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知识点考点复习学案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知识点考点复习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知识点考点复习学案(29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知识点考点复习学案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课程标准】1.了解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在秦朝建立前后的巨大变化。2.通过宰相制度和地方行政层级管理的变化,认识自秦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演变线索。3.了解近代西方共和制在中国建立的曲折过程,理解中国政治道路发展的独特性。4.了解古代至近代西方政治体制各主要类型的产生和演变过程。5.了解中国历代重要变法和改革,认识改革在推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1.先秦政治制度(1)夏朝: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2)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商王直接控制内服王畿地区,王畿四周是外服。(3
2、)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内容政治体制周天子是国家最高统治者,控制着镐京和洛邑附近的王畿地区分封对象与周天子有血缘关系的同姓贵族、异姓功臣或旧贵族等级关系周天子分封诸侯,诸侯分封卿大夫,卿大夫分封士,形成贵族等级分封序列继承原则周天子与各级贵族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权利义务诸侯虽享有受封土地上的统治权,但要服从周天子的政令,承担对周王室的义务特征:分封制与宗法制相配合,政治权力分配与血缘关系相结合。(4)原始民主传统特点:君主的权力不是绝对的,原始民主传统对君主的权力有制约作用。表现: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征求平民“国人”的意见,国人可以通过舆论来影响朝政。2.秦朝(1)皇帝制度:一切政治、军事、
3、法律事务的决定权都在皇帝手中。(2)中央制度丞相百官之长,秉承皇帝旨意,统领众官共同组成中央政府,国家重大事务由公卿进行廷议,最后由皇帝裁断太尉最高武官,掌军事御史大夫副丞相,协理国政,掌管图籍、文书,是最高监察官九卿分掌国家各种政务和皇室事务,下设若干部门(3)地方制度:实行郡县制。郡县主要官吏都由中央直接任命。(4)文书邮传:建立以邮传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以保障皇帝和中央的政令能够传送到全国各地。3.两汉至明清时期第2课 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1.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1)雅典:民主政治内容公民大会由全体成年男性公民组成,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议事会议员从公民中抽签产生,主要负责为
4、公民大会准备决议草案,并参与国家日常管理官员由抽签产生,大多一年一任公民法庭是主要司法机关实质建立在奴隶制度之上的民主(2)斯巴达:寡头政治公民大会名义上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但王位世袭,国王垄断了军事统帅权。长老会议员终身任职。监察官拥有主持公民大会、审判国王等重要权力,但一年一任,一般不得连任。(3)罗马共和国:具有浓厚的贵族寡头特征执政官由选举产生,担任军事统帅,主持公民大会和元老院,并执行相关决议。元老院由卸任高级官员组成,终身任职。公民大会有权立法、宣战、媾和与审判,是罗马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但其活动受到高级官员和元老院限制。(4)罗马帝国:君主独裁统治公元前1世纪末,屋大维建立元首制,
5、形成君主政治,实行独裁统治。2.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3.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1)英国:君主立宪制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基础。18世纪,内阁制度逐渐形成。议会多数派领袖出任首相,内阁实际掌握政府权力。(2)美国:联邦共和制美国是联邦制共和国。联邦政府实行三权分立。总统是政府首脑,掌握行政权,兼任陆海军总司令。国会拥有立法权和批准税收的权力。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和国会规定设立的下级法院。(3)法国:经过数年动荡,确立共和制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1.南京临时政府时期(1)确立共和制度: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6、南京临时政府成立。(2)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目的:防止袁世凯独裁。原则:主权在民、平等自由。内容: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实行责任内阁制。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具有反对君主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2.北洋军阀时期:政党政治(1)尝试:辛亥革命后,各派政治力量迅速分化和重组,各党派展开激烈竞争。(2)转折:1913年,宋教仁被刺杀和“二次革命”被镇压。(3)失败:袁世凯夺取大总统职位,解散国民党和国会。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国民党的“训政”背景1928年,中国国民党成为新的统治者内容由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国民行使政权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
7、五项治权,托付给国民政府执行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负责指导监督国民政府的重大国务实质剥夺人民权利的一党专政(2)国民党的“宪政”时间1948年内容国民党召开“国民大会”,选举蒋介石、李宗仁为总统、副总统,建立总统府评价国民党政权作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企图以此为其独裁统治披上“宪政”的外衣,但最终逃脱不了崩溃的命运(二)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1.革命根据地的政权建设(1)标志:1931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2)内容:制定宪法大纲,通过土地法、劳动法等法令,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正式成立。(3)意义:是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2.抗日
