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3 古诗阅读(解析版)2024年七年级语文寒假提升学与练(统编版)
《专题03 古诗阅读(解析版)2024年七年级语文寒假提升学与练(统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03 古诗阅读(解析版)2024年七年级语文寒假提升学与练(统编版)(15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2024-2025学年 七年级语文寒假提升学与练(统编版)专题3 诗歌阅读 关于古诗词,课标是这样要求的:诵读古代诗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考查题型为填空题、选择题和简答题。常考考点有标题理解与分析、内容理解与概括、诗句赏析、画面描述、主旨情感把握、开放性试题等。考点一、标题的理解与分析标题是理解诗歌的重要切入点,标题蕴含的信息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读”:1“读”标题揭示的写作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例如“次北固山下”交代了写作的地点是北固山的山脚下。“观沧海”交代了事件及写作的对象。2“读”标题
2、交代的写作缘由或目的。例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交代了写作的缘由是:听说好友王昌龄被贬龙标,所以写了这首诗。3“读”标题暗含的情感或奠定的感情基调。例如“天净沙秋思”中的“秋思”暗示诗歌的感情基调是游子漂泊他乡的孤寂。4“读”标题表明的诗歌体裁。例如“天净沙秋思”中的“天净沙”是曲牌名,表明这是一首元曲。考点二、内容理解与概括答题技巧:1结合注释,理解句子大意。诗歌语言本质上还是文言文,所以面对一些疑难词语,完全可以用推断文言文实词词义的方法(组词法、语境推断法、成语迁移法、课内迁移法等)进行推断。2紧抓关键词体会情感。关键词可以从三个方面看:(1)体现情感的词句称为“情语”,如“愁”“
3、怨”“喜”“思”“泪”和景物描写等。如“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句景物描写,流露出诗人羁旅的孤单和思乡之情。(2)透露作者感情、感悟、观点态度等的词句。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表达了作者的感情:陪伴友人到夜郎县的西边,流露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切之情。(3)关注诗歌中的意象。一些意象常常表达固定的意思,如“杨柳”蕴含的是依依惜别之意;“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中,“乡书”“归雁”(因“鸿雁传书”的典故)寄托的是思乡之情。考点三、诗句赏析1常考题型与答题技巧:题型一:炼字。回答炼字类试题,在准确理解字词本身意思的基础上,还需要注意以下方面。(1)明确词性。不同的词性有不同的表达效果。动词
4、使描写对象形象生动,富有动态美;形容词化抽象为具体,渲染氛围,营造意境;叠词增添诗歌的韵律美;数量词具体真实或夸张渲染。(2)明确赏析角度。一般炼字的赏析角度有修辞手法、动静结合、感官等角度,明确角度后,要根据对应的表达效果作答。题型二:诗句赏析。第一步,明确赏析角度。一般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内容、情感、结构等方面切入。第二步,明确答题方向。2答题要点:赏析角度+分析效果+主旨、情感。考点四、画面描述解题步骤:第一步,找出诗歌或诗句中所描写的景物或意象。第二步,根据景物或意象的修饰语把握其特征。第三步,发挥联想和想象将其描绘成一幅画。描述画面时要注意:不能单纯地翻译句子;忠于原诗句
5、,不可脱离原意;描述人物可适当补充动作、心理描写,描述景物可合理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考点五、主旨情感把握 分析把握诗歌主旨和情感,可从以下几个维度入手:看诗歌标题;从作者的朝代及当时的背景分析;从诗歌的题材分析;抓关键句、分析典型意象。考点六、开放性试题常见类型:1质疑类:如对诗中的某一句的内容提一个质疑的问题。2感悟启示类:如这首诗表现了诗人豁达的胸怀。请谈谈你从中得到的人生启示。解题技巧:解答质疑类试题时,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可围绕写法、情感等发问,并可对自己提出的问题尝试进行解答。针对谈感悟启示类试题,就需将自己的学习生活和诗歌内容结合起来,谈谈自己的收获。观沧海主旨:本诗借景抒情
6、,情景交融,借奇特的想象描绘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宏观景象,表现出诗人博大的胸襟,抒发了诗人渴望统一全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主旨:本诗通过对暮春景物的描写,以景传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同情和关切。次北固山下主旨:诗人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的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的壮丽之景,抒发了思乡念亲之情。天净沙秋思主旨:运用景物烘托的写法,仅用28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真题感知1(2022云南昆明中考)阅读【甲】【乙】两首诗歌,完成小题。【甲】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乙】秋
