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知识点考点复习提纲
《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知识点考点复习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知识点考点复习提纲(32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知识点考点复习提纲一单元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第一课 走进思维世界一、思维的含义与特征1、含义:广义与意识同义;狭义与理性认识同义。这里所说的“思维”主要是从狭义角度来讲的,是对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反映。【提示】思维是人的特有属性。人的思维存在具有普遍性。2、人类的思维方式及意义(1) 思维方式: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等。(2) 意义:是对人类理性认识方式的高度概括;是人们认识事物本质、把握事物规律的重要的思维方式;是具有指导性和针对性的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3、思维的特征(1) 思维具有差异性:不同的
2、人有不同的思维风格,但也具有共性。(2) 思维的共同特征:具有间接性:强调间接经验;推断,利用规律去推测,由已知未知,感性理性。如天气预报、地震预警等。【提示】以亲历方式获得的感性认识总是有限的,我们可以运用思维的间接性,通过学习人类思想的成果突破思维局限。具有概括性:强调总结,发现规律。如共同之处是,整体上看,总结出,统称。具有能动性:强调加工、创造(创作、创新);具有两面性。4、实践与思维的关系 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又反作用于实践。二、 思维形态及其特征1、思维形态的分类(1)从思维的方向看:发散思维(向不同方向扩散,如一题多解、一物多用)和聚合思维(向同一方向收敛,如从多种方
3、案中选取一种最佳方案);(2)从思维对认识对象的思考角度看:综合思维(整体认识对象,立足整体)和分析思维(分别认识对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从思维反映认识对象的方式看:辩证思维(联系发展全面)和形而上学思维(孤立静止片面);(4)根据思维运行的基本单元的不同:分为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2、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思维的基本形态)(1)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基本形式:以概念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反映认识对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主要特征:基本单元的概念性、运行方式的推导性和思维表达的严谨性。(2)形象思维(艺术思维):基本形式:以感性形象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在感觉、知觉和表象
4、的基础上,运用联想、想象和幻想反映认识对象。主要特征:基本单元的形象性、运行方式的想象性和思维表达的情感性。【提示】两者都属于理性思维,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区分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第二课 把握逻辑要义一、 逻辑和逻辑学1、 逻辑的多种含义:(1)规律;逻辑学的研究对象(2)逻辑规律与规则(思维规律);(3)认识问题的某种思维方法;(4)逻辑学这门学问;2、逻辑学(1)含义狭义的逻辑学:形式逻辑。广义的逻辑学:A、形式逻辑。(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B、辩证逻辑。(研究辩证思维中的规律、规则与方法)(2)形式逻辑特别关注:推理问题A、推理的结构:推理是由前提和结论构成的,由
5、前提推导结论,前提作为结论的理由。B、从形式逻辑角度看,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并不取决于思想的具体内容,而是取决于思想的形式结构。【提示】推理结论是否一定为真,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前提内容的真实性,二是推理形式的有效性(符合三段论推理规则)。C、形式逻辑的核心任务:要把握从真前提推导出真结论的规律和规则。论证和论辩A、论证:把推理的理由讲出来作为“论点”的“论据”。B、论辩:用这样的论证方式去说服人,让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或者用这样的论证方式去反驳别人的观点。C、论证和论辩中使用的推理是否有效,直接影响说服的效果。学习形式逻辑的意义A、学习狭义逻辑学(形式逻辑)的基本知识与方法,是学习广义逻辑学
6、的基础。B、遵循形式逻辑的规律与规则,是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二、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基本规律)1、同一律是思维的确定性要求。(1)原因: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确定性的思维,该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能游移不定。(2)基本内容: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如果是真的,就是真的;如果是假的,就是假的。(公式:A是A)【提示】不同的时间或不同的条件下,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概念或判断,同一律并不要求它们一定是同一的。(3)逻辑错误:“偷换概念”(混淆概念)或“偷换论题”2、矛盾律是思维的一致性要求。(1)原因: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维。(2)基本内容: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
7、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表示对A否定的论断)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公式:“A不是非A”)(3)逻辑错误:“自相矛盾”。【提示】思维中出现的自相矛盾是对客观实际的错误反映,是思维混乱的表现,不能与唯物辩证法所讲的矛盾混为一谈。3、排中律是思维的明确性要求。(1)原因: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明确性的思维。(2)基本内容: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公式:“A或者非A”)(3)逻辑错误:“两不可”。【提示】形式逻辑(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 形式逻辑(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合乎逻辑的思维具有确定性、一致