8、根据地的民主建设内容在各抗日根据地,设立边区政府,作为民国地方政府设置各级参议会,推行抗日民主制度,边区政府委员由边区参议会选举产生与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在各级政权机关的工作人员组成上,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意义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3.解放区的人民政权(1)在解放区设置行政区,行政区设军政委员会或人民政府,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坚实基础。(2)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为建立人民共和国奠定了理论基础。(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基础1949年9月,颁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立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
9、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性质是以人民代表大会为核心和主要内容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挫折1957年后,反右斗争扩大化和“左”倾指导思想的影响,尤其是“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完善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使社会主义民主建设进入新阶段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本政治制度)(1)确立: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2)发展:1956年,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八字方针。(3)完善:改革开放后,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4)内容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1)确立: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
10、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2)发展:2019年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4课 古代变法和改革1.春秋战国时期商鞅变法2.两晋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改革(1)背景:北魏政权统一北方,民族交融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2)内容实行俸禄制,推行均田制、三长制。迁都洛阳、易服装、改汉姓、说汉话、通婚姻。(3)意义:巩固了北魏政权,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发展和民族交融,缓和了民族矛盾,缩小了南北差距,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3.北宋王安石变法4.明朝张居正改革
11、(1)背景:明朝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统治危机不断加深。(2)举措:整肃吏治,加强官吏考核;裁减开支;清丈土地;改革税制。(3)结果:财政收入增加,社会矛盾相对缓和,封建统治危机暂时缓解。中国近代以来的改革探索1.戊戌变法(1898年69月)(1)背景(2)影响:冲击了封建制度;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2.清末新政(19011911年)(1)内容:改革教育、派遣留学生、编练新军、振兴商务、奖励实业等。(2)评价: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并没有使清政府摆脱内外困境,革命很快爆发了。3.新中国成立初期到六七十年代的改革4.改革开放(1)基本历程中共十一届三中
12、全会(1978年)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作出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中共十八大(2012年)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2013年)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部署、总动员,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中共十九大(2017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列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并载入党章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2019年)对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进一步作出部署(2)地位: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决定实现
13、“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主题线索】主题线索政治制度(1)一大主题:东西方各国制度建设和社会治理历程中的经验教训。(2)两条主线:东西方各国制度建设和社会治理的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历程。(3)三大演变: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发展演变;古代到近代西方政治体制的演变;近现代中国探索民主政体的演变。(4)四个要点: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在秦建立前后的巨大变化;秦至明清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加强;西方政治体制各主要类型的产生和演变;中国近代史上君主制政体被共和制政体取代的经过,以及从民国到共和国政治体制的变化。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课程标准】1.了解中国古代官员选拔方式的更迭过程和不
14、同阶段的特征,知道中央集权体制下古代中国的官员考核和监察制度。2.了解中国科举制与西方近代文官制度渊源关系,知道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特点,以及对近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影响。【必备知识】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1.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2.隋唐至两宋时期(1)科举制度特点:分科考试选拔人才。内容:分为制举和常举。明经和进士两科最受社会重视。发展:两宋“取士不问家世”,科举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2)官员的管理考核隋唐:归属尚书省吏部。唐朝考核官员,以品德和才能为标准,依据考核结果确定官员升降。宋朝:制定了严格的标准考核官员。监察隋唐: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构,长官为御史大夫。唐太宗将全国分为十
