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期中模拟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期中模拟测试卷(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期中模拟测试卷(含答案解析)(14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期中模拟测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面是17641895年清代地方官入仕途径占比情况变化表,对表中现象解读正确的是()清代地方官入仕途径占比情况年份官员数目科举荫仕捐纳其他入仕途径1764年2 07172.5%1.1%22.4%4%1840年1 94965.7%1%29.3%4%1871年1 79043.8%0.8%51.2%4.2%1895年1 97547.9%1.2%49.4%1.5%A清代的科举制度已经名存实亡B德行成为清代选官的主要标准C甲午战败加
2、剧了卖官鬻爵现象D战争导致财政困难是重要原因2武王灭商后,周人将商人的失国归咎于商人德行的败坏而失掉天命,罪名包括酗酒、荒淫、不恤民等。周人认为,在天命的监督和裁判之下,统治者必须恪守一定的道德标准。这反映出周人()A全面否定商朝成就B深受封建迷信束缚C严格遵守宗法传统D对德治思想的阐发3美国建国初期,建国者起初较为重视和强调州在新国家中的权力和地位,后转而倾向于对州权进行限制。这一变化()A开创了西方代议制的先河B为美国内战埋下了巨大隐患C调和了大州与小州的矛盾D体现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分配4秦朝地方长官每年定期派计吏向中央汇报本地情况(即上计),汇报所用相关文书称为“计簿”,内容包括户口、垦田
3、、赋役、治安和自然灾害等。经考核后,便可根据考核结果对各级官吏予以黜陟赏罚。据此可知,“上计”的实行()A为抑制豪强地主提供了保障B能有效杜绝地方官员的贪腐C有助于维护大一统的局面D构建起系统的基层治理体制5史载,“始秦戎翟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后来“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这种变化()A有利于秦国推行残酷的连坐法B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C导致传统宗法关系开始瓦解D大大增强了秦军的战斗力6近代西方的文官制度,职位面向所有公民,通过公开考试的方式,平等竞争,择优录用。这反映出该制度()A担负着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B扩大了资
4、产阶级政治统治的基础C受到两党或多党政治制度的影响D赋予移民和妇女公平竞争的权利7司马迁在史记中评价秦朝郡县制:“县集而郡,郡集而天下。郡县治,天下无不治。” 这说明秦朝郡县制()A便于集中全国人力物力B有利于实现对国家的有效治理C解决了贵族间权力传承矛盾D实现了“以法为教,以吏为师”81913年5月,在袁世凯的授意下,共和党、统一党、民主党合并为进步党,以“出而组阁,抵制国民党”。袁世凯为当选正式大总统,又收买近百名国会议员,成立公民党,为大选拉票。据此可知,这一时期()A资产阶级政党的局限性初显B政党已沦为专制统治工具C北洋军阀内部派系纷争加剧D政党政治具有一定影响力9美国联邦政府公职人员
5、有的由考试录用提拔,有的由总统等行政长官提名任命;其中,各部部长、驻外大使等高级职位的任命须经参议院批准通过,但他们往往随总统的卸任而离任。由此可见,美国文官制度()A难以摆脱政党分肥模式B在行政权与司法权的博弈中发展C增加了国家的财政负担D充分体现了议会主权的政治传统10颜钧集记载:“大明律例,一部礼经。礼法立教,出礼入刑。人知守礼,自不非为。非为不作,刑法何拘?”以下选项与材料主旨相符的是()A道德仁义,非礼不成B法不阿贵,绳不挠曲C不殊贵贱,一断于法D隆礼重法,礼法结合11唐朝后期,御史台台司负责传递部分公文,行使行政勾检职能和监督职能,分掌尚书省部曹的部分具体政令权和事务权,但对国家主
6、要常务没有裁决权。据此可知,当时()A三省六部制名存实亡B御史台成为国家行政机构C监察体系的不断完善D御史台兼具政务机构职能121901年,清政府按照辛丑议和过程中西方列强的要求,谕令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设总理大臣一名,会办大臣及会办大臣兼尚书各一人,内设各司分别执外交、通商、路矿、关税、邮政、海防等事务。这说明清末新政中,中央机构改革()A重视社会民情B解决了内外困境C与旧制度决裂D具有被动性特征13选官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之一,历代君主都在这一方面有所建树。朱元璋要求选拔官吏“以德行为本,而文艺次之”。康熙帝说:“朕观人必先心术,次才学。心术不善,纵有才学何用
