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单元知识速记清单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讲义-(统编版2024新教材)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单元知识速记清单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讲义-(统编版2024新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单元知识速记清单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讲义-(统编版2024新教材)(26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单元知识速记清单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知识清单】01单元概览【单元概述】(总览全局高屋建瓴)本阶段时间界限为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至184年黄巾起义,主要包括:秦朝、西汉与东汉的建立、秦汉统一措施与灭亡;张骞通西域与丝绸之路;两汉的科技与文化。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创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秦朝因暴政短命而亡,但它的一些制度对以后历代王朝具有深远影响。继起的西汉王朝在汉武帝时国力达到鼎盛,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西汉时期开辟的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打破了东西方文明之间的隔绝状态,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
2、交往,开创了中外交流的新局面。东汉的版图大致与西汉相当,但政局较为混乱,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造成的政治动荡,中国社会危机严重,导致了黄巾起义爆发,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东汉政权名存实亡。两汉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为科技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从而在许多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一条主线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两大人物秦始皇和汉武帝。三大成就秦统一六国、汉武帝大一统、张骞通西域。四大措施郡县制;统一文字、度量衡与货币;“推恩令”;尊崇儒术。【单元时空】(时空定位把握脉络)【阶段特征】(阶段发展特征鲜明)(1)政治: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秦朝,结束了长期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
3、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在中央建立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在地方实行郡县制。汉承秦制,设立刺史制度,监督地方高官,汉武帝颁行“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东汉时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2)经济:秦朝从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入手,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汉初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统一货币为五铢钱,实行盐铁专卖、平抑物价等措施,缓解了秦末以来经济凋敝现象。(3)思想:秦朝的统一便利了文化的交流,但严刑峻法、焚书坑儒等措施阻碍了文化的发展。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居于主导地位,影响深远。(4)民族关系:初步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时期中原王朝与边疆各族的关系,各族人民的友好往来和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成为
4、历史发展的主流。(5)对外关系:中国与朝鲜、日本、西亚和欧洲的交往开始以贸易往来、使节往来和科技文化交流等形式发展起来。(6)科技与文化:秦汉时期史学、文学、科学技术、艺术都有突出成就。02关注新知新旧教材对比变化2024版新教材原版本单元课题单元课题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课秦统一中国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课秦统一中国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第12课大一统王朝的巩固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第13课东汉的兴衰第13课东汉的兴衰第14课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
5、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第15课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第三单元:内容聚焦于秦汉时期,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标志着中国从分裂走向统一,并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第9课秦统一中国:这一课介绍秦朝如何通过征服其他诸侯国,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这包括秦始皇的统治和制度创新,以及他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等重要措施。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这一课讲述了秦朝末年由于严苛的法律、重税和劳役导致的民不聊生,最终引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些起义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灭亡。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这一介绍了西汉的建立,以及文帝和景帝时期的统治。
6、文景之治是西汉初期的一个相对稳定和繁荣的时期,以减轻赋税、鼓励农业发展和实行宽政而著称。第12课大一统王朝的巩固:这一课探讨了西汉后期如何进一步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以及汉武帝时期的扩张和中央集权的加强。第13课东汉的兴衰:这一课讲述了东汉的建立、发展以及最终的衰落。东汉是西汉之后的一个朝代,它在很多方面继承了西汉的政策和制度,但也经历了自己的兴衰过程。第14课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这一课介绍了丝绸之路的重要性,这是古代中国与西方世界之间的重要贸易和文化交流通道,对促进东西方文明的交流起到了关键作用。第15课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这一课探讨了秦汉时期在科技、艺术、文学和哲学等方面的成就,包