15、道监察区,委派监察官定期或不定期巡回监察。宋朝:承唐制设御史台,地方划分路作为监察区;台谏合一,御史拥有了谏官的议事权,谏官拥有了御史的监察权。3.元到明清时期第6课 西方的文官制度1.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中古时期西欧社会管理主要依靠教士和封建领主,官员只为国王和权贵服务近代早期(1)1718世纪,欧美国家官员的选拔仍存在问题,少数人或集团掌握着官员的任免权,营私舞弊、卖官鬻爵等乱象频发(2)“政党分肥制”不但造成腐败泛滥,还严重影响政府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降低了行政效率工业革命后(1)工业革命后,英国的国家管理职能急剧扩展,管理事务越来越复杂,亟须建立能迅速处理日常事务的职业官僚体系(2
16、)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人们要求平等参与政府工作的愿望日益强烈2.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1)英国最早确立文官制度时间内容18世纪初规定除了大臣以外,其他官员不得当选为下院议员19世纪初政府部门开始设立常务次官,英国的官员分为两类:政务官,与内阁共进退;事务官,即文官,负责具体事务,不受党派影响,可以长期任职1855年接受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的建议,建立不受党派干涉的文官委员会,对被推荐的候选人进行考试1870年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文官委员会有权独立决定文官的基本录用条件(2)美国: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美国文官法,建立了文官制度。(3)其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17、法国、德国和日本等国的文官制度建立起来。3.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及影响(1)特点符合法律规定的公民都可参加文官考试,成绩优异者得到录用。文官在各政党间严格保持中立,不得公开参与政治活动。政务官负责制定政策,文官必须忠实执行政策。文官可任职到退休,根据工作成绩得到晋升或惩罚。(2)影响积极性:规范了事务官的选用和管理,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分离。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促进了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消极性:滋生官僚习气和僵化现象;增加了国家财政负担;影响了政府工作效率。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1.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1)废除科举制:1905年,光绪帝诏准立停科举。(2)选官制度改革19
18、04年初,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学堂选官制度正式设立。1904年初后,确立了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2.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1)干部制度: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分类管理的干部制度。(2)国家公务员制度形成:1993年,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2005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标志着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意义:公务员政治、文化素质的不断提升,为国家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增添了活力。【主题线索】主题线索官员的选拔与管理(1)一个核心: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的发展演变。(2)两条主线:一是要梳理中国和西方各主要历史时期官员选拔和管理制度的演变过程、特点、影响;
19、二是中国和西方官员选拔与管理方式的彼此借鉴和相互推进。(3)三大特性共性: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在任何国家都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治理的必要前提。个性(差异性):由于各国国家制度和国情不同,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方式各异。借鉴性:各国相互学习、借鉴,推进了本国乃至世界政治文明的进步。第三单元 法律与教化【课程标准】1.知道中国先秦时期成文法的产生过程,以及这一时期思想家对于德治、法治关系的讨论。2.知道自西汉起历代王朝法律、礼教并用的统治手段。3.了解当代中国的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成就。4.了解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和基本特征,知道宗教伦理在西方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必备知识】第8课 中国
20、古代的法治与教化1.先秦时期:德治与法治之争(1)背景西周建立礼制,提出“敬天保民”思想,东周礼崩乐坏。春秋时期子产“铸刑书”,制定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2)内容主张代表人物及观点儒家人性善,德治孔子“为政以德”,不过度消耗民力孟子“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法家人性恶,法治商鞅奖励耕战,保护新兴地主阶级的权益韩非君主以法、术、势驾驭臣下,“以法为教”“以吏为师”(3)结果:儒家思想不适用于战国时期;法家思想带来富国强兵的现实利益,满足了各国君主专制的愿望。2.秦汉至隋唐时期(1)秦汉时期秦以法家思想治国,推动了律的编纂。汉制成九章律。秦汉发布法律文告,称“令”。律和令都具有法律效力。
21、(2)魏晋时期律令儒家化推动因素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儒家知识分子以经注律魏明帝时期,专用儒家思想来解释律令评价以亲属之间的尊卑亲疏作为量刑原则之一,目的在于维护儒家提倡的三纲五常(3)唐朝律令体系完备法律发展:唐律疏议是我国现存最早、最为完整的封建法典,是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特点:礼法结合,对“孝”特别重视教化提倡礼治:颁行大唐开元礼,是一部体系庞大、体例严谨、内容繁复的礼仪法典,也是秦汉以来封建礼仪制度的集大成基层教化:重视家训,强化基层教化3.宋元至明清时期(1)法律宋朝:沿用唐朝法律体系,法律多以唐律为蓝本。元朝:对唐宋法律整体上弃而不用,但在司法实践中广泛援引唐律。明朝:以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2025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统编 选择性 必修 国家制度 社会 治理 知识点 考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60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