7、?”上述材料旨在强调官员选拔中()A选官权由君主所掌控B选官标准从未改变C注重德才且以德为先D所选人才才艺出众14美国法律规定,陪审团成员在来自各行业及各阶层的人员中随机产生,对其财产、教育程度等没有过多的限制,只要具备正常的认知能力即可。虽然陪审员需要具有广泛性,但法官、律师、警察及受过刑事处罚等留有案底的人员不具有资格。美国的这一规定()A实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维护了权力制衡局面C增强了司法的社会透明度D体现了轮番而治原则15改革开放新时期,在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完善经济法治为龙头,拓展到各个社会关系领域,赢得了公众的认可与支持,依法行政全面推进,行政执法
8、体制基本建立,行政监督制度和机制基本完善。这些成就的取得()A主要源自经济建设所取得的成就 B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持续推进的保障C说明党开始认识到法治建设的价值 D表明法治建设是经济建设的有力补充1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开展一系列革故鼎新活动,革除了近代中国遗留下来的鸦片、赌博等社会恶习,同时,采取措施树立具有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的平等互助、艰苦创业等社会新风气。革故鼎新活动()A树立了人民大众的主体意识B确立了马列主义的指导思想C提供了经济建设的精神动力D发展了社会主义的文化事业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与汉唐极盛时期的疆域相比,元朝不仅在面积上大大超过了
9、它们,而且在控制程度上也有过之而无不及。除了“腹里”、吐蕃地区和今新疆东部三个直属于朝廷的单位以外,元朝在全国都设置了行中书省,其中包括汉唐时从未设置过正式行政区的蒙古高原以北和辽河下游以北地区。摘编自葛剑雄 中国历代疆域的变迁材料二然而对绝大多数代表来说,制宪会议的目的并不是建立一个流芳百世的民主政府体制,事实上,制宪会议的多数代表并不真心欣赏现代意义上的民主,他们关心的更多的是如何建立一个有效和有限的联邦政府。 他们既反对寡头政治,又害怕简单无序的“暴民政治”。为此,联邦宪法采用了在同一体制内对政府权力进行两向分割的做法。首先在联邦政府的层次上依三权分立对中央政府的权力进行横向分割,同时又
10、对联邦和州政府的权力进行纵向分割。摘编自王希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体现元朝对地方“在控制程度上也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具体制度,并说明该制度所起的作用。(8分)(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古希腊推行“寡头政治”和“暴民政治”的典型城邦。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对政府权力“纵向分割”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纵向分割”是如何实现的。(10分)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2分)材料一敦孝弟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和乡党以息争讼,重农桑以足衣食,尚节俭以惜财用,隆学校以端士习,黜异端以崇正学,讲法律以儆愚顽,明礼让以厚风俗,务本业以定民志,训子弟以禁非为,息诬告
11、以全良善,戒窝逃以免株连,完钱粮以省催科,联保甲以弭盗贼,解仇忿以重身命。康熙帝“圣谕十六条”材料二“江楚会奏”27条:设文武学堂;酌改文科(改革科举);停罢武科;奖劝游学;崇节俭;破常格;停捐纳;课官重禄;去书吏;去差役;恤刑狱;改选法(变选官之法);筹八旗生计;裁屯卫;裁绿营;简文法;广派游历;练外国操(西法练兵);广军实(兴办军事工业);修农政;劝工艺(讲求工商、造机器等);定矿律、路律、商律、交涉刑律;用银元;行印花税;推行邮政;官收洋药;多译东西各国书。据张之洞、刘坤一江楚会奏变法三折整理注:19011905年清政府主要根据此奏折的基本精神开展改革(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
12、康熙帝“圣谕十六条”所体现的治国思想,并据此分析其影响。(14分)(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与康熙帝的治国思想相比,“江楚会奏”的治国思想有何变化,并说明变化的原因。(8分)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如下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发展演变简表时期录取数量或方式考试内容考试程序唐代进士录取率只有百分之一二诗、赋、儒家经典、法律、文字、算学等武则天时,初设殿试,但未形成定制宋代录取名额大为增加以儒家经典为主,儒家经典可依据多种注疏考试分解试、省试、殿试三级;殿试成为定制,录取全由皇帝直接掌握明代开始实行“南北榜”,即南北方的学子,按照其所处的地域进行排名,分别录取出贡生