7、词(其一)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古人云:“三分诗七分吟。”学习古诗离不开朗诵,上面两首写秋天的诗歌,你分别会用什么样的语调朗诵呢?请说明理由。 【答案】示例:我会用悲伤低缓的语调朗诵甲诗,因为甲诗描写的是萧瑟凄凉的日暮秋郊之景,流露的是游子孤寂愁苦的思乡之情;我会用轻快激昂的语调朗诵乙诗,因为乙诗描写的是明丽的秋景,表达的是作者昂扬奋发的豪情。(语调符合诗歌情感基调,能结合诗歌内容说明理由即可)【详解】天净沙秋思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流露的是羁旅之苦、思乡之切。这首小令寄情于物,通过众多鲜明形象的自然景物
8、、浓重的深秋色彩,把凄苦愁楚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表现出日暮秋郊之景的萧瑟凄凉。故其语调是悲凉、平缓低沉、缓慢的;刘禹锡的秋词,一反常调,另辟蹊径,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明丽景象。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诗中表现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昂扬奋发的豪迈情怀。故读起来的语调是轻快、昂扬的,充满动感和喜悦。2(2022湖南永州中考)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9、秋词(其一)【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1)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中的“自古”一词,明确指出人们悲叹秋日寂寞萧索的态度由来已久。B第二句中诗人运用对比手法,通过直抒对春朝的厌恶来突出对秋日的喜爱。C第四句写出了秋的“神韵”,与前一句诗虚实融合,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D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开阔,融情、景、理于一炉,唱出了非同凡响的秋歌。(2)“晴空一鹤排云上”中的“排”字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你说说它的妙处。 【答案】(1)B(2)“排”,在这里是“排开、推开”的意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鹤一飞冲天,冲破白云阻隔的气势,表现了作者奋发
10、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详解】(1)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B表述有误,“我言秋日胜春朝”直抒胸臆,态度鲜明,“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这鲜明的对比表现了乐观、豁达的心境,并没有表达对“春朝”的厌恶;故选B。(2)考查诗歌炼字。首先,明确“排”字的词性,“排”是一个动词。在解释含义时,不要单独分析,要放在句中。首先,这句话说的是“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上”,所以“排”在这里是排开、推开的意思;其次,动词的表达效果是生动形象,在这里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万里晴空,一只鹤一飞冲天,势要冲破白云”的景象;最后,要注意评价作者情感,“排”字展现了一种冲破阻隔、积极向上的力量感,在这里表达了作
11、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3(2023陕西中考)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有同学一直将“洪波涌起”错误地背诵为“波浪涌起”。请你给这位同学简单讲解原句描绘的景象与“波浪涌起”的不同。 (2)经典咏流传准备为本诗配乐。请你推荐下面的一种乐器给栏目组,并说说理由。笛子古筝唢呐编钟二胡 【答案】(1)原句比“波浪涌起”更能突出大海的波澜壮阔。或:原句描绘的是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而“波浪涌起”描绘的是海水起伏涌动的景象。 (2)示例:我推荐
12、编钟。编钟之声庄重、洪亮、悠远,符合本诗质朴刚健,音调铿锵的特点,有助于表现诗人的博大胸襟和豪情壮志。【解析】(1)本题考查诗句赏析。“波浪”指江河湖海上起伏不平的水面。“洪波”指江河湖海水由高到低剧烈流动扬起的滚滚波涛。“洪波涌起”刻画的是大海波涛汹涌、澎湃的景象,比“波浪涌起”更能够展现大海波澜壮阔的气势。(2)本题考查诗歌的主旨。根据乐器的特点与诗文展现的情感主旨来选择即可,如选择编钟,编钟的声音浑厚、庄重。“水何澹澹洪波涌起”实景描写,写所见之茫茫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宏伟的抱负、宽广的胸襟,以及豪迈自信的思想感情;“日月之行歌以咏志”是虚写,运用丰富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将
13、眼前海上的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抱负。编钟的声音与诗文质朴刚健、音调铿锵的特点相契合,有助于表现诗人的博大胸襟和豪情壮志。4(2023云南中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次”有“依次”“停留”“接连”等意思,标题中的“次”指停留、停宿。B首联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诗人山水兼程、旅途奔波的辛劳。C颔联描写了船行江上、一帆风顺、平野开阔、春潮渐退的壮
