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 第二单元 单元检测(原卷+答案与解释)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 统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 第二单元 单元检测(原卷+答案与解释)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 统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册语文 第二单元 单元检测(原卷+答案与解释)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 统编版(26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2024-2025学年六年级语文上册单元复习第二单元 单元检测 (原卷)一、积累运用1看拼音,写词语。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岷(mn)山 诞(dn)生 抡(ln)一圈B沉着(zhu) 绷(bn)脸 逶迤(y)C瞻(zhn)仰 磨(m)盘 磅(pn)礴D飘拂(f) 倚(y)着 暴露(l)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七律长征中,作者通过“暖”“寒”的对比,表达了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喜悦和夺取泸定桥的惊心动魄,足见红军的神勇无比B开国大典通过场面描写表现了人民激动的心情,展现了毛主席的领袖风采C狼牙山五壮士一课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既充分表现了五位壮士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
2、,又突出了战士个人勇于献身的英雄气概D灯光一课运用插叙的写法写了“我”在璀璨的华灯下回忆牺牲的战友的事4下列哪个词语的意思和句子中“说”的意思相近()陈老师对我们说:“上课绝不能开小差,否则会影响听课效率!”A念念有词B谆谆教导C娓娓道来D振振有词5下列句子括号内表示“看”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B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C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斜视)了一眼图画。D郝副营长(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神贯注”“聚精会神”这两个词语都表示注意力集中。
3、B“粉身碎骨”“惊天动地”“斩钉截铁”这三个词语的结构相同。C“五位战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群众和连队主力转移的任务”的缩写是“战士完成任务”。D“经过一个多月左右英勇奋战,七连决定向龙王庙转移。”这个句子有语病,应该删去“经过”。7下面是资料中的一个例句,请你选择和其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例句:放歌吧,长江三峡!我要歌唱你那永不休止的奔流。放歌吧,长江三峡!我要歌颂你那永不停歇的追求。A在一横一竖的交点的南面,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B我很难忘记这个奇妙的夜晚,这是一个梦幻般的夜晚。C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D这个伟大的战士,像千斤巨石,伏在那儿纹丝不动。8下面是资料中的一些句
4、子,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爬雪山、过草地、翻大山、跨大河,最终成功抵达陕北革命根据地。B广场上镌刻了经典革命诗词“沁园春雪”,恢宏大气的词句是中华文化最深厚的底色。C“革命岁月”的艰难历程中,记录着革命先辈们奋斗的足迹,每一段都是披荆斩棘的光辉征程。D我们虽生活在和平年代,但仍要记得弘扬不畏艰难的精神,铸造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意志。9下面句子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请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括号里。A语言描写B心理描写 C动作描写D神态描写(1)我心头微微一震,是什么时候听到过这句话来着?( )(2)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3)他们
5、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 )(4)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 )10选词填空。A高喊B赞叹C婉言谢绝D窃窃私语(1)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 ):“多好啊!”(2)“我还有作业没有完成,不能和你一起去玩了。”我( )了伙伴的邀请。(3)自习课上,张华和王敏在( ):“这道题怎么做啊?”“我也不会”(4)出征前,全体医护人员紧握拳头( ):“中国加油!”11读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并用加点的词语造句。(1)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 (2)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新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
6、的愉快。 12请你按照要求仿照例句写一写。(1)用上与“说”有关的词语,人物语言分别在句前和句尾。例:“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突然,他凑到我的耳朵边轻轻地问:“记者,你见过电灯吗?” (2)不用与“说”有关的词语,人物语言在句尾。例:妈妈俯下身子盯着我的眼睛,一脸焦急:“你的眼睛怎么肿了?” 二、课内阅读(一)(2023六年级上全国期中)读七律长征,完成练习。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1这首诗围绕“ , ”两句展开叙事抒情。2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只等闲”表现了红军战士藐视困难、从容
7、不迫的自豪感。B第三、四句和第五、六句都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C“逶迤”“磅礴”“细浪”“泥丸”突出了长征路上的艰难。D从“尽开颜”中可以感受到红军翻越雪山后的喜悦心情。3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五幅红军长征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请你参照例子,概括诗歌内容。A腾越五岭B疾跨乌蒙C D E喜踏岷山4“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中的“云崖”,原是“悬崖”,后才改为“云崖”。你觉得这个修改好吗?为什么? (二)(23-24六年级上山东菏泽期中)狼牙山五壮士(节选)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