13、后,再统一参加殿试命题范围只限于四书五经,答卷只能以朱熹的注疏为准士人需先入地方学校为生员或入国子监为监生,再通过乡试、会试、殿试而入仕以上是某校历史研究小组整理的关于科举制度发展演变的表格。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科举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期中模拟测试卷教师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面是17641895年清代地方官入仕途径占比情况变化表,对表中现象解读正确的是()清代地方官入仕途径占比情况年
14、份官员数目科举荫仕捐纳其他入仕途径1764年2 07172.5%1.1%22.4%4%1840年1 94965.7%1%29.3%4%1871年1 79043.8%0.8%51.2%4.2%1895年1 97547.9%1.2%49.4%1.5%A清代的科举制度已经名存实亡B德行成为清代选官的主要标准C甲午战败加剧了卖官鬻爵现象D战争导致财政困难是重要原因【答案】D【解析】根据表格数据变化可知,1840年后,清朝地方官入仕途径中捐纳的比重不断上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由于战争不断,清政府财政出现问题,希望通过捐官的方式增加财政收入,故选D项。2武王灭商后,周人将商人的失国归咎于商人德
15、行的败坏而失掉天命,罪名包括酗酒、荒淫、不恤民等。周人认为,在天命的监督和裁判之下,统治者必须恪守一定的道德标准。这反映出周人()A全面否定商朝成就B深受封建迷信束缚C严格遵守宗法传统D对德治思想的阐发【答案】D【解析】周人将商朝的灭亡归咎于商人德行败坏,主张统治者必须恪守一定的道德标准,这显然是对德治思想进行阐发,将其与国家治理相结合,故D项正确。3美国建国初期,建国者起初较为重视和强调州在新国家中的权力和地位,后转而倾向于对州权进行限制。这一变化()A开创了西方代议制的先河B为美国内战埋下了巨大隐患C调和了大州与小州的矛盾D体现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分配【答案】D【解析】州权在美国政治体制中占据
16、重要地位,美国的建国者从重视州权到限制州权,体现了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分配,故D项正确;西方代议制源于英国议会政治,排除A项;美国内战爆发的根源在于南北经济发展方式的差异,即奴隶主种植园经济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排除C项。4秦朝地方长官每年定期派计吏向中央汇报本地情况(即上计),汇报所用相关文书称为“计簿”,内容包括户口、垦田、赋役、治安和自然灾害等。经考核后,便可根据考核结果对各级官吏予以黜陟赏罚。据此可知,“上计”的实行()A为抑制豪强地主提供了保障B能有效杜绝地方官员的贪腐C有助于维护大一统的局面D构建起系统的基层治理体制【答案】C【解析】根据材
17、料可知,秦朝时期,地方长官每年要向中央汇报本地情况,中央根据对地方的考核,决定对各级官吏的奖罚,说明“上计”的实行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维护大一统的局面,故C项正确;材料中的“上计”针对的是地方官吏而非豪强地主,排除A项;B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对地方官吏的考核,没有涉及基层治理体制,排除D项。5史载,“始秦戎翟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后来“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这种变化()A有利于秦国推行残酷的连坐法B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C导致传统宗法关系开始瓦解D大大增强了秦军的战斗力【答案】B【解析】材料“故秦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期中模拟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统编 2019 高中历史 选择性 必修 国家制度 社会 治理 期中 模拟 测试 答案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60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