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3 诗歌鉴赏【解释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真题分类复习 2024-2025学年统编版
《专题03 诗歌鉴赏【解释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真题分类复习 2024-2025学年统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03 诗歌鉴赏【解释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真题分类复习 2024-2025学年统编版(16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3 诗歌鉴赏1下列对观沧海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观沧海东汉末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A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八月,曹操大破盘踞在北方边塞地区的乌桓族及袁绍的残余势力,基本统一了北方。九月,他在归途中经过碣石山,写下了这首诗。这首诗于苍凉中又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B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这是继承了诗经中直陈其事的写法,显得质朴。C“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澹澹”写出大海水波动
2、荡的状态,“竦、峙”突出山岛高耸峭拔的特点。D“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该句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两个“若”字,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词句的理解和赏析。C.有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都是实写,故“虚实相生”说法错误。故选C。2【明其志】品读下面两首古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A观沧海中开篇直
3、陈其事,以“观”字统领全篇,具体写登临碣石山往下看沧海的情形。B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以“不自哀”说明自己不以衰老自弃,内心仍然燃烧着为国戍边的志愿。C两首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运用虚实相生的手法,具有强烈的感染力。D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有着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都抒发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无限感怀与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歌。D.理解有误。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运用作者的想象,写出了作者曹操的壮志情怀。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表现了作者一统天下的雄心壮
4、志。没有抒发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无限感怀与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前两句写作者晚年境遇困顿,身体衰弱,但并没有哀伤自己,而是想着从军奔赴边疆,跨战马,抗击敌人进犯。表达了诗人的爱国热情希望用实际行动来报效国家,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后两句写梦境,诗人从自然界的风雨又想到国家的风雨飘摇,由国家的风雨飘摇自然又会联想到战争的风云、壮年的军旅生活,而“入梦来”反映了政治现实的可悲,诗人有心报国却遭排斥而无法杀敌,一腔御敌之情只能形诸梦境。没有抒发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及对历史兴衰的无限感怀。故选D。3阅读诗歌,完成小题。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
5、在天涯。元代学者周德清称此曲为“秋思之祖”,小湖认为“小桥流水人家”营造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与“断肠人”的情感表达冲突,请你解答小湖的困惑。【答案】示例:运用了反衬的手法,以乐景衬哀情。“小桥流水”营造了静谧祥和的氛围,却是“人家”,而作者是“断肠”游子,表达了深重的思乡之情。【解析】本题考查写作手法。“小桥流水人家”意思是: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小桥流水,袅袅炊烟,渲染了宁静祥和的氛围;联系“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可知,作者此时正远离家乡,浪迹天涯,居无定所,乐景衬哀情(运用了反衬的手法),面对温馨家居的场面,自然而然的引发出作者的思乡之情;联系“枯藤
6、老树昏鸦”可知,作者先看到了枯败凋零凄凉之景后遇炊烟袅袅,前后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出作者羁旅天涯,漂泊无依时的思乡之切。4封底还想辑录以下这首元曲,但有人认为与“少年征途”的主题不太贴合,你认同这个观点吗?请结合具体内容说说理由。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答案】示例:同意。理由: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悲秋而作的小令,“枯”“老”“昏”“瘦”等字眼蕴含着无限凄凉悲苦的情调。【解析】本题考查诗词内容的理解与运用。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以多种景物并置,“枯”“老”“昏”“瘦”等字眼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
7、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少年征途”一般强调的是年轻人的朝气、活力、梦想和挑战,那么这首元曲与之不太相符。5请结合:“无时”一词,分析尾联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策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答案】“无时”的意是没有固定时间,即随时,表达出了作者对山西村的喜爱和想要隐居此地惬意生活的思想感情。【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根据尾联“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可知,从今以后,如果可以趁着月明来闲游,诗人也要随时拄着拐杖,敲开农家朋
8、友的柴门。“无时”的意思是没有固定的时间,即随时。“无时”一词写出诗人随时都想去山西村闲游的心理,而山西村村民也随时欢迎他,暗示了农家人热情好客的淳朴民风,表明诗人和山西村村民的关系融洽,也表现出诗人喜爱山西村的真挚情感。6请选出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秋词(其一)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A悲秋是古诗的常见主题,但这首诗一反常调,另辟蹊径,以其最大的热情赞美秋天。B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C“晴空一鹤排云上”诗人紧扣“一鹤凌云”的画面进行描写,展现的是秋高气爽,晴空万里,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
9、。D这首律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直接流露出诗人因支持变法屡遭贬谪、愈挫愈奋的豪壮情怀。【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辨析。D.有误,该诗体裁错误,这首诗是七言绝句而非律诗。且没有直接流露出因支持变法屡遭贬谪、愈挫愈奋的豪壮情怀。本诗通过议论起笔否定前人悲秋观念,描绘晴空一鹤排云而上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秋天的独特赞美,表达出其乐观豪迈、积极向上的心境,彰显出诗人在困境中不屈的精神风貌。故选D。7【赏古诗】下列选项对观沧海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