7、括但不限于造纸术的发明、天文学的进步、儒家思想的发展等。2022版课程标准则要求学生了解中国历史上国家统一的过程和意义;社会巨变和政治运动,如秦末的农民起义;了解不同朝代的政治制度和治理方式;了解丝绸之路等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探索古代中国的科技和文化成就,以及它们对后世的影响;正确、全面、辩证地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评价,培养批判性思维。03知识速记第9课秦统一中国速记点1、秦灭六国1背景:(1)社会因素:战国时期的连年战争,影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2)政治因素: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2过程:公元前230前221年,先后攻
8、灭六国的顺序是:韩、赵、魏、楚、燕、齐。3秦国完成统一大业:(1)时间:公元前221年(定都咸阳)。(2)建立者:秦始皇(嬴政)。(3)影响: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速记点2、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的政治措施)【中央集权制度秦朝开始确立】1开创: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2中央: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行政)、太尉(军事)和御史大夫(监察)统领。3地方: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速记点3、巩固统一的措施1经济:统一货
9、币(在全国以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便利了经济的发展)。2文化: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通用文字,后来流行隶书)。3交通: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使秦朝的陆路交通四通八达)。4军事:开凿灵渠,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北击匈奴,修筑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防御匈奴进攻)。5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名师点拨】1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2秦国是周朝时建立的一个诸侯国,秦朝是秦国国君嬴政灭六国后建立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3秦朝推行的郡县制是由商鞅变法开创的县
10、制演变而来的。4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图片解读】:图片形象地展示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构成。图中高高在上的是皇帝,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大官职,属于皇帝下属的中央政府机构;地方政府自上而下依次是郡和县。地方政府受中央政府管辖,中央政府直接听命于皇帝,所有权力都集中于皇帝一人之手。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速记点4、秦的暴政1秦始皇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迫使农民将2/3的收获物上缴国家。2连年在全国大规模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3秦朝实行的法律非常严苛,民众稍有不慎即触犯法律,而且是一人犯法,亲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4秦始皇为禁铟人们的思想言论,下令烧毁各国史书和民间收藏的诸子百家著作,
11、仅留下秦国的史书及医药、种植、占卜之类的书籍;又将非议朝政的460多个儒生和方士全部坑杀,史称“焚书坑儒。5秦始皇死后,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闷杀工匠,残杀兄妹,四处巡游,穷奢极欲等)(宦官赵高更是飞扬跋扈,连秦二世也不放在眼里,在他的身上还产生了一个成语:指鹿为马)。速记点5、陈胜、吴广起义1原因:公元前209年(公元前三世纪末)夏,900多个农民被征发去渔阳戍守长城。他们走到大泽乡时,遇上大雨,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戍守误期要被处死(直接原因);秦的暴政(根本原因)。2经过:起义军在陈县建立“张楚”政权,各地农民纷纷响应,一度直逼咸阳。在秦军的强大攻势下,起义军由于缺乏后援,吴广、陈胜
12、相继被部下杀害,起义失败。3历史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速记点6、秦朝灭亡(2024年教材新增)陈胜、吴广起义虽然失败,但项羽、刘邦领导的军队在反秦斗争中逐渐壮大。项羽是楚国名将之后,骁勇善战,跟随叔父项梁起兵。他们领导的队伍逐渐发展到数万人,成为反秦的强大武装。在巨鹿之战中,项羽以少胜多,歼灭秦军主力。刘邦出身平民阶层,曾为乡间小吏,后率众反秦。他注意网罗人才,积蓄力量,势力很快强大起来。巨鹿之战后,秦朝统治者内部矛盾加深,刘邦抓住时机,率军直抵秦都咸阳。公元前207年,泰朝统治者在起义军的包围下,被迫出城投降
13、。强盛一时的秦朝,仅存在十几年就灭亡了。【名师点拨】1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秦的暴政。2秦末农民起义经历了两个阶段,即陈胜、吴广起义和项羽、刘邦起义。3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年;大泽乡;失败;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4项羽、刘邦起义:项羽巨鹿之战击败秦军;公元前207年,刘邦推翻秦朝。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速记点7、楚汉之争与西汉的建立(一)楚汉之争1人物: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帝位。2时间: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历时四年)。3性质: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争夺帝位的战争。4结果:垓下之战,项羽兵败自刎,刘邦取得了最终的胜利。(成语:四面楚歌、十面埋伏)*【一般情况下,我国封
14、建社会时期一个朝代末期出现农民起义的原因大多是基本相似的,主要表现为统治者残暴或无能、朝政腐败、人民负担沉重,流离失所(主观原因)、加上自然灾害频发(客观原因),最终爆发起义。】(二)、西汉的建立1概况:时间:公元前202年建立者:刘邦(汉高祖)都城:长安;2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原因:由于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表现:西汉建立初,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首要问题: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与民休养生息”就是减轻农民负担,让人民充分“休息”,已达到恢复和发展经济的目的。这一政策是道家“无为而治”思想的体现。)*【一般情况下,一个新的王朝建立之初,统治者大多开明,他们往往会吸
