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专题训练12诗词鉴赏(真题+答案)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统编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专题训练12诗词鉴赏(真题+答案)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统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专题训练12诗词鉴赏(真题+答案)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统编版(14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专题训练(统编版)专题12:诗词鉴赏1(23-24五年级上四川南充期末)赏析古诗,完成练习。己亥杂诗清龚自珍九州()恃风雷,()齐喑究可哀。我劝()重抖擞,不拘一格降()。(1)补充括号里的词语是: 、 、 、 (2)划横线诗句的意思是: 。(3)全诗抒发了诗人强烈的 。(23-24五年级上贵州遵义期末)阅读与理解村夜唐白居易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注释】霜草:被秋霜打过的草。切切;虫叫声。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村南村北行人绝( )(2)独出门前望野田( )3用自己的话描绘“月明荞麦花如雪”一句展现的画面
2、。 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寓情于景,诗人匠心独运地借自然景物的变换。写出了自己的情感变化。B诗歌首句通过描绘苍苍苍霜草和切切虫鸣,展现了一幅宁静优美、富有生机的秋夜图景。C“村南村北行人绝”一句描绘了村庄空寂无声的景象,流露出一种孤独寂寞的情绪。D“独出门前望野田”是诗歌的过渡,诗人将视野由村庄转向田野,景物的氛围也随之变化。(23-24五年级上山东青岛期末)完善朗诵稿。我的祖国,可爱的中国,我自豪你的坚强,你创造了hu hung 的历史,你养育了伟大的民族。我自豪你的悠久,伤痕累累的j 背狂风吹不hu ,孕育出东方l mng 的血红。我自豪你的坚强,抵制内忧外患
3、被qn l 的岁月。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_少年智则 ,少年富则 ,少年强则 。今朝唯我少年郎!让我们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自律 自立 自强 5借助拼音把汉字写正确,力求规范、美观。6为下面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伤痕累累 (li li)血红 (xu xi)7在“”上填写合适的词句。8朗诵稿中“内忧外患”的中国让你想到了成语 、 等。9给朗诵稿的最后一句话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10朗诵稿完成了,为了更好的朗诵效果可以加上配乐。你会选用 的音乐风格。A抒情舒缓B节奏欢快C慷慨激昂D比较伤感11如果让你在这次朗诵会上诵读一首古诗词,你会选用 的(作者) (题目),因为 。(23-24五年级上山东菏泽期
4、末)阅读长相思和乡愁,完成练习。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乡愁(余光中)小时候后来啊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这头我在外头母亲在那头母亲在里头长大后而现在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大陆在那头12长相思和乡愁都是有关思乡的作品,长相思的体裁是 ,词牌名是 。乡愁的体裁是 。13长相思叠用两个“一程”,突出了行军的 ,叠用两个“一更”,突出了气候 。这首词中最能表达作者思乡之情的一句是: 14下列对长相思和乡愁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长相思中词人随着大队人
5、马向山海关外进发,一路上跋山涉水,历尽辛苦。B长相思描绘了词人出行关外的艰辛和凄苦,抒发了词人浓郁的爱国之情。C乡愁一诗具有独特的音乐美和形式美,表达了诗人心中对故乡、对祖国的深深眷恋之情。15朗读这两首诗词应该用()的语气。A急速、悲壮B欢快、幸福C缓慢、忧伤(23-24五年级上江苏泰州期末)借助注释,理解长相思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1,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2,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3无此声。【注释】1程: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2更,古代夜间计时单位。每更相当于现在两小时。风一更,雪一更,即风雪交加。3故园:指作者的故乡
6、北京。【写作背景】1682年2月23日,作者随康熙帝出关东巡祭祖,塞上风雪凄迷,天气苦寒,引发了词人的思绪,写下此作。16用自己的语言满绘词中“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的具体画面。 1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人随着大队人马向山海关进发,一路上跋山涉水,历尽辛苦。B众多的营帐里深夜还亮着灯,出行在外的人们久久不能入睡,苦不堪言。C先刮风再下雪,让家乡没有风雪的词人心烦意乱,难以入眠。D这首词描绘了词人出行关外的艰辛和凄苦,抒发了他浓烈的思乡之情。(23-24五年级上广东广州期末)古诗阅读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