10、歌以咏志。A开头两句写登临的地点是碣石山、目的是观沧海,“观”字统领全篇。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是从俯视的角度写看到的景象。C诗人通过想象,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抒发了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D最后一句,如一曲雄壮的乐曲,在最激越处戛然而止,写曹操悲从中来,发出无限感慨。【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D最后一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歌内容无关,选项表示错误;故选D。8对下面诗歌的分析最不恰当的一项是()秋词(其一)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A首句中的“自古”一词,明确指出人们悲叹秋日寂寞萧索的看法由来已久
11、。B第二句中诗人运用对比手法,通过直抒对春朝的厌恶来突出对秋日的喜爱。C第四句与第三句虚实融合,写出了秋的“神韵”,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D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开阔,融情、景、理于一炉,唱出了非同凡响的秋歌。【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诗歌赏析。B本诗前两句运用对比手法,自古以来人们对于秋天的看法与作者形成了对比,突出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我言秋日胜春朝”并没有对春朝的厌恶的意思。故选B。9栏目选入李白这首诗,以下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A题目中“左迁”指降职,这是一首与贬谪有关的诗作,很有代表意义。B诗歌首
12、句写景兼点时令,奠定了全诗伤感的情感基调,手法非常巧妙。C诗歌充满丰富的艺术想象,将“愁心和明月”都寄给友人,以表思念。D杨花、子规、明月等景物都寄托了作者情感,对友人的深情溢于言表。【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诗文内容理解。C.“将愁心和明月都寄给友人”有误。诗人将明月拟人化,把明月当作了富有同情心的使者,它了解诗人此刻的心情,伴随着不幸的友人一直去到那夜郎以西边远荒凉的地方;故选C。10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A曹操,字孟德,东
13、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龟虽寿也是他的作品。B整首诗实写所观之景,尽抒壮志豪情,景物和情感融为一体。C本诗既有动态描写也有静态描写,给人苍凉慷慨之感,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D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为合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没有联系。【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鉴赏分析。B.错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运用作者的想象,写出了作者曹操的壮志情怀,属于虚写,故“整首诗实写所观之景”错误;故选B。11【探诗意】下列对夜雨寄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A“问归期”而“未有期”,其中
14、包含着太多的苦涩与无奈。B诗人在巴蜀羁旅中,“夜雨涨秋池”,烘托出作者心境的孤独凄凉。C剪烛西窗、共话今宵是作者想象团聚后的情景。D本诗描写了诗人身处巴蜀,秋夜细雨霏霏、烛光摇曳的情景,画面凄冷而温馨。【答案】D【解析】考查诗歌赏析。D“秋夜细雨霏霏”是身处巴蜀时的情景。“烛光摇曳”是诗人想象返乡与家人团聚时的情景。故选D。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甲】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乙】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注:芦管笛子。征人指出征或戍边的军人。12【甲】诗首句以
15、“杨花”和“子规”点明事件发生的时令,营造出暮春时节 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 之情。【乙】诗写作者登城时所见的月下景色,夜风送来了幽怨的芦笛声,唤起了边塞将士的 之情。13“我寄愁心与明月”与“受降城外月如霜”两句都写到了月,请分别说说两位诗人各是如何借“月”来抒发情感的。【答案】12凄凉(“悲伤”等) 思念(“牵挂”等) 思乡(“盼归”等) 13示例:“我寄愁心与明月”中,诗人运用拟人手法,把月当成了使者,(或“运用想象,将月亮想象成知己”)能够寄送愁心,以此抒发对友人的关切之情。“受降城外月如霜”中,诗人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月光比成霜,营造出清冷的意境,以此抒发愁苦之情。【解析】12
16、本题考查理解诗歌情感。甲诗中“杨花”即柳絮,有漂泊、离别之意;“子规”是杜鹃鸟的别名,鸣声异常凄切动人。诗首句择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凄凉的气氛。联系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乙诗中写“幽怨的芦笛声”,联系下句诗“一夜征人尽望乡”分析。这句诗的意思是惹得出征的将士一夜都在思念家乡。因此,笛声唤起了边塞将士的思乡之情。13本题考查诗歌赏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结合“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可知,这里作者采用了拟人手法,把月亮拟人化,月亮成为了知心人,带着自己对友人的关心、牵挂,一直陪伴着友人。表达了诗人对友人
17、的思念和牵挂。夜上受降城闻笛:结合“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可知,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月光”比喻成“霜”,渲染凄清悲凉的氛围,突出边塞的苦寒。结合“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可知,抒发了边塞将士的思乡之情。故整首诗描写“月”,营造出清冷的意境,表现边塞的苦寒,以此抒发戍边将士的愁苦之情。1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A秋词描绘了一幅鹤飞冲天的画面,在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倾诉诗人的情怀。B天净沙秋思精选了多种有代表性的景物,组成一幅暮色
18、苍茫的秋野图画。C两首诗全诗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形象地表达出诗人的悲秋之情。D在表达手法上,前者则是动静结合,借景抒情。后者是议论、描写兼抒情。【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比较阅读。C天净沙秋思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秋词一反历来他人悲秋的情调,以奔放的热情、生动的画面,热情赞美秋日风光的美好,唱出了一首昂扬奋发的励志之歌。本项“形象地表达出诗人的悲秋之情”有误。故选C。15对诗歌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秋风引刘禹锡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
19、入庭树,孤客最先闻。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注释】刘禹锡曾在偏远的南方过了一个长时期的贬谪生活;这首诗可能作于贬所。A秋风引妙处在于首句从问句开篇,而末句直抒胸臆。B秋风引表面写秋风,实际却是在感叹际遇,抒发了诗人孤独、思乡的感情。C秋词中立出“秋日胜春朝”的新见,以“晴空一鹤排云上”引出豪迈的诗情。D秋词中隐含着诗人因支持变法屡遭贬谪、愈挫愈勇的豪壮情怀。【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诗句赏析。A.“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意思是:清早秋风来到庭中的树上,愁苦的孤客最先听见。诗人以“最先闻”暗示羁旅之情、思归之心,属于曲折见意,不是“直抒胸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解释版 专题03 诗歌鉴赏【解释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真题分类复习 2024-2025学年统编版 专题 03 诗歌 鉴赏 解释 年级 语文 上册 期末 分类 复习 2024 2025 学年 统编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61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