15、取前朝灭亡的教训,通过采取以农为本,轻徭薄赋,不误农时,同时辅以兴修水利、减轻刑法等举措,使社会局势迅速稳定,经济得以恢复发展,进而出现盛世局面。】速记点8、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1目的: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暴政速亡的教训,主张清静无为,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2实施者:汉高祖及其继任者3措施:下令“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家务农;(解甲归田)将奴婢释放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释奴为民)鼓励人民致力农业生产,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轻徭薄赋)十五税一:减轻田租,定税率为十五税一;4结果: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5
16、和亲政策:西汉初年,匈奴不断袭扰边郡。鉴于汉初经济凋敝、百废待兴的现实,刘邦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以缓和双方的关系,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营造了和平的环境。速记点9、“文景之治”1人物:汉文帝和汉景帝。2措施: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严苛刑法;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3结果:文景时期,政治清平,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府库充盈。这一时期在历史上被称为“文景之治”。*【一般情况下,盛世局面的表现表述为: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国力增强;人民生活安定;文教昌盛;民族关系和谐;对外交往兴盛等。】4地位:“文景之治”是我国
17、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局面。5影响:为西汉王朝的强盛奠定了基础。*【文景之治的出现,给治者要关注民生,减轻人民的负担,轻徭薄赋;提倡节俭,重视生产;国家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严厉打击贪污腐败】【名师点拨】1项羽和刘邦进行的战争性质的变化:战争战争目的代表阶级战争性质秦末农民战争反抗秦的暴政农民阶级农民战争楚汉之争帝位之争封建地主阶级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争夺最高统治权的斗争2汉初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是道家“无为而治”思想的体现。3治世,即和平昌盛之世,通常是指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的统治局面。第12课大一统王朝的巩固速记点10、削弱地方势力汉武帝即位初期,一些诸侯王封地广大,连城数十
18、,势力强大。地方豪强兼并土地,欺压百姓,有的还依附王公贵族。这两股势力成为统一国家内部的离心力量。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下诏诸侯王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划归临近的郡管辖。于是,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汉武帝随后又以各种理由削爵、夺地甚至除国,严厉镇压他们的叛乱,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汉武帝还下令将一些郡国豪强迁往京师一带。这些豪强离开经营多年的故地,原有的社会关系被打破,势力被削弱。这样,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速记点11、加强经济管控(2024年教材新增)汉武帝时期,朝廷注重发展农业生产,重视兴修水利。新修建的六辅渠、
19、白渠等水利工程,灌溉田地数万顷,提高了粮食的产量。新型播种工具“耧车”的发明,大大加快了播种速度。这一时期,纺织、冶炼、制陶、酿造等手工业进一步发展。当时,私人铸币还没有完全禁绝,盐铁经营权也大都掌握在豪强手中,社会上出现了许多富商大贾。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还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卖酒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和酒的官营、专卖;又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他还下令对商人征收车船税。这些措施,使中央对经济的掌控大大加强,国家财政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速记点12、尊崇儒术1、背景:汉初,统治者实
20、行无为而治的政策,朝廷对地方的控制相对松弛,社会上各种学说流行,人们的思想不统一。2措施: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尊崇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3推行:汉武帝在长安兴办太学,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4影响: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速记点13、北击匈奴秦末汉初,游牧于漠北草原的匈奴,在首领冒顿( Modu )单于的率领下,统一了漠北草原,并不断南下袭扰。经过“文景之治”,西汉强盛起来。汉武帝政变汉初推行的和亲政策,组建起强大的骑兵队伍,开始大举反击匈奴。经过河南、河西战役,公元前119年,汉军
21、发起漠北战役。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率精骑出击匈奴。卫青和霍去病分道北上。卫青率军穿越大沙漠,在漠北同匈奴主力决战,取得胜利。霍去病也挥师北进,痛击匈奴军队,大获全胜。匈奴经过漠北战役的沉重打击,再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西汉控制了阴山以南、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并在河西走廊设置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总结: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素养提升】1汉武帝为什么要实施“推恩令”来加强中央集权?(1)减少阻力。如果直接撤销诸侯国,诸侯王势必抵制。而采取“推恩”的办法,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
22、为侯国,这样“推恩”分封合情合理,诸侯王不好抵制,削藩的阻力就减小了。(2)效果好。一方面,通过“推恩”分封,王国势力越分越弱,无力对抗中央;另一方面,诸侯王其他子弟由于也能分封土地并授爵为列侯,对中央心存感激。2秦始皇与汉武帝巩固统一措施的比较项目秦始皇汉武帝不同点政治确立皇帝制度,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实施“推恩令”,削弱诸侯国的势力;建立刺史制度经济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铸造五铢钱;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思想文化统一文字;焚书坑儒“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兴办太学军事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北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相同点政治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2024 2025 学年 年级 历史 上册 单元 知识 速记 清单 第三 统一 民族 封建 国家 建立 巩固 讲义 统编 新教材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60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