成为社会共识C.白话文
17、运动深入社会底层D.学校教育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答案 A解析 根据题目中的时间“1919 年”得出是新文化运动时期,根据题目中“课文材料非常口语化。经教育部审定后,成为国民学校教科书”得出文学革命推动文化转型,故 A 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1919 年中国民主和科学并未成为共识,故 B 项错误;根据题意,并未体现社会底层,故 C 项错误;题目中并未出现全盘肯定或者全盘否定的现象,故 D 项错误。19.1924 年 1 月孙中山说:“我等同在弱小民族之中,我等当共同奋斗,反抗帝国主义国家之掠夺与压迫。 ”又提出民族主义主张:“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 , “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材料反映出孙
18、中山的民族主义观是( )A.推翻以满洲贵族为主的清朝统治B.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弱小民族C.处理好国内民族关系,体现民族平等思想D.反对帝国主义,废除国内的民族压迫答案 D解析 据材料“我等同在弱小民族之中,我等当共同奋斗,反抗帝国主义国家之掠夺与压迫”“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 “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可知孙中山的民族主义观是反对帝国主义,废除国内的民族压迫,故 D 项正确。20.20 世纪以来,先进的中国人把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同振兴中华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这些重大理论成果在本质上具有一致
19、性。对这些重大理论成果“一致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A.都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以复兴民族为宗旨B.都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C.都是 20 世纪推动中国历史前进的思想武器D.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产物答案 A解析 “20 世纪以来,先进的中国人把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同振兴中华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可见这些理论均符合这个判定,故 A 项正确;三民主义不属于马克思主义范畴,故 B 项错误;科学发展观推动了 21 世纪中国的发展,故 C 项错误;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理论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产物,故 D 项错误。21.20 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取得了“两弹一星”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和籼型杂交水稻等一系
20、列科技成就,其主要原因是( )A.政局长期稳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B.政府高度重视和科学家的爱国热情C.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了物质条件D.科研工作者坚决抵制“文革 ”错误答案 B解析 “文革”时期,我国的政局并不稳定,故 A 项错误;我国之所以在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取得一系列科技成就,主要是因为政府的重视并且有一大批爱国的科学家,故 B 项正确;这一时期,我国的经济并未获得快速发展,故 C 项错误;科研工作者并未坚决抵制“文革”错误,故 D 项错误。22.观察中国各类学校招生图(单位:万人) ,由此图信息可以推知 ( )A.国家对职教也逐渐较为重视B.中国中等教育体系日趋完备C.人们轻视职教的理念
21、已转变D.中国精英教育的意识在淡化答案 A解析 材料中“职教”招生的数量和比例都是明显上升,这与政策有关,故 A 项正确;中等教育不仅仅是职教和普高,故 B 项错误;材料中“职教”招生数的上升不等于理念“已转变” ,故 C 项错误;材料中 “职教和普高”仅仅是中学,不能反映精英教育的意识在淡化,故 D 项错误。23.爱因斯坦曾言:“在我之前,人们都认为,如果把所有的东西都从宇宙中拿走,那剩下的就是时间和空间,我却证明,如果把所有的东西都拿走了,什么都剩不下。 ”爱因斯坦的理论( )A.建立的信息网络大大缩小时空距离B.大大加强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研究C.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D.主要论证
22、时间和空间可以单独变化答案 C解析 爱因斯坦的理论是相对论,没有建立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建立了信息网络,故 A 项错误;大大加强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研究是普朗克的量子论,故 B 项错误;爱因斯坦的理论改变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也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故 C 项正确;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认为时间、空间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时间和空间无法单独变化,故 D 项错误。24.普朗克曾写道:“我把这整个的步骤描述成一种孤注一掷的行动我已经和辐射与物质之间的平衡问题斗争了六年而没有得到任何成功的结果。这个问题在物理学中是有根本重要性的,必须不惜任何代价来找出它的一种理论诠释,不管那代价有多
23、高。 ”普朗克旨在说明量子论( )A.诞生的偶然与必然 B.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C.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D.是对前人理论的突破答案 A解析 材料“我把这整个的步骤描述成一种孤注一掷的行动”体现普朗克量子论诞生的偶然性, “我已经和辐射与物质之间的平衡问题斗争了六年”又说明普朗克量子论诞生的必然性,故 A 项正确;材料未体现量子论的社会反响,故 B 项错误;材料未体现量子论诞生的影响,故 C 项错误;材料未体现量子论与前人理论的关系,故 D 项错误。25.当代物理学家沃纳汉森伯格指出: “在历史的进程中,地球上的人类第一次只面对自己,他们发现不再有任何其他的伙伴和敌人。 ”他这样认识是因为( )A.