7、忘告乃翁。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宋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注释:五千仞岳:指华山。“五千仞”形容很高。遗民:指在金人统治地区的原宋朝百姓。胡尘:指金人政权。18下列词语中意为“全国”的一项是 A九州B中原C王师19这两首诗的划线诗句,都表达了诗人陆游对 的热切盼望,都抒发了陆游的 之情。(22-23五年级上河北保定期末)诗词鉴赏 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20这首词的作者是清代的 ,“长相思”是 。21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夜深千帐灯”点明军
8、帐之多,说明行军队伍庞大。 ( ) (2)词中叠用两个“一程”,既写出了路途的遥远和行军的艰辛,又凸显词的韵律之优美。( )(3)“风一更,雪一更”强调风刮了整整一更,雪下了整整一更。 ( )(22-23五年级上江苏淮安期末)阅读古诗,回答问题。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_,家祭无忘告乃翁。22将古诗补充完整,填在文中横线上。23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同: 无忘: 24诗人悲伤的是什么?他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25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2-23五年级上四川广元期末)古诗鉴赏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
9、,王孙自可留。入若耶溪南朝梁王籍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此地动归念,常年悲倦游。【注释】艅(y)艎(hun):舟名。远岫(xi):远处的高山。26诗题山居秋暝中表示一天中某个时间的字是 。27两首诗对景物进行了细致的描写,都写到了林、 、 、 。28诗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描绘了“明月照”和“ ”两幅画面,一静一动,以动反衬出山间的幽静。入若耶溪中与这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 。”(21-22五年级上河北石家庄期末)阅读理解。枫桥夜泊 , 。 , 。29把古诗补充完整。30枫桥夜泊的作者是 代的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夜晚停船在枫桥边的
10、 ,描绘了枫桥一带的 ,抒发了诗人离家在外的 之情。(21-22五年级上湖北孝感期末)课内古诗阅读。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31这首诗的作者是 朝诗人 ,这首诗描写的季节是 。作者在诗中称自己为 ,我们还学过他的作品 32与山居秋暝的“暝”意思最接近的是()A落日残霞B老树寒鸦C青山绿水D红叶黄花33诗人写下这首诗,根本原因是他()A对山水描写之中寄托自己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B对山里百姓那种悠闲自在生活的热爱。C对山里秋季傍晚雨后美丽风光的喜爱。34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描绘出一幅山中拂晓的画面:
11、秋雨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人。B颔联勾画出一幅幽静雅致的山间月夜图:有声、有色、有动、有静。C颈联写竹林里传来阵阵欢笑,是姑娘们到河边洗衣去了。D尾联表达出诗人的心志:任凭秋天的花草凋谢吧,这里依然景色迷人,我愿留居山中。35人们常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苏轼更是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誉为“诗中有画”的典范之句。你能将此“画”描绘出来吗? (21-22五年级上江苏宿迁期末)读古诗,回答问题。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36请在横线上把缺少的诗句填写完整。37这两首
12、诗描写的都是 (季节)的景象,枫桥夜泊中,诗人看到的景物有 、 等,听到的有 、 。诗中一个“ ”字最能表达诗人的情感。38这两首诗皆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 的情感。表达这类情感的古诗,我还知道这样的一句:“ , 。”(21-22五年级上湖北黄冈期末)比较阅读古诗,完成下面练习。别董大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瞧,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39“天下谁人不识君?”中的“君”指的是 ,这句诗运用了 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40“劝君更尽一杯酒”中的“君”指的是 ,这句诗中“ ”字表明了酒已经劝了多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专题训练12诗词鉴赏真题+答案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统编版 年级 上册 语文期末 复习 专题 训练 12 诗词 鉴赏 答案 2024 2025 学年 第一 学期 统编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60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