8、性、明确性。第三课领会科学思维一、 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1、科学思维的两个基本条件: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提示】任何思维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2、科学思维的含义泛指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是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提示】不科学思维是主观臆想的、不合逻辑的、片面僵化的思维。3、科学思维与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的关系科学思维不是与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并列的思维形态,而是对实践中遵循逻辑思维要求、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创新性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的统称。4、科学思维的特征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从实际出发,把握和遵循客观规律)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
9、并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发展前景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接受实践的严格检验,修正错误,坚持真理)二、学习科学思维的意义1、思维素养意义:(1)有利于我们纠正逻辑错误,驳斥诡辩,捍卫真理;(逻辑思维角度)(2)有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辩证思维角度)(3)有利于我们把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从而有所发现、发明、创造,提高创新能力。(创新思维角度)2、思想政治意义:(1)有助于我们认清社会发展规律和阶段性特征,正确认识不同的社会实践中的国情和世情,准确把握历史方位,提高政治站位,提升思想水平和政治觉悟;(2)有助于我们发扬科学精神,积极投身于当代中国的社会变革、实践
10、创新,促进社会和谐,助力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3、总的意义:(1)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事物,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2)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更好地报效国家、服务社会、造福人类。主观题答题板块归纳:1、思维的特征:(1)思维具有间接性。(2)思维具有概括性。(3)思维具有能动性。2、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1)同一律是思维的确定性要求,它要求人们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犯了“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的错误,违背了同一律./符合同一律的要求。(2)矛盾律是思维的一致性要求,要求人们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
11、”和“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犯了“自相矛盾”错误。/符合矛盾律的要求。(3)排中律是思维的明确性要求,它要求人们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 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犯了“两不可”的错误。/符合排中律的要求。3.科学思维的特征:(1)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2)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3)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4、树立科学思维观念:(一单元) 以上知识都包括。二单元遵循逻辑思维规则第四课 准确把握概念一、 概念1、概念的含义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提示】事物的性质和关系统称为属性,属性分为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本质属
12、性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使该事物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内部规定性。2、概念的表达(概念与语词的关系)(1)概念只有通过语词才能表达出来。(2)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同一个语词在不同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3、概念的基本特征:内涵与外延(1)概念的内涵: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它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2)概念的外延: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的范围,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有哪些”。(3)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相容关系:如果两个概念在范围上具有相同部分,则为相容关系。包括全同关系;种属关系或者属种关系(外延小为种,外延大为属);交叉关系。不相
13、容关系(全异关系):如果两个概念在范围上不具有相同部分,则为不相容关系。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是不相容关系的两种特殊情况。二、 明确概念的方法1、 明确内涵的方法定义 (1)构成结构:定义由被定义项、定义项(种差属概念)和定义联项三部分构成。(2)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种差加属概念。 (3)下一个正确定义的要求应该具备相应的科学知识,正确地认识对象,把握其本质属性;应该遵循必要的逻辑规则。A、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全同。(否则会犯“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 B、定义项不能包含被定义项。(否则会犯“同语反复”或“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C、定义一般不能用否定形式。(否则会犯“否定定义”
14、的逻辑错误)D、定义不能用比喻。(否则会犯“比喻定义”的逻辑错误) 2、明确外延的方法划分 (1)方法:依据一定的标准,把一个概念的外延分为几个小类。小类是大类的种,大类是小类的属。划分就是把一个属分为几个种的逻辑方法。(2)构成:划分由母项(整体、属概念)和子项(部分、种概念)两部分构成。(3)作出正确划分的要求必须充分了解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之间的客观关系;要遵循划分的逻辑规则。A、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否则会犯“划分不全”或“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B、在同一次划分中,只能用同一个标准。(否则会犯“划分标准不一”的逻辑错误)C、划分应该逐级进行,不能越级。(否则会犯“越级划分”的