24、冷战结束世界趋于和平B.全球化推动世界联成一体C.人类战胜自然取得胜利D.科技进步带来的负面影响答案 D解析 材料“不再有任何其他的伙伴和敌人”的认识是源于科技进步带来的负面影响,故D 项正确。第卷(非选择题,共 50 分)二、非选择题(共 3 个大题,其中第 26 题 16 分,第 27 题 18 分,第 28 题 16 分,共 50 分)26.(16 分) 宋明理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朱熹集中了前人(特别是程颐系统 )的儒学研究成果,形成了新儒学体系。他把 大学中所说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理论根据,构
25、建上自皇帝下至各个家庭的一整套周密的社会秩序。他编著四书集注 ,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四书,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他通过编撰童蒙须知等启蒙著作,对儿童的衣着、饮食等日常行为都作了道德规定。比如,穿衣要颈紧、腰紧、脚紧。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二 程朱一派专在士阶层中求发展,终于成为新儒家的正统。直到王阳明出现后,陆王才真正能和程朱分庭抗礼。王阳明的“致良知”教以“简易直接”为特色,是和朱子“格物致知”的理论长期奋斗而获得的。他认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 ,因而打破了朱子“读书明理”之教在新儒家伦理和农工商贾之间所造成的隔阂。王阳明以来有“满街都是圣人”之说,新儒家伦理因阳明学的出现而走完了它的
26、社会化的历程。摘编自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请回答:(1)据材料一分析朱熹学说形成的原因,概括朱熹推广儒学的路径。(6 分)(2)据材料二,比较王阳明学说与朱熹学说的不同点,归纳王阳明思想的社会意义。(6 分)(3)据材料一、二,分析宋明时期儒学发展的主要趋势。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更好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4 分 )答案 (1)原因:儒学吸收佛、道思想;儒学家关注社会。路径:著书立说,阐释儒家经典;将儒学教育渗透于青少年的日常生活。(2)不同:传播对象:朱熹:士大夫阶层;王阳明:发展到普通民众。认识论:朱熹:格物致知;王阳明:致良知(反省内心) 。意义:有利于思想解放;有利于提高民众的道德修
27、养。(3)趋势:世俗化、社会化。认识:辩证继承,创新发展;面向大众,联系实际。27.(18 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8 世纪上半期,随着启蒙运动从英、法向整个欧洲的扩散,德国思想文化界的精英们也汇入启蒙运动的洪流之中。但是,德国的启蒙运动有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体现为:一方面,它高扬理性、宽容、进步等启蒙思想大旗,从迷信和传统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它还针对德国分裂落后的现状,将启蒙运动的理性思考与民族情感融合起来,在宣扬理性等启蒙观念的同时,伴之以浓烈的民族情感,最终形成了启蒙思想与德意志民族意识的共生。由于这一特点,启蒙运动在德国成长的过程也成了德意志民族意识在文化领域逐渐成长
28、的过程,它不仅构成了德意志民族的自信,而且最终催生了德意志的文化民族主义。摘编自邢来顺德国贵族文化史材料二 陈独秀说:“吾宁思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思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 ”胡适也指出“新文化运动的根本意义是承认中国旧文化不适宜于现代的环境,而提倡充分接受世界的新文化” ,中国应该“接触新世界的科学民主文明而复活起来” 。摘编自丁守和 中国近代启蒙思想( 中)(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民族意识在文化领域逐渐成长的时代背景和“文化民族主义”的内涵。(8 分)(2)根据以上材料,归纳启蒙时期德意志“文化民族主义” 与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的“文化民族主义”的主要异同
29、。(10 分)答案 (1)背景:启蒙运动的扩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德意志国家分裂阻碍。内涵:宣扬科学、民主、理性、宽容、进步、文明、民族情感;民族意识与民族文化相伴共生,共同发展。(2)相同:都反对迷信和传统,提倡科学、民主、理性、进步等启蒙思想。都要求实现国家统一,使本民族适应世界而生存。不同:德意志文化民族主义是在强化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新文化运动是在彻底否定中国旧文化的基础上,主张以世界新文化取代中国旧文化。前者催生了浪漫主义文学、艺术的发展,增强了民族自信,滋生了极端的民族主义;而后者在推动中国近代文学艺术转型的同时,削弱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产生许多负面
30、影响。28.(16 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这些哲人受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他们相信不仅存在着控制物质的自然法则,也存在着控制人类的自然法则。按照这一设想,他们开始将理性用于所有领域,以便发现种种有效的自然法则。理性被用来检验一切事物所有的人、所有的制度、所有的传统。虽然这对任何时期的任何社会来说都是一个严峻考验,但是对于已经过了其全盛时期且又摇摇欲坠的法国旧制度来说,这尤其是一次严峻的考验。这些哲人使得法国和整个欧洲的旧制度都遭受到了一场毁灭性的打击,但更重要的是他们发展一系列具有革命性的原则,并打算通过这些原则进行大规模的社会改革。全球通史材料二 各国的民族主义者
31、认为,达尔文给他们提供了支持和合法性。他们认为与自然界一样,政治活动中的最强者是得胜者,好战的程度决定了谁将在国际“生存竞争”中获胜。而在经济生活中,这是一个自由放任经营和粗俗个人主义盛行的时期。上、中层阶级生活舒适、心满意足,强烈反对国家为促进更大的社会公平而作任何干预。在殖民地扩张的黄金时期19 世纪后期,达尔文主义被用来为帝国主义辩护。有人争辩说,殖民地是列强的繁荣和生存所必须的;还有人则争辩说,按照现实成就判断,各土著民族弱小、低劣,需要优越强大的欧洲人的保护和指导。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些哲人”借用万有引力定律的原因。 (6 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牛顿和达尔文科学成果被应用于其他领域的主要区别。(10 分)答案 (1)原因:万有引力定律具有理性的自然法则;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自然科学成果为启蒙思想家反对旧制度提供依据。(2)区别:合理性不同:万有引力定律应用于其他领域具有合理性;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学说被异化为“弱肉强食”的达尔文主义。目的不同:应用万有引力定律是为了反对封建旧制度;异化达尔文学说的目的是维护社会的不公平现象和为列强对外扩张寻求合法性。作用不同:启蒙运动兴起;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击了欧洲封建专制统治。激化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加剧列强对外扩张。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5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