8、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5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选段内容: 。6下列关于选段中画线句子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画线句子主要是对人物的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B画线句子主要表现了战士们对敌人的仇恨及作战时的英勇无畏。C“沉着”“全神贯注”等词语表现了战士们作战时高度集中的精神状态。D画线句子属于场面描写。7
9、第句中“始终”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8选段既描写了人物群体,又描写了每一位战士,这种写法叫作 。其中第 句从整体上描写了五位战士痛击敌人的情形,即“面”;第 句具体描写了每位战士的表现,即“点”。文段运用这种写法的好处是: (三)(24-25六年级上全国期末)阅读短文,完成练习。开国大典(节选)阅兵式完毕,已经是傍晚的时候。天安门广场上的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 一万支礼花陆续射入天空。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群众游行就在这时候开始。 游行队伍分东西两个方向出发,他们擎着灯,舞着火把,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他们一队一队按
10、照次序走,走到正对天安门的白石桥前,就举起灯笼火把,高声欢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 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会场。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 满了整个北京城。9选文写的是 。10用“”画出选文中描写毛主席动作和语言的句子,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11“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中的“红流”指 加点的“流”字不能改成“走”字,是因为“流”比“走”更能表现 12下列对“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光明”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
11、北京城乃至全中国永远摆脱黑暗,获得光明。B游行队伍的灯笼、火把,照亮了北京城。C北京城的路灯很明亮。三、拓展提升(一)(22-23六年级上广东惠州期中)阅读。天安门前看升旗(节选)北京来得多了,故宫、西山去过,八达岭上过,早已没有当年的兴致。忽然想到天安门的升旗仪式,可不可以去看看呢?这真是个不错的主意,起个大早,在空旷的天安门广场独自徜徉,任晨风撩起长发,让思绪回到悠远,在曙光中看红旗冉冉升起,该是怎样的心情!把这念头在旅馆里一说,居然立即有众多的呼应者,这倒是我未曾料到的。我们去看升旗的那天是个普通的秋日,才4点多的时候我们就走上了街头,晨风凉飕飕地拂人面颊,几个衣着俏丽的女孩已哇哇地叫冷
12、了。原以为广场上人不会太多,未料等我们赶到,早来的,竟已有千人之众,这又令我吃惊。国旗班的战士过来了,一如电视上那潇洒的英姿,只是这是真人实景,又远胜了电视的朦胧。人群起了躁动,站在后面的焦急得直跳有个新潮的女孩竟然坐上了男友的肩头。国旗班的战士英武、矫健,这三十几位战士组成的方阵威风凛凛,让每一位看升旗的观众都赞叹不已。红旗在擎旗人手中划过一道优美的曲线,然后便在国歌声里徐徐上升,红旗愈升愈高了。庄严的国歌在广场上空回荡,那一刻,我心头猛然一热,像又回到青春的年华。刚才还喧闹不止的人群宁静了,面对升旗,有谁不为之感动?人群里,几位鬓发苍苍的老者神情肃穆,他们凹陷的眼眶里泪光闪闪,怕是又想起创
13、业的艰辛?国歌令我又激动起来,久已沉寂的心里起了波涛,仰望直上蓝天的红旗,让人觉得自豪,更让人感到一种责任。作为一名普通的公民,相对伟大的国家固然渺小,但“位卑未敢忘忧国”;我们能依然这么淡漠吗?国旗班的战士远去了,消失在金水桥那边的红墙里,人群却久久不散,像是还沉浸在国歌的旋律里。升旗仪式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分钟,可哪一位观众不曾走过长长的心路?13将文中画“”的句子换种说法,保持句意不变。 1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15下列选项对第自然段中加点字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第自然段中的“居然”一词写出了“我”对呼应者多的出乎意料。B第自然段中的“竟”字写出了人们观看升旗的热情高,来得早
14、。C第自然段中的“竟”字写出了“我”的出乎意料和吃惊。D第自然段中的“躁动、直跳、竟然”写出了观看升旗时的乱、秩序差,体现了人们的素质差。16短文在描写升旗场面时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手法,在下列句子后填上“点”或“面”。(1)人群起了躁动,站在后面的焦急得直跳。( )(2)国旗班的战士英武、矫健,这三十几位战士组成的方阵威风凛凛。( )(3)几位鬓发苍苍的老者神情肃穆,他们凹陷的眼眶里泪光闪闪。( )17结合短文中的人和事,说说文中画“ ”这句话的意思。 18想象如果你在现场,你会走过条怎样的长长的心路?请用简要的语言把你想到的写出来。 (二)(22-23六年级上湖南株洲期末)阅读“天亮之前,不拿
15、下碉堡,大部队总攻就会受阻,解放全中国就会受到影响。”入夜时分,上级指挥员的动员,让张富清下定决心,要不惜一切代价,潜进永丰城炸掉敌人的碉堡。他主动请缨,和两名战士组成突击队,天还没亮,他们就背上炸药包和手榴弹,一路匍匐前进,来到城墙下。张富清背着几十公斤的装备,率先扒着墙砖缝隙,攀上四米多高的城墙,率先跳进城里。张富清刚落地还没站稳,几个敌人就围了上来。他端起冲锋枪一阵扫射,一下子打倒七八个。突然,他感觉自己的头被猛砸了一下,手一摸,满脸是血。他顾不上头上的伤、毅然冲向碉堡,用刺刀在碉堡旁边的地上迅速刨出一个坑,把随身背来的八颗手榴弹和一个炸药包码在一起,一个侧滚的同时,拉掉了手榴弹的拉环。
16、一声巨响,敌人的一座碉堡被炸飞了。张富清忍着疼痛,趁着腾起的黑烟,顽强地爬近另一座碉堡,用同样的方法将其炸毁大部队顺利地解放了永丰城。在战争年代,他冲锋陷阵,九死一生,立下赫赫战功。在和平时期,张富清又响应党的号召,前往条件艰苦的鄂西山区。这里有个高洞村,海拔一千二百多米,深居悬崖之上、峰岭之间。全村进进出出就只有一条不宽的小路。小路一侧的山岩笔直陡峭,如刀削斧砍;另一侧的山谷深不见底,怪石鳞崎。路面狭窄,人一不小心就会失足落崖。张富清二话不说,带上妻子儿女一头扎进大山,在高洞村住下来。他亲自披挂上阵,领着村民,炸山修路。开工前,张富清上山下山辗转奔波,跑立项,备材料,搞勘探,样样亲力亲为。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六年级上册语文 第二单元 单元检测原卷+答案与解释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 统编版 六年级 上册 语文 第二 单元 检测 答案 解释 2024 2025 学年 第一 学期 统编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60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