15、逻辑错误)D、子项的外延必须为不相容的关系。(否则会犯“子项相容”的逻辑错误) 3、概念是变化发展的(辩证地看它的内涵和外延)(1)任何概念都是内涵和外延的统一。准确地把握概念,既要弄清概念的内涵,又要分清概念的外延。(2)认识对象是变化发展的,反映认识对象的概念也会发生变化,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可能固定不变。(3)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化,人们对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理解也会越来越深刻和精确。 第五课正确运用判断 一、 判断1、含义及其基本特征(1)含义: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2)判断的基本特征及其关系:基本特征:A、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断定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肯定,二是否定。如果既不肯定
16、又不否定,就不是判断。B、有真假之分。如果一个判断的断定符合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它就是真的;否则,它就是假的。断定和真假的关系:有断定就会有真假,判断的这两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的。(3)判断真假的检验标准判断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其正确与否要经受社会实践的检验。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真判断,不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假判断。2、判断的表达与类型(1)表达形式:判断是通过语句表达的。(它们之间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提示】判断和语句不是一 一对应的:不作断定、没有真假的语句并不表达判断; 同一个判断可以用不同的语句表达;同一个语句可以表达不同的判断。(2)类型:依据判断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断进行划分简单判断:
17、包括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复合判断:包括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二、正确运用简单判断 1、性质判断(直言判断)(1)含义: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这种断定是直接的、不附加任何条件的,所以,性质判断又称为直言判断。)(2)组成:性质判断一般由量项(量词)、主项(主语)、联项(谓语)和谓项(宾语)组成。(3)种类:依据判断的质(所用的断定方式是肯定还是否定):分为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依据判断的量(所断定对象的范围):分为全称判断(所有,一切,凡是)、特称判断(有些,少数,大部分)和单称判断(一个,一般不需要量项)。从质与量的结合上划分:全称肯定判断、全称否定判断,特称肯
18、定判断、特称否定判断,单称肯定判断、单称否定判断。(4)准确运用性质判断应注意的问题:不能缺少主项和谓项;避免主项与谓项配合不当;要准确地使用量项和联项;误用多重否定。2、关系判断(1)含义:断定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叫作关系判断。(2)组成:关系判断一般由关系者项(主语、宾语)、关系项和量项三部分组成。(3)种类:对称性关系。A.对称关系:甲与乙是同学,“同学”关系是对称关系,因为乙与甲也是同学。B.反对称关系:甲比乙大3岁,“大3岁”是反对称关系,因为乙肯定不比甲大3岁。C.非对称关系:甲认识乙,“认识”关系就是非对称关系,因为乙有可能认识甲,也有可能不认识甲。传递性关系:A.传递关系:甲
19、的岁数比乙大,乙的岁数比丙大。 甲的岁数肯定比丙大。B.反传递关系:甲是乙的父亲,乙是丙的父亲。 甲肯定不是丙的父亲。C.非传递关系:甲是乙的同学,乙是丙的同学。 甲可能是丙的同学,也可能不是丙的同学。三、正确运用复合判断 1、复合判断的组成:由联结词和支判断两部分组成。2、种类:根据断定情况的不同,复合判断分为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和假言判断。(1)联言判断含义: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组成:A、联言支:组成联言判断的支判断叫作联言支。一个联言判断至少包含两个联言支。B、联结项:“并且”“既又”“不但而且”“虽然但是”等。在日常语言的表达中,联言判断的联结项有时可以省略。联言
20、判断的真假:在联言判断中,组成它的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如果有一个联言支是假的,这个联言判断就是假的。(2)选言判断含义:选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可能情况的判断。组成:A、选言支:组成选言判断的支判断叫作选言支。一个选言判断至少包含两个选言支。B、联结项:“或者或者”“要么要么”“不是就是”等。在日常语言表达中,选言判断的联结项一般不能省略。选言判断的分类:依据选言判断对选言支之间关系的断定情况划分A、相容选言判断:选言支所断定的对象情况可以同时并存。常用联结词:“或者”“或者或者”“是还是”“也许也许”。一个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
21、。如果没有选言支是真的,这个相容选言判断就是假的。(有一真则真,全假才假)B、 不相容选言判断:选言支所断定的对象情况只能有一种存在。常用联结词:“要么要么”“不是就是”“或是或是(二者不可兼得)二者必居其一”。一个不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只能有一个是真的。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言支是真的,或者没有选言支是真的,这个不相容选言判断就是假的。正确运用选言判断应注意的问题:A、 要根据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确定应该使用相容还是不相容选言判断;B、要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尽量把对象的可能情况都揭示出来。(3)假言判断(条件判断)含义:假言判断是断定事物某情况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另一情况存
22、在(或不存在)的条件的判断。组成:一般由前件(前提条件)、后件(结果)和联结项三部分组成。假言判断的分类:A、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有前必有后,无前未必无后。常用联结项:“如果那么”“只要就”。如如果天下雨,地面就会湿。B、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无前必无后,有前未必有后。常用联结项:“只有才”“必须才”。如只有年满18周岁,才有选举权。C、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有前必有后,无前必无后。常用联结项:“当且仅当”。如一个数是偶数,当且仅当,这个数能被2整除。 【提示】假言判断的真假取决于判断所揭示的事物之间的条件关系能否成立。有时,前件和后件都是假的,但事物情况之间确实存在着某种条件关系,这样的判断仍然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逻辑与思维 2025 高考 政治 一轮 复习 统编 选择性 必修 逻辑 思维 知识点 考点 提纲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60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