14、观景象。D颈联蕴含着时序变迁的自然理趣,以及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答案】C 【解析】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和诗句赏析。C“春潮渐退”有误,颔联描写了春潮涨满的壮观景象;故选C。5(2022四川凉山中考)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1)下列诗句中与本诗描写的季节最接近的一项是( )A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B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C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2)有学生将“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作为毕业赠诗送给同学,是否合适?请说
15、明理由。 【答案】(1) C (2)合适,诗句表达的是诗人对远行友人的牵挂担忧、依依不舍之情,所以可以作为毕业季的赠诗送给同学,表达和同学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详解】(1)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从“杨花落尽子规啼”可知,本诗所写的时间是暮春时节。A“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写的是初夏;B“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写的是秋季;C“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写的是暮春;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的是冬季;故选C。(2)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结合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作答。“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寄情于景,表达了
16、对远行友人的牵挂、担忧、依依不舍,同时也抒发了对友人的劝勉和宽慰之情。因此可以作为毕业赠诗送给同学,以此来表达和同学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据此理解作答。6(2023四川南充中考)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的问题。【甲】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乙】潼关谭嗣同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1)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诗首句气势不凡,先声夺人,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与末句“身在最高层”形成呼应。B乙诗次句以听觉形象补充了首句的视觉形象,渲染出潼关一带独有的氛围,给全诗增添了一种动感。
17、C甲诗第二句用虚写手法写出在高塔上看到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展现出诗人蓬勃的朝气,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D乙诗第三句不说水之奔腾,而说其“犹嫌束”;末句不说山之巍峨,而说其“不解平”。运用夸张手法把山水写活了。(2)结合甲、乙两诗,简要概括两位作者在面对人生阻碍时态度的异同。 【答案】(1)D (2)同:面对人生阻碍时,两位作者的态度均是不屈不挠、勇于进取。异:甲诗作者主张要高瞻远瞩,冷静理智地解决问题;乙诗作者主张勇往直前、冲决罗网。【详解】(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D“夸张手法”错误。“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意为:奔腾的黄河流入辽阔的原野还嫌太束缚,秦岭山脉进入潼关以后就再也不
18、知道何为平坦。这两句诗,运用拟人修辞,赋予河流、高山以人的情感,河水奔流还嫌拘束,山入潼关桀骜不驯,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潼关山水的壮阔,也表现出诗人勇往直前的少年意气。因此选项“运用夸张手法把山水写活了”说法错误。故选D。(2)本题考查诗歌情感主旨的把握。【甲】诗中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意思是不怕浮云会遮住我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身在最高层,这句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诗人登高抒怀,也暗示着深刻的哲理。山中的浮云能够遮住登山人的双眼,而人类社会这座高峰上又有多少“遮望眼”的“浮云”,无论生活或学习,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从中表达了诗人积极进取、昂扬向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专题03 古诗阅读解析版2024年七年级语文寒假提升学与练统编版 专题 03 古诗 阅读 解析 2024 年级 语文 寒假 提升 统